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骨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晏池池池池
但赵从山知道,若眼前这人想的话,那科举一试,三甲之名应一份是在这人囊中的。毕竟太学的夫子,极少夸人,当世只夸过两人,一为重阙里的一位公主,年少写诗,气概同儿郎,一为这昭行的雅贤,年少做赋,自得风骨。
“等你及冠,若你不想入庙堂”赵从山拱手虚作了一揖,“在下便来迎谢做我的门客。”
“明年春时,我便及冠了。”
“那明年春时,我来迎你。”
谢无陵听他这般约定,方才敛去的笑意又回到了眼里,只是那桃花眼盛满笑意,本当是灼灼如桃夭般让人移不开眼的,但现在更多的是不可名状的落寞。
不过幸好的是,赵从山未留意谢无陵不敢和他对视的双眼。
谢无陵从他的手中将那坛酒要来,便抱入怀中,把着那一坛酒,不停地添盏,喝尽,复添盏,又喝尽。
赵从山看着他这副模样,眉头越发锁紧了去,他和谢无陵这三月来,无话不谈。这是他在重阙里,又甚至是在扶风城里,都不曾感受过的。
他身边有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和他在满庭月华里,绘声绘色讲他曾打马入世,体味的民间;讲他曾引琴起词,成全那些艺伎的深情,讲他曾往胡天关外,看过的风土人情。
这是赵从山从来不曾感受的,那一刻谢无陵心中有天地,那一刻的赵从山,眼前只有他。
到后来酒坛见了底,谢无陵错手拿起了一杯冷茶。入口是翠螺的苦涩,这茶倒是应景,和他心下的味道,相似极了。和着一声自嘲般的笑意,眼里的微醺意倒逐去了不少。
他才抬眸,看向这历来话不多的王孙,毕竟每次都是他说,赵从山听。良久,他才出声道:“留我一人,也好。今年的扬州,我还未去呢。那些阿姊说不得还在待我的新词呢。”
“风尘地,你当少去。”赵祚劝道
“明年去了扶风,想来就不会去了,”谢无陵将那茶盏放下,撑着桌子起身,脚下有些踉跄,“还不许我提前和她们道个别吗?临近了才说,只怕她们得在心下,把我骂个千遍万遍。”
赵从山不知谢无陵这话是故意怨来,还是说着事实,若真是说与他听,他也只有受着。
他起身扶住脚下步子虚晃的人,谢无陵的酒量不好,他也是第一次偷了酒来给他尝才知道的。况他又比旁人生得好看,他去了那风尘地,若是醉了,只怕那些个恩客不把他当正经人看。
他是个文士,不会舞刀弄剑的,若是清醒时,还能耍耍嘴皮子,若是醉了……这,也是赵从山方才出口规劝的缘由。毕竟扶风城里,这样的事发生的不少,总有人好这口,他的兄长雍国公,至今府里还养了个胡人。
那胡人同他还是旧相识,有次秋来,雍国公爱设宴邀请他们几个兄弟姊妹来赏菊吃酒,他见到那胡人身上的欢爱痕迹,也才真的知道这事。
谢无陵见他不答话,想是又有哪句说错了,但他不爱听赵祚劝他,本就年岁相差无几,赵祚却总是一副稳重模样,他最是不喜。他撇撇嘴道:“你不是要走?我送你下山。”
赵从山倒被他这句话吓着了,他如今脚步虚浮,还要送他下山,只怕还没下去就该横躺在昭行山门后的阶上了。
谁知他一味犟着,赵从山只好扶着他下着阶,还叫了守着寺门的一小沙弥跟上。
他靠在赵从山的怀里,还不停地撅着嘴喃着:“留我一人啊。”听在赵从山心里,就像那晌午时喝的那碗茶,涩得很,又不知当如何安慰其。
到了山门前,他拍着谢无陵的背,道:“送到了,明年春时,我便回来。”
“嗯。佛祖座下,”谢无陵抬了手指,指着赵从山,脸颊上生的两处酡红,倒是可爱,他捋了半天才把舌头捋直了,道,“不、不得诳语。”
赵从山点头默认,让那小沙弥再将他搀回去,又叮嘱那小沙弥今日多顾着他点,这才放心让他们二人离去。
金乌将坠,金光洒在他肩头,他看着那二人渐行渐远,兀自出神,直至他的侍卫牵了马儿来唤他。
“主子……主子?”
“嗯?”赵从山回神,结果侍卫递来的缰绳,翻身上马。
“今夜快马加鞭,赶上一个通宵,应该和晨时打马慢走的路程是一样的。只是……”
“只是什么?”
“明日不得歇息,主子身体吃得消吗?”
“无妨,今日耽搁了。”赵从山抬手,看着金乌将坠,本该晨时就走,“都傍晚了。”
赵从山回首看了最后一眼山门,当时的他也说不清,他对这个少年是怎样的心思,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春天,当是他前半段人生里,最让他不敢忘怀的时光了。
赵从山回首看向山门,目光里带着恋恋不舍,那侍卫怕再耽搁下去,只怕行程赶不及了,才不得不出声催他:“主子,走吧。”
他回了头,一抽缰绳,打马在夜色里,速赶往京城,本是半月前,就到了赵元裹的信,要他早日归扶风,他扯了生了病的缘由,一拖再拖便是再厉害的风寒,半个月也当好了。他怕自己这番拖延归扶风的动作,会为难珍妃娘娘和赵元裹,便应下了月末归扶风。
赵从山快马加鞭,疾行归往扶风,却不知道在这个夜色里,京城里也有一辆马车缓缓驶向了昭行寺。
第19章山门待客
赵从山走后的第二日午间,谢无陵才从那场酩酊大醉的梦里醒来。
良久,他才睁开了眼,眼里没有倒是少有的清明。他看着帐幔头,不知道发了多久的呆。
世事一场大梦,习惯了三个月来那人听他不停絮絮言;习惯了日上三竿醒来时,窗棂上别
佞骨 分卷阅读24
的那桃花枝;习惯了推门看见那人坐在院中,甚为悠闲地拿着他随手置于院里的书页,尝着小沙弥给他煮得茶,待他醒来;更习惯了驳了那人的满腹经纶,拿着所听所闻同那人论道观星至夜深时。
“夜深了,山路不好走,你睡这儿,我找师兄睡。”
“叨扰了。”
……
“今天不想去师兄那儿睡。”
“你睡里,我睡外。”
……
“赵从山,你睡了吗?”
“没有。”
……
“赵从山。”
“嗯?”
“赵从山?”
“嗯,睡吧。”
往前数二三月的事,还历历在目。
他们相谈至夜深,虫声在窗外想起,夜风仍带着春寒。
起初赵从山还会下山去,他不住客舍,因为不爱这寺庙香火味,可能是他母亲的缘故,当然,这是谢无陵猜的。
后来夜深下山,谢无陵怕路不好走,况他这般性子,便是在扬州乐坊,同那些个艺伎丫头同床共枕都不认为有何不妥的,自然也就留了赵从山来暂宿一夜。
有一有二,而后便有三有四,他们时常就一小话题,如那春日搅人的莺儿,该不该逐了去,西北的古藤会不会生新芽,扯至夜深。
如是谢无陵这般,还可说是弱冠年纪,童心未泯;可赵从山这般,谢无陵其实也不知道如何给他找借口,许是下山路上太阴森,他不想下山,才和自己又扯着无聊的闲话至夜深吧。
而后两人同榻和衣而眠,直至次日那檐下争春的莺儿,再将他二人从梦中吵醒来,赵从山会起身去窗边,将那莺儿打走,而谢无陵多是哼唧一声,翻身用被子蒙了头,继续眠了去。
但现在赵从山走了,可能这一年里,再没有人替那搅人清梦的黄莺儿辩护,再没有人相信枯藤会生芽,再没有人和他聊这些无趣的东西,连师兄也还了俗,去找妙法真人了,他只能一个人在这寺里找乐子了。
“走就走吧,琴弦也不还我,就走了。”
谢无陵嗔了一句,才掀了帐幔起身。院外的桃花败了,满树新叶郁郁葱葱,有些东西却在变了。
谢无陵不知道的是,他那颗随遇而安的心,也跟着败谢的桃花,一并走了。
晌午的钟磬被山腰的撞钟的沙弥敲响。
余音悠长,谢无陵抹了两把脸,他素来不为离别而悲,今来,也不该。
他取了床头的蓝绶,将发束高了些,看着倒是神许多。只是桃花眸里少了几分快意。起身拢好外衫,才推了门往那诵经的殿上,寻师父去了。
殿上还有一盏留有余温的茶置于在案上,袅袅生烟。然四下除却住持再无别人。许是才送走了什么施主吧。
“师父!”
“从山施主走了?”住持让一旁奉茶的沙弥将案上的那茶碗走,看着眼前渐渐走来的人,问了句。
“走了。”谢无陵一边说着,一边合掌像那奉茶的师弟。礼完了才走到住持身前的那蒲团屈膝,欲作礼。
“善哉,”住持抬手,止住了他欲俯下去的动作,那本该揉头的动作,变作了拍肩,住持的手放在他肩头,轻拍一二下,“你呀……今日如何打算?”
“没有打算。”琴没了,书也无心看下去了,诵经吃斋,师父还道六根未净,到头来,他似乎是无所事事了。
“那今日就跟着为师身侧,见个人吧。”住持起身,绕开了他,往门外走。并吩咐了一旁的沙弥:“先去禅室奉茶吧,再多备上两盏,一会儿有人来尝。”
谢无陵闻言,又起身理了衫子,才跟上了住持,来到了山门前。
谢无陵和住持站在山门牌坊下有一会儿了,蚊虫都在他头顶打了几个转了,他忍了半天,却还是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问道:“师父,见何人啊?”
谁知却得了住持轻瞥了一眼,缓缓道:“同那些人去练了那么久的性子,这三月倒还回去了?”
谢无陵听这话,只得悻悻噤声。却听得住持又应了句:“是王孙。”“又……”谢无陵的后半句还未抱怨出来,便想起方才住持的眼神,复有噤声不言。
师父的一友人领他往西北塞上时,常带他往那胡姬酒肆尝酒,原来他还不知其意,当是那人放纵不羁,却听那人教来这“多闻,多识,寡言”的道理,后来渐知事理了才知道,那种鱼龙混杂地,总能听到些旁时听不到东西。
后来住持曾问过他:“西北一行,可有所获?”
他答:“多闻,多识,寡言。”
为此师父授了他一本蓝册,那是师父给他的第一本不是佛偈的经书,名作《南华》。
他捧着这书,喜上眉梢时,住持却道:“一月内熟读,不知道的便去问惠玄。”
当然惠玄也不会想到自己一个皈依佛门的人,会在这清净地教自己的师弟别的道家经典。
师徒二人两相静默,立在牌坊下,候着一辆马车。
至后晌,才见了马车影,马车缓缓来到山门前,车前有两位侍卫,骑着高头大马,车后所跟婢子奴仆,少说也有十几人。
马车渐停了下来,马车前的侍卫翻身下了马,车后的珠翠,快步走上前,在车窗旁唤了声:“主子到了。”
少倾,才听马车里传来一道慵懒的声音,似是应了。一奴仆从车后取了块垫脚石置往那车架下,车里的人抬手欲掀帘,婢子忙伸手替他挑帘,又有奴才搭手,才慢条斯理地下了马车。
这人负手立于马车前,昂首四顾,似在打量着什么,又似在等着什么。
住持和谢无陵立于山门牌坊下,看着那人,却都未迈出一步。两相坚持着,最后是那不知从何处而来的随行官员,替他行了一步,到山门前,合十双手,问一礼:“住持。”
谢无陵替他师父应了一声:“嗯。”住持也颔首做了示意。
“那位便是当今圣上的嫡长子,雍国公。”
官员侧身,住持也随其让身,合十了双手,低眉作一礼。
谢无陵跟着师父行礼,也多瞧了那人两眼,头顶描金玉冠,一身白衣,风尘不惹,腰间鸾带又坠了一环,阳光下熠熠生辉,想来也是个玉中的稀罕物,这派头较赵从山的衣着,是要雍容华贵许多。就是看着更像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而非胸可囊海的王孙。
那人这才慢步上前,笑道:“住持多礼了,修欲在昭行借宿两三日,还劳住持领路。”
“施主,请。”住持蹙了蹙眉,才侧身,作了邀请姿态。不日前,他便得了皇后着人传的口信,说是雍国公要来昭行问经,住持不知皇后的意欲为何,便写了书信去扶风旧友那处询问了番,却不想,等来了旧友的亲自到来,以及昨夜的一场促膝长谈。
待其迈步,他们才跟着上阶,
佞骨 分卷阅读25
谢无陵跟着虚搀了住持一手,扶着他的袈裟一隅,往寺里去。
讲道理谢无陵见这人,就觉得和见那些个求神问佛莺莺燕燕无差别,遂也只是礼貌以待。但旁人并不如此觉得,这人只是单纯来宿昭行这种借口,说与谁听,怕都不会信吧。
扶风城里寺庙众多,他一嫡长子,行姿作态都有朝堂无数人盯着,既是为佛家来,何苦寻来这京畿偏地?
谢无陵接过沙弥门外沙弥递来的茶盘,将茶挨与了住持和雍国公,才回身和众人一同退往门外,离去。
而落座主位那位国公的眼,却在谢无陵身上走了几转,心下似起了计较一般。
第20章游子人间
满室静默,谢无陵对上那人眉眼,却是轻蔑应其。
雍国公转了眸子,将这周遭打量了一番,见谢无陵和众人一并离去,只得那随行官员和住持,才出口道:“敢问住持,那是何人啊?”
“是一有佛缘的人。”住持不慌不忙地落座,“跟在贫僧身侧修行的。”
“哦。”雍国公眼里起了光,只是这茶呷来,遮了去,“那当真是可惜了。”
那随行官员仍立于旁,笑着接话,眉目里带着几分阿谀气:“是真可惜啊,这俊人儿都归了这贤山昭行了。”
“罪过,罪过。”住持微顿,有道,“不知施主何出此言?”
“哦?住持不知?”雍国公将茶盏置于案上,挑眉问道。
“贫僧不知。”
那随行官员又得了雍国公眼色,傲然抢话,倒和那得了势的公鸡别无二致:“扶风城论可立世的郎君,为首当属王丞相家大郎君,王朔。王朔年少有为,一表人才,多少扶风女儿想嫁。”
“贫僧不解施主之意。”
“据修所知,王朔,可是住持您座下大弟子惠玄,住持说修说的可对?”
“佛门不问前身。”住持将那茶盏端起来,悠哉饮之,言辞间不置可否,“惠玄既皈依,便不理红尘事了。”
一言拂去,雍国公的眉皱紧了去,他的手扣着木椅扶手:“那修有一问想求教,我那弟弟赵祚,在这昭行,一待三月,住持可知是为何?”
“贫僧除却雍国公,迄今还未识得别的王孙。”
“可修听说,昭行寺内雅贤者众,住持如何知道这之中就没有王孙?”
“昭行寒门破庙,贫僧以为,昭行除有头顶青天,脚底泥路,别无旁物。至于那雅贤者众,也不过某些寒族仕子,爱清净,借宿昭行罢了。能在昭行长居的,除却遗老隐士,便是欲皈依者。”言及此,住持言语微顿,复抬眸,道,“贫僧也有疑问,望施主解惑。”
“住持请说。”
“敢问施主来昭行,是为礼贤还是皈依?”
“国公自然是为礼贤,怎会皈依?”随行官员有几分不以为意的接了话。
住持斜了那人一眼,不禁在心下替那重阙上的人担忧,这等官员入庙堂,只怕这庙堂也不得清净吧。
“既为礼贤,不知施主所寻贤为何人,贫僧愿尽绵薄之力。”
“方才修以为修已将人名道来了,怎的住持又问?”
“为王朔?”
“不为王朔而来,又是为谁而来?难不成还是为方才那端茶来的小儿?”随行官员蹙了眉头,想来是个急性子,不爱这弯弯绕绕的,况住持轻言慢语,倒搅得他有些烦。
“昭行寺里并无王朔一人,恐施主要失望了。”
随行官员还想说些什么,是雍国公抬手,止了他的话头,兀自道:“哦?住持之意,是不允?”
“出家人不打诳语。昭行寺内,确无王朔”
“那是修叨扰了。”雍国公拂袖起身,回身又退而求其次,“修从扶风带了几位高僧的新经译本,稍后便着人送来,那不知修明日可否听惠玄小师父讲经?”
“施主如有此心,明日伐檀客舍,您自便。如惠玄有意讲经,您听也无妨。”住持仍端坐于椅上,目送那人离去。
堂后听了全部谈话的扶风旧友,待脚步声尽了,才吐着有些苍老的声音,像在拉朽了的枯木一样,静静道:“惠玄已还俗,你已然打了诳语了。”
“是啊。”
“他当真为求我儿王朔而来?”
“他许是为求那日那小子所求而来。只他打错了算盘,笃定那小子求的是惠玄。”住持替他挑开了后室的竹帘。
“谢平之?”
“嗯,这几年磨练已然足够了,他早晚要走我们走的路。”
“你倒是打算的好,只是可惜了你。”
“何出此言?当初如不皈依,他,保不了的。如今你说来,”住持低首理了理僧袍上的褶子,复抬眸,眸光清明,“是他,悔了?”
“揣测圣意,我自认不如你,悔不悔的,也只有你二人才知道。倒是你,满腹经纶,到头却屈居这寺,能和他并肩的,当世也只有……”老者未将后话说明,住持却能懂他所言。
当初圣上登基,而他是一直跟在圣上身边的贤山居士,那时天下共认的第一谋士,本当是与圣比肩之人,却在圣上登基后,毅然决然离开了庙堂,选择了游山历水,悬壶济世这条路,一时多少人替那掌权者唏嘘,又多少人为国少栋梁而哀婉。
“何谈屈居,这处自在。不似重阙之下,拘着人。至于江山万里,他坐拥了,我在与否,并不重要。”
“是不重要,还是你胆怯?”老者问了这话向住持,住持却愣神了,久未答言。
倒是老者先大笑出声了,又道:“也罢也罢,怯也好爱也罢,到底是天各一方了。好在你养了个谢平之,替你。”
“如无那小子,怕是陵儿这辈子都不会入扶风,我从未教他任何权术,只怕日后去了扶风,少不得要吃亏啊。”
“那可不好说,只要重阙里的那人想护着,平之便受不得什么委屈。说起那小子,前几日你瞧他,觉着如何?”
“但愿吧。至于那小子在我那茶室喝了三天茶,就为让我给他指路。”
“你茶室的茶?那真……是为难他了。你给他指了平之的路?”
“哈哈哈,他脾性可以,受得住。”住持渐往老者身前的桌案走去,替他了那茶碗,“他直言寻一人,名作谢平之。”
“依你之言,他可继承……?”
“他可不可,贫僧不知。但继位之人,如是方才那人,只怕这半壁江山……”住持未将后话说完,而是将盏中温茶泼了出去,再递眼神向那老者,“便该是这样了。”
茶水被泼出去,四散开,渗入地下去,二人见状,自然懂得个中道理,欢畅而笑,却带着几分讽意和几分嘲。
“行了,今日这出戏,也不枉我从扶风专门来听。听也听了,本官要回本官的扶风了,你继续当你的和尚吧。
佞骨 分卷阅读26
”
那老者起身向门边走,身子有些佝偻,许是久来行礼问安留下的,也并不富态,可以说是清瘦有之,当是足够为这个君主鞠躬尽瘁了。
虽是一声=身老态龙钟,但双眼仍炯炯有神。
“啊,何时那谢平之入了扶风,让他来我这处走走。”
“去你那处,你把王家家当都给他?”
“你既皈依,如何管这俗世?况我一生自问清廉有之,哪有什么家当?”
“那,施主慢走。阿弥陀佛。”住持立马换作了一脸严肃状,冷声相送。
老者却也不怪他这副模样,摆手而离。心想着住持也只有在谈及那殿上掌权人,和谢平之时,多少还有点人间烟火味了。
接连送走二人,住持将手中空茶碗置于外屋桌案上,才唤来那小沙弥。
“莫去清虚观叨扰惠玄了,他也没剩多少快活日子了。”言未尽,住持便长咳了几声,他的神力越来越不如从前,他是知道的。况那几年尽心力,他本不如别人命长。这几年昭行诸事纷杂,他比旁人更清楚,自己已近风烛残年时。
他缓了口气,才道:“让陵儿明日早起,去给那人讲经。”
“师父,我觉得平之师兄,不会应的。”
“让他从伐檀出来,再来我这处吃茶。去吧。”住持对沙弥的话,置若罔闻,又道。住持心下唯一担忧的,便是他养的这陵儿,他得在步入黄泉前,看到他的选择,庙堂或江湖。
如是前者,他只能尽他所有为他铺路,如是后者,他便可放他一人闯,再将这昭行留给惠玄,这样,便是那小子负了陵儿的一腔抱负,凉了陵儿的年少热血,陵儿还有这昭行为家,或是哪日陵儿厌倦了江湖羁旅,也总有一片留给他这游子的人间。
人嘛,总要知道有人在自己身后等着,才敢大步往前。
“是,阿弥陀佛。”小沙弥自知住持说一不二,遂行一礼,往谢无陵的院落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对没有错住持和赵祚的爸爸有点纠葛那种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朦胧
第21章伐檀讲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