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山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读书明智
爹也不想去借他周老爷家的利贷银子。但是不借又没有办法,不借就交不上税,不借就要饿死人。
借了,还能熬过了今年,还能期望明年能有个好收成。就这样,爹去了一趟周老爷家,借了几两碎银和一布袋米糠,将就着吃吧。
但这银钱利高,月月要算利钱,过不上几月翻了一倍。这些年利滚利,总是还不完。
幸好你在县城挣了银钱,隔三差五托张叔捎带回来,家里东挪西凑这才勉强应付过去,只是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
苏老娘佝偻着腰,从灶台的底下,哆嗦着的掏出她小心藏起来的十两银子,拍去灰说道。
“娘这些年,好不容易也存了一点银钱,也不敢花。你二弟九岁,眼看再过几年要娶亲,没个十两银子哪里娶得上媳妇。你三妹跟着要出嫁,要准备嫁妆钱,省的她嫁去婆家吃苦。
这处处是用大钱的地方,好不容易积攒下了十两银子,可以应付一下这两件大事。等再过几年,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前些年那些水匪闹得厉害,经常四处打劫。咱们有点积蓄也不敢花,生怕露了富,被那些强人给盯上了抢走了。
平日里,家里几碗青菜粥,将就着对付过去就行了,这些年不都这么过来的!”
“这样啊”
苏尘默然兴叹,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样。
难怪这五年过去,家里还是他当年离开的样子。不过,现在他回来了,这些事情也都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家里一切平安,就没事。
“二弟三妹的娶亲婚嫁之事,我来想法子操办,你们就别操心这些了。水匪也被官府剿灭了。这几年我在药王帮挣了点银子,这两日在庄子找一块地,起一座新房子!”
他们正说着话。
“苏家婶子还没去下湖去打渔啊!”
却见,一名村妇喊着,掀开帘子,进老船舱里。
“李婶!”
苏尘见那村妇,一下认了出来。
他连忙起身,把仅有的一条凳子,给那村妇腾个地方坐,笑道:“里面坐,这船里地方太只能先将就一下。”
那村妇眼前这青年一身布衣,颇为体面的县城里人,不像是周庄水乡的人,奇怪道:“苏家婶子,你家来远房亲戚了”
她瞧着苏尘有几分眼熟。
突然想起来,一拍大腿惊喜,“这不是苏家大郎,李婶看着你长大的,瞧这记性,差点认不出来了!常听你爹娘说,你在姑苏城的药王帮学艺”
“是啊,这几年在药王帮学了点手艺。李婶找我娘这是”
苏尘笑着点头。
“也没啥事,就是田里长了些青菜老叶子,丢了可惜。路过,便问问你娘这几日缺不缺青菜。”
李婶大喜,“对了,你是药王帮的人,那你会看病喽能帮婶婶看这腰最近老是腰痛。”
“当然,略懂一点。”
苏尘笑着,替李婶把了一下手脉,很快说道:“腰间劳损,气血不通,不是什么大毛病。我帮你写一副药方,到县城的药铺按方子抓药。上面都是一些便宜的药材,只需数十铜板就能买到一副。不要改动药方,吃上几副,一月就好了。”
“苏家大娃,多谢你了。这诊费收多少铜钱啊”
“不收,都是乡里乡亲的。这些年也多亏了李婶时常接济,要不然家里都没青菜吃。这几日闲着无事,我帮乡亲们义诊一下。但这药材,还得你们自己去县城药铺抓。”
苏尘笑道。
周庄水乡的镇民们手头没余钱,身上有病痛也舍不得去城里看。他回到家也没什么事,只在家里待上一段时间,侍奉双亲。
他曾是药王帮弟子,也算半个郎中。顺便在老渔船前,摆了一条板凳,帮附近的乡邻们免费看一看病,也算回报一下邻居们对苏家的照顾之恩。
“也就田里长一些青菜叶子,在地里也不值钱。你在药王帮学到的这门看病的手艺,那可是老值钱了,比打渔有出息。苏老爹,苏家婶子,有你这么一个能干的儿子,这些年总算熬出头了!”
李婶欢喜道。
中午的时候,苏家老渔船前,热闹了起来。有些乡邻听说苏家大郎从姑苏县城的药王帮回来,学了一门药术手艺,帮乡亲们义诊,便纷纷赶来看一看病。
短短一两个时辰,老渔船附近聚集了数十名渔民和村妇,正热闹之间。
却见,苏老娘心急火燎请了周庄的一个媒婆回来,张罗着给苏尘介绍一门婚事。
身后还带来两位姑娘,一女是农家女,活粗手脚,性子颇有些大大咧咧。一女稍微俏些,却是小寡妇,面带着羞涩。
苏尘一下懵了,没想到会有这一出,哭笑不得,连连推辞道:“娘,不用替我操心,我自有主张。”
那媒婆劝道:“苏家大郎,你都十七八岁了,不要眼光太高!你瞧周庄的那些同龄的小伙,大多十五六岁就成婚!你这年龄这般大了,再过两年都没人愿意嫁你了。”
“对啊!苏大郎,得赶紧成婚啊。这年岁再不成婚,就老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瞧这个女娃,身板胳膊有力气,干农活的一把好手!你在县城待久了,若是瞧不上种田的粗人,还有这位俏寡妇,多水嫩。”
“苏家大郎,你随便挑一个,干脆今日成亲,今晚入洞房得了!”
周围的乡邻的七婆八婶们,甚至那些渔民们,也是纷纷出言相劝。
“不,不是,大家听我说我只是回家探望爹娘,帮诸位叔叔、婶婶看看病这婚事,真心不着急!”
苏尘听众乡邻鼓噪,连忙解释,却被数十位乡邻七嘴八舌的声音给压下,完全招架不住众人的热情。
这他只是从县城回来探亲,安顿好家里爹娘和二弟、三妹的事情,也才好放心寻仙。
这不应该是把他自己给安顿了啊!找本站搜索或输入址
第237章 苏家人的震惊
苏武“爹,娘,你们跟我去张家城吧,我在那里买了房子,到那里过得更加好。”
几人面面相觑,听说苏武买了房子,张口结舌,苏老爹过了三十多,也就继承了一间破草房,庸庸碌碌生活,哪知道苏武出去不到两年,就有了自己的房子,听苏武说他的房子用砖头做的。
用砖头做房子的,是地主老爷才有那个钱财,苏老爹一个月都赚不到五十文钱,想用砖头修建自己的房子,苏老爹没有那个能力,这种天难的事情自苏武却轻易实现,看到儿郎比自己有本事,作为爹的心情一言难说,很是复杂。
苏武把家人接到张家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里生活的更好,能赚到更多的钱,至于什么故土难离都是假的,能去一个地方发展的更好,苏老爹在老家打鱼,能赚到什么钱财,看看离家快两年了,与离家前没有什么变化,真的要说的,也只能说那条渔船更旧了。草房更旧了。
人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苏武知道张家城是个美好的地方,怎么可能不把家人接走呢!
苏武滔滔不绝的把张家城的事情说给家人听着,他描述的张家城太好了。
苏小妹咬着手指,“大郎,真的有那种亮如白昼的宝贝!”
苏武“当然,你不知道,到了晚上,有数千人聚集在灯光下谈天说地,热闹非凡。”
苏武看老爹意动,继续说着“老爹,你可以到张家城打鱼,那里没有恶霸欺凌弱没有官府收税。”
张家村为什么没有恶霸之类的家伙,作为知苏武一清二楚,现在的大当家,哦,应该叫首长就是最大的恶霸,那个小恶霸敢在张家城闹事,就会有大把红着眼睛的警察过去抓人,因为抓到这些人就是功劳,有银币奖励的。
苏武“爹,娘你们别有什么犹豫了,这些是我这赚到的一部分银币。”
五块银光闪闪的银币拿出来,亮瞎了苏老爹老娘,和两个弟妹的眼睛,苏武得意的说“一枚银币一两银子,银币比银子好看多了。”
苏老爹眼睛瞪大,刚才的东西可能很贵,他有那个数,但货物始终不如银币看起来诱惑,而且别看苏老爹这么大了,其实他很少见过银子,以前从那些掌柜那里远远见过,底层百姓接触不到银子的,摸更加没有摸过,苏老爹运气好一个月顶多能赚到一百文钱,运气不好也就几十文,一两银子一千文钱距离他太远了。
手哆嗦接过银币,银币的样子比银子看起来更加具有冲击力,这是不用怀疑的,冰凉的金属触感,儿子成就远远超过自己,苏老爹心里高兴有黯然,这龟儿子这么快就能赚到银子。
苏武把张家城说的这么好,家人早已经打定主意跟他离开了,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但过得都是苦日子,听苏武说张家城一天三顿饭,顿顿有肉,他们也想尝尝一天吃三顿什么滋味的,好生活谁不喜欢,苏老爹窝在老家没有一天能吃个饱饭,以为他们乐意,以前没有办法改变而已,现在苏武在外有出息,把大家接过去享福,还要考虑吗!
看苏武现在白白静静的样子,身体孔武有力,脸上精神奕奕在看看苏老爹一身瘦小的身体,皮肤黑紫,就知道苏武的日子过得有多好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苏老娘看着儿子和丈夫,两个人出去走动,跟别人说这是父子都没人相信吧!实在是两个人无论怎么对比,苏老爹都被苏武完虐。
两个弟妹就没有发言权了,听说去那个什么地方以后享福,一天三顿的好日子,更加没有抵抗力,孩子的肚子总是填不满的,家里实在不能满足他们的食物要求,以前没有办法只能得过且过,苏武回来带他们享福,这需要犹豫吗,不说别的,就是苏武带回来甜丝丝的冰糖就把他们诱惑住了。跟着大哥走肯定不会吃苦。
苏武转头对两个弟妹说“你们到张家城后要去。”
这下把四个人都镇住了,比苏武拿出的银币更加具有杀伤力,在几人心里投入一颗核弹。
人在大明人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欺凌弱小百姓的恶霸面对一个普通人,天生矮三分,不敢对其苛刻,即使人沦落到山贼,土匪,也会被山贼头子冠以军师名额,比普通山贼强很多,普通百姓看到一个人,即使是个童生,秀才都算不上,同样恭敬着,要是人是个秀才,更加是尊敬万分,人的地位被这个阶级抬到天上去,万般皆下品,惟有高不是说说的。
可惜的是人地位被抬的这么高,却不能对的起他们的地位,国家交给文人阶层管理,却把国家沦落到都城被流贼攻破,失去东北沃土。
所有人对人恭敬,自己何尝不想成为人,成为被恭敬的对象,可惜阶层不是普通百姓能轻易进入的,开国洪武皇帝把各个阶层定死下来,渔夫后代只能打鱼,铁匠后代只能打铁,想跨越身份桎梏,难以登天,想打破阶级桎梏,对于普通百姓无疑是难以想象。
苏武让两个弟妹,这是打破几百年来朝廷枷锁在普通人头上的锁链,让苏老爹老娘眼睛差点瞪出来。
陈子坚不知道的是,要是他这条消息传播在别的地方,就凭借让百姓后代有的条件,就能轻易安抚当地普通百姓的情绪,死命给他做事,那怕被陈子坚吸血剥削也无怨无悔。为什么有这样的事情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个父母不想着望子成龙,能望子成龙的希望,是最大的条件。
当然陈子坚这条命令对有钱有权的人家没有一点吸引力,因为他们本身就掌握着资源,商人可以聘请人授课,有权就更加便利。
陈子坚的政权其实可以拉拢一个势力的,那就是商人阶层,商人阶层虽然掌握着庞大的财富,但他们受到整个社会的歧视,无论那个阶层都可以背后骂商人一声奸商,商人后代有的便利,却不能进入官场,陈子坚如果用官场权力拉拢商人阶级。能拉起一群给他支持的群体。
但陈子坚对大明商人阶级没有任何信任,一点都没有,大明商人怎么挖朝廷墙角的,后世满清八大皇商做的最出色的一群人,明末,晋商“八大家”操纵张家口的贸易活动,并以商为名,暗中为满清输送军需物资和情报。他们在满清最困难的时候给满清提供粮食,是有名的汉奸家族。满清入主中原后,为“财赋有出,国用不匮”,顺治初年即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八位山西有功之商召入京城,赐宴便殿,入籍内务府,封为皇商。
陈子坚恨不得把大明的大商人都给抄家了,那里会把他们拉到自己的阵营,与其让那些面和心不和的商人合作,不如培养与陈子坚利益一致的商人,比如目前的张老四,他的利益就与义勇军的利益一致,义勇军有什么事情,张老四都会尽力而为,因为他知道,要是义勇军失败了,他就成官府收拾的一个,所以张老四这个新的商人会死命与义勇军一致对外。
这就是自己培养的商人,不会出卖义勇军的利益,要是陈子坚把大明旧商人阶级拉过来,信不信随时把陈子坚给买了。
他们正说着话。
“苏家婶子还没去下湖去打渔啊!”
却见,一名村妇喊着,进入草房里。
“李婶!”
苏武见那村妇,一下认了出来,因为她没有什么变化。
他连忙起身,把仅有的一条凳子,给那村妇腾个地方坐,笑道:“里面坐,这船里地方太只能先将就一下。”
那村妇眼前这青年一身新麻衣,颇为体面的县城里人,不像是周庄水乡的人,奇怪道:“苏家婶子,你家来远房亲戚了”
她瞧着苏武有几分眼熟,只是苏武头发剪成平头,脸上红润,与以前的苏武云泥之别,没认出来很正常。
突然想起来,一拍大腿惊喜,“这不是苏家大郎,李婶看着你长大的,瞧这记性,差点认不出来了!常听你爹娘说你外出闯荡,你这是赚到大钱了!”
苏武笑笑不说话,李婶看着与认知中的苏武完成不同,那里不知道他肯定是有什么奇遇,或者遇到什么贵人,不然怎么会变成这么,这么不同凡响,李婶再傻也知道苏武发达了。
苏武“李婶你来找娘有什么事情吗。”
“也没啥事,就是田里长了些青菜老叶子,丢了可惜。路过,便问问你娘这几日缺不缺青菜。呃!”突然看到桌子上的东西,一包已经打开的大米,还有其他贵重的东西,有些说不出口了。
短短一两个时辰,附近聚集了数十名渔民和村妇,正热闹之间。
却见,苏老娘心急火燎请了周庄的一个媒婆回来,张罗着给苏尘介绍一门婚事。
身后还带来两位姑娘,一女是农家女,活粗手脚,性子颇有些大大咧咧。一女稍微俏些,却是小寡妇,面带着羞涩。
苏武一下懵了,没想到会有这一出,哭笑不得,连连推辞道:“娘,不用替我操心,我自有主张。”
那媒婆劝道:“苏家大郎,你都快二十岁了,不要眼光太高!你瞧周庄的那些同龄的小伙,大多十五六岁就成婚!你这年龄这般大了,再过两年都没人愿意嫁你了。”
“对啊!苏大郎,得赶紧成婚啊。这年岁再不成婚,就老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瞧这个女娃,身板胳膊有力气,干农活的一把好手!你在县城待久了,若是瞧不上种田的粗人,还有这位俏寡妇,多水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