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照君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思燳
说到洪秀全,那就不得不提曾国藩,他是中国旧阶级的代表。从他的身上,可见中国旧地主,旧官僚主义的挣扎,他们试图革新,却又无法真正革新……
他们虽然在拯救中国这条道路上失败了,但后继者,如春笋般涌立!
就连清王朝的内部,都出现了革新,交流的声音,以期自强。但这条道路到底是曲折的,甲午中日战争,让人更加深入地认清了一些东西。
这条以求中国自强的路上,多少人倒下了,又有多少人站起来了
始终记得谭嗣同那句“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而牺牲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般的人,大抵能称‘豪杰’二字,也唯有这样的人,才写得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般波澜壮阔的语句!
康有为推动光绪变法,以求革新,但这条路的结果大多数人都是知晓的,失败了。
此时的许多中国人,已不再奢求清王朝救国,因而发生了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开始引领中国人自立自强。
蒋廷黻先生的书里没有提及,但想到民族复兴,辛亥革命这一段,总是会想起一个人,秋瑾。
不同于地主官僚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了很大程度民主主义上的进步。
从对于旧习陋习的废除,就可见一斑,而辛亥革命运动中,也出现了如秋瑾一般的杰出女性!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从前初读她的《满江红》,心头就几生敬佩之意。如此的大气豪迈,古往今来多少男子怕是也写不出来的!
而秋瑾的身上,恰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缩影。
乃至后来的中华民国,若不是后来因为一系列的**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等,怕也是一个自由,平等包容的社会。
但没有成为那般的一个社会,亦是有着其自身的原因。就如孙文先生本人,他这一生都可以说是为了中华,是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先行者。
但他也是到了很大年纪,方才明白军权与普通民众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从一开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后来的满汉是一家;从求助袁世凯,到国共合作。
上面有些内容,在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或许并无提及,但先生是由于成书年代这些并未发生。
而先生于书中的观念,也看出了这种后势之趋!
唯独,让孙文先生与书的作者蒋廷黻先生遗憾的是,后来中华民国的成果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窃夺……
观先生书中‘只要我们能遵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学生私觉有些痛心!
后世之人可言,中山先生的很多理念,观点,于现在依然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真正去贯彻它们的人,已不再是中华民国那一批人。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阅兵,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孙文先生画像遥遥望着**,望着这盛世中华。他们那一辈,为中国自立自强所努力了一辈子的人,也当欣慰了吧。
观先生之书,看出了同中山先生一般超越了阶级党派的理念,心中,唯中华而已!
看到最后那里,先生写全国如今欣欣向荣,日后必当国富民强……
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国泰民安,是中华儿女多少年来的执着与追求
但先生在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前夕,写出这些话语,真的是叫人心头一酸!
人永远不知晓下一瞬会发生什么,打铁还需自身硬,唯有自身强,方才无畏!
另外,先生一书有提及‘俄罗斯侵吞国土’一事,俄国侵吞西伯利亚以后,又不费吹灰之力谋得东北八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其对华外交的灵敏远在英国之上,而且俄国始终以‘中国的朋友’自居。
看到这里,顿觉‘读史可以明鉴’,先生提及此,莫过于是给后世之人的敲了一记警钟!
国与国之间,从来就没有永恒的朋友,利益至上罢了。
从此可观当今之中国,我们爱好和平,愿意与世上所有友好的国家交流,但也要时刻有一颗提防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莫忘唯有时刻怀有一颗奋进谨慎之心!
感谢蒋廷黻先生的剖析,方能读得此书。
第433章
其实我不是喜欢佛家或者学佛之人,纯粹抱着对南怀瑾先生的仰慕之情跟对《金刚经》的一点好奇去看了这本书。
南怀瑾先生很有名,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以及国学大师。
说实话,我就是个很肤浅的学生,选择看这本书,可以说就是奔着南怀瑾先生而来的。
南怀瑾先生对于国学各方面的钻研很深,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除却通宵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先生对于西方学科体系也有一定的理解认知。
从前看过他的书,感觉涉及的内容,思考的东西,着实是有趣的。
但坦言,这本《金刚经说什么》我有点没看懂。甚至不是有点没看懂,而是通篇看完,仍旧未解其中味。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传入中国后即广泛流传。我记得在我高中历史课本中,就有关于唐代印刷《金刚经》的内容。再说从前能识得几个字的人,大多都是抄过《金刚经》的。
而在这本书中,南怀瑾先生开篇就指出了《金刚经》是佛经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的地方,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紧接着告诉我们,要研究《金刚经》,首先要放下成见。将自己的多年来形成的三观中关于宗教的部分放在一边,然后再来研究经文的要点跟精神,这样会读懂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金刚经》在学术分类上属于般若部,身为一个对佛学不甚了解的人,我还特地去百度查了般若的含义。
“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智慧,需要身心两方面投入求证,才可能得到。”
关于般若,我便是一知半解,纵使是查了百度,依旧是不太能理解。
而在南怀瑾先生的这本书中,我仔细看了前面的五章般若卷,大致了解了一点南怀瑾先生注解出来的般若意义。
南怀瑾先生言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
看到这里我就有问题了,既有般若,那根本的智慧又是什么呢
大概根本的智慧,说到底也就是一种名称。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在这本书中,先生说,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
这样,就很否定了般若的寓意便是智慧。
读到此处,恍惚之间我有一种回到原点的感觉。
前面就说了,南怀瑾先生分了五章去讲般若的意义;可以认为般若不是智慧,但其包含了五种智慧。
先生书中将这所谓的五般若给细致地划分了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方便般若,第五种眷属般若。
其中,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大脑感觉又空又糊涂,“形而上”一词是从前听过的,宇宙本源也是很多人追寻的;至于“悟道”,“明心见性”,更是许多人终其一生去修行的。
但真正将他们如书中这般去组合起来看,脑海之中除却一个“空”字,还是空。想来,是我境界不够,乍然选择看这本书到底是冒失了。
后面的时候,南怀瑾先生又给了般若一种见解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
悟道,实相般若,智慧,这些本就玄之又玄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老实说我看的更玄乎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看完这本书的三十二品的。
但看完,除却空之外,又仿佛抓住了什么东西;兴许也是人生之中的一种般若与明心见性。
佛所谓的度众生,其实是传授智慧,而众生自性自度,只要平实地去做人,个个都是佛。因此,做人是学佛的根基,学佛要先学做人。
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把儒家四书五经做人的道理弄通了,也就是做人无恙,人成了,自然是成佛。正如经文第一品所讲,穿衣、吃饭、洗脚、睡觉,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本来平常,一切现成。
在这本书中,南先生常以禅宗的方式,随说随破,每每告诫大家,佛的说法都是对机说法,偶尔成文,过后一切不留。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不能着于法,须得经义在你心中才行。”
大道至简,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的《金刚经》,经南先生条分缕析,得出的真理却再平凡不过。而再平常不过,又令人不得不感叹世间的至理都是相通的,最难、最高深的往往最简单。
相信很多看了这本书的人,如我一般,念完《金刚经》后,叹了口气唉!一切都是空的。
而南先生说,一切是有;不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教导我们方法,应该这样去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以后怎么样呢
则是“不住于相,如如不动。”
所以,先生书中言,有许多年轻人打坐的时候,有些境界发生,以为着魔了。
实际上没有什么魔不魔,都是唯心作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着相了,佛也是魔。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
芸芸众生,大多数人的烦恼,就是因为三心认不清楚。
而老年人亦要有自处之道,老年人最大的毛病,思想上困在一个法相,只想当年,因为他不敢想明天,明天靠不住嘛!
年轻人绝不想当年,只想明天,明天又想明天。所以老年人跟年轻人坐在一起,一个光想过去,一个光想未来,怎么能合得拢呢
佛说没有度人;度尽一切众生,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他度的,是自性自度,个个都是佛,只要你平实地去做。
若说没有感悟,实际上也是有些感悟的,至少如今的自己应当把握时间,先生所言的今日事不可拖到明日,尚且是能理解,应当去做的!
第434章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读完之后才看到先生的个人简介,以及这本书的一些写作情况。
难以想象,这本书居然完本于1937年,但是先生在书中的观点,放到现在来看依然不过时,甚至是有着独特的先进战略眼光。
书内的历史内容,从前在初高中的时候基本都学过。真正吸睛的还是蒋廷黻先生独特的个人观点,以及对中国命运的深思!
本书从清朝乾隆年间,中英之间的贸易交往作为一个切入点。此时,也恰好是千年华夏的衰落点。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贸易市场,但清王朝并不这么想,只想闭关守国,抱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一个剧烈进步的时代,容不得清王朝这般,从普通的贸易交流到向中国输入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而后中国与英国等开始了鸦片战争,落后的农业文明对上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毫无疑问,清王朝所领导的中国遭受到了第一次不平等条约!
有了第一次不平等条约,自然也就有了后来的那些屈辱……身为一个中国人,读到这些的时候心头是沉重的!
而当时的中国人在种种情况下,也开启了民族的自救之路。
洪秀全便是那个年代的代表,他出生社会最底层,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但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还跟宗教扯上了关系,注定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读来感觉当时的中国人即便是如同洪秀全这般的,也颇有些愚昧,更多的还是心痛吧!
说到洪秀全,那就不得不提曾国藩,他是中国旧阶级的代表。从他的身上,可见中国旧地主,旧官僚主义的挣扎,他们试图革新,却又无法真正革新……
他们虽然在拯救中国这条道路上失败了,但后继者,如春笋般涌立!
就连清王朝的内部,都出现了革新,交流的声音,以期自强。但这条道路到底是曲折的,甲午中日战争,让人更加深入地认清了一些东西。
这条以求中国自强的路上,多少人倒下了,又有多少人站起来了
始终记得谭嗣同那句“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而牺牲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般的人,大抵能称‘豪杰’二字,也唯有这样的人,才写得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般波澜壮阔的语句!
康有为推动光绪变法,以求革新,但这条路的结果大多数人都是知晓的,失败了。
此时的许多中国人,已不再奢求清王朝救国,因而发生了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开始引领中国人自立自强。
蒋廷黻先生的书里没有提及,但想到民族复兴,辛亥革命这一段,总是会想起一个人,秋瑾。
不同于地主官僚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了很大程度民主主义上的进步。
从对于旧习陋习的废除,就可见一斑,而辛亥革命运动中,也出现了如秋瑾一般的杰出女性!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从前初读她的《满江红》,心头就几生敬佩之意。如此的大气豪迈,古往今来多少男子怕是也写不出来的!
而秋瑾的身上,恰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缩影。
乃至后来的中华民国,若不是后来因为一系列的**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等,怕也是一个自由,平等包容的社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