夹缝阳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鹿卢凝风
父亲套上驴,拉着一辆木制旧地排车,提了两鱼鳞袋儿糖酥棍放到车厢里,车尾加上挡板,让我坐在车厢前部,我们浩浩荡荡出发了。
一路上,父亲有一搭无一搭地没话找话,我全都没听见。我的眼光全程落在那两袋五颜六色的糖酥棍上去了。根根糖酥棍整齐地码在鱼鳞袋里,仿佛绽放的花瓣,引着我这只“小蜜蜂”坐卧不安,整个路程口水还没有断过。
走乡串户连接各村的全都是狭窄的土路,道路崎岖不平,小毛驴儿偶尔撒欢,地排车颠簸着。行走着,车轮轧到了一块儿砖头,车身猛烈地震动了一下,只听“咔嚓”一声,袋子里的一根糖酥棍断掉了一小截,从袋子里滚了出来,落在车厢尾部。
我看了看那截滚动的糖酥棍,又看了看父亲。父亲也正在向这边望,我们的目光对在一起,我心虚地低下头去。
“既然断掉了,你吃了它吧。”父亲说着,转过头去点上了一支烟,烟雾在秋收后萧疏的田间小路上散逸着。我赶快挪过去,捡起那截糖酥棍向嘴里塞去,糖酥棍外表挺括,其实轻如泡沫,用料极少,入口即化,一小截糖酥棍三下五除二被我吃净了。
我再次望向袋子,希望再从那里断出几根来。
“忍忍吧,要是都断掉了,我们还怎么换钱!”父亲仿佛懂得我的心思,连看也没看我,就说中了我心里的想法。
“等会儿到村子里后,买卖一开张,你抽我拽的,早晚有断的,等着吧。”父亲又说。我放心了,觉得这买卖真好,不管酒瓶换着换不着,我都有糖酥棍吃了。
地排车颠簸着驶入一座破旧的乡村,那村子比我们村强不了多少。有几个野孩子在大街上出没着。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村子,当时在我的头脑版图中,满世界也就我们张家村和村外的那片田野那么大。
“换糖酥棍喽!拿空酒瓶换糖酥棍喽!”父亲坐在地排车的前排,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吆喝着。那几个野孩子围拢过来。
“你们的糖酥棍是怎么换的?”一个小男孩大胆而老道地问我爸爸。那小孩比我大不了多少,也是一身破烂儿,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比我强多了,至少拿酒瓶换过不少糖酥棍。
“我们换得很公道,”父亲说,“才三个酒瓶一根。”
“啥!”小男孩听到交易规则后显得很惊讶,大声反驳着,“前天我刚换过,那人才两个酒瓶一根。”他向父亲讨价还价。
“那他们的糖酥棍一定不好吃!”父亲说,“我这糖酥棍货好,进得贵,和他们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的,”男孩说,“我看看。”
没等我父亲搭话,他就攀到地排车旁,扯着袋子的口儿向里张望,捏着一根向外抽拉,由于用力过猛,只听“咔嚓”一声,一根美丽的粉红色糖酥棍的顶端被他捏碎了。那一刻我想咬他。却妒忌着他的大胆。他的大胆和精明正是我根本不具备的。
“咦!”男孩又开口了,“你们的糖酥棍根本不行啊,一捏就碎,两个酒瓶换一根行不?”
“不行!”父亲坚决地摇摇头。
“不换散伙!”男孩表现出生气的样子,悻悻地一挥手,带着另外两个小孩离开了。
“换糖酥棍喽,拿酒瓶换糖酥棍!”父亲继续喊着。“想吃他们总会来换的。”父亲转头对我说着。
果然,前面胡同口又冒出那几个野孩子的身影,他们手里分别提着一两只空酒瓶,拦住了我们的道路。
“换了,要三个酒瓶一根,就三个酒瓶一根吧。”男孩说着,将手中的酒瓶扔到我们的车厢里。不一会儿,他们捏着两根糖酥棍离开了。我突然感到好心酸。
这时,父亲走过来,从袋子里抽出先前断掉的那根糖酥棍对我说:“吃吧。三个酒瓶换一根,给你省出了一根。”我笑着接过糖酥棍,话都顾不上说,大口饕餮着。
天快晌午了,我们又累又渴,饥肠辘辘,两袋糖酥棍还没换出去四分之一,我既沮丧又失望。
“回家吧。”父亲抬头看看太阳说道。父亲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吆转地排车,向家的方向走去。我躺在地排车里,被毛驴颠簸着,早上出门之前积蓄的所有兴奋和期待都耗光了。在荒凉的乡间小路上,我甚至想,会不会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话,在半道儿上饿死渴死。但我没说出口,因为我看到父亲紧锁着双眉,出师如此不利,他可能比我更愁苦。
在我们后边,蓦然响起了一阵自行车的铃声,那声音短促急切。父亲忙将驴儿吆向路边,身后那辆自行车呼啸着远去了。在他的自行车上,晃荡着一只布兜子,沉甸甸的,不知道有什么好东西。好奇心作祟,我直起身盯着自行车向前消失的方向。
突然,在前面的路面上,我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东西。那个东西紫红色,躺在路面上,外面有一层光亮的塑料皮包裹着。
“爸爸,你看,前面那是什么。”
“什么?”
走近那个东西,父亲吆住驴儿下车,他捡起了它。
“这是个啥呢?”父亲端详着它,“说像肉吧又被塑料皮包着,说不像肉吧,被刀切的断面却有猪肉的肉丝儿……哦,原来是火腿!”
“火腿?”我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长这么大,我还没吃过火腿呢!只是在对门邻居陈长胜家见过几次,却始终没有吃到。父亲把那一小截火腿递给我,然后又点起一支烟,头也不回地继续赶车。
那个时代的火腿,在我的角度来看不啻于金子,没有钱的根本不敢看,即使有钱的也不会奢侈到一次买一根的地步,只是切一小段打打馋虫而已。
“这是真的吗?”我仍然不敢相信。终于迟疑着把它移向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
“真香!”我心里说。
真得很香,那从未品尝过的肉香香到让我怀疑人生。
第17章 我眼中的世界
每个傍晚,我都要和姐姐搬个小凳,坐在北屋门前,打开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一台小型收音机听“小喇叭”广播节目。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打开收音机,里面立刻传出歌手蔡国庆为小喇叭节目专门录制的甜美童声。
“小喇叭”是我们生活里唯一的精神食粮,里面播出的《西游记》、《老革命家小时候的故事》、《高玉宝的故事》、《魔方大厦》等长篇故事陪伴了我一段长时间焦躁的童年。另外,在这档节目里,让我认识了郑渊洁笔下的童话。
这段稚嫩的童声和欢快的喇叭声,伴随着我的那段文化沙漠式的儿童时代。那时候除了电影、课本和小人书,收音机是我们了解知识、认识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
“小喇叭广播完了。”
每次我的心情都随着“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和“小喇叭广播完了”而潮起潮落。
在一期节目里,我听到了一首旋律激昂的歌曲《我的家乡并不美》,至今记得它的旋律和歌词:
我的故乡并不美
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
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
依恋在小村周围
一片贫瘠的土地上
收获着微薄的希望
住了一年又一年
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忙不完的黄土地
喝不干的苦井水
男人为你累弯了腰
女人也为你锁愁眉
离不了的矮草房
养活了人的苦井水
住了一年又一年
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哦...哦...故乡,故乡
亲不够的故乡土
恋不够的家乡水
我要用真情和汗水
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
地也肥呀水也美呀
地肥水肥水美
一天,我在大街上玩耍,看到前面围着一圈人影,从人群里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老一少下乡来修锨的。“锨”,就是铁锹。
场中燃着一座火红的碳炉,连着一只风箱。光棍汉张英建将一只锈迹斑斑的铁锨递给修锨人,修锨人打量着铁锨叹道:“平常都不用铁锨吗?咋锈成这样呢!”
“我独人一个,哪有工夫磨锨,又没啥活干,这铁锨好长时间不用了。”张英建也有点不好意思。
“是啊,啥东西儿长时间不用,都会锈成那样!早晚废了。”人群中有人插着话,话音未落,人群里爆发出炸裂般的哄笑声。
“是啊,啥东西儿都得早不晚的拿出来磨磨,俗话说‘没有用烂的家什儿,只有锈烂了的铁嘛’!”又有人插话。人群又哄笑起来,哄笑声此起彼伏,甚是热闹。修锨人不明所以,也跟着傻笑着。人们乐得更欢了。
“狗日的,一群狗日的。”张英建叫骂着。
修锨人在笑声中将生锈的铁锨插进熊熊煅烧的炭火中。他的儿子立刻猛拉风箱,火焰呲牙咧嘴怪叫着。不一会儿,将那把锨头烫得火红。修锨人抽出锨头,横在一把小锄刀下,轻轻一按,切下一块通红的铁刃,然后将锨放在一座半人高的半圆形钻铁上,开始下锤。
爷俩通力合作,老爷子手执一枚小锤,小儿子手执一柄大锤,你来我往,有节奏地击打着锨刃。锨刃在击打下冒着火花,由通红转为铁青,慢慢变锐变薄。数不清击打了多少锤,老爷子突然说:“好了。”遂停止了击打。
老爷子将打好的锨头置入水桶里,“哧”一声由清脆而沉闷的响声被凉水淹没了。修锨人将淬火后的铁锨交给张英建。
“弄得真好!”张英建观察后,由衷地叹道。
“嗯,是不错,要是其他家什也可以这样来一下就更好了!”有人捣乱着。
“狗日的。”张英建又骂着,扛起铁锨离开了人群。
街上突然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我正在睡午觉,瞬间被吓醒了,不知所措。母亲也打了个冷战,惊醒了。
“不要害怕,”母亲还没回过神来,稍稍琢磨了一下明白了,“看来,大街上来爆玉米花的了。”听到这里,我起身跑了出去。
大街上围了很多人,当我挤进人群时,看到中间一个老头已经将玉米装入爆锅,在火红的碳炉上开始燃烧第二锅爆米花了。第一锅已经被人装在袋子里满意地提走了。
那位老者不紧不慢地转动着爆锅。那个爆锅可真够奇怪的。肚大口小,口上部有一只厚厚的盖子,盖子上有一只手柄。横躺着置于一只架子上,架下燃烧着通红的炭火,老人摇动手柄旋转,肚子里的玉米沙沙作响,在均匀吸收着热量。
最后,老头看看爆锅上压力表的指示数字,不再拉风箱了,将那只爆锅卸下来,将口对准了一只长长的大口袋。
“捂好耳朵呵,”老头说,“我可要马上爆锅了。”说完,他踩着爆锅,左手摁着,右手使一根撬棒旋转并撬动着盖口。只听“砰”一声巨响,大量的爆米花从锅口里迸射出来,腾起一阵阵香气。
当我正在焦急时,母亲肩上搭着一只布袋挤到了我的面前,她向我嘻嘻笑着,指了指肩上的布袋。
“我们也爆玉米花?”我立刻就明白了,高兴地叫着。但爆米花的人太多了,我们等啊等啊,快到天黑时,终于轮到我们了。老头接过布袋,将玉米倒在一只水盆里,将玉米过一下水,然后放入爆锅,再加点糖精,封好锅口,将锅架在支架上,在火上匀速地旋转起来。
那样子不紧不慢,很悠闲的样子。当天黑下来时,老头取下爆锅对准口袋,“砰”又一声巨响,我的内心里乐开了花。
老头收紧口袋,将散在里面的爆米花集中到底部,然后打开口袋底部的绳索,我们连忙将自己的口袋接在下面,老头一抖手,我们的口袋满了。母亲一手提着口袋,一手牵着我回家去,我边走边吃。
“这下,够你和姐姐吃一阵子的了!”母亲瞧瞧手上鼓鼓的口袋,满意地笑着说。
的确,新爆的玉米花,而且带着甜甜的香气,那滋味真是美极了。
第18章 乡村耍把戏(一)
儿时的育红班教室前面,自从旗杆倒塌后,亮出了一块儿场地,约有几百平的面积。
有天周末的午后,我正在大炕上睡觉,大街上突然传来一阵锣响。“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似乎发生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害我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坐在那里不明所以,恐惧地望着母亲。
“要么是玩把戏的来了,要么是耍猴的,”母亲告诉我,“你忘了吗?咱村前年还来一回……”
母亲希望告诉我更多的信息,但我早已跳下床,趿着鞋跑了出去。
“隔远点儿看,别让猴子咬着你……”母亲继续嘱咐着。但她的声音如风中的烟雾,刹那间随风散逸了。
我站在自家屋角边向大街上的声音源望去,看到一个健硕的中年人头上扎着一只红绸,腰扎一根红带,穿得紧趁利落,右手的锣槌有节奏地敲击在左手那面光亮的铜锣上。“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
“耍把戏喽……”中年男子呼喊着。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衣衫破旧,双眼却闪动着坚毅的光芒。
不一会儿,大街上聚焦了不少孩子,我、张天津、我哥、窦峰、张洪海等。我们紧紧跟在锣声后面,捂着耳朵期待着。
“村里的老少爷们,今晚上育红班空场耍把戏!”中年男子反复叫喊着。
“有什么节目?”张天津在锣声的间隙问那中年男子。
“到时你就知道了。”中年男子故作神秘,不肯吐露实情,这更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当我们跟着那敲锣的中年男人游遍全村时,天就快要黑了。
“快回去吃饭吧,吃完饭来育红班空场看耍把戏,可别晚到了呵!”中年男子对我们说。我们一哄而散,跑回家去吃饭。
当我跑回家时,母亲还没做饭呢。在我的一再催促下,她终于慢悠悠地起身,添水、馏窝头,烧汤。当锅里响二道开时,张天津气喘吁吁找我来了。
“怎么样?吃饱了吗?咱快走吧。”张天津嘴巴里似乎还嚼着东西,唾沫碎屑乱飞向我说道。我摇摇头,朝正在沸腾的大锅努努嘴巴。
“啊!你们还没做好饭?”张天津表示得很惊讶,显得很焦急。
“娘,你快点啊,都耽误看耍把戏了。”我也着急得狠,感觉到自己母亲的逊色,心里非常恼火,不好跟张天津分辨,只好催促着母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