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再怎么说,他也是清廷摄政王委任的户部工部侍郎,是堂堂高官,是负责山东招抚事宜的特使。对方不给他面子就是不给清廷面子,跟他作对就是跟清廷作对。
当时王鳌永就想立即派人告知摄政王多尔衮,请求清廷从北京发兵来攻,用武力将德州攻下并屠城以作示威。
但这一想法刚一生出就被监军副使方大猷劝阻了。
方大猷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二人是降臣,要想获得清廷的信任,就必须卖力的表现。
若是遇到一点挫折就立即搬兵,便会显得能力极为平庸。
方大猷一语点醒梦中人,王鳌永连忙表示他们不但不能立即去搬兵,还得多去几处城池,以给清廷留下恪尽职守的印象。
他们离开德州后又去了武城临清馆陶,无一例外的,这些城池都紧闭城门,拒绝与清廷招抚官员进行任何接触。
这下王鳌永坚信这绝不是巧合。
一番打探后他才得知原来德州缙绅奉宗室朱帅钦为济王,号召山东各地缙绅反顺,一时间齐鲁大地各府县的顺朝官员都被拿下,山东大地名义上又回到了明廷治下。
当然,只是名义上。
王鳌永知道在山东各地起事的只是一些缙绅,并没有军队支持。而顺朝委任的官员之所以能够被轻易的拿下,也是因为手中没兵。
这样看来山东大地其实处于一种绝对的兵力空虚状态,无非是缙绅们暂时倾向于明廷罢了。
若是没有军队驻防,山东缙绅的这种热情自然不会持久。
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些缙绅是最不可能拿自己的家族命运去开玩笑的。
这时候只要摄政王派出一支偏师就可以轻松的接管山东。满洲大兵所到之处,定是城门大开以迎八旗王师。
而经过这一番调查行动后再返回京师,清廷便不会认为他二人敷衍,反而会对其积极刺探情报的行为予以嘉奖。
从降清的那一刻起,王鳌永和方大猷便知道自己没了退路。
武将降清后或许还有反正的机会,因为他们手中有兵反正后此消彼长对明廷有益。
文官却不行。
他们手中无兵无卒,即便反正也对明廷没有任何益处。所以文官一旦降清,便只有一条道走到黑。
所幸现在清廷占据畿辅河南,并有拿下山西,进窥关中的趋势。
得关中者得天下,只要清廷拿下了关中便没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对付残明小朝廷。
王鳌永和方大猷坚信羸弱的残明小朝廷绝不是清廷的对手。
当初明廷富有四海,以举国之力尚不足以战胜仅辽东一隅之地的清廷,现在只剩下半壁江山,拿什么抵抗满洲大兵的兵锋?
二人相信,清廷灭掉残明小朝廷,定鼎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而他二人就是要帮助清廷在更短的时间内驯服九州。
拿下山东,便是第一步。
作为文人,他们十分清楚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
投降事清算什么?只要最后是清廷得了天下,他们便是有功之臣。
虽然功劳比不了辽东时期就投降的老人,但至少有官当,总好过给老朱家哭坟不是?
识时务者为俊杰,清廷不会亏待他们的。
至于降清之后就从士大夫变成了奴才,他们才不在乎。
做奴才能换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傻子才不去做!
之所以现在世人觉得他们低贱,是因为南面的残明尚在。等到清廷灭了残明,天下人就都成了奴才。
大家伙都给主子当奴才,就不会显得他二人刺眼了。
为了尽快把全天下人都变成清廷的奴才,王鳌永和方大猷回到京师后顾不得休息,立刻入宫求见摄政王。
多尔衮听闻王鳌永和方大猷已经返回京师,急于了解山东情况,便在乾清宫召见了二人。
王鳌永和方大猷一进殿便推金山倒玉柱行了大礼,口中高呼:奴才王鳌永(方大猷)给摄政王请安。
见二人恭敬的匍匐在地,多尔衮十分得意的抬了抬手:起来回话吧。
王方二人直是大喜,连忙道:谢主子恩典。
说罢,此次招抚山东情况如何?
王鳌永与方大猷对视了一眼,清了清嗓子道:启禀摄政王,奴才此次前往山东,所至府县皆紧闭城门,遂不得入。
见多尔衮皱起眉来,王鳌永连忙道:奴才打探道,近来德州缙绅拥戴伪明宗室朱帅钦,假称济王,号召山东缙绅处死伪顺官员,实行自治。奴才以为,他们之所以不开城门是想等残明朝廷派兵接管。
哦?多尔衮脸色稍霁:你是说山东现在并没有明军驻防?
王爷所言极是!王鳌永欢喜道:奴才敢肯定山东现在十分空虚,不然那伪明宗室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奴才招摇而过。但凡他手中有些兵马,早就命人冲出拿下奴才向残明朝廷邀功了!
多尔衮细细思忖了一番,觉得这奴才说的很有道理。
王鳌永一行不过两百余人,朱帅钦都不敢派人出城逮拿。
畏惧如斯,定是手中无兵。
不过此人是明朝宗室,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从他的表现看,也不像是要献城归顺大清,还是尽早剿除为妙。若是让其形成气候,或者由南面增援的明军接管了山东那就不妙了。
来人呐,传本王口谕,着令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领兵收取山东!
:感谢书友20180416162156630,书友阿承119,书友睺帝的100币打赏~
第四十一章 从包衣到旗人
多尔衮此次派去收取山东的两员大将皆是大金创立时就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如今皆任固山额真。
觉罗巴哈那是满洲镶白旗人。
十七岁即投戎,屡从皇太极征战,著有功绩。
天聪八年,授骑都尉世职。
崇德三年,授刑部理事官。
崇德四年,擢刑部参政。
顺治元年四月,授蒙古正蓝旗固山额真。寻调满洲正蓝旗固山额真。
另一位将领石廷柱资历一点不比觉罗巴哈纳差。
石家祖上是瓜尔佳氏,因为在明朝任官才改了汉姓。万历年间,石廷柱是明朝的广宁守备。后来努尔哈赤率兵攻至,王化贞弃城入关,石廷柱遂降,授游击。
天聪六年佟养性卒,石廷柱代之,从伐察哈尔,多斩获。七年,从贝勒岳讬伐明,攻旅顺,师还,进三等总兵官。八年,从伐明,攻应州,克石家村堡。九年,复从伐明,与明兵战大凌河西,斩明副将刘应选,获游击曹得功等。
崇德二年分乌真超哈为左右翼,以石廷柱为左翼固山额真。
崇德七年,定汉军八旗,置八固山,以石廷柱为镶红旗固山额真。
不过虽说二人都是固山额真,但一个是满洲正蓝旗,一个是汉军镶红旗,地位着实差了不少。
此次率兵征讨山东,觉罗巴哈纳便是统兵主帅,而石廷柱则为副帅。
多尔衮的命令是一个月内拿下山东,故而二人皆不敢慢待。
毕竟西边李自成虎视眈眈,清廷不可能一直分出兵力征讨山东。
在接到摄政王的令旨后二人立刻清点旗下人马,决定三日后便拔师出发。
粮草的事情不需要他们担心,如今整个畿辅,大半个河南都在清廷的掌控之中,几千人的军粮还是轻而易举就能筹备妥当的。
海螺号的声音一响起,陈顺才便一个骨碌爬将起来。
要出征了吗?
午觉没睡好的陈顺才憋了一肚子气,踩上鞋子便往屋里走。
原本满洲镶红旗固山额真叶臣主子率兵前去山西时他还暗自庆幸。他隶属于汉军镶红旗,不归叶臣主子管自然不用去山西打仗。
入关之后,他和绝大部分旗人一样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人一安逸下来就不想再拼命了。
可陈顺才十分清楚海螺号一响,就意味着要打仗了。
既已入旗,便由不得他了。
陈顺才最早并不是旗人,而是萨尔浒的汉人。
后来老汗努尔哈赤起兵讨明建立了大金国,陈顺才自然也就成了旗人的包衣阿哈。
陈顺才最早被分到满洲镶红旗,给牛录额真哈勒泰做包衣奴才。
那时候日子苦啊,大金国周边强敌环伺,老汗还一度在辽东大肆屠杀汉人。就连李春芳这额驸都差点被清洗处决。
陈顺才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哪天一早就被主子拖出去砍头。
索性这恐怖高压的时期并没有持续太久,老汗突然暴毙,新汗皇太极继位。
比起老汗来,新汗的手段高明的多。
一方面他大力安抚幸存的辽东汉人,另一方面他又号召大伙儿抢西边。
满洲人不事农耕,地都得汉人包衣来种。可辽东汉人被屠的十不存一,哪里种的过来。
大伙儿若不去抢难道饿死不成?
东边的朝鲜不用说,穷的叮当响,没啥好抢的。
至于东江镇,甚至比朝鲜还要穷。
所以大汗英明,大手一挥抢西边!
这西边却不是指的蒙古,而是明国。
蒙古各部除了与大金亲近的科尔沁,其他穷的和朝鲜东江镇也没有啥两样。
陈顺才现在还记得当年抢西边前的场景。
那时候大伙儿都住在一个村屯里,一个村子就是一个牛录。
他所在那个牛录的额真叫哈勒泰,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身的腱子肉。
据说哈勒泰主子年轻的时候是个出色的猎手,骑射娴熟。萨尔浒之战时便跟着老汗大破明军,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本牛录的牛录额真。
新汗继位后,哈勒泰主子又跟着打了几场大胜仗,在本牛录中的威望无人能及,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只要哈勒泰主子一动员,本牛录的青壮们便个个跃跃欲试。
在哈勒泰主子的描述中,明国的士兵都是没卵子的软蛋,只敢缩在城里防守,绝不敢和八旗勇士野战。
远的不说,十几万关宁军缩在堡垒里做缩头乌龟,这事情简直叫人笑掉大牙。
事实证明哈勒泰主子说的是对的。
大伙儿跟着大汗抢西边,哪次不是轻松破口,一路烧杀抢掠。
有一次大汗率着大伙儿杀到了北京城下,好生耀武扬威了一番。
城中的明军却装作没有看见,说什么也不敢出城和八旗勇士对决。
那时候大汗还没有组建乌真超哈,缺乏攻城器械的情况下肯定不会尝试进攻北京如此坚城。
反正大伙儿的目的是抢西边,北京抢不了,抢别处就是。
京畿附近,河南,山东一通的抢下来,大伙儿赚的盆满钵满,个个喜笑颜开。
至于这些财富是从明国百姓手中掠夺来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同被掠夺带回辽东的还有数以十万计的丁口。
这些丁口都是青壮,回到辽东后都是种地好手。
陈顺才是最乐意看到如此景象的,毕竟有了新的包衣奴才,他的活儿就会少很多,主子使唤起来也不会只使唤他一个人了。
可大金还是缺粮,虽然抢了不少银子但银子不能直接吃啊,只能通过明国的晋商走私粮食,即便这样还是不断有包衣阿哈饿死。好在哈勒泰主子照拂,在最艰难的时候给陈顺才一口饭吃,虽然根本吃不饱但好歹活了下来。
崇德七年大汗组建汉八旗,陈顺才累功被抬旗编入汉军镶红旗,成了一名光荣高贵的旗人。
后来大金变成了大清,越多越多的汉人争相投降,就连明国辽镇总兵祖大寿也不例外。再后来大汗也死了,多尔衮主子被推为摄政王,山海关之战后率领大伙儿威风凛凛的进了关。
好日子终于来了!
:感谢书友六月十九三四的10000币打赏。感谢书友阿承119的500币打赏~
第四十二章 陈顺才的梦想
陈顺才神情有些恍惚,仿佛回忆起多年前的时光。
直到牛录章京(注1)的咆哮声传来,陈顺才方是一个激灵,快速的走出营房来到小校场上集合。
身旁全是他熟悉的人,陈顺才和本牛录的几个熟人打了招呼,然后小心翼翼的走到队列最后。
自打大伙儿跟着摄政王进驻北京,就真真切切的过上了好日子。那些有家室的每人都分到了一套宅子,至于这宅子之前的主人,自然被毫不留情的赶了出去。
反正他们都是低贱的汉人,有什么资格跟高贵的旗人争夺资源?
据说摄政王还有意在北京内城建立满城,让旗人都住进去。这样一来最好的资源都可以让旗人优先享用,汉人只配吃旗人吃剩下的。
只不过因为现在天下尚未平定,摄政王担心汉人反抗,故而暂时没有命人修筑满城。
陈顺才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汉人,尤其是抬旗之后。他坚信摄政王不会亏待他们这些从老汗时就跟着大清打江山的奴才。
虽然汉八旗比不了满八旗和蒙八旗,但既然抬了旗总归也是旗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