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西洋假发没有,真头发却有不少,鲁维奥哈哈一笑,碰了一下朱舜的瓶子:“朱,你在这里等一个小时。”
鲁维奥灌了一口白兰地,拿着酒瓶子走出了正堂,一个半小时以后才回来,手上多了一件西洋礼服,一根司的克,还有一套红色头发。
鲁维奥把东西装进一个包袱里面,放在了朱舜身边的黄花梨桌子上:“朱,这是你要的东西。”
朱舜拿出一两银子放在黄花梨桌子上,按照佛郎机的习俗,拥抱了一下鲁维奥:“多谢你了,以后有机会请你看斗牛。”
西班伢斗牛可是佛郎机最引以为傲的贵族运动,鲁维奥听见朱舜也喜欢斗牛,瞬间就拉进了两个人的关系:“能在远东听见这么纯正的家乡话,已经很让我高兴了。”
“这些东西也不值钱,就当我送给朱的礼物了。”
朱舜抬起眼皮看了一眼鲁维奥,没想到这个大块头看着五大三粗的,还这么的粗中有细。
他哪里是因为一句斗牛,分明就是因为朱舜身上刚换的官服:“不,鲁维奥,这个钱一定要收下。”
朱舜放下银子,也不给鲁维奥反驳的机会,拎着包袱就离开了西什库。
鲁维奥看着朱舜则是有些奇怪,没想到大明的官员还有不贪的。
买好乔装打扮用的东西,朱舜在黄府附近的民宅租了一间柴房,价格便宜,一个晚上只要五文钱。
朱舜在里面换好西洋礼服,戴好红色头发,尤其是要把脸给遮住,开始回忆史书上记载的一件事。
京畿之屠。
根据史料上记载,崇祯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夜半,皇太极率领八旗兵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翻越了长城偷袭北平。
史书上记载的是说,皇太极准备攻下北平,覆灭大明王朝,朱舜知道这是清朝人在给自己脸上贴金,毕竟明史是清朝人编撰的。
朱舜通过分析双方当时的国力,清朝根本就不具备吞并大明的实力,先不说宁锦防线还有十余万能征善战的边军。
还有袁崇焕、满桂、曹文诏、黄得功这一大批名将。
就拿当时双方的人口来说,人口不过几十万的女真人,根本吞并不了人口超过一万万的大明王朝。
朱舜对这件事产生了兴趣,就去翻看大量的裨官野史,从里面的只言片语推测出女真人这一次的真正目的。
打土豪打地主,抢粮抢钱抢女人。
大明朝廷没有钱,那是因为白银全部跑到官僚乡绅的手里了,整个天下最能赚钱的地方是江南,最有钱的地方却是京畿。
通过那条号称流淌着白银的京杭大运河,每年把海量的财富,源源不断的从江南、东南沿海运到京畿。
京畿拔地而起一片片庄子田产,而在这些庄子田产里面,埋藏着官僚乡绅们搜刮来的大量银子。
皇太极就是凭借在这一次的京畿之屠抢来的海量财富,建立了蒙八旗汉八旗,极大的扩张了女真人的实力。
六年后,等到皇太极彻底消耗完从京畿抢来的财富,才敢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
建国。
第四十章 大明金砖
朱舜就是要借助这一次的京畿之屠,凭借自己的先知先觉解决了黄永贵这个隐患,彻底解决。
夜晚降临,这户人家只是一般的市井百姓人家,没有那个闲钱去逛灯市,除了点着蜡烛在读书的长子,其他人全部都睡了。
朱舜推开柴房的木门,拿着司的克从院子里的后门走了出去,来到了熙熙攘攘的棋盘街。
街道上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人群,黑瓦屋檐下面,挂着一个个灯笼,照耀的棋盘街上格外的喧嚣热闹。
京城里住着不少西洋人,一身西洋绅士打扮的朱舜,在人群里只是显眼,倒不显得扎眼。
朱舜走了没有多长时间,就来到了一座红墙绿瓦的府邸门前,越过两只镇宅狻猊,扣动了大门上的响器。
黄府的门子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老者提着一个灯笼走了过来:“这位西洋先生找谁。”
朱舜刻意用西洋人的腔调,说起了大明官话:“我找黄。”
老者显然是接待过西洋人,知道他们说话的习惯:“黄老爷有好几位,不知道西洋先生找哪一位黄老爷。”
就在这时,黄永贵拎着一个包袱骂骂咧咧的从府内走了出来,后面还有几名拿着棍棒的家丁:“你们给老爷我等着。”
“老爷我哪天要是东山再起了,一定把这座宅子买下来,把你们全部赶出去饿死。”
看见黄永贵像是被人赶出来了,朱舜走过去给了黄永贵一个大大的拥抱,热情的说道:“黄,我在这里等了你好久了。”
是个正常人突然被人给抱住,肯定会吓一跳,黄永贵明显是个正常人,用力推开了朱舜:“你谁啊你。”
朱舜露出了一脸的悲伤:“黄,你不记得我了,上次你还说要从我这里购买西洋的新式纺纱机,怎么这么快就忘了。”
说完这句话,朱舜转身就走了。
黄永贵别的没有听清,新式纺纱机这几个字却是听的清清楚楚,急忙追了过去:“记得,记得,怎么不记得了。”
“只是时间太长了,记的有点不清楚了,那个什么新式纺纱机可以一次性纺出几个纱锭?”
朱舜知道黄永贵这是在试探自己,装作很热情的样子,连说带比划的说道:“一百,我这次带来的纺纱机一次可是能纺出一百个纱锭。”
黄永贵听到一百个纱锭,愣住了,咽了咽口水,艰难的问道:“多多少?”
朱舜拉着黄永贵的手臂,就往城外走:“纺纱机已经带来了,黄,咱们先去看看样子。”
城门在晚上是不允许打开的,不过只要手里有银子这些都不是事。
朱舜拉着黄永贵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坐着轿子的乡绅们不停的从城门口进来,还有一些临时有事的官僚,急匆匆的坐着马车离开了京城。
朱舜把黄永贵推到前面,正在想着一百锭纺纱机的黄永贵,走神了,顺手就把出门的钱交给了守门的总旗。
等他反应过来,心疼的直嘬牙花子。
朱舜的三叔朱忠礼早在白天的时候,就把纺纱机给拆了下来,借来一头牛拉着木板,把纺纱机拉到了城门附近的运河旁边。
朱舜为了不暴露朱氏纺纱厂,就把黄永贵带到了运河旁边,反正这里停满了各种商船货船,黄永贵也不知道商船是不是朱舜的。
朱舜随便指了一艘千料商船,拉着黄永贵走到了盖着纺纱机的草席旁边,递给三叔一个眼色,拉开了草席。
经过一天的劳累,商船货船上的家丁仆役早就腰酸背痛的回去歇着了,船主也带着所有的管事去京城里面快活了。
运河旁边静悄悄的,唯有河水拍打岸边的声音,突然又多了一声惊呼。
黄永贵从来没见过制作这么精密的纺纱机,只是看到纺纱机的框架,瞬间就被纺纱机的样子给迷住了。
当他看到固定后梁上摆放的一百个垂直纺锭,没能忍住,惊呼一声扑了过去。
黄永贵痴迷的抚摸起了水力纺纱机,嘴里喃喃道:“巧夺天工,巧夺天工,世上竟然有如此巧夺天工的东西。”
“我黄永贵今天就算是死在这里,也是死而无憾了。”
说到死这个字,黄永贵悚然一惊,看了一眼寂静无声的四周,想起自己也干过不少把人沉到永定河的勾当,后背冒出来一层冷汗。
回头看见那个西洋人得意的站在不远处,黄永贵松了一口气,暗骂自己怎么傻了吧唧的就跟人来了,万一是仇人,自己岂不是完了。
这个万一没有想完,黄永贵就被纺纱机结实的杉木质感,给勾走了魂,心想难不成昨天去庙里给佛祖烧香,显灵了。
现在也只能这么解释了,要不然这个西洋人也不会认错人,自己也不会这么幸运的见到一百纺锭的纺纱机。
已经被水力纺纱机冲昏头脑的黄永贵,没对朱舜的身份产生半点怀疑,只是希望佛祖保佑,不要让对方发现自己的身份才好。
黄永贵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是这种一百纺锭纺纱机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声音颤抖的问道:“请请问西洋老爷,这…这种纺纱机多少钱一架。”
朱舜走过来仔细看了几眼黄永贵,突然一惊一乍的说道:“你不是黄!”
黄永贵听到这句话,吓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只要有了几千架这种纺纱机,就能垄断整个京畿的纺纱行业。
到时候黄永贵就是京畿的纺纱大王,别说是一个黄永发了,就是两个大晋商加起来也没有他的实力雄厚。
已经陷入了某种幻想的黄永贵,阴毒的笑道:“黄永发你给我等着,今天我所受到的侮辱,一定要百倍奉还。”
黄永贵知道这种纺纱机是他崛起的真正希望,赶紧堆着笑脸拉住了朱舜:“西洋老爷你先别急着走。”
“反正都是卖东西,卖给谁不是卖,这样吧,我在原来的价格上再加一成,西洋老爷你看怎么样了。”
听到再加一成,朱舜的眼睛突然亮了,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黄,看在你这么喜欢的份上,就卖给你了。”
“只不过我不要银子,我要大明的金砖。”
第四十一章 爱荷华膛线机
金砖又叫干窑京砖,是一种专门铺在紫禁城宫殿里还有达官显贵府邸里的贡砖,质地细腻,敲击在上面能发出金石之声。
干窑京砖一块就要五十两银子,就算是上等细瓷也不过三五钱银子一个,因为价格太过高昂,所以又叫做金砖。
黄永贵没想到这个西洋商人还真是识货的主,张口就要换金砖,这可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
现在别说是金砖了,就算是一百两一个的斗彩鸡缸杯,只要是能够换来百锭纺纱机,黄永贵也会想办法弄来一批斗彩鸡缸杯:“西洋老爷,开个价吧。”
水力纺纱机的造价不过二十两银子,还是装了水力传动装置的珍妮纺纱机,这个只能算是个半成品,朱舜狮子大开口的说道:“二百两银子。”
黄永贵竟然点了点头,感慨道:“没想到西洋老爷这么厚道,咱们就这么定了。”
“我要一百架这种纺纱机。”
按照一台二百两银子计算,一百台水力纺纱机就是两万两白银,朱舜从王承恩嘴里知道赌局那件事以后,就已经知道自己把黄永贵在京城的家产,坑的是干干净净。
没想到黄永贵的老家还有这么多的产业,看来还是低估了晋商的实力。
朱舜担心已经慢慢清醒过来的黄永贵发现破绽,毕竟能够置办这么大家业的晋商,个个都是人精,尽快结束交谈:“黄,一个月以后,咱们就在良乡县交易。”
听到交易的地点在良乡县,黄永贵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种宝贝自己一个人独占才好,良乡县倒是个清净的好地方。
敲定了这件事,本来不愿意回山西老家的黄永贵,巴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去,恭敬的给西洋老爷行过礼以后,急匆匆的离开了这里。
朱舜看着黄永贵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运河边,脸色沉重。
京畿之屠就是从良乡县开始的。
这场建奴的入寇中原,以朱舜低下的身份无法改变,即便是说了出去也会被当做妖言惑众给斩首示众。
借助建奴铲除通敌卖国晋商,算是朱舜能够做出的最大改变了。
朱氏纺纱厂的纱线解决了销路问题,有了钱,朱舜第一件事就是给三名女工发了月钱,因为拖了几天,实在是过意不去,又多发了她们一人五分银子。
结了周员外的棉花钱,再把三叔的分红给他,拿回去买米养家,不多不少还剩下二十一两银子。
正好够一台水力纺纱机的材料钱,还多一两银子。
朱舜自掏腰包在王恭厂买了杉木熟铁,拿出多的一两银子交给几名工匠,让他们打造了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单个看起来没什么,只有当零部件组装起来,才是一台巧夺天工的水力纺纱机。
人多力量大,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把零部件打造好了,朱舜在放衙以后把零部件拉到了朱氏纺纱厂,一点一点的把零部件组装了起来。
永定河边上,朱舜看着第二台开始运转的水力纺纱机,忍不住笑出了声:“一个月两台,两个月四台,三个月八台,四个月十六台。”
“一台水力纺纱机,只要一年的时间就能倍增到两千多台,这种成倍增长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不是爽,这种一层层翻倍的感觉,让旁边的三叔感到了一种恐惧感,倍增的太过夸张了,夸张到都让三叔朱忠礼以为这只是一场美梦。
只用一年的时间,从一个差点连二十两银子都凑不出来的贫寒家庭,一跃成为一年赚超过一万两白银的大商贾,谁敢相信。
朱舜知道身边的三叔理解不了,即便是当朝首辅来了也理解不了,没办法,这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力量。
站在最前面的老爹朱忠仁,猛的拍了一下胸膛,差点把补丁衣服给拍烂了:“那不就是说,明年老爹我也是老爷了。”
朱舜赶紧配合着喊了一句:“朱老爷,小的就退下了。”
朱忠仁转过身子,看着遛走的儿子,笑骂道:“这个小兔崽了。”
想起来一件事,朱忠仁看着晕乎乎的老三,踹了他一脚:“三儿,别在这里傻站了,赶紧去联系媒婆,咱们老朱家是时候兴旺香火了。”
说完这句话吗,朱忠仁还真的有几分老爷做派的背着手走了,还没走几步,突然又想起来一件事,回过头来说道:“咱们家现在算是出人头地了。”
“要找就要给孩子们找些好娘子,记住一点,家庭不重要,但是一定要知书达礼。”
老三朱忠礼听到大哥说了一句文绉绉的知书达礼,嘿嘿一乐:“知道了大哥,这件事你就放心吧。”
“不过咱们的第一件事,是不是先买点肉回去,解解馋?”
听说要买肉,平时很大方的朱忠仁踢了老三一脚,虎着脸说道:“就知道吃,咱们现在要省钱,把钱省出来造这种在水里打转的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