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乌珑茶
冯大对哭得满面是泪的冯三道:“现今祖父二叔祖父只将五妹接回,未曾连你一同接回,可见祖父二叔祖父仍对你心存希翼,三妹,你可莫再令祖父二叔祖父失望。”
冯三顿时止了哭声,透着朦胧的泪眼迎向长兄怜惜而又无奈的眼眸,初次真切体会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心中五味杂陈,复杂难言。
杨芸钗不复于噩梦中的轨迹,先是夜十一及时伸手相助,又着方太医救治,后再三复诊,安有鱼入太医院后不久,历经月余便已全愈,刚能下床走动,她便过清宁院给夜十一磕头:
“芸钗谢大姐姐救命之恩!芸钗自此,命是大姐姐的,但凡大姐姐有命,芸钗无不从!”
夜十一亲手扶起杨芸钗,又让阿苍自她私库中取许多药材交与芝晚,杨芸钗还想再磕头谢过,被她阻了:
“你记住了,在我面前不必如此,只要心在我这儿,是我的人,我没有不护着之理。你大病初愈,祖母与二婶早送了不少药材进樱宝院,都是滋补之物,我送的这些,亦同。但你身子骨强不了我多少,汤补是要,外练更需要,从明儿起,你早起同我晨走,师父大概不会再收徒,但我所学,一招一式,你跟我身后,同我学便是。”
杨芸钗欣喜:“马爷可能同意”
便是不能成为马文池徒弟,能跟在夜十一身后学五禽戏强身,亦是她万般荣幸!
夜十一想起自拜师礼过,便整日
第五十九章 九日出
静国公对此仅点了点头,夜太太自不会反对长子,夜二爷邱氏亦是欣喜非常。
夜瑞夜祥能同长房唯一嫡子亲近,自此感情深厚,于将来官场互相扶持,让夜家越发昌盛隆宠,实是好事儿一件,再者夜大爷不仅是附马爷,也是静国公府世子爷,夜旭是夜大爷唯一嫡子,将来必然承爵,不管夜旭将来仕途如何,早晚是世袭罔替超品一等公爵静国公,于夜瑞夜祥是百利而无一害。
九日后,马文池、冯大出贡院,夜十一已出孝,可随意出门,于一早便随同冯三坐在夜家大车中前往贡院,夜家也就她们两人出来候在贡院外,一人接师父一人接长兄,夜瑞夜祥倒也想来凑个热闹,可惜临时前被应先生拘了,说告假接考生此等事儿,他不准。
应先生的话,连夜十一都乖乖听了,何况夜瑞夜祥。
采珍采珠是冯三自湖广带来的俩大丫寰,这会儿采珍跟阿苍同陪着主子出来,站在大车前眺望贡院门口,一看到有人陆续自贡院大门走出,阿苍还未回身禀夜十一,采珍已然往车厢里高声喊:
“三小姐!有人出来了,大少爷肯定也快出来了!”
这高声喊得阿苍暗下蹙眉,低声同车里的夜十一道:
“大小姐,马爷与大表少爷大概要出来了。”
一高声沉稳不足,一低声内敛有余,高低一下见分晓。
车厢里与夜十一同坐着的冯三心火直冒,面上不敢显出来,只偷偷往夜十一脸上一瞄,见其纹丝不动,只站起来往车厢外走,她赶紧跟上,其后出了车厢,到车驾时,夜十一已然在阿苍的搀扶下走下脚踏板,她伸手让采珍扶着下车,眼斜着瞪了采珍一眼。
采珍被瞪得不敢抬眼,心知方将她兴奋过头,高声太过,惹得三小姐不高兴了。
马文池与冯大年纪差个四岁,于静国公府那些备考日子也算熟悉,一出贡院两厢见到,便打起招呼来,再往外走,很快见到停于贡院左侧的夜家大车,车前俩戴着帏帽的姑娘,一小一大,正是夜十一与冯三。
冯大自是赶紧想往夜家大车那边走,刚提步见马文池还在观望,他同着观望了半会儿,见马文池仍未找到人,他推搡着马文池往外走,想当然道:
“马兄不必再看,既然令妹未来,定是笃定马兄高中,不必忧不必愁地安心待在家中等马兄,那边家妹与令徒都来了,必是来接咱们的,咱们还是赶紧过去吧!”
诚然马文池也不是在望马文静,因着马文静早在送他进贡院时便说过,九日后自有他徒弟来接,她便不来凑这个热闹,自在家中备好酒好菜待他归家庆贺,于他百般观望的人,其实是他师兄。
京城有时候挺大,有时候也挺小,四位自各五省赶来的解元举人在当地折桂,可谓各自风光,除却马文池与冯大于静国公府之故有缘早识之外,另两人莫九爷与习二少爷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夜十一倒未曾想过,这两人似乎早已相识。
马文池与冯大走近夜家大车,两厢打过招呼后,夜十一目不转睛盯着的方向,即便引得两人同望,可惜冯大自进京便埋头做学问,马文池出身京城本土寒门,皆尚未有机会同豪门子弟相交,这会儿见夜十一看将过去的方向有两个年纪十六七岁的考生,旁边两辆各自有莫习两家族徽标志,两人已然料到夜十一看的是谁。
马文池同看着问夜十一:“你认得莫九爷与习二少爷”
夜十一摇头:“弟子从未见过,
第六十章 不谋合
自清宁院出来,前往外书房路上,马文池想着夜十一的话想得入神,不知不觉便走至前院翰斋。
冯大已早到,廊下守在屋外的小厮们齐齐给马文池见礼,马爷声彼起彼落,掀帘进屋,褪去灰鼠披风,交由跟进来的小厮收起,他一一见礼,礼毕坐下,便听得夜大爷问他:
“刚从大姐儿那儿出来”
马文池坐在左下首二座,右下首坐着夜二爷,再下来二座便坐着冯大,他则正在夜大爷下座,侧脸回道:
“是,刚进府时,十一便让阿茫到府门那儿等我,说是十一有话要同我说说,于是便先去了清宁院,没想倒是让国公爷、子智兄、子慧兄与冯兄弟久等。”
久不久等的,夜大爷不在意,静国公一听是长孙女把马文池给截了去,兴起了好奇之心,夜
第六十一章 宣入宫
科考过不久,宫里就来了谕旨,宣夜十一入宫。
永安帝无非许久未见外甥女,在御书房召见的夜十一,泪光闪现,只差当场来个泪洒满襟,幸在当时有大臣在御书房同永安帝议事,事关帝仪威严,永安帝怎么也忍住了,过后据当时在场的几位大臣回忆,感叹道,舅甥相见,饶是亲父女也不过如此,一时间夜十一的大名儿再次落入满朝文武的眼珠子。
而当时夜十一被永安帝拥在怀中,想到她母亲新婚大喜,她皇帝舅舅送给母亲的那串紫晶手珠,即便身子被永安帝搂得温暖,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已,皇帝舅舅这般疼爱她,这种疼爱毫无虚假,或许含了慢性剧毒的紫晶手珠另有真相,她皇帝舅舅只是被谢皇后利用了,并不知紫晶手珠已然不是福赐,而是一把利刃,悄然在数年间置她母亲于死地的利刃,也难掩她心中那股因无限可能而无法平静的微凉。
自御书房出来,夜十一便去了凤宁宫,秋太后一见外孙女,没永安帝那般含蓄能忍,当场就在凤宁宫里落了泪,最后是边哭边喊着葭宁长公主的乳名,把夜十一搂在怀里哭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
再转到凤仪宫拜见谢皇后,夜十一出乎意料地冷静,礼数合宜,进退有度,表现得连她自已都讶异,曾想过再见到谢皇后,她必然得想到她母亲与噩梦里自已年纪轻轻便相继香消玉殒,想到与紫晶手珠所含慢性剧毒乃同一种的红猩猩海菊珍珠手珠,想到紫晶手珠未戴于她腕间,谢皇后不死心,后借谢八之手送到她手里,谢皇后的其心可诛!
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谢皇后慰问一句,夜十一答一句,可以用一字回,她绝不用两字回,出凤仪宫时,她回头看着巍峨峥嵘的宫门,眸色难掩愤怒至极的恨意。
她知道母亲在世时便与谢皇后心有隔阂,谢皇后对母亲展开的笑容,不过是维持表面姑嫂和睦而给她皇帝舅舅看的假面,却从未想过谢皇后对母亲的成见,已然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大概连她母亲断气的最后一刻,也没能想到。
抬头望着斜挂天幕的金乌,刺目的光线照得她微眯了眼,看得越久,眼越眯成一线,她抬手去遮,五指微开,透过指缝再看那耀眼的光线,却已能半睁眼眸,想要直视金乌而不伤双眸,都有折中的法子,那么一个谢皇后,远不及高高在上唯吾独尊的金乌,要其滚下凤位,自也多的是法子。
不急,她不急,也不能急。
谢皇后牵扯英南候府,牵扯整个谢氏一族,谢家百年根基,在京城人脉毫不逊色于两家国公府,更有谢皇后这中宫之主,她急不得,然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她就不信她找不到蝼蚁之穴,便是找不到,她造一个又如何!
阿苍陪着夜十一站在凤仪宫外,她无法猜透大小姐的心思,自不知大小姐呆站于此处是为什么,只能静静侧立于一旁倍着,眼尾突地瞄到有宫人往这边来,那宫人她也不陌生,低声同夜十一禀道:
“大小姐,千姑姑来了。”
千姑姑,夜贵妃身边的心腹女官,平鸾宫正三品女官,年岁同谢皇后身边的庆宫令差不离,非同期入宫,却也差不多,这两人不仅年岁差不离,连到了年纪也不愿出宫这一点,也是一般无二。
 
第六十二章 选伴读
第二日宫里传来永安帝的圣旨,命夜十一在家再歇上三日,后便要进宫到内学堂,只是这回她不再是朱柯公主的伴读,还许她带一名伴读进宫一同,这无疑已然是将夜十一当成大魏公主来待,是何等的恩宠。
夜十一接旨接得很淡然,阖静国公府却是闻讯皆动,个个面上喜盈于色,连静国公府都满面红光地问夜十一心中可有伴读人选。
冯三倒是很希望夜十一能选她,但她年纪大了,与夜十一相距太多,前又因冯五同夜十一闹得甚为不愉快,至今一想到此,她便悔不当初,有了自知之明,她是连往夜十一跟前凑的举动也没有。
当然便是往夜十一跟前凑博眼球也是无用,夜十一心里早有人选,经静国公一问,她顺道公布:
“芸钗乃清官之后,杨知府官居四品,品阶不够,芸钗自也是身份不足,但既是皇帝舅舅让孙女儿选,也没说个选的限制,那孙女儿便有选芸钗的权利。”
对此,静国公并未有异,只道任凭夜十一作主,诚然他也深信已然早不同往昔的长孙女这般选择安排,自有长孙女的用意,他也就问一声,不会强加干涉。
&
第六十三章 俩女傅
初进静国公府时,杨芸钗便给自已立下了目标,她要荣华富贵扬眉吐气,要让那些欺辱过她的人统统后悔,统统跪倒在她脚下求她放过,要是谁敢挡她的路,便是金尊玉贵的,她也不会放过,为此,她千方百计寻一个依靠,终搭上夜十一这条可靠的大船。
现今,她不否认她最初的目的到此时此刻,已然在她心里发生了变化,在自已的目的之上,她默默地再加上一条,倘谁同夜十一过不去,便是那人金尊玉贵非她所能得罪,她也不会善罢干休!
第二日进宫,杨芸钗一早起来随着夜十一晨走、练五禽戏、用早膳,再同坐夜家大车缓缓往皇宫驶去。
因着要入宫读书,每日起身便自寅时末改为寅时初,比原来晨起锻练的时间早了一个时辰,马文池这师父自也是得比原本提早一个时辰进府,夜十一曾提议让马文池住进静国公府,马文池却摇头谢绝,只每日天未亮便到,至寅时末结束,夜十一杨芸钗出府入宫进内学堂,马文池则出府归家。
内学堂分为荟班萃班两个班,各有一女傅两助教执掌,荟班女傅英沁,萃班女傅董秀之,一年十七一年十八,皆才华横溢,英沁出身淮平候府,乃淮平候掌上明珠,董秀之出身大将军府,乃董大将军嫡长女。
入宫到内学堂前,夜十一同杨芸钗大略说了内学堂两大女傅,杨芸钗听着董秀之没什么反应,这名儿她是初次听到,完全不了解,但对另一人英沁出身的淮平候府,她略有耳闻:
“淮平候可是通政司首官正三品通政使”
夜十一浅笑:“看来你也不全然没有打听过。”
杨芸钗自知今日要做为夜十一伴读入宫进内学堂读书,她便让芝晨打听了些许消息,却也没能打听出什么消息,仅对内学堂英女傅所出身的淮平候府略有耳闻:
“我让芝晨打听过,可芝晨打听来的消息并不多,只大概知道英女傅与董女傅不仅是京城两大才女,会入内学堂为女傅也是靠的真才实学,并非仅仅靠家族福荫。”
夜十一点头:“淮平候身处要位,素来谦和谨慎,英家忠心报国之名更自来有之,传到淮平候这一代更是青出于蓝,深受皇帝舅舅器重,英女傅乃淮平候唯一嫡女,诗词歌赋棋琴书画无一不精,自小……”
她顿了顿,引得杨芸钗更聚精会神地听着,她轻晒一笑,觉得杨芸钗听重点是越来越会听了:
“皇帝舅舅现年不过三十有三,刚过而立之年,正是春秋鼎盛之期。”
杨芸钗想到芝晨打听来的消息中,着重说了英沁与董秀之皆未婚配一事儿,她顿悟:
“英女傅尚未出阁!”
见杨芸钗悟过来,夜十一只是再次点头,未再多言。
杨芸钗难掩激动地平静一会儿,低着头喃喃道:
“未曾想淮平候竟是有这般心思,爵位、要位,难道还不够么……”
“慎言。”夜十一提醒,杨芸钗抬头直视她,她轻声嘱咐道:“芸钗,在宫里不比宫外,纵我有心护你,有时也是力有所不逮
第六十四章 进萃班
有带伴读入内学堂之权,已然艳羡麻烦齐至,她皇帝舅舅可以不知收敛,她却不行。
杨芸钗听之想透,不觉睨了眼目不斜视昂首阔步稳稳前行的夜十一,她今七岁,在她这个年纪,她想的事儿做的事儿无不是较之同龄,甚至是比她大上两三岁的女娃儿要想得多做得多,但相较身边的夜十一,仅仅大她一岁的夜十一,她觉得她真真切切就是一个七岁的女娃儿。
到内学堂时,已是辰时三刻,杨芸钗抬头盯着大门匾额,红底金字,边框饰以金桂祥纹,内学堂三个大字遒劲有力,苍劲峻逸,蘶然大观,令人肃然起敬。
夜十一见杨芸钗驻步而观,她同看向匾额:
“此匾为先元莫皇后尚在时,央的皇帝舅舅御笔亲书。”
又道:“往后你会得到更多。”
杨芸钗垂眼侧眸,迎着夜十一认真而笃定的双眸,她重重点下头,深深呼出气,心中激动难以掩下。
内学堂巳时上课,这会儿还有时间,荟萃两班却已然坐满女公子,夜十一携杨芸钗先去拜见两位女傅,总得想知道她被安排于哪个班,英沁董秀之早接到圣谕,说夜十一想在哪个班便在哪个班,本着不想让对她皇帝舅舅有歪念的想法,夜十一毅然选择了萃班,美其名曰,早闻董家女子不让须眉,纵董女傅弃武从文,骨子里亦真帼国也。
董秀之心无城府,虽从文,骨子里却如夜十一所言,流着董家世代武将的豪爽干脆,夜十一这一番说词,虽不无奉承之嫌,却奉承得恰到好处,所言字句皆乃阖京尽知的事实,并无夸大,一听便被阖京有名儿的夜小老虎捧得笑声连连,止都止不住。
英沁则表面笑着,心中不无恨恨,自知夜十一要入读内学堂,她便打算着一定要将夜十一揽入她所执教的荟班,随着永安帝圣谕下来,此心更为坚定,连今日夜十一首日进内学堂,怎么引导夜十一进荟班的说词都早已想好,没想夜十一不按牌理出牌,连给她开口的机会都没有,在得知她与董秀之并无安排权后,直接向董秀之抛了橄榄枝!
夜十一带杨芸钗进萃班,在殷助教的带领安排下,进了萃班落座,杨芸钗是夜十一伴读,自不会离远,自讲案往下看,共有三排书案左中右,夜十一于讲案左排首座坐下,杨芸钗在左二座坐下,正在夜十一身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