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马奴阿真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长安小郎君
终于知道她为什么那么从容,她这番不露声色的等待实在是一份深沉的大爱,是我远不能及的。我再未多说什么,只望着她点了点头心中明白,她的好梦终究成真,并且才刚刚开始,而我的好梦,是一枕黄粱,应该醒来了。
午后我回到自己的卧房,正是身心俱疲想要睡上一觉,转身却见地上多了一支竹片,上面有一列小字,便捡起近看,幡然一惊:那笔迹飘逸,正是十八公子的字,他约我明日未时,务必梅园来见。
那一刻我是犹豫的,因为我已经放弃了,可眼中不自觉涌出的泪水却告诉我:犹豫便是动摇,我还是拒绝不了。
良久,泪痕已干,思绪渐朗,有个声音说:也好,做个了断。
翌日未正,我来到了梅园,身携有几样东西,一是竹片,二是那两个漆盒。
“阿真。”他依旧来得比我早,唤我一声,竟有些沙哑,细看下,他满面委顿,像是一夜未眠。
“十八郎。”我也回他一声,略走近了些。
“阿真,我做不得主。”
他忽然抓住我的手,言语颤抖却迫切,而我未曾想这般直接,一时愣住,与他对视的眼睛,慢慢模糊了。
许久,我平静了心绪,从他掌中抽开自己的手,缓缓言道:“你与虞娘子的事我都知道了,昨日长公子二公子来送聘,她很高兴,和我说了你们的故事。只是,十八郎你,也许可以早点告诉我的。”我可能有些怪他的意思,但我辨不清,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说了出来。
“是,在你告诉我你寄居虞家之时,我便可以告诉你,可我没有。因为我看你说起她,却并不知她与我有婚约,一时存了私心。这私心还要我解释吗?”他半是无奈,半又带出一些坚决的态度,额上青筋都冒了出来。
我只苦笑一声,道:“可是十八郎这私心,就没有为阿真想过吗?阿真总会知晓,你让阿真怎么面对虞娘子?她给了阿真第二条命,阿真却要卑鄙地分享她的爱人吗?阿真不愿做这等忘恩负义之人。”
“爱人?呵呵……那只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只是我当真做不得主,一是伯父之命,二来她父亲又是我的老师,聪慧如你,何须我细言?自他们定下婚约,我一直在反抗拖延,便是你没有出现,我也不愿!她虞秀姚是才貌出众,是佳人难得,可我萧鉴,偏看不上。”
他这话说得凉薄,更把自己的孤傲展现无余。我了解他的身不由己,了解他的性情脾气,也明白他从未对虞娘子承诺过什么,可他这样的态度,倒更让我担忧了。
“阿真,你比所有人都懂我知我,可愿意为我委屈一下?等过了这头两年,我寻个机会聘你为妾。你不要在意这名分,我发誓,在我心里,无人能及得上你!”
我正想着要劝解他几句,他却又道出这番“惊天动地”的话来。可见他是入了迷津,丝毫不懂我的心思。
“十八郎,阿真会在意名分吗?你到现在还不明白,便那正室夫人是别人,阿真没有名分也甘愿,可是夫人是虞娘子,阿真就绝不会!绝不会有那样的想法!况且,阿真从爱上你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妄想过能与你并肩而立。如今阿真的梦醒了,也请十八郎清醒一些吧!”我一字一字缓慢却郑重地对他说道,心中隐隐如刀割般惊痛。
“……阿真,那么你……是来和我道别的?”他听罢沉默了许久,脸上显得有些失望,但,也总算明白过来了。
“阿真如今侍候虞公,也不会离开虞家。来日娘子归宁,十八郎身为子婿陪同回府,也还能见的。”我微笑着回答,用一种尽量委婉的说法。
他口唇微张,欲言又止,半晌只低沉地叫了我的名字:“阿真……”
“嗯。”我颔首轻应,泪水潸然而下,耳边回响起不久前与他刚刚立下的誓约:陪他一同面对这无情的长安城……
“阿真,时日还长,我总有





马奴阿真 分卷阅读40
办法让你呆在我的身边。”他的语气忽又变得笃定,神情也一改方才的无奈,眼角一挑,深邃莫测。
我害怕而又揣摩不透,只慌忙去恳劝:“十八郎,娘子对你用情极深,阿真只求你成亲之后,与她恩爱双栖,别辜负她的一片心,就当是全阿真一个脸面,让我能一心一意地报答虞家的恩情!”。
“阿真,我不信你真的甘愿放弃!”他攀住我的双肩,瞪大了眼睛,激动地对我喊出来。
“此事本不在于阿真是否甘愿放弃!十八郎是无法做主之人,怎就不理解阿真也是不由己之身呢?!”我使出浑身的劲推开他,剧痛填膺,五内如焚,不知道还要怎么说,他才能真正领会,或者说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一时身不由己,便要一世都身不由己吗?”
他看着我缓缓道出,倒平静许多,只是眼里倔强而傲岸,又是一副模样了。我心中顿时“咯噔”一下,我知道了,自己虽懂他,却和他是天差地别的两种人,这差别不仅仅在身份。
我于此再无可论,从袖管里取出竹片与漆盒交到他手里,“这两样东西甚好,阿真已经用完了,疤痕果真淡了些,双手亦白了些。这竹片也还与十八郎,算是阿真应了最后一次约。”
“阿真,你太傻了,这就想与我撇清关系吗?呵呵……”他泰然笑开,仿若无事般风轻云淡,看看手中物件,又抬头看我,“这两样既然用完了还给我也罢,今后还有更好的。至于这竹片,乃是昨日随兄长去送聘的侍女弄影替我给你的,她是我的亲信,聪明机警,日后寻机会叫你认她一认,也好互通消息。”
“什么?”我蓦然一惊,想:遣人送信这倒没什么,可说什么互通消息?难道他又有所安排了吗?
他舒缓开来,轻柔地抚过我的脸颊,又将我揽入怀中,贴着我的耳朵说:“此前我想了许多,今日要你来,一是向你解释,二也是要你知道四个字,来日方长。所有的事,包括你,我萧鉴自有担当。”
他的话,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就像站在大雪铺天盖地的原野上,四围广阔无垠,却什么都看不见。
分别之际,他抬起我的脸,在我的唇上落下轻轻一吻,又说了许多温存入骨的话,我虽则沉默,虽则负疚,却再也阻挡不了他。或许我今日来错了,我把“了断”想得太简单。
回转不久,落了一场雨,雨势不大,却淅淅沥沥萦绕耳畔,不知添了多少惨淡寒凉之感。我偎在寝床上,忽而睡去,忽而醒来,只觉周身轻飘,头脑空洞,好似连魂魄也散掉了。
===
☆、第14章重帘未卷阴沉沉(一)
自纳征过后不到三天,萧府派人将请期礼笺送了过来,虞公满心欢喜,也无意见,便就此将吉日定在了十月十六。我一番滋味聚在胸臆,逢人只作强颜,更把神都灌注在书房的小小天地,求这一时的心安理得。
十月孟冬,小阳天气,倒比之前还暖和了些。许是上天感知虞家喜事,降下恩典,更显得这一段良缘乃是天赐,众人口中无不如此说。身处这般氛围,我也有些麻木,想着挨过那一日也就好了,却谁知娘子让我做她的傧相,还给我裁了套新衣裳。做傧相,扶侍新妇,送入百子帐,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可我没有理由推辞,在她眼里,我是她的姐妹,她信任我,要与我分享欢喜,错的是我,代价与惩罚就这么来了。我捧着那套崭新的,致的衣饰,觉得自己可耻而虚伪。
好在,一场适逢其时的风寒帮我巧妙地推开了这个劫难。那是十月十五,次日便是吉期。我浑身发热,昏沉不起,迷糊之间看到娘子来探我,问汤问药,很为我担忧,好似忘记了自己明天就要出嫁的事实。我除了说对不起,只能是对不起,她满不在意,劝我休养,却不知道,我这句“对不起”里,包含了多少别的意思。
这场风寒让我在寝榻躺了七八日未得出门,我避开了婚典,也避开了新人的第一次回门。听陪伴在身边的小婢以惊叹艳羡的口气描述:这对新人堪比天仙,从才貌到家世,没有一样配不上的,极好极妙。她来回说了好多遍,怕我不能体会似的,最后词穷了,还总说“他们真是一对仙人下凡”,唯恐有一点说不尽,道不全。我笑着去迎合她,说也听见东南院传过来的鼓乐笙箫,想必热闹,但其实帘幕重重,院墙深深,能传过来的也只是一阵风了。执手相看,誓言如昨,都随这阵风飘逝不再。
从萧鉴处写来
这位十八公子萧鉴,自成婚后行事做派像是换了一人,减却疏狂,豁然从容,心思越发缜密。旁人都道他是成婚成人,真正做了丈夫,然而个中曲折只有他自己明白。
这一日,长公子萧锐与襄城公主夫妇请东,在府内摆下小宴,萧氏子弟齐聚,再贺萧鉴新婚。酒酣宴阑,众人离席往偏厅饮茶歇息,女眷自又另处。萧锐因想着萧鉴之前万般拖延婚姻的态度,如今虽已缔成鸯盟,少不得还要再嘱咐他几句,防着他那性子又上来,便将他叫到了自己书房,而萧鉴亦明白这点,心中早有计较。
“十八郎,我看你是比先前稳重多了,也心了,呵呵……这是思礼的功劳吧?父亲选中的人,不会错的,你先前还那么反对,可委屈人家了!你看她年纪虽轻,似是柔弱,可举止应对,尽显大家风度,哪一点配不上你?以后好生度日,再不可胡来了。”萧锐本是性格敦厚儒雅的人,从来对这个幼弟都是十分疼爱,此时面对十八,一番话满怀真情,又很实在。
萧鉴展了展衣袖,无声一笑,却显得几分不屑,道:“以前的十八不谙世故,我行我素,是未疏狂些,如今不过经一事,长一智,却并不关思礼的事。她只要按伯父的所想,做好我的夫人就行了,我自然也会做好我该做的。”
“十八郎,刚说你稳重了些,怎又说这样的话?什么叫按父亲所想?难道你到现在还不接受这桩婚事?”萧锐一听十八话外有音,着急起来,觉得自己这一劝,反倒劝出他的脾气来了。
萧鉴只便摇头,回答:“兄长与我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这婚事么,我已经接受了,而且觉得应该接受。”
萧锐暗忖,觉得十八颇有深意,便缓了心气,说道:“有什么话直说吧!”
“呵呵……”萧鉴慨然笑开,并不愿把话讲得太直白,想他这位兄长,一向是个遵从礼教正统的规矩之人,头脑纯粹,没什么嗜好,也不是性情中人,有些话讲出来他也未必懂。
“你又笑什么?”萧锐追问。
“没什么,方才不是说了?经一事,长一智,突然明白了许多道理罢了。”萧鉴一摆手,语气随意,但转而目光在萧锐身上扫了扫,又道:“就好比兄长与公主吧!陛下赐婚前也未听说过这位公主,亦不像寻常人家做媒,还可打听打听这女儿的品貌,婚后




马奴阿真 分卷阅读41
不还是相敬如宾,又很快有了孩儿?十八会向兄长学习的!”
“好了好了,就你嘴乖!你明白这道理就好,不许妄议公主!公主纯孝,陛下天恩,是我的福分,也是我萧氏一族的福分。”
“嗯,是啊!”萧鉴看他兄长也满意了,便佯作附和,不再多言。
时近黄昏,萧鉴夫妻作了别,乘上马车归家而去。一路,虞秀姚兴致未减,对着萧鉴频抒倩语,而萧鉴默然,只是看着这个已成为自己夫人的美貌女子,心中另有盘算。
“十八郎,兄长叫了你去,都说了什么?”虞秀姚发觉萧鉴神情有异,便转口问道。
“没说什么,便是他赞你举止大方,要我好好待你。”萧鉴一笑,看似深情地抬手揽过虞秀姚的香肩,又说:“今日席间,我看你眼睛总盯着兄长的儿子,怎么你一向很喜欢孩子吗?”
虞秀姚见萧鉴举动亲昵,心中万分受用,顺势朝他身上轻靠过去,柔声回道:“是啊,我阿兄两个孩子,未出阁前我每天都陪他们玩耍。孩子么,天真可爱,总是惹人喜欢。”
萧鉴看她两颊泛红,娇羞依人,倒也果真令人怜爱。他想,这虞秀姚所需的不过是情爱,自己何妨讨了她的欢心,也无坏处,便更将她搂紧了,说道:“只是那到底是别人的孩子,你我很快也会为人父母的。若闲时,你可先想想孩儿的名字!”
虞秀姚见萧鉴温柔更甚,霎时意乱情迷,偎软在他的怀里,半晌到了家门口,也似无力站起来。萧鉴见状,心中岂不明白?便将她抱下车去,一直送到卧房。婢仆见了,无不暗笑,羡他们恩爱。
是夜,暖烛香帐,两情若炽,一个血气方刚,一个姿容风流,便云入雨出,尽情憨恣,至东方既白方汗漓而罢。秀姚沉浸幸福,况又累了,只静静睡去。萧鉴不然,怀抱娇妻,倒冷冷地轻哼了一声,心中念起一件往日的事来。
那是贞观三年三月,他往弘文馆报到去的前一天,伯父萧散朝回来将他叫到花园,抚须郑重说道:
“弘文馆学士众多,不乏大家,其中一位最年长的虞世南公学问最深,你遇事遇难,可多向他求教。”
“虞世南公?”萧鉴没听说过此人,当下反问。他以浅见,只知弘文馆学士中,尚书杜如晦居首,学问最深的该是他才对。
“嗯,你明日一去便会见到的,要记住我的话。”萧颔首说道,似乎并不想解释太多。
“好,小侄谨记。”萧鉴只是不熟悉,也无异议,便不追问,只恭敬地应下……
回思绪,萧鉴想自己彼时实在有些傻,而伯父一番话其实大有深意,这些深意,他到最近才懂得。
……
作者有话要说:
日更的感觉好吗?
===
☆、第15章重帘未卷阴沉沉(二)
病愈之后又是两旬,已到了冬月寒节。因少夫人之父寿逢花甲,数天前,公子夫妻携了二子往夫人洛阳娘家拜寿去了。便此,府上不冷清了许多。当这日,正是霜华在树,朝阳弄晴,虞公上职秘监亦不在家。我只觉独处书房有些滞闷,便将笔墨几案一应端了出来,坐到书房门前廊庑间,虽有些凉风,却不冷,反令人觉得清爽。
此时,手里誊抄的正是《群书治要》中毛诗治要一卷。也不知自己在想什么,录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一句,看着后面应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兴也”,却鬼使神差地抄成了“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兴也”。猛一转过神来,发现大谬,心中又虚又耻,急忙将此句重重一划,便要换了新纸重写。
“哈哈哈哈……”
我的手还没碰到身旁堆放的一摞纸张,便听耳边轰然响起一阵男子的大笑。惊而抬头,所见是一张十分英武的面孔,他双眼如炬,鼻梁耸直,短须微卷,姿仪出众,浑身透着一股峻拔伟岸之气,极不寻常,而最奇怪的是,这个人,我好像在哪见过的。
“你是谁家的女儿啊?”
我沉入思索,未料他先开了口,且便就是这一句看似平常的问话,却令我瞬时想起来了他上次与我说这话的时候,还是武德九年的春天,在敬府花园的小亭之下。
这下,我倒平静下来了。世事太巧,宿命也奇,此时场景比那时场景,竟连姿势动作都是一样的。
“真娘子,别发呆了,这是陛下!还不快见过!”
我回目光,正要起身应对,方发现他身后还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执刀静立的青年,应是随他而来的侍从人物,还有一个便是说这话的人,虞府的老管家。
我也不慌,便恭敬地摆正身子,向这位陛下行了跪拜大礼,口呼:“贱女阿真见过陛下,陛下万福。”
“回陛下,阿真是我家老爷……”
“好了,你去吧。”
“是,老奴告退。”
我此时俯身在地不好抬头,只听得老管家似要为我做解释,却被他一口拦下,便再不闻声,接着只觉身体一轻,倒被一双有力的手拉了起来。
“多谢陛下。”我恭敬道,眼睛与他自然相视,内心越发从容。
他如今是天子,是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尊者,按理,我至少应该感到惶恐,却不知为何一丝波澜都没有,一点敬畏也不存。
“阿真。”他正声唤我,嘴角含笑,雪亮的眼睛向我拂来一阵揣测的目光,“你是虞府的亲眷?”
我摇头,说:“阿真卑贱,蒙永兴公一家搭救才至府上。从前,阿真只是个马奴。”我将“卑贱”、“马奴”二词着意加重,有些戏谑似的想看他的反应。
他果真顿了顿,眉间轻皱,像是不信,少顷只弯腰从几案上拿起我抄错的那张字,看着说道:“你这笔字也是在做马奴的时候学成的吗?”
“不,阿真虽卑贱,却也并非生来便是马奴。这笔字是阿真年幼时家中先生教的,后来家遭变故,才成了马奴。”我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心中几乎想说出更多的实情。
“哦?是何变故?”他立刻抬眼,面上闪过一丝惊异,复又将我端量起来,“你的家在何处?家人呢?”
看他明显是有些关心起来了,就像是鱼儿上了勾,我竟生出许多快意。心想,若我如实相告,他又会有怎样的反应?
“没什么,一场……天灾罢了,不敢劳陛下挂心。”我犹疑片刻,终究未行冒失,只信口诌了一句。
“呵呵……”他轻笑一声,倒也不在意,还就地盘腿坐下,翻看起堆在几案一侧的文卷来,“这些都是你整理的?”他问。
“是的,陛下。”我直直答道,“承永兴公垂爱,看阿真识得几个字,便令阿真协助文案,如此而已。”
“哦,你也坐,坐下吧。”
他手向我一挥,显得很随意,而后看着手中卷册愈发入迷,倒一句话也不再讲了,我便也只能遵他之意,陪坐一旁。
我想着,虞公校勘的这些书稿总是要送到宫里去给他审定的,他又何




马奴阿真 分卷阅读42
必急于现在就看?他此来定是来见永兴公的,既未见不如走了,又何以在此浪光阴?为一大国之天子,竟有这等空闲?这个人,每每所见所闻都是不一样的,或许这就是所谓天子的高深莫测之处吧。
“请陛下用茶。”
一名婢女端了茶点过来,双手举盘过于头顶,正跪在我的身侧。想因年纪小,面对的又是皇帝,当此寒冬,额上倒出了不少汗,脸色也煞白的,可这陛下纹丝不动,并没有理会她的意思。眼看这女孩儿双手发抖,体力不济,将盘内茶碗碰得叮当作响,我便挺身抬手一扶,替她稳住了茶盘。回首看时,这陛下还是不动,也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太过专注,便一时意气,索性喊了出来:
“陛下用茶!”
“好。”他这下倒很快应了,只是还是捧着卷册,丝毫未抬眼睛。
我也不好再计较,只对着这小婢略点头安慰了一下,示意她继续奉茶,便手坐了回去。
“陛……陛下……啊!”
我这里方才坐定,那小婢不知怎的又慌了神,身子左右摇摆,竟将茶盘一松,一壶热茶见势就要泼出来。我心中一急,想不了更多,只便又扑上前去将那茶盘接了个满怀,而这一接,茶点直弄了一身,整壶茶水也浇在了我的右手上,一阵炽痛煞时令我猛甩起手来。
“别动!”忽闻一声大喊,那纹丝不动的皇帝陛下竟丢开书卷,将我猛甩的手臂一下子拿住,犀利的目光盯着我的右手,很是关切的模样,转而又对身后侍卫大喝一声:“去拿凉水来!”
“我不用!”我看有些闹大了似的,十分不惯,迅速抽回了右手,一时疼痛消无,便胡乱在身上揩干罢了。
“小婢该死!陛下恕罪!陛下恕罪啊!”那婢女却着实吓得不轻,伏在地上哭声告饶。
“没事,你去吧,这里我拾。”我见状,心中起了恻隐,恐皇帝再怪罪,岂不更吓死了她,便一力先替她揽下,让她速速走了。
“呵呵……我还没说什么,你倒先发落了。”这皇帝倒是笑开,掸了掸衣袍上的水珠,一脸轻松。
“此事并不怪她。”我一边打扫地上一边回道,心想他若早早接了小婢的话,要用茶或不用茶,何至于此?
“那怪谁?怪我吗?”他紧接着将话头引过去,两只眼睛直溜溜看向我,好似要和我评理一般,更不像一位王者了。
“水来了!水来了!”
正思何以应付他这话,方才被支使去拿水的侍卫便急匆匆跑了过来。亦不知他从哪里找来的一个大白瓷钵,盛了满满一钵水抱在怀里,两腿分开像鸭子那般行走。这护水的模样竟十分好笑,看得我不由抿紧了嘴巴,憋得好一口气。
“陛下,府上老管家让小臣问陛下还有什么需要,是否还要遣人过来伺候?”侍卫放下水钵,喘着气问道。
“不必了!今日是我们来得不巧,永兴公不在府里。时辰不早,我们回宫。”他忽而要走,与侍卫说话目光却又向我扫过来,嘴角还轻轻扬起一丝耐人寻味的微笑。
“恭送陛下。”我伏身在地,尽应尽之礼。
他未说什么,也未再扶起我,只是脚步在我的身旁略停留了一会儿,而后行声渐远,终究离开了。
快六年了。渺小如我,也许根本没有在他的记忆里留下痕迹,而我将他视若仇敌,亦不曾想过还能再见到他。此刻,望着他碰过的卷册,坐过的位置,我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傍晚虞公回到府邸,我欲将此事禀告,却不料他早已明了,说是皇帝回宫后便召见了他,还特意提起了我。我问及详情,虞公却未言更多,只交代我别害怕。我倒不是怕,只是联系起皇帝临去前的微笑,心头一紧,有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情绪。
===
☆、第16章重帘未卷阴沉沉(三)
从皇帝处写来
1...1112131415...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