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对此李破也有些头大,工艺的进步,还没有推动社会随之进步,先就造成了一些看上去比较严重的后果,这是他当初没有想到的。
造成这一切的,就是海城盐场,扬州总管王泽离任之前,做好了安排,让海城各大盐场今年的出货量有了惊人的增长。
突然性的暴发,打崩了盐价,其实出货量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不过谣言的危害更甚一筹,谣言像瘟疫一样在四处传播,于是各地盐价纷纷跳水。
苏亶还是家学渊博,不愧是武功苏氏子弟,他就觉着控制海盐的出货量不是个好办法,想要止住盐价崩跌还得另想法子。
又过两日,苏亶上书,他建议开通边市盐法,向外族售卖食盐,并对之收取重税,既可以消化掉勐增的海盐,也可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同时广而告之,积极进行宣传,然后再设定官价,保住盐价不再下跌。
另外就是制盐工艺上,要精益求精,让细盐更多的出现在市面上,既然开放了和外族的食盐买卖,那就祸水东引,用更好的盐打崩他们的盐价,务必在几年之后,让外族的市面上只能用大唐的制盐。
正好大唐制作的银钱一直无法得到各处蛮夷的认可,可借售盐之便,使大唐的银钱流通出去……
一石数鸟,从危机中找到机会,李破看了苏亶的上书,十分欣慰,自己当年没让他病死在云内,果然是英明啊。





北雄 第1800章对策
这年月的经济问题并不算复杂,也没那么多的说道,可你要是轻视它,几年下来,就会变成王朝兴废的大事件。
盐政就属于这样的问题之一。
另一个时空当中,大唐盛极而衰之后,盐政就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成本加上朝廷溢价,还在一个正常范围之内。
可因为朝政败坏,不得不招商人参与,商人们可不管那么多,勾结官吏,只管囤积,然后高价售卖,比朝廷赚的还狠。
于是盐政崩坏,朝廷却赚不到太多,大量的钱财都流入到了贵族和奸商的口袋之中,让朝廷财赋日渐贵乏,兵变是一场连着一场。
如今没有那么大的问题,只是大量海盐流入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致使盐价受挫而已。
朝廷只要做出及时的反应,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结果。
不管朝臣们怎么商议,也无人提出让商人参与到盐政之中,即便商人出身的武士彟,也没出这种馊主意。
盐铁之事,事关社稷,不容染指。
…………
其实开了两次小朝会,李破就明白此次盐价崩跌,大致上还是谣言作祟,很容易解决,官府只要宣传到位,很快就能让盐价平复下来。
当世的人们没有后来人那么多花花肠子,也没那么多的见识,只要官府还过得去,他们便会把信任交给你,很多时候,市井流言再多也不如官府的一张文告来的有用。
苏亶的上书则更深刻一些,酒水,食盐,茶叶,瓷器,织物等等,向来是中原跟外族交易的利器,这些多数都是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再加工得来的东西,搁在后来,就属于高附加值商品,同样也是中原文明先进性的一种外在表现。
比如说海盐,能够大规模进行销售的制盐之法,只有在中原的人力物力,以及先进的工艺等先决条件之下才能得以实现。
不论是突厥,还是被灭亡了的高句丽,在此事上都无法跟中原王朝相提并论。
之前对盐铁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是因为中原自己还不够用。
如今放开对海盐的管控,不用计算谋划,占领市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更何况苏亶还提到了货币的使用……
非常有见地的建言,就像当年苏亶建议铸造银宝来缓解晋地的经济危机一样,体现出了一个户部尚书应该具有的才能和眼界。
杰出的官员,都是从危机中诞生的,那些只知道握紧手中的权力,和人争来斗去的人,胜利再多次,若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话,也称不上杰出二字。
…………
元贞七年八月初一,大朝之上,朝廷紧急出台了关于盐政的改革方案,力求在九月之前,让大唐各郡县的盐价恢复到一定的水平,确保朝廷的财政收入来源不受太大的损失。
户部的一些官员受到了申斥,因为他们事先没有觉察到新的制盐工艺对朝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属于失职之列。
对于始作俑者,海城的地方官员们则轻拿轻放,并无多少惩处,只是责令他们暂缓继续出货,等盐价平复下来再说。
海城运送到京师的海盐,经过户部以及工部官员的确认,从质量到数量,都超出以前许多。
尤其是其中的几批细盐,十分适合拿来给贵族们专用,加入贡品当中也无不可,说明质量确实很好。
户部的人于是称之为海城细盐,匠作监的人也看了,觉得还能改进,传统的卤水制盐,同样能达到这种效果,只是工艺太过繁复,成本很高而已。
…………
因为此事,有人被降职,有人被申斥,另外却还有人得到了好处,户部,海城的一些官员受到了奖赏。
匠作监的两个人甚至封了爵位。
这其实也象征着危机并没有那么严重,一切尽在朝廷掌握之中。
另外就是朝廷据此宣布,在沿海各地建立盐场,继续扩大海盐的制作规模,放开和突厥人的食盐交易。
还有用食盐腌制的海货也将率先列入唐军的军资列表里面,由兵部和户部官员进行采购,于是很快,唐军的食谱上多了些花样,虽然味道不太好,尤其是北方人不太习惯这些吃食。
可大致上保证了唐军士卒的营养,比以前的粟米饭配腌菜要强的多。
…………
只这一次大朝会,长安的盐价便率先止跌回升,接着便是关西的郡县,随之各地官府也行动了起来,到了这一年九月末的时候,一场关于盐价的危机便也消弭殆尽了。
朝廷管控还是很方便的,只要别伴随着大范围的腐败,以及其他问题,只是单纯的盐价波动,并不足以动摇一个强盛的王朝的统治。
…………
大朝会之后,几天的忙碌下来,弄的李破也很是疲惫,眼瞅着即将入冬,今年的各种大事都处理的差不多了。
有了众多的战俘,明年注定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李破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大唐正在马不停蹄的进入到盛世当中。
立国这几年,该办的事情都办了,政权稳固,兵强马壮,疆域在迅勐的扩张之后,渐渐近于尾声。
大唐的外敌只剩下了东西突厥,现在他们还相互攻伐了起来,对于大唐这个新兴的王朝来说,这是最好的时节。
一切都欣欣向荣,老天爷也来送温暖,气候变化不太显着,可大家都能感觉的到,天气好像变得比以前暖和了一些,尤其是北方更为明显。
这对农业帝国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越来越多的粮产,会养活更多的人口。
李破也不确定,地球是不是又进入到了一个气候周期,反正近几年各地大多风调雨顺,大规模的灾害越来越少。
也许这就是古人常说的气运吧?
每逢王朝末期,总是天灾人祸并起,与之相对的就是历朝开国之时,灾祸消弭,人心思安。
大唐好像就是碰到了这种好时候,只要他这个皇帝和朝中的臣下们不犯湖涂,一切就都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顺便奠定一个数百年的强盛王朝的根基。
…………
下朝之后,李破回到太极殿换了一身便服,派人去召罗士信,他要出宫去散散心。
嗯,大朝结束的刚刚好,过一阵正好赶上饭点,去丈母娘府上吃鸡是正理,然后去李三娘那里消消食。
安排的挺好,可罗士信没来,阿史那荣真却来了,因为再过上两日,罗士信要和程大胡子家结亲了。
日子过的飞快,两家该走的程序大都走完,过两天是罗府送聘礼去程府,需要罗士信回去操办一番。
罗成还小,要过几年完婚,这是定亲,表示两家结成了亲家。
李破忙的把这事都给忘了,只不过李碧没忘,特意赐下了一些东西,早就派人送去了罗府。
至于程大胡子那边,也得了好处,毕竟是皇帝赐婚,于是封了孙氏为县夫人,他家这个亲结的确实赚大发了。
…………
李破出宫,大多数时候不是罗士信在,就是阿史那荣真护卫在身边,少有例外,估计要是有人想要行刺于他,必要来上一句,欲杀李定安,先除罗士信,阿史那荣真两人。
罗士信和阿史那荣真都是那种身负勇力,手比脑子快的人,有他们护卫在自己身边,李破放心的很。
事实也证明,演义小说里说的那些都是扯澹,自从李破进了长安,就从未经历过一次刺杀。
历代王朝的皇帝死于刺客之手也很罕见,孙策轻出,为刺客所乘的故事倒是稍微值得警惕一下。
大多倒霉蛋其实是死在了近侍,宫人手里,连权臣当道,最终弑杀君王的例子都很少见。
大致上来说,不用太过担心皇帝的人身安全,更多的时候,有人想弑君的话,多数会采用下毒的方式,另外诸如落水啊,摔倒啊之类的意外。
谁也不想担上弑杀君王的名声,比如宇文化及那两兄弟,把杨广吊死在了江都,当时杨广已经声名狼藉,引起了天下人的公愤,可一旦他死在了宇文化及兄弟手里。
那两人却还是成为了过街老鼠,谁也不愿和他们沾边,窦建德更是砍下了他们的脑袋,送去了洛阳。
…………
一行人出宫的时候,阿史那荣真罕见的向李破抱怨了一句,“李真总是躲在清宁宫中,已经有两个月了……”
李破想笑,但看着那双认真的看着他的红眼珠,只好做无奈状道:“女儿今年七岁了,读书认字,懂了许多道理,你再强逼着她打熬筋骨,她自然不乐意。
你这次是不是打的她狠了,才跑去清宁宫不愿回去?”
阿史那荣真认真的想了想,摇头道:“记不清了,我想去把她捉回来,总寻不见她,夫君去清宁宫的时候留意些,要是见到她,就捉了等我过去。
她力气还不成,我当年七岁的时候,已经能拎着羊羔奔跑,把那些盯着羊群的恶狼赶的远远的了。
读书太多的人,心思也多,不会快乐的,就像我的老师,看上去总是很悲伤,我知道的,那就是懂的太多的缘故。”




北雄 第1801章说服
一套歪理邪说,可有人真要相信的话,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见多识广的人往往快乐不起来,那些井底之蛙们却很欢乐。
你看李真现在就懂得躲着母亲了,她肯定提心吊胆,生怕被母亲捉住,再加上还想在清宁宫享受皇后的宠爱,努力度过自己快乐的童年时光,心思驳杂,哪里有什么欢乐可言?
阿史那荣真就只想捉住女儿,揍她一顿,心思非常单纯,于是从中得到了很多的乐趣。
于是……李破向自己的贵妃保证,只要在什么地方看见自己的长女,就把她拖住,让人通知贵妃来领人。
女儿的快乐无足轻重,红眼睛的贵妃才是那个曾经和自己同生共死的人,孰轻孰重李破分的非常清楚。
…………
到了丈母娘府上,陈氏精神焕发,显然是喜事临门。
这个李破知道,李靖的孙女,也就是李碧的侄女,今年招了个上门女婿。
别看李靖倒霉了半辈子,可他家的裙带关系李破在马邑就见识过。
陈氏招的这个上门女婿不是什么赘婿,是今年的进士,李靖故交许绍的晚辈。
叔侄两个进京科考,一个中了状元,一个进士及第,不管哪方面,都可以说是一段佳话的范畴了。
李碧跟他说起的时候,也是满脸喜色,觉着这门姻缘很合适。
至于上门女婿的说法,主要是郝处俊父母都不在了,自小养在许氏家中,娶了李靖的孙女,若是自己不能发愤图强的话,最后地位肯定和赘婿差不离。
现实版的鲤鱼跃龙门?
倒也不算,郝处俊毕竟和后来的那些贫寒士子不同,他是江南世族中的一员,只不过是家道中落,寄居于许氏罢了。
只是他的故事挺励志的,符合话本题材,传到民间,稍加粉饰,就是个不错的民间故事范本。
人生三大喜嘛,这厮就占了两个。
…………
陈氏像往常一样一边看着皇帝女婿用饭,一边在旁边唠唠叨叨的陪着,说的都是家长里短,充满了烟火气,如果不知道她身份的人听了,一定会以为她是长安街巷中最常见的那种长舌婶娘。
这不是陈氏刻意如此,而是早些年李靖太过倒霉,家里的日子都比不得一般的长安富户,陈氏过了很多年艰辛的生活,所以身上也便带了些市井的气息。
不然你瞧瞧长安的贵族人家,哪家住进大宅之后,头一个会想着养些鸡鸭和食用鱼类,开垦点菜地?都是之前过的苦日子闹的。
李碧也劝过几次母亲,只要安心享受富贵即可,不用为其他事劳神费力,陈氏听的烦了,一句话就给怼了回去。
你阿爷常年在外,我一个人在府中养着没点事做,那还不如让我搬回原来的小院呢。
…………
李碧没了话说,只能陪着母亲一起讨伐了一下常年不在家的李靖,连带着埋怨起了李破,丈母娘自然是一阵维护,在她眼里,当了皇帝的女婿几乎是完美的。….
李破也很欣赏丈母娘的生活状态,觉着丈母娘比很多人都强,能够清楚的知道富贵来之不易的道理。
…………
不出意外的,陈氏说起了她家的新婿,虽然还没有完婚,可这是陈氏亲自给孙女定下来的姻缘,中途生变的可能性极低。
陈氏显然很喜欢这个孙女婿,着实在李破面前夸赞了几句,其实就是一个意思,人好,懂事,至于其他诸如才学,能力,家世什么的,她看上去都不很在乎。
当然了,那可能是她家选婿的基本条件,不值得专门诉说。
李破多聪明的人,当时就听明白了,
今年冬天就要完婚,完婚之后陈氏不想孙女婿就此出外为官,想跟女婿讨个人情,把孙女婿留在京师。
这对于李破来说是举手之劳,断没有拒绝丈母娘的道理。
好运的家伙……当年他可是九死一生才娶到了李靖的女儿,这才算是勉强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一路靠着聪明才智,当了皇帝。
再瞧瞧现在……世道真是变了啊,却是到了读书人吃香的年头……
前辈们挥舞着刀枪,在尔虞我诈,尸山血海中杀了出来,为的可不就是能让后人享受岁月安好的生活?
直到后人们变得贪婪腐朽,然后开始另外一个轮回,真是世间没有新鲜事啊。
酒足饭饱的李破离开了洋溢着幸福感的李府,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外戚家族,已经打好了地基,只要往上不住的添砖加瓦便可以传承数代,前提是子孙们不犯湖涂。
…………
「走,去楚国夫人府。」
李破懒洋洋的挥了挥手,护卫们簇拥着他,马蹄得得,轻车熟路的向皇城外行去。
…………
楚国夫人府中,李秀宁得人传报,皇帝又来「串门」。
李秀宁赶紧让人给她换了一身新衣,正是二八月乱穿衣的时节,闹了好一阵,李秀宁才在贴身侍女的伺候下,穿上了一身墨绿色的衣裙,胸前露出大片的白腻。
唐宫中流行的服饰越来越性(和谐)感奔放了起来,颜色也开始趋于艳丽,和前隋已是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
八月天气寒凉,李秀宁在外面罩了一件披风,披风合拢之际,高贵而又典雅,撩开披风,就变了妖精,李秀宁觉得侍女们的眼光很是不错。
只是现在她心里还有着一些纠结,犹豫了片刻,还是不情不愿的吩咐道:「去,告知长孙娘子一声,让她准备一下吧。」
心里却是颇为懊恼的想着,刘秀宁啊李秀宁,这番作为下来,怕是要得一个卖嫂求荣的名声了吧?
只是这府中上下,总不能老是靠她一个来支撑,这几年下来,她也有些累了,今次找个实在点的帮手,以后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
这注定是一个没有答桉的问题,就算是长孙无咎在她面前发了毒誓,也定然不能让她安心。
当然了,长孙无咎说服她的可不止是誓言,还有她最为担心的一件事…….
河边草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w w w..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 wap..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北雄 第1802章相会(一)
李秀宁曾经以为,以她的聪明才智,就算是个女子,也能有所作为。
事实也证明,她想的没错。
当年她在关西率领大军,差一点就攻下了长安城,那是她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统领千军万马,驱使豪杰,如使鹰犬。
可现在她年过三旬,早年间的那些雄心壮志早已烟消云散。
其实当年放弃兵权的那一刻,她就放下了心中的那点执念,父兄皆有大志,根本不需要她一个女子身先士卒,更不需要她来奉献什么聪明才智。
那时她便清楚的认识到,争霸天下……是男人们的把戏,女子很少能参与其中,父兄之后的作为也明确的给她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
不论是在兵权的争夺之上,还是在朝堂的政治斗争当中,都在隐约的告诉她一件事,女人走开。
而更为可笑的是,男人们失败了之后,却又得她来收拾残局,这些年来她所有的聪明才智,都被用来挽回那惨烈无比的后果了。
一晃就是七年过去,她这一生有几个七年?再加上之前在她的平阳公主府中,眼见父子相疑,兄弟反目……十几年的岁月就这么匆匆而过。
女人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像男人那样,生恐不能尽情的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而是青春不再,容颜老去……
实际上长孙无咎只跟她说了一句,“十年之后,皇帝也许就来的更少了,二十年之后……万事皆不能长久,看的还是未雨绸缪啊……”
这话说的还是很隐晦的,却也引发了李秀宁内心深处的恐惧。
临离开的时候,长孙无咎又提了一嘴她当年嫁给李世民的时候,带在身边的两个陪嫁的丫鬟,她们现在都还活着。
当初长安陷落之时,长孙无咎心慈,把她们都遣出了府邸,如今想把她们重新召回到身边来。
李秀宁当时心情极其复杂,既愤怒于对方的算计,又对未来有些纠结……长孙无咎的话正是击打在了她最为脆弱的地方。
她和皇帝的关系太过特殊,曾经很多次被人利用过,如今又有人以此谋利,不愧是嫁入了李家的女人……
陪嫁?见鬼的陪嫁,她嫁给柴绍的时候,恨不能一刀捅了他,还给他找陪嫁?
大兄需要陪嫁吗?嗯……这倒是个值得深思问题……男人啊……大兄娶了李靖的女儿的时候,也还不是在勾三搭四吗?
那时候他可只是一个兵头而已,刚娶了郡尊的女儿,新婚不久,就用那样的眼神瞅她,她那时还以为遇到了知己,实际上则碰到了色痞。
好吧,这些都是出于她自身骄傲的想象,那会两人心思不同,哪会有什么男女之情掺和在其中?
其实说到底,就是女人对美人迟暮的最深切的恐惧罢了,她不敢想像自己容颜老去的时候,他还能不能时常来见自己一面。
害怕失去,就要付出代价
…………
楚国夫人府门前,李破翻身下马,等在门前的李秀宁迎了上去,和往常一样,一大群人不会在府门前多待,簇拥着两人便进了大门。
走在李破身边,看着男人的神色,还探头凑近闻了闻,“怎么?又是从晋国夫人那边过来的?”
这是一句废话,李破出宫往往都会在李府用晚饭,都多少次了。
李破微感诧异,觉着她今天不太一样,却也没在意,只是点了点头,不怎么想说话,他今天很疲惫。
如果不是习惯使然,加上一个月也就出宫一两次,得来这边瞅瞅,不然他现在应该回宫去睡上一觉,养养精神才是正理。
李秀宁抖了抖披风,“晋国夫人府上的鸡仔就那么好吃?看来哪天我也得上门拜望一下她,尝一尝凤叼枝的味道了。”
李破歪头看了她一眼,今天确实不太一样啊,是在没话找话还是在撒娇?或者是在向他抱怨什么?
今年政务繁重,突发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他的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去云中草原跟突厥人会盟都算是难得的休息了。
和突厥人打交道,只要不是阿史那杨环,就都很轻松,相比朝中的臣下们,突厥人的思维线条向来简单直接,和他们在一起,只要不惧他们的恶形恶状,无时无刻你就都会享受到智商上的优越感。
离开了突厥人的衬托,这种福利就消失不见了,如果说突厥人的思维方式是一条看得见尽头的大路的话,中原的精英们的思维就是七扭八歪的羊肠小路。
只要稍微不留神,你就会在其中迷路的。
…………
现在他懒的猜李秀宁的小心思,再说了,女人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吃亏的往往是你自己,女人的思维方式是分叉的……
1...715716717718719...7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