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身娇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喜糖123
那女子仪态优美,跪得笔直,不慌不忙地回道:“有关阿热娘娘薨逝缘由,奴婢告知殿下。”
梁检削薄的唇抿成一线,如果他母妃真是自缢而亡,今日绝不会有人兜这么大圈子设计来告诉他,“你说,若有一句假话,本王不会放过你。”
女子恭敬地拜于地,额头顶到指尖才直起身子,“殿下可知巴部与果部本是同族,共饮一江水,牧于同一片草原,王族世代交好,同辅佐于大启。”
梁检沉默点头,巴部在南农牧皆有,果部在北以放牧为生,骑兵骁勇彪悍。
“巴部和果部各有一位美丽的王女,就是阿热大王女与果部蒙娅公主,她们年龄相仿,出身尊贵,自幼便是亲近如姐妹。她们前后嫁到大启,阿热大王女入宫成为贵妃,蒙娅公主嫁给了大将军叶戈。”
梁检眼仁一缩,他从未听母妃说过,叶的三婶蒙娅公主,她们是手帕交。
“蒙娅公主与叶将军常年镇守西北,阿热娘娘虽贵为贵妃,但后宫不涉政,她不能也不愿给蒙娅公主带来麻烦,所以几乎没有人知道她们的关系。”女子仿若能读破他的内心,徐徐道出原因。
“直到……”女子顿了顿,抬头直视梁检,“宁王叛乱,西域趁机来犯,蒙娅公主孤军镇守嘉峪关。”
本王身娇 分卷阅读62
第42章隐秘
宫女讲述的前情牵扯太多,与梁检猜测相差甚远,让他不得不强迫自己沉下心来分辨真假。
“当时内阁与朝廷对皇帝宠爱戎女已有不满,加之叶家外戚一门三将边军姓叶,其中还有一将为戎女,世家上下如鲠在喉。”宫女轻叹口气,“陈阁老游说皇帝,暗中延缓中原兵力驰援,那时候正是西北刚乱,宁王士气高涨,叶将军□□不能,只好求援。”
梁检手臂向后扶住桌边,一股巨大的不安迎面袭来。
宫女如一只入定的瓷偶,不带丝毫感情的继续说道:“叶将军岂知,朝廷上下不但不盼他捷报凯旋,反而翘首以盼蒙娅公主无援之下,弃守嘉峪关,从而名正言顺地回果部骑兵指挥权。”
梁检支撑着桌角的胳膊肘都在打抖,几不可闻地问道:“母妃她是不是知道了消息。”
“那时阿热娘娘正得圣宠,来往前殿颇为繁密,至于她如何得知此消息,良贵妃未提,只知道阿热娘娘为蒙娅公主传递消息未果,被禁足琼华宫。”宫女注视着一脸惨白的郡王殿下,“接下来的事情,想必郡王殿下已能猜到。”
梁检只觉心血上冲,脉搏嘭嘭乱跳,咬牙撑住口气,“你继续说。”
宫女道:“皇上并不想杀阿热娘娘,但内阁不能世家不能,她是有皇子的后妃,难保以后东窗事发、反攻倒算。皇上为了保阿热娘娘,让良贵妃诬陷她秽魇太子,打算将她囚禁冷宫,以堵住前朝之口。”
“最后,谁也没想到,蒙娅公主拒降,死守嘉峪关,浴血十四日关前殉国。内阁故意拖延驰援,皇帝逼杀有功大将,西北呈乱战之势,如此丑闻,阿热娘娘不得不死。”最后一个死字从她口出飘出,仿佛带着无数亡魂冤诉,绕梁不绝。
“良贵妃奉旨逼迫阿热娘娘自裁,但那日大火的确是个意外。殿下,这便是前因后果,冤孽有头,命债有主。”宫女说罢,缓缓而拜。
梁检压着纷乱的气息,心口痛到发麻,还是紧崩着最后一点神问道:“是永州郡王叫你来的。”
宫女笑了,“奴婢从未离开这片红墙绿瓦,只是想知道,所谓因果报应,这紫禁城可载得动。”
她跪了许久,却依旧稳稳地站起身,从袖中摸出一张细绢绣边手帕,上面密密麻麻满是蝇头楷书,双手奉上,“殿下,奴婢每一句话皆来自良贵妃手书。”
梁检青着一张脸,根本没有力气伸手去接,陷在悲凉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宫女将手帕铺在桌上,走到门前理了理鬓边珠翠,“奴婢是看不到殿下的果报了,奴婢心愿已了,也该下去伺候贵妃娘娘了。”
门打开又合上,寒风窜进来呼得一下扑灭了烛火,昏暗的室内梁检依桌而站,犹如抽干了心血的一截枯木。
如此之国,如此之君,如此之臣……自己一步步走在悬崖上、钢丝儿上、刀尖儿上,到头来就为了这铺天盖地的一片凉薄,梁检浑身的血顿时冷透了。
窗前地上的残玉泛着寒光,梁检心尖微颤,倏得涌起一口热气儿,缓缓冲淡了绝望。他不能出事,他若出事叶怎么办,他的将军绝对会反。
梁检颤抖着手给自己倒了杯凉透的茶水,哆哆嗦嗦洒了一半才送到嘴边,咽下的却是满口血腥。
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赶在这个时候,叫人告诉自己掩盖得如此之深的秘密,就是为了彻底打击自己的反抗,在绝望中放弃。
前殿一定是出了更大的事!
梁检的冷汗顺着眉骨落在眼睫上,眨眼而落,他走到书桌前,慌慌铺开信笺,蹭了残墨,匆匆下笔。
门外传来一阵骚动,殿前侍卫铠甲哗哗的错落声由远及近,内侍回话的声音就在门口。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进来的是面无悲喜的大永林。
“奴婢奉陛下之命,请郡王殿下养心殿问话。”永林依旧缩着身子,弓腰细声说道。
梁检站在窗前冷月下,静默了一会,如果他没猜错,永林曾给叶递过消息,如今别无他法只能一赌。
梁检走到他身边,不着痕迹地塞在他腰带边一张扎起的信笺。
永林揖礼侧身,宽大的袍袖正好掩住腰身,待郡王殿下走出房门,他才悄无声息地抽下信笺掩入袖中。
内廷侍卫引路,宫道两旁戒备森严,各宫各院大门紧闭,俨然已落锁宵禁。
穿过养心门,月光从古槐萧瑟的枝叶缝隙洒下来,斑驳的落在梁检素色的外袍上,泛起温柔的白光。
官复原职的黄蒲与岳修民站在西暖阁门口的檐下候旨,瑟瑟秋风中不知站了多久,二位大人不知是冻是吓,面色铁青。
梁检站在门口并未与他们说话,门口内档早已进去通报过,青色的棉帘打起一条缝隙。
“郡王殿下您请。”永林侧身正好挤开岳修民。
岳修民微微一让,肩臂正好与他擦过,一张纸扎游到他的手心里,岳次辅打了个激灵,握住了,不动神色地让到另一边去了。
暖阁内熏笼热气袭来,梁检突然一阵晕眩,胸口钝痛,好不容易压在心头的凄风楚雨,又冒了上来。
他扶着手边的高台几定了定神,这才艰难地掀开纱帘走进去。
永宁帝靠在榻上闭目养神,手中持珠哗啦哗啦随意盘动。
榻前地中央内廷侍卫压着两位道人,一位五花大绑,正是圣宠正隆的玄玉大真人。
而另一位稽首于地的,却是玄玉的得意弟子降鸾!
降鸾、紫姑皆是玄玉高徒,本已出师。
玄玉本是青龙山三圣观真人,因他常年住在宫内,伺候皇帝修仙,便从两位高徒中掣选一位,继承三圣观,掣签结果是紫姑。
降鸾其实比紫姑早跟着玄玉,忽悠人的重任也往往会交给他来做,降鸾怎么想继承衣钵传人都应该是自己。
哪知,大忽悠玄玉什么都敢忽悠,唯独自己的衣钵传人上,他信了回天,不偏不倚地在三祖面前掣签选出。
降鸾心思鬼变,恨意丛生,在暗流涌动的禁宫内,不知不觉搭上了因山西私鬻屯粮案,被打击得七零八落的旧世家。
而这些旧世家,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与破落户永州郡王互通有无,一来二去降鸾跌进了陷阱中,成了提线木偶。
重阳宴后,老皇帝兴起,带着近臣扶乩问天祈福,谁知玄玉早已写好的乩词,已被降鸾替换。最后,他亲手将记录自己师父伙同临江郡王欺君罔上,装神弄鬼地证词递了上去。
梁检从他们中间走过去,跪在榻前,“父皇。”
老皇帝闭眼不语,胸口急促地起伏几下,然后缓缓坐起身,掀起眼皮,疲惫又失望地看着他。
“混账!”他抬手甩袖,持珠脱手而出,照着梁检
本王身娇 分卷阅读63
面门飞过去。
梁检跪得很近,被抽了个正着,眼角瞬间一道红痕,衬着青白的脸色触目惊心。
老皇帝看见他气得发抖,颤着手指着他骂道:“谁给你的胆子,私窥帝心,陷害兄长,你……你大逆不道!”
“儿臣知罪。”梁检有些恍惚,他本以为琢磨透彻的老皇帝,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
他胆小、自私、贪权、懒政,却又惜民、护短、心软……他真的是那个谋杀有功将领,逼死母妃,栽赃、赐死良贵妃的皇帝吗?
梁检抬头看着最熟悉的陌生人,仿佛自己努力维护的方寸人间皆是虚幻。
“一切事情皆是儿臣指使玄玉真人做的,与他人无关,儿臣愿受所有责罚。”梁检连头都懒得磕了,直挺挺地跪着说道。
“殿下!”玄玉提膝蹭向前,“陛下,贫道是与殿下有欺君之举,但哪一桩哪一件是为私利,也绝无陷害永州郡王之事,倒是那永州郡王毒……”
“玄玉闭嘴。”梁检抬手及其平静地阻了他的话头,闭眼压了压上涌的血腥气,只重复道:“儿臣认罪。”
“殿下……”玄玉绝望了,他一时不查错信欺师灭祖之徒,死不足惜,但殿下是天下贫苦安定的指望,如此这般,功亏一篑。
“父皇,还请屏退左右,儿臣有话说。”梁检耳鸣的厉害,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其实他声音极小,仅是面前的永宁帝听到了。
老皇帝盛怒渐平,被怒气冲晕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玄玉说得不无道理,从山西到木邦,从期引到田税,梁检进退均无私利,否则就凭太子那窝囊性子,早被弄死十七八回了。还有永州郡王,说到底死士、红丸、府兵证据确凿,戕害一词是万万算不上的。
永宁帝一招手,内廷侍卫拉起玄玉、降鸾退出暖阁。
梁检憋闷的胸口发疼,眼角都是红的,默默告诫自己,要镇定应对,他闭上眼一遍一遍想着叶的模样,用他在人间唯一的羁绊强迫自己刀枪不入。
“今日之事儿臣无可辩驳,但前殿出事之时,儿臣被人引到外偏殿,有位自称良贵妃身边姑姑的宫女给儿臣讲了个故事。”梁检抬起头直视永宁帝。
老皇帝心中咯噔一下,肩臂颤抖碰到茶盏,热茶晃出来烫在手背上,他都丝毫未做反应。
“良贵妃病故,宫婢早就遣出宫去,何来什么宫女,必是歹人,你为何不唤人将她捉拿。”他心中跌宕不安,气急败坏地训斥道。
“儿臣也觉蹊跷,前殿欺师灭祖之徒揭儿臣不轨之事也罢,偏殿却有人专程给儿臣讲故事,告诉儿臣,儿臣的母妃是被人害死的。”梁检万分艰难地说出这句话,忍了又忍却还是红了眼眶。
永宁帝看他面色就已明白,小儿子什么都知道了,他张了张口,刚想辩解却被梁检扬声打断。
“儿臣怎么会上他们当……”梁检咬牙控制手臂从袖中摸出帕子,双手奉上,“儿臣私窥帝心罪不可恕,但设计攻心,挑拨父子关系,借机攀咬能臣干吏的幕后之人该杀。”
老皇帝看着那张帕子,如见洪水猛兽,竟缩了又缩,完全不敢接下。
梁检当着永宁帝的面,说自己不信帕子上的书信,只为条理清晰地解释背后阴谋。
他提膝跪行到榻几前,将帕子铺在上面,捻好边角,抚平褶皱,却是再也忍受不住,扶着榻边轻声问道:“父皇,您能告诉儿臣,儿臣的母妃到底是怎么薨的。”
老皇帝此时耳边无情地回响着和亲王那日说过的话:“到时父子当如何相对。”
永宁帝心痛地看着就跪在自己脚边的小儿子,伸了伸手,想摸一摸他苍白到没有一丝血色的脸颊,却又猛得缩回来,茫然不知所措。
他的一息一动都落在梁检眼里,不用回答,一切正如宫女所言,他的父亲无情地杀害了他的母亲。
“臣请陛下治罪。”过了良久,梁检退后到君臣之距,跪地稽首。
从儿臣到臣,从父皇到陛下,从皇子之近到臣工之距,皇宫里的父子从来都未曾近过。
老皇帝瞿然而惊,浑浊的双眼模糊一片,肩背塌出一个苍老的弧度,一切在八年前早已不可挽回。
他仰头叹气,了最后一丝痛心疾首,颤声说道:“临江郡王,你可知罪。”
梁检道:“臣领罪伏法。”
“好,好样的。”永宁帝点点头,叫来内廷侍卫,“临江郡王暂押宗人府,听候发落。”
梁检磕头谢恩,缓了好一会才从地上站起来,在侍卫的押解下走到门口,突然回头对永宁帝说道:“陛下,还请保重。”
老皇帝枯坐在榻边,听见梁检掀起软帘的沙沙声,听见内侍打起棉帘的闷响,他衰老的听力突然变得极好。
他听见庭院里七八岁的小梁检,在微雨中啪啪踏着水坑的声音,听见小梁检在廊下疯跑,手中的七风车转动的呼呼声……
“陛下!陛下!快传太医!”
养心殿暖阁内乱成一锅粥,值守太医不要命地跑进来,内侍乱成一团。
永林安排好太医,插空避开纷乱的外间,在一块僻静的角落里,打开梁检给他的纸扎。
原来梁检塞给他两张信笺,一个上面涂了朱色,一个上面涂了青色。
永林极其聪明,三品以上赤袍大员贵不过阁臣,其中岳修民与殿下来往甚密,这张纸扎八九不离十就是给他的。
剩下的一张青色乃是内廷官服的颜色,永林一时不知殿下与内廷所通何人,便自作主张拆了。
上面笔迹潦草地只写了一句话:若想救小叶将军,今日之事不可传于他知道。
永林看见这句话,冷汗就下来了!
第43章绝地
永林是王巧的干儿子,天子近侍,若被人知道私通边军大将,后果不堪设想。
梁检信笺上明着说叶,暗着那是威胁他不得外传此事。
永林木着一张脸,悄无声息地抓捏揉搓信笺至柔软,然后一口吞入腹中,若无其事地走向外间。
此时,与永林一样被惊得呆若木鸡的,还有内阁次辅岳修民。
他和黄蒲本是在等皇上召见善后的,结果老皇上见完郡王殿下,就被刺激得犯病,也只好深夜返回。
岳修民坐在车中,黑暗里仅一盏挂壁油灯,凄惨地照着巴掌大的地方。
他从袖中捞出那张纸扎,深吸口气才敢打开来看。
巴掌大的信笺寥寥数字,次辅大人震惊过后,双目含泪几欲落眶。
按理说,老皇上病倒作为内阁顶梁柱的岳修民应该待在值房,静候差遣,但今晚他不得不回府,郡王殿下出了如此大的事,关押宗人府,本朝进去的亲贵还没人出来过,新世家八成已快把自己书房给炸了。
果然,内
本王身娇 分卷阅读64
院小书房各路神仙均踏夜而至,各个愁云惨淡,见到岳修民眼睛亮得跟黄鼠狼似的。
岳修民想起梁检嘱托,凭空借了一双胆魄,沉声道:“都慌什么,平白叫人见了笑话。”
“次辅大人,殿下现在怎么样?我们现在要如何是好?”吏部侍郎急问道。
“大人,当务之急是不是得禀明陛下,此事乃是阴谋,为殿下辩解一二?”工部尚书史明达是位不太搀和政务的治河高手,现下之觉六神无主。
岳修民冲他们摆摆手,“其一,谁都不许为殿下求情,也请诸位大人管束下属、学生,此时上书只会给殿下添堵,永州郡王前车之鉴还请牢记;其二,内阁也会有变动,涉案山西一党或有起复,诸位请坚守职责,不可轻己身负气而去;其三……”他深深叹息,狠了狠心接着道:“其三,若到时,对殿下落井下石之音四起,岳某恳求诸位大人,忍辱负重姑且随波逐流。”
“岳存安!这是何意?要做墙头之草保阁臣之位我不拦你,你还要我们也做那落石之人,亏你说得出口!”兵部新任侍郎是岳修民同族,辈分还高,话都没听全,劈头就骂上了。
岳修民从来不是嘴上吃亏的性子,而此刻他闭眼无声,殿下千金之躯都能忍万般委屈,为兴国改制,我岳修民何惧叛徒之名。
“是,风狂草伏,风微草长,风静草盛,趋利避害事之常态。”岳修民笑了,“若风狂草顶而折,诸位谁人为殿下维护立制之果?”
岳修民震了震袍袖,声如急雷,“商君亡,变法存!”
书房内鸦雀无声,窗外传来秋风催落树叶的沙沙声。
“为此,我敢当身前身后骂名。”岳修民语重心长,“诸位大人,不知死而向死视为无知,知死而向死是为无畏。在此危难之时,切勿做那无知之人,因为不远之时,还需诸位做那无畏之人啊!”
“六部之才乃改革之星火,请存安兄务必忍辱维护,法之力不在穷极,在薪垛处,扇之可燎原……”
已成灰烬的字条仿佛还立在眼前,岳修民的心中已无不安,他接着吩咐道:“过几日皇上身体好些,兵部上书内阁,叶月余便攻下木邦,乃养战六月空耗国力之铁证,当羁押问其企图。”
刚刚还嗷嗷乱叫的兵部侍郎,咣当一声茶盏碰到桌边,“大人,兵部乃太子一党直属,叶将军是太子表弟,这……这荒唐啊。”
岳修民冷笑,“此一时彼一时,永州郡王圈禁藩地,临江郡王囚禁宗人府,太子临国在即,太.子.党现在只想要太子,难道还要留着军权外戚一个桌子吃饭?”
岳修民起初不太理解梁检这个安排,后来有点想明白了,背后的太子文官集团除掉梁检下一步就是除掉叶家,自古文臣武将就如东风西风,携手乱世,死掐太平。再说,皇上他老人家病成这样,就对叶家没有安排了吗?
殿下这一步棋大概是叫他给太子文官集团递上投名状?
事实证明,岳大人想太多,梁检那是怕叶直接带着七万大军就地造反!
“叶将军不会有事吧?殿下可很是维护西北军的,若有差池,日后下官无法向殿下交代。”兵部侍郎怎么看岳修民现在都像个叛徒,不依不饶问到底。
岳修民似乎在出神,只说道:“皇上是念旧之人,叶家性命无忧。”
灯残烛尽,无星无月,各部大人趁黑陆续从岳府后门回去。
岳修民亲自续上一支蜡烛,如泥塑般枯坐在太师椅中,直到天际泛白。
与他一样,守着寒更永夜的还有宗人府中的郡王殿下……
悲痛的尽头多半是麻木,是走过千里风霜万里寒尘的疲惫,六欲全无,七情皆伤。
宗人府分两处,一处是高级牢房,皆是单间净室,定罪后的宗亲就关在这里。
还有一处是平排的几间小院,候审羁押的都先圈在这。
梁检星夜被押送宗人府,进了小院正房就再没出来,门口供他使唤的小害怕极了,生怕这位高枝落地的皇子想不开,出点差池,只好将房门打开条巴掌大的缝隙,两人轮流睁眼看了一宿。
正屋很小,朝里只有一张小榻,手捧大的炭火笼子被顺着门缝进来的寒风压得上不了热,一夜过去屋里丁点热乎气儿都没留。
和亲王是宗人令,老皇上第二天早上清醒过来,立刻召他入宫,听完前因后果他百感交集,那日冒死阻止皇上给梁检议亲,没想到一语成谶,真是命中注定之劫数。
他知道梁检身体不好,遇此大变怕是身心皆伤,当即招来郭院判赶紧去宗人府,自己留下来给糟心的老皇帝侍疾。
郭院判真是很想去撞墙,这位郡王祖宗饱受金蝉之毒,他治不了,当年全是托了乔医官的福,他不过是个下手,这倒好乔医官没了,他成了被赶上架的倒霉鸭子。
就在他愁得想弃车逃跑之时,胡未迟跳上了他的车。
胡大夫的外祖是名声很大的太医,因此他在京中太医圈子里颇有人脉。
他先不要脸地亮出师承,再不要脸地打包票,最后在洛常的帮助下不要脸地磨了回刀。
郭院判被唬得服服帖帖,带着装成小使的胡未迟进了宗人府。
他们在外院被仔细搜身,勘验腰牌、手令,尖锐、易碎等物品皆不可入,更别说纸张笔墨。
郭院判进屋就觉温度很低,回头看见依们盯梢的小,恍然大悟,好脾气的太医都看不下去了,金枝玉叶落入泥地也不是谁都能上来踩一脚的。
他狠狠合上门,二话不说上前先翻动了炭火,让被寒气压住的火苗吐出。
胡未迟赶紧抖开榻角一床薄被,给支头靠在榻几边的梁检盖上。
梁检没昏没睡,只是垂着眼,平静而又木然的看着他们。
此时的郡王殿下是胡未迟从未见过的狼狈与虚弱,回想去年潼关中毒之时,梁检刚能爬起床就成竹在胸、指挥若定,胡未迟心中堵着一口难以名状的悲愤之气。
为防皇子自杀,梁检浑身饰物被除,连束发的玉冠都去,满头黑发披散而下,衬着一张血色全无的脸。
里衣之外只有一件衬袍,衣带绊扣全,只披散在身上。
胡未迟蹙紧眉头,轻声对他说道:“殿下,草民给你诊个脉吧。”
梁检的目光转到他脸上,淡淡回道:“你快走吧,别惹麻烦。”
胡未迟抓起他的手扣住腕脉,梁检与他挣了挣,奈何实在没什么力气,索性闭目靠在墙边随他去了。
为避议亲引起的金蝉好容易压下去,伤到的身体一个秋天都没养回来,这回又被关到宗人府里吹冷风,殿下这是什么倒霉路数,还有完没完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