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清平乐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常叁思
张潮抬着另一边棺盖,他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只是锁着眉头,没有说话。
李意阑眼底被塞满,关于往日的伤感登时就空了,他扣住侧面的棺材板,将头探到了棺材正上方。
寄声则是意味深长地“噫”了一声。
江秋萍站得最靠后,白骨的情形他之前来查探过,此时见怪不怪,淡定地朝前面迈了一步,方便李意阑找他问话。
一步之差,所见既是两个景象,棺材内部随着距离露出来,一具白骨静静地躺在底部。
它呈现的姿态跟活人安睡时的摆放差不多,也被仵作清理得很干净,在尸骨之中绝对算得上体面,可体面的前提是,它的浑身没有雕满那些深色的铭文。
那些刻痕在烛光黯淡的夜里,乍一看像是无数笔画形状的细长虫子,又像是某种邪恶吊诡的诅咒,让人从眼里到心里都极不舒服。
人死百念消,不管真相如何,拿人的骸骨来玄虚做戏都是缺德之举。
李意阑稍微凑近了一些,很快发现那些铭文并不刁钻难解,就是他们日常书写用的文字,他的目光随便扫过,就捕捉到了一节刻字。
“……吾矢口否认,然孙置若罔闻,还以重刑加诸吾身,吾不耐受,昏聩失智,回魂时认罪状业已具备,荒谬可笑……”
看这格式,凿刻之人像是将这白骨当成了陈冤状的白纸在用。
暗沉处认字伤眼,他身体又不好,江秋萍体贴道:“大人,这些文书衙门都拓印过了,稍后我们回衙门调取来看就是,你看看大概情况即可。”
李意阑想想也是,于是站了起来,指着白骨和另外四副棺材问道:“先生,这五具尸骨上的刻字,是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江秋萍跟寄声换了下站位,说:“不是。这五具白骨上有四种刻字风格,其中两具因死者生前不会书写,骸骨上刻的便是线装书本体,剩下三具的笔迹经过衙门的比对,跟死者生前的字迹如出一辙。由此不难推断,背后策划之人心思缜密,极力在营造是阴魂在作祟的氛围。”
李意阑点了点头,接着让吴、张二人将剩下四副棺材打开,然后发现字迹虽然不同,但五具白骨有一个更明显的共同点,所有白骨身上的铭文末尾那句话,内容俨然一模一样。
“吾辈含恨而去,报怨而来,此恨悠悠,地狱难容,此冤不平,不归太清冤死鬼谒上。”
夜里抓瞎,诸多细节都观察不到,李意阑看了看白骨的基本情况,很快就打道回府了,走之前他交代义庄那位老丈,明日上午衙门会派人来将骸骨拉到衙门去,让他有个准备。
回去的路上,照样是寄声在外头赶马,车帘子没关,他竖着耳朵不务正业地偷听得很欢。
吴金等三人和李意阑挤在车厢里,继续共享他们提前过来搜查到的线索。
李意阑听过任阳风筝节评书,衙门的记录跟说书人的版本在趣味上差之千里,但细节却丰富得多。
吴金说:“这具白骨生前名叫周柱良,是任阳的一名屠夫,也是杀人犯。县里调来的卷宗上写的是,七年前的夏初,他用掏猪喉的铁钩捅穿了当时担任任阳通判的赵温的三儿子赵建安的咽喉,被判了秋后问斩。”
“他的尸体上刻的,却跟卷宗是反着来的。白骨上写是赵建安那晚喝了花酒,在路上看见他妹妹周蕊,起了歹意一路尾随到了家里,好在他回来的及时,他与赵建安扭打间撞掉了挂在墙上的铁钩,赵建安自己跌上去被划死了。”
寄声自作聪明地插入道:“照这么说来,那装神弄鬼的肯定是他妹妹,她有动机。”
江秋萍摇头说:“没这么简单,如今这五桩诡案绑在了一处,无论从规模还是形式上看来,背后起码都有一股力量,而不是一个两个人。”
寄声:“那先算他妹妹一个呗。”
江秋萍估计是懒得跟他争辩,满脸不认同地说:“好吧。我来说第二具白骨,它出现在崇平城的社戏上,当时台上演的是《扬州梦》,情景是生角下来,旦角重新出场。”
“据看戏的人说,她是用水袖蒙着脸出来的,走完台中间旋了两





清平乐 分卷阅读8
转将水袖一抛,转过来的脸,忽然就从油墨花脸变成了骷髅头,然后它还用男人的声音,唱完了剧本的下一句词。”
“为他起一念,十年终不改,”江秋萍不会唱戏,因此这一句他是念出来的。
讼师不会无缘无故地加这一句,李意阑不解道:“这一句有什么深意吗?”
江秋萍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也许没有,但我很在意这一句,大人不要见怪。”
李意阑却笑了一下,显得异乎寻常地和善:“不会,我大哥从前办案,也很依赖直觉,这习惯无凭无据,显得不太靠谱,但事实证明,有些时候他是对的。先生或许也是这一类人,在查案上有别人没有的天赋,请妥善记下这些念头,也许这就是我们抽丝剥茧所需要的那个断茬,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李遗是备受传颂之人,江秋萍从没想过有一天,他的弟弟会拿自己和他比,这种赏识和理解让江秋萍心里一阵发热,他感激地在车里拜了一拜,郑重地答道:“是。”
“言归正传,唱完那一句之后,空中也出现了一个绿色的‘冤’字,看戏的人都吓坏了,连滚带爬的,将戏台都挤塌了。”
“第二具白骨,生人时叫许致愚,是个药商,在崇平经营聚义堂,他的罪名是假办军资。”
“天奉十七年,也就是十四年前,路苏犯我西南,陛下当时还是良王,率兵前去平判,结果因为西南补给的药材里半数以上都是陈货、药渣,差点跟着瘟疫一起……事后陛下勃然大怒,指派了一路巡抚一路按察使,专门过来彻查此案。”
“卷宗上说,许致愚利欲熏心,为中饱私囊不顾万千将士的性命,将本来该用作军资的药材高价调卖,四处搜刮劣等货填补,罪名犯上扰民,许家满门就地处决,九族株连流放。”
“可白骨上却写,许致愚年年岁岁,上交的药材都是一等优品,至于交到府衙后何以变成了劣等货,那就仁者见仁了。”
寄声这回没有发表高见,这一件两件,如果是真,那么那些被掩盖的真相和人,未也太可怜了。
同一时间,饶临监狱。
知辛气度温和,神态又宁静,提心吊胆的被抓百姓不自觉就开始在他身上找起安定来。
一位小贩模样的人问他:“大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知辛:“快了。”
小贩锲而不舍:“快了是多快?”
知辛:“比你想的时候慢些,又比你不想的时候快些。”
要不是他身份尊贵,小贩估计得烦躁到打人,他刨着头发追问:“小的不明白,还请大师说得更浅显些。”
知辛笑了笑,摊手做摊牌状:“好。其实说白了,贫僧也不知道,如此含糊其辞,只是是希望施主能明白我有安抚你的心意,却又没有释放你的能力,阿弥陀佛,得饶人处且饶人,请问施主明白了吗?”
他如此温柔坦诚,即使刚打完一个太极,也让人生不出恶感,不知是谁先起哄,后面的人都跟着喊了起来。
“明白了明白了。”
睡眼惺忪的狱卒被吵醒,没好气地朝牢里瞪了一眼。
一群蠢货,都这样了竟然还笑得出来。
第5章过往
仍是初二,子时两刻,饶临官道。
由于讼师的才能使然,江秋萍叙事平直清晰,余下的案情便都是他在复述。
“许致愚骨上所参的大员,是如今的粮务州同孙德修。”
江秋萍犹豫片刻,还是补了一句:“案发当年,此人是崇平仓监督的主长安仓使。”
除了没有官衔的寄声,坐听的几人对视一眼,各自都领悟了讼师言下的未尽之意。
仕途十四年,从七品到正三品,若是没有门荫与势力加持,这样风生水起的擢升史,堪称鲤鱼跃龙门了。
江秋萍:“崇平社戏的案情,大致就是如此了,大人,吴兄、张兄与寄声小兄弟若是没有疑问,那我就开始说榆丰镇的药王集了。”
张、吴两人摇摇头,寄声刚要说话,李意阑却抢了先机:“既然任阳风筝会已经开了先例,先生不妨就照那个格式,也大概说说崇平许家的情况吧。至于更具体的详情,疑点如何、嫌犯者谁、审问过谁?我们再稍后做讨论。”
“也好,”江秋萍应道,“许致愚,崇平聚义堂的老板,生年三十七,有一妻一妾,膝下有一子,名叫许别时。一应家眷都在当年问了斩,经钱大人查探,没有幸存者。”
钱大人就是为了彻查白骨案,被赶鸭子上任的第一位提刑官钱理。此人原来官居宗人府宗正少卿,并非庸庸碌碌之辈。只可惜这五个案子牵连甚广,圣上批准的查案时间又太过严苛,三月之期只够钱理整合梳理,最终没能挖出背后主使。
不过就是如此,钱理查明的死者身份和现存亲属关系,对于李意阑来说,已经是裨益无穷了,毕竟上面给他的时间,少得像是在开玩笑。
李意阑边听边思索,覆在斗篷下右手插在左袖笼里,中指无意识中指摩挲着手臂上绑的武器。
旦角变白骨的原理暂时不详,但崇平的社戏显得更蹊跷些,既然许家没有留后,那是谁,在替许致愚喊冤呢?
江秋萍见他有些出神,没立刻说话,不动声色地搓了下手,呼出了一口浓稠的白气。
面无表情的张潮将他的小动作纳入眼底,抬眼看了下江秋萍的脸,见他鼻头发红,显然就是很不抗冻,张潮随身带着酒囊,想都没想就解下来递了过去。
江秋萍愣了一下,无声地接了,对同僚感激地笑了笑,拽在手中却没有饮用。文人遵礼守法,眼下在议正经事,他不好意思将场面弄得好像是老友在话家常。
吴金却完全没有他这种顾忌,他平时没注意张潮的打扮,正无聊时见到酒,也不管别人根本不是给他的,情绪立刻就高昂了,咧着嘴根乐呵呵地对着张潮就捣了一拳,随即又翻过来对江秋萍勾手。
“好啊你小子,居然带着酒。这破天儿真是冻成球,来,江贤弟,给我来一口。”
有了这种二百五打岔,清冷的气氛很快荡然无存,等酒囊传完一圈,几人的关系仿佛都近了一些。
李意阑不像他兄长,有过目过耳不忘的才能,为了厘清这些繁多的人事物,他从马车的暗格里拿出了纸笔,这才示意江秋萍继续。
“第三个案子,是榆丰镇的药王集。”
“榆丰镇三面环山,山珍药材等极为丰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竞众采药的习俗,每年端午的前一天,镇上的人会以菖蒲做台、艾草扎人为阵,在镇中的集市上攀比谁采到的药材最珍贵,夺魁之人可获得丰厚的酬金。”
“这风俗由来已久,历来没出过什么问题,今年因为背后的推手使然,第




清平乐 分卷阅读9
三具白骨出现在了集会上。”
“据记载,它藏在药农邓刚的肉太岁之中,在被抬上比试台后,那块太岁忽然抖动起来,像是有被困的活物在里面挣扎,有胆大之人拿长棍戳它,太岁皲裂,骨头就从中站了起来。”
这种有悖常理的事情听得多了,大家都不复最开始的惊诧唏嘘,变得淡定麻木起来。
马蹄轻踏,寄声打了个很长的哈欠,甩动缰绳加快了速度,吴金也有些困了,用手搓脸时,糙得发出了“沙沙”的细响。
李意阑作为习武之人里曾经的高手,这点动静难逃他的法耳,他应声看了吴金一眼,脑子里却猝不及防,比较性地划过了知辛当时贴在他心口处的脸。
不过一掌的距离,细微得连皮肤上的纤细绒毛都清晰可见。
古有□□里称,和尚细皮嫩肉,这描述放在知辛身上,倒也不算言过其实。
狱中半月,别人大多油光满面,知辛却并不那样,李意阑想起坐在他跟前的第一印象,佛者脸上清新无垢,因此才在人群里显得尤为素净,也许这就是天选之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吧,今夜峭寒,不知他在狱中过得……
车轮不知碾到了什么,颠得整个车厢微微一晃,李意阑被这刺激扯回现实,念及刚刚所思所想,忽然就觉得自己有些可笑。
他平生自负,向来瞧不起眼界浅薄之徒,可此时证明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只因为大师形有宝相,便对人有意无意地多了三分关注,这样世俗得很,类似的想法实在是不该提倡。
人心隔肚皮,须臾之间没人知道他已经反省了一遍,江秋萍的叙述一脉平稳,适时又续上了。
“这具白骨跟之前的不同,首先,它是一名妇人的骸骨,生前名叫刘春儿。其次,榆丰衙门的卷宗里并没有与刘春儿相关的案子,其他县城也没有,也就是说,她的死亡并没有经过衙门。”
“不过她的白骨上所写的,倒是和之前两具一样,完全是另外一番说辞。”
“刘氏的骨上书称,她生前是镇上一名贩菜的农妇,婚后不久丈夫就重病离世,街坊传她克夫,加上还有一个瞎眼的弟弟拖累,之后便没有再嫁。”
“安定二年,榆丰西面修拦水坝,镇上征人去上工,每家每户必须出一人,她家没有可用的男丁,便是她自己去的。在修坝的过程中,刘春儿不慎被乱石砸至重伤,当时的河场仓监刘长鸣为了自己的前途,命人将还没气绝的她抛入了兰江。”
“刘氏以溺水的原因被敛,两年之后,刘长鸣升迁到其他驻地,这桩隐案才被在场的长工给捅出来,不过刘氏的弟弟是个眼盲之人,或许这就是为何有冤却无人报案的原因。”
“刘氏的亲眷关系很简单,只有她弟弟刘荣还在世上。”
“第四个案子,发生在扶江的重阳节上。民间在重阳节,各地都有登高插茱萸的风俗,扶江也有,第四具白骨出现在此城东郊的惠青山念子石上。”
“念子石是一块人形的石头,立在山巅悬崖边,登顶的人都会去拜一拜,为远方的家人祈福。据卷宗称,前一刻石头上还是‘念子石’三个大字,下一刻就从石头里冒出了一具飘着白骨,不少乡民受到惊吓,横冲直撞差点从悬崖边摔下去。”
“这具白骨生人时叫张石杰,是一名打柴为生的庄稼汉,卷宗记载他死于山贼打劫,而打劫的山贼后续如何并未记载。”
“但其骨上书说,驿丞令狐治及其下属与山贼沆瀣一气,张石杰撞破他们分赃的场景,被恶向胆边生的令狐治一刀毙命。这本该是县官主审的命案,跟驿丞毫无关系,可令狐治在其中掺和颇多,张家老父觉得蹊跷,在山里藏了半年多,终于偷听到醉酒的山贼聊起此事,之后的描述冗长,我且长话短说,就是……状告无门。”
“第五具同第三具一样,也是一具女骨,出现在饶临,也就是本地的送寒衣上。”
“上个月初一,寒衣节,乡民天黑之后,带着纸房舍、灯、衣、裤等上老坟去烧,然后就见孤坟前的青烟冥火之中,慢慢升起了一具白骨,当时黑灯瞎火,还有女人啼哭的声音,给不少人都吓破了胆。”
“这具白骨生前叫于月桐,是扶江城中一位大户的女儿,她死于丈夫史炎之手,案卷称其史炎酒后失智,将于氏活活殴打致死。史炎被判徒三年待斩,不过在其服刑的第二年,他自劳作的采石场出逃,自此销声匿迹。”
“于氏白骨所书的也是陈冤,不过她陈的不是她自己的冤,而是她丈夫史炎。根据白骨上的描述,她并非史炎所杀,而是本来身体就有隐疾,不巧那夜发作后绝了性命,内外伤情都是疾病使然,并非丈夫殴打。”
“而前郡守严海不问缘由,草率定案,之后在一位奇人医者的证明下为了脸面,拒绝重审,使她夫君蒙受不白之冤,此等草菅人命之举,若是不能绝在根源处,那世间百姓,必然再受其苦。”
“这便是,五件案子的基本情况了。”
江秋萍说到这里,语气不知何时已然低沉了下去,他心里有股坐立难安的烦躁感,为这迷案,也为迷案之后的隐情。
其他人或多或少,也都有些类似的情绪。
忽如其来的静谧让寄声都忍不住回了下头,然后他看见自家公子坐在最深的阴影里,像个傻子一样问道:“诸位为何,忽然这幅表情?”
张潮认真地问道:“大人,如果白骨上写的一切属实,查出了案犯之后,他们会如何?”
“姑且先不论我们有没有这种神通,能一个月破掉此案,假设我们有,”李意阑说着朝车顶指了指,话里有话地说,“他们会如何,还得看上面是什么意思。”
江秋萍笑了笑,脸上都是讥讽,一股无可名状的怒气在他胸中冲撞,使得他忽然口不择言起来:“上面还能有什么意思?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民间这点小冤小屈,若是某些人有意欺瞒,圣上根本就注意不到。”
而朝廷门楣之风盛行,很多看起来只有芝麻大点的官员,背后却有冰山一样大的靠山,在权力面前,真相有时候无关紧要。
吴金吓了一跳,瞥着李意阑去推江秋萍:“诶!你这么大个人,怎么什么话都往外瓢啊!”
李意阑倒是没有意外的神色,只是自顾自地卷起了自己做笔记的纸,头也没抬但话里有话地说:“此案天下闻名,圣上已经注意到了,因此在这里的才是我们。”
三人表情陡然一变,仿佛触碰到了某些波澜诡谲的核心机密,他们目光渴望地看向李意阑,希望这人能意味深长地点个头,或者幽幽地说一句“如你们所想”,可是李意阑一样都没干,只是话锋一转,说了句无比鸡毛蒜皮的话。
“到客栈了,准备下车,




清平乐 分卷阅读10
之后还有的忙,所以都早点歇息,明日卯时三刻,准时到我房中会和,去饶临衙门。”
他话音刚落,寄声就勒停了马车。
第6章平等
十二月初三,辰时一刻,饶临衙门。
第一天正式上任,李意阑好歹走了下过场,斗篷下面是紫服金玉带,官服上的孔雀纹补子自带一股摄人的威仪,一路被人拜见着进的门。
寄声跟在他后面,放眼望去都是头顶和发髻,心情莫名就有些飘飘然,想着怪不得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要往上爬,原来看人在面前低头的感觉这么爽快。
谢才不在办事大堂,寄声拉住师爷一问,得知郡守不胜惶恐,天还没亮就到牢里问候大师去了。
寄声面露鄙夷,心想这胖子真是个马屁。
李意阑朝牢狱的方向看了一眼,其实于情于理他也该去拍个马屁,不过想起昨晚的反省,他脚尖一转,进了明镜高堂。
“于师爷,谢大人要是忙完了,请他到正厅来一趟吧,我有些案卷上的疑惑,需要向他请教。”
尽管这病恹恹的高官言辞客气,于师爷还是忍不住急得在心里直跺脚,觉得他们老爷也太靠不住了。
大师和大人都是人物,大师胸怀宽广,大人秉性不明,是个人都该知道先讨好谁,可他们郡守就是如此与众不同,先把凡夫俗子的巡抚给撂在一边了。
真是!
于师爷脸上有种挂不住的惭愧,赔笑着将李意阑一行请进了屋里:“大人稍作歇息,下官立刻去叫。”
他转身就要走,又被李意阑叫住了:“师爷不急,先将涉案的卷宗都搬到这里来吧。”
师爷看他挂念案情,好像真是没生被怠慢的闷气,连忙脚打后脑勺地跑了。
那厢谢郡守并不知道一早就有人在骂他,进入牢房后看见知辛贴着墙壁在打坐,正合他意已经醒了。他整了整官服,叫狱卒打开牢门,殷勤地将备好的洗脸水和斋饭亲自端了进去。
铁链叮当、素谷飘香,陆续惊醒了不少民众,大伙在“天老爷”和“可真香”的杂念里翻身爬起来,清净很快就无处容身了。
谢才压住大嗓门,语气斯文中难掩刻意,文绉绉地说:“大师,天光已大亮,屈身一宿想必已经饿了吧,下官备了些薄食,大师洁面净手以后,可以将就用些。”
从噪声乍起到现在,知辛一直闭着双眼,此刻被人用言语从近处冲开,眸光清晰温正,显然并不是在打盹儿。
慈悲寺历来有早课,所以他卯时刚过就醒了,每天这个时辰僧侣们已然忙活起来,扫地的扫地、煮粥的煮粥,而他自己呢,会去舍利塔擦拭浮尘。
舍利塔有九丈九尺九寸高,建在寺中的舍得台上,从塔顶能纵观寺庙与众山,自然也能看见一些低处的人所看不见的东西。
寻常僧侣没有上塔的资格,因此并不知道塔顶的佛家圣物舍利子早已遗失,有的只是一个被锁链和禁制层层守护的虚无谎言。
知辛每次想起这件事,心里都要念一句“罪过”,作为出家人,他经常要说那句“不打诳语”,可事实如何,只有天知地知,佛主和他自己知道了。
牢里没有暮鼓晨钟,很多人还在打呼噜,知辛轻轻地盘坐起来,将铺盖叠成豆腐块,蒲团一样垫在屁股下面开始诵心经。
他有心尊重别人的作息,郡守却没那份心,阵仗浓重地摆进来,搅乱了一堆人本来就不太清平的梦。
谢才毕恭毕敬,知辛掠过他在牢房里扫了一圈,触目可及的不是错愕就是艳羡,他见过很多类似的眼神,可至今仍然没法将它习惯成自然。
同样是在牢里,因同一件事而聚在此处,佛说众生平等,可众生从来都不平等,他所遭受的待遇就是证明之一。
知辛垂下眼帘,对谢才行了个合十礼:“多谢,有劳大人。”
语毕他松开手,从托盘上取了个盛粥饭用的致白瓷碗,伸进铜盆里舀了一碗水,然后倒在另一只手上,弯下腰用那捧水简单地搓了搓脸,再用衣袖擦一擦,剩下的水故技重施,拿来漱了口。
12345...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