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身娇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喜糖123
陆泽冷眼看着这场朝堂风波,觉得太子能活到现在实属不易,宣王的政治手段要比他高太多。他虽无地方亲信,但惯于控制舆论,用都察院这帮顶天立地的搅屎棍,举闻风而奏之刀,挟持百官言行,把事情弄得沸反盈天,打得太.子党晕头转向,自己再站出来说些所谓的中立之言。此人心机深沉,布局密,不是善茬,若非老皇帝绝顶偏心,太子早被废八百回了。
永宁帝转头看他,想起玄玉真人昨日所解天谕,心中好不复杂,那个“中”字怕不是什么河南山西,而是朝中、膝下。
老二明强悍,野心勃勃,自己何尝不知,但太子为国本正统,需德厚流光、至善至仁,方能恩泽万民。
老皇帝心下感慨一番,又经不住暗骂太子东宫一桌子的饭桶,简直天天在开年夜饭,丝毫不反省自己给太子留下的一伙“仁善”之徒。
永宁帝终于耐心告罄,对着众人说道:“临江郡王梁检、户部尚书徐旷、兵部尚书祝鹏、大理寺卿黄蒲、西北军副将叶随后议事。”
大殿上又炸了锅,户部、兵部且不说,职责所在。
大理寺卿黄蒲,这也是朵旷世奇葩,正三品的文官非两榜出身,翰林们看见他各个想撞墙,简直是行走在朝堂上的妖魔鬼怪。
他本该在州县通判这个芝麻官上干到死,岂料宁王叛乱被俘,正好在他属地。永宁帝被这个弟弟气得肺都快飞出来了,当即责令属地官员先去骂宁王一顿当下酒菜,这回可把知州
本王身娇 分卷阅读14
给吓哭了,宁王虽被俘,但未定罪、未除封,还是超品亲王,一个屁大的官去骂亲王?知州宁死不去。此时,黄蒲站出来,这位还没有屁大的官,正了正衣冠前往监牢,将宁王骂了个狗血喷头。
永宁帝看了黄蒲的骂人奏报,大喜,随即调入大理寺任右寺丞,一路做到大理寺卿。他在朝堂可谓茕茕孑立,清流视之异类,常年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却平步青云,真正的天子宠臣。
黄蒲可谓是茅坑里最臭最硬的那块石头了,众人哗然,惊骇到忘记讨论临江郡王和叶,只觉得一个西北蛮族小白脸,一个人混胆大的乡下丘八,能成什么气候。
***
养心殿内书房地方不大,皇帝召见官员多时,都在前殿隔间候着。
叶对于此次召见并不意外,西北军在陕边留有三卫兵,地方府兵多为募军,养兵耗资巨大,近年国库日拙,多地府军训练废弛,兵士逃亡多发,战斗力已大不如前,不过沦落到被流民打得稀里哗啦,也是耸人听闻。
而叶家西北军,大部分为边军,实行屯兵制,世代为兵为将,各个家风彪悍,战时杀敌,卸甲农耕,自给自足,可谓是大启战斗力最强,也是最好养活的军队。
但是,兵兵将将世代相传,西北边军自成体系,叶家威望及高,时移世易皇上就有点睡不踏实了。
叶交代陆泽,秘传西北军驻陕三边卫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派出“飞马营”乔装入陕,先行刺探,明传西北卫所守卫等级升至备战。
永宁帝近侍王巧亲自托了茶盏,悄无声息地送进隔间,“世子,皇上那儿还有时间呢,您先歇歇。”
叶连忙接过来,微躬作礼,“劳烦公公了,公公身体可好?”
“世子挂记,老奴惶恐。”王巧浑浊的双眼睛打量一番,“五六年没见,世子真是越发沉稳了。”他已近耳顺之年,是永宁帝的伴当,伺候皇上都快一辈子了。
叶幼时经常被叶皇后叫进宫陪太子玩耍,他是个猫嫌狗不待见的闯祸,太子比他大七八岁,已经是个拘谨软和的小老头了,两人根本玩不到一块去,叶经常是单枪独马地惹祸招灾,王巧公公没少在禁宫内回护他。
王巧看着当年扫帚杆子高的小世子,皮猴似的上蹿下跳,无法无天,如今正襟危坐,不越雷池,心内唏嘘,不嘱咐道:“世子久在边塞,万望保重身体。”
“守土戍疆,臣下之责,不敢轻待己身,公公放心。”叶回复道。
此时,门口跑来一位年轻的御前,迈过门槛垂目行礼,“世子,万岁爷传您觐见。”
王巧将拂尘轻挑到臂弯处,看着叶说道:“这孩子是我的徒弟,叫永林。”
不待他回话,内走到近前,拜礼问安,“奴婢永林,请世子爷安。”
王巧混在这片红墙绿瓦中,几乎成,能向叶介绍自己徒弟,那是没当他是外人,也得益于皇后娘娘多年在后宫中广结善缘。
“老奴怕是不中用了,伺候贵人们难疏漏,以后啊,还是交给些伶俐孩子们好。”王巧若有所指地笑笑,“世子快去吧。”
“公公保重。”叶抱拳,一提长袍下摆出了门。
叶进到内书房,行礼请安,“臣叶,请陛下圣安。”
永宁帝靠在软榻上,阳光透过西域进贡的琉璃窗照进来,洋洋洒洒铺了一室,却也照不亮他暮气沉沉的脸,皇帝老了,半个多时辰的机要会议,一屋子牛鬼蛇神,神难吃不消。
他抬手叫了起,将桌上奏章递给叶,佯怒道:“地方府兵这帮饭桶,流民都看不住,朕要他们作甚。”
叶立身垂目,匆匆走了眼奏章内容简直不忍直视,从东到西被打得落花流水。
“陛下息怒,流民暴动自古难防,他们多地流窜,分散闹事,府兵顾及不周也是有的。”叶将奏章握在手中,打起十二分神应对皇帝,只字不提陕边三卫的事,皇上不开口,自己提出西北边军入陕内,想干嘛?造反吗?
永宁帝放下手中茶盏,只觉茶汤这会喝起来格外清润,沁人心脾,“赐座。”
他心中略微舒畅,叶虽然年轻,但比起大棒槌似的粗人叶戈,要显得知进退,敛锋芒。
两个小抱来鼓墩,叶谢恩,斜斜坐下。
“朕有意叫京师三大营西进平乱,如今看来,远水难解近渴,流民之势甚巨,久拖必生大患。”永宁帝晦暗不明的目光,酿着风雨如晦,顿了顿接着说道:“朕命陕边三卫,火速驰援山、陕,平定流民暴.乱。”
叶早有准备,刚想起身领旨,永宁帝冲他摆摆手,沉声说道:“朕还有一道密旨给你,护送协助钦差临江郡王、大理寺卿黄蒲入山西查明此次暴.乱实情。”
叶听罢,额角一跳,倏得起了满背冷汗。
第10章调戏
叶不是傻子,永宁帝此次安排玄机暗藏。黄蒲无疑是皇帝的耳目,他会据实禀报每个人的动向;自己是外戚,自然代表太子利益,若暴.乱实情触及太子根基,理当应机立断,铲除祸患;而临江郡王他已行冠礼,入朝议政,虽然多数时间就是个大件摆设,可刚自西北代帝犒军,又接下钦差重任,帝王偏爱尤甚,如日中天得一塌糊涂,真是老父盼儿成龙成凤?天家何来父子兄弟,刚成年的皇子,不过是老皇帝拿来敲打太子、宣王两党,分权巩固自己的工具。
叶跪在榻前,沉默良久,再不回话几乎是想抗旨了,这才艰难地回道:“臣领旨。”
永宁帝神色淡淡地看着下边,跪得如钢似铁的将军,若有似无地提道:“你此次回京,可有去见过太子?”
叶不明所以,只得冠冕堂皇地回话:“臣为外戚,担戍土之责,太子圭端臬正,于公私皆不可越。”
“嗯。”永宁帝沉吟片刻,沉香持珠在手中转悠,“启程之前去见见太子,你们幼时相伴,别生分了,是朕让你去的,无需多虑。”
“臣遵旨。”叶无奈,永宁帝既不愿意太子离外戚太近,又不想军权离太子太远,这种若近若远的制衡之术,可把叶家给累惨了,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
隔日,永宁帝下旨,临江郡王为钦差正使,大理寺卿黄蒲为副使,去山、陕赈灾,命西北军副将叶,领陕边三卫,协地方府兵平定流民暴.乱。
旨意一出,都察院那帮朝堂老疯狗,却统统没了声响,不是不敢用奏章糊皇帝老脸,而是,这帮人都看得明白,用这几个人,老皇帝是彻底不想给太子、宣王给脸了,人老子教训儿子,你个外人进去瞎搀和,八成是嫌命长,真以为皇上不杀你是心疼你那张嘴呢?
叶在北郊
本王身娇 分卷阅读15
西北军营地,忙碌布置此次平乱事宜。
陆泽端坐在书案边,笔下生风,算计抽调布报、粮草车马辎重情况。
营地一时飞鸽往来,应接不暇。
叶跟几位参将、游击商讨完行军路线,送到主帐门前,对左右亲兵嘱咐道:“任何人不得接近主帐。”
陆大人此时就着残墨,正给兵部拟条陈,抬眼见叶坐在对案,将沏好的茶盏递到跟前,心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他翻了个白眼,自打认识叶平云,自己就没过一天安生日子,稀里糊涂地上了一条又破又烂的贼船。
叶接到他有屁快放的眼神,立刻从善如流,“元南,我想让你持兵符调遣指挥陕边三卫,在潼关剿灭乱民主力。”
“什么?”陆泽手中的笔一抖,以为自己听错了。
叶四平八稳地说道:“你放心,战势推演,我和老莫、刘晟将军已仔细考虑,潼关险要,我陕边三卫战力充足,流民组织松散,此战无大碍。”
陆泽气得一肚子三味真火差点喷出来,心道:“娘的,我是欠他钱吗?”也不说话,顺手掇过一打素折,台阁体也顾不上了,龙走凤舞地写起了移病请辞的折子。
“陆元南,你这是作甚!”叶从他手里抢过奏折拧成一团,随手甩进角落里,低声说道:“此次皇上有密旨。”
陆泽蓦然一惊,一股寒气顺着脚底爬上来,“世子少言。”他忙做了个阻止的手势,三两步走出帐门,见主帐外岗哨严密,这才回来。
他和叶平日虽说没上没下地混账惯了,但正经事上,从来谨小慎微,思虑深重。
叶见他疑神疑鬼的模样,喝了口茶,说道:“皇上叫我护送钦差查明此次□□实情。”
陆泽撂了脸色,长眉一挑,“皇上让太子的表弟护送太子的亲弟去查太子?”从这乱成一锅粥的关系里,他嗅出些许不妙。
太.子党在地方的种种劣行,现在已到了皇上不动都不像话的境地,但作为一国储君,身系国祚,也不可能随意处置,查肯定要查,但查成什么样?临江郡王这位钦差正使弄不好可是要跟着吃挂落的。
陆泽觑了眼叶,心道:“怎么还派这位盯着临江郡王啊?皇上要知道这二位的关系,八成得吐血吧?”他越想越牙疼,不自觉地轻轻“嘶”了一声。
叶见他满脸难言之隐的倒霉模样,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过懒得说。
“所以,此次正面围剿乱民之事,得拜托你了。”叶将西北军调令兵符摆在桌上。
寒铁兵符闪着森然冷光,隔在二人之间。
“此次出征不同以往,西北军久在边境,兵戈所向皆为外族,极少与民操戈,都是些求口饭吃的老百姓,武力示威即可,怀柔为主,我怕老莫他们手下有失。”知道陆泽肯定不干,叶先一步堵上他的嘴,接着说道:“再说,地方府兵关系盘根错杂,联合平乱,难相互掣肘,也得有人圆和一二,指望老莫他们,我也怕你被气死。”
陆泽扶额,想起那几个老兵痞子肺就疼。
叶说得通情入理,他垂死挣扎地组织语言,还想顽强推拒,却只听叶将军补了八个大字:“军令如山,违令者斩。”
才出狼窝又入虎穴的陆大人,这回彻底服气了。
他眉头紧成团,认命地一撩儒袍,跪得铿锵有力,“末将领命。”
***
四月初二,叶在右安门送别陆泽一行西进平乱,就接到了临江郡王的简帖。
圣旨下发后,叶忙着调兵事宜,未与两位钦差见面,此时梁检的邀请倒也合乎情理。
京郊“兰雪”茗铺,乃山西巨贾沈道私产,平日好聚各地文人骚客,和京中惯爱水淫茶癖的达官贵人,在交际圈内素有雅名。
叶被一名绿裙小婢引进茗铺,穿过玲珑轩台,曲水流觞,进到一间僻静的茶室。
梁检早已恭候多时,他穿了身水墨烟青的道袍,衣散带乱,广袖铺地,浑身上下唯一一点颜色都集在那顶七梁郡王束发金冠上。
叶看着他,面上风平浪静,心内惊慌失措,只好七零八落,装模作样地行礼。
梁检懒在软席上装大尾巴狼,生生吃了这一礼,只是支起身子,冲他笑了笑。
不多时,进来一位粉衣美婢,冲二人颔首敛目,盈盈一拜,仙姿玉色。
沉香茶,美人在侧,雅得登峰造极。
临饮之时,却见那美婢捧了茶盏,含珠唇轻沾,白瓷盏缘上添了一抹樱桃色,这才不疾不徐地奉于叶。
叶不是没见过美人伴茶,西北的胭脂,就如同西北的天气,恣意无忌的很,不爱此道者推了便是,少有如此婉约含蓄,他怕自己不接,美人下一刻就得以泪佐茶了。
梁检看尽了他踌躇难为的表情,这才摆手,挥去美婢,笑盈盈地说道:“将军真是铁石心肠。”
叶叹气,真是作了八辈子孽,小阿越怎么长成这般谑浪不羁的二流子模样。
他耐着性子开始讲正事:“殿下,臣此次护送二位钦差查案,愿尽绵薄之力。”
梁检的眼神微微一黯,将盏中残茶饮尽,说道:“平云以为此次民乱为何?”
虽然他一见梁检就心神不安,却不敢误事,正色道:“天灾之下,酷吏盘剥,府州贪墨,以致民怨四起,聚而成乱。”
“地方贪蠹固然需严惩,但背后挟民怨聚众为势,浑水摸鱼之辈又当如何?”梁检眉目从容,说得轻松惬意,浑然不觉话中厉害。
叶被这句话炸得七魂六魄都往外跑,口舌打结道:“请,请殿下明示。”
梁检看着被吓得惨无人色的年轻将军,从一肚子坏汤里,又挤出几滴黑水,“平云可愿为我斟茶?”
叶吊着一口气,被他问得微楞,没多想,便舀了茶汤入雪盏,递过去。
梁检握住他的手,摘过茶盏,细呷一口,臭不要脸地赞道:“竹马伴茶,香。”
叶才反应过来,自己又被这臭流氓调戏了,脸上惨白刚退,薄红又新,好不热闹。
而梁检指尖微热的触感还烙在皮肉上,他不禁心猿意马,仓皇地闭了闭眼。
梁检深谙打一巴掌给一甜枣之道,立刻装出几分正经人的模样,“永宁二十二年,辽府民乱,北路府兵仅千余人,将三万流民打成鸟兽逃散,斩杀带头流民百余人。我大启穷得叮当乱响又不是一年两年了,府兵烂泥扶不上墙的也不是一二日的事,为何单就此次民乱如滔天洪水,三县被屠,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是民是匪?偌大的朝堂却还在争那些鸡零狗碎的长短,真是出息。”
他推开茶室门,孟夏日照渐浓,暖光倾泻而下,铺进室内,却像被冻了一地的白霜。
“殿下的
本王身娇 分卷阅读16
意思是,此次民乱有人暗中指使?”叶的心思一点一滴地沉下来,暗叫糟糕,宁王在西北深耕多年,他死后西海三卫还负隅顽抗,流民中真有暗手,若被宁王遗留在西北的残部利用,那麻烦就大了。
正经不过一刻的临江郡王,走到他面前坐定,就着将军手中的茶盏喝了一口,“不然呢?就凭你大表哥,和他那一院子的饭桶,折腾八辈子也出不来这动静。”
叶气得差点把茶盏扣他脸上,抖着手放下,心跳快得颤成一团。
他苦笑,梁检说得不无道理,太子软弱好欺,当皇上太难为他了,当和尚还差不多,手底下更是一群纯种腐儒,整个东宫酸气滔天,能臣治吏统统绕着走。虽说有放任手下为祸一方,贪墨赈灾款项之嫌,但若真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真相薄得就像一张被细雨润透的窗户纸,二人却讳莫如深,谁也没有出手去捅。
梁检毫无形象地将盏中残汤往身后一泼,从腰间摸出个银酒壶,琉璃色的酒水落在雪盏中,香气扑鼻,“多谢将军为我伴茶,我为将军青梅佐酒可好?”他若有所指地问道。
叶觉得自己快被这王八蛋给玩死了!脑子里影影绰绰全是刚刚美人伴茶那一幕,心头热血逆流而上,脖颈耳根红了一片。
梁检近距离欣赏了他羞愤欲绝的模样,心情大好,捻起一颗梅干放入盏底,口中轻“啧”一声说道:“将军为何还乱想呢?”
叶手足无措地捧着那盏淹梅酒,一口气没上来,羞得皮开肉绽。
第11章神医
坏消息接二连三,疾风骤雨般糊了永宁帝一头一脸,山陕流民汇合,约五万之众,匆匆几日,就连下洛川、渭川二县,直逼潼关门户,这哪里还是流民闹事,简直是要造反谋国!
好在陕边三卫接到密令早有准备,已近潼关,叶飞鸽驿站令陆泽等人日夜兼程,务必于十日内赶到潼关。
赈灾钦差也匆忙整理了各项事务,于四月初九离京。
大队人马又是郡王车舆,又是钦差仪仗,再加上西北军三百卫,走得是呜呜泱泱,跌跌撞撞。
刚过西山弘教寺,洛常打马溜到叶身边,行了巴部骑马礼,“世子,殿下请您过去说话。”
洛常正是阿越跟着的那个商队的马头,后来放下阿越继续跑商,叶对他印象不深,现在想来此人背景不凡。
叶冲他颔首,随即调转马头,走到梁检车舆旁。
马车的软窗掀起,梁检卷着一本书,懒洋洋地靠在窗边,一瞬不瞬地看着他。
叶被他调戏出了经验,立刻调出个防备的眼神。
梁检也不恼,冲他招了招手,似有机密耳语。
叶将军郁闷,这位四六不着调的殿下,干起事来公私不分、随心所欲,又不能不回应,只好硬着头皮,催动胯.下宝驹,小心翼翼地靠上前去。
“前边有个牙行,我们换套行头再走。”梁检眼未离书,低声道,“这么一帮人走下去,黄花菜都凉了。”
叶一听这话,知道他又要白龙微服,不由担心道:“殿下,此次路途遥远,周边多有流民,恐……”
梁检入鬓长眉一挑,没听他说完屁话,便打断道:“不然要你干嘛?”
叶:“……”
他还不死心,低头凑近了劝道:“那黄大人怎么办?”
梁检牙疼似得抿了抿嘴,“这玩意儿也只能带上。”
叶抵死不从,使劲摇头。
梁检突然探出手,从他鬓边擦过,摘掉一丛柳絮,“平云莫慌,黄蒲此人不过是父皇眼线,我做什么他并不会阻碍,只是会如实禀报而已。前面牙行有山西沈家接应,我们人手不必过多,扮做南边返回的马帮即可。”
“殿下!”叶低喝一声,心虚得前后张望,便见洛常正打马往回走,愣在路旁,灰溜溜地掉头装死。
黄大人果然秉承三棍子不出屁的人生宗旨,也不管刀山火海、贼船匪窝,我自闲庭信步,笑盈盈地跟梁检、叶换了便装,准备简装快马,微服而行。
洛常将他们送到牙行,便要回京城,梁检将他留在京中以做照应,此次出京非同小可,他可不想自己前脚刚走,后院就被人给炸了。
“连累黄大人跟我跑这趟辛苦差事。”梁检一身瓜瓞连绵儒袍,腰系玉绦钩,牵着一匹骚气四溢的大白马,辔头上还打着璎珞,活脱脱是个浪荡江湖的败家小白脸。
“殿下心系灾情,下官惭愧,如何敢当辛苦啊。”黄蒲随手就是个准的马屁,丝毫不问接应为何方神圣。
梁检一口马屁吃得牙碜,心道:“黄蒲这老蜘蛛,果然是个滴水不漏的。”
叶点了二十多个亲兵,一半身着褐衣,胫缠行藤,混在马帮里,另一半跟自己改做镖师,护卫周围。
“殿下,都已准备妥当,可以启程了。”叶检查完装备,回道。
梁检一双多情眼,转到他脸上,带着近乎温柔的光,用扇子敲了敲叶将军的肩膀,“叫少东家。”
说罢,又把个粗布褡裢抛给黄蒲,“劳烦账房先生,好喽。”
黄大人慌手慌脚地接了,翻腾出来一瞧官府路引,牙行保书,册章、银票样样俱全。
黄蒲心道:“都说临江郡王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谁知神通如此之大,果然知子莫若父。”
***
叶他们的马都是军马,目标太过显眼,好在沈家准备细致,换了上好的河西马,脚程虽说不比战马,但也不赖。
过了北直隶的真定府,坦途大道走到了头,山西边界的陡泉山横亘在面前,孟夏草木森长,苍青色起伏,深沉如海,只一条小路贯山谷而过,遥遥望去如仙人玉带飘落人间。
暮色四合,叶派出两队亲兵,前后探路准备扎营过夜。
突然前路一阵骚动,传来弩矢破风的咻咻声,接着短兵相接,刀剑人地嘶叫。
叶将铁臂连弩架起,闪身堵在梁检身前,“玉平,带人过去看。”他盯着前方,又补道:“少爷、黄先生莫慌,若是山匪,兄弟们对付足矣。”
黄蒲是什么人,千军万马只出一个,敢对鼻子对眼骂哭宁王的十八品芝麻官。
只见黄大账房一手捂着褡裢,一手抽出腰后的算盘,满脸你死我活,却也不惧。
梁检不知是心大如斗,还是对叶信心十足,撩起袍子坐在道旁山石上,晃悠着马鞭,活似个看热闹的局外人。
他瞧了眼黄蒲多灾多难的倒霉模样,叹气道:“账房,您就别跟着裹乱了。”
话音刚落,就见镖师跑来回禀:“镖头,前方山匪劫路,剿灭六人,活捉二人,跑了七八个,还有路被劫的丧队约十人。”整个马队演技勉强合格的只有梁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