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西木子
她转身看向薛圆,发现即使没有自己答白,薛圆依旧能说下去,“唉!也该你得榜首,让我这早起来练字,肯定不行。你说你比我小好几岁,怎么这般勤奋从几岁开始就这样的”
这一开口,又是好几个问题甩了过来。
刘辰星默了一默,看来自己又得立一回高冷人设了,她用在村学面对众人的神色,不冷不热地淡淡道:“我自五岁起,就如此作息。若要
第一百零三章 天下北库贝州城
考虑夜禁、坊市等城镇管理制度,刘辰星一行人就算了脚程,在这日中午抵达的清河县。
其实更准确的官方称呼,应是贝州城。
当然清河县的叫法也没错。
因为这座城乃州县同城,像在前朝就没有贝州,而是叫清河郡城,加之最初的城名乃城内有一条清河而得名,故境内的老百姓更常以清河县或清河城呼之。毕竟贝州治所就在清河县,朝廷对老百姓的称呼也就挑不出错。
这样一来,只有官方公文才会使用贝州城一词。
本朝行政区域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道就相当于现在的省,但却没有省会城市,所以“州”就相当于一级行政区域,和现代的省会城市等级相似。
然,全国共有三百五十八州,与天朝的地级市数量相近,所以州城的大小和现代的地级市差不多,可以说州就是现代地级市的前身。
清河城(贝州城)作为从前朝就存在的一级行政区域,其人口数量、商业繁华自是非同一般。
都是中午了,土黄色的城门外依旧有人排队等候进城,这让刘辰星一行等了一刻左右,才进入这座州城内。
这时候城镇布局都差不多,脚下是黄土压实的路面,路两边有成行遮阴的榆树,道旁边有深深的排水沟,沟外就是各坊坊墙。
又到底是州城,非辖下一般小县城可比。
甫踏进城内,只感眼前豁然一开。
城内道路近县城道路一倍余宽,路边坊墙林立,顺着主道一眼望下去,竟是看不到尽头,更不要说十字道路,纵横交错,其它道上又有坊,粗略一算只怕不下数十个坊,这起止十个坊都不到的小县城可比
彼时各大坊门正开,进出的行人络绎不绝,其人烟之阜盛,亦是大多数人生平仅见。
刘辰星还好,毕竟有现代社会的经历。
作为从未出过县城的薛圆和刘青山,简直看直了眼。
刘青山是男子,又是兄长,少不得要顾及大男子颜面问题,倒是强忍着没发出长吁感叹。
薛圆是个外放的性子,当下就忍不住了,“哇”出了声。
“还以为我们永济县已是富庶,只怕不及州城十分之一,这里到底有多大,住了多少人啊!”一感叹完,想到兄长是游历过州城,便转头问道:“阿兄,你不是来过么清河一直这么大有这么多人吗”
有两年多没来州城了,再次涉足,繁华似乎更甚往昔,薛程正是感慨,听见胞妹询问,这便道:
“前朝亡国之君,贪图享乐,为乘船下扬州,令人开通大运河,其运河正好经流清河,故江淮租布大量运积贮存于此,以供北方边军使用,故此地还有‘天下北库’之称,加之境内也盛产绢,自身经济能力不俗,又岂是我等家乡小县城可比县城能近千户已是难得,而州城却有千万家。”
说到这里,见刘氏兄妹虽也一脸好奇的四望,但对他所言并不甚感兴趣,显然是知道这些典故。
薛程心中一叹,也难怪刘氏兄妹能以自身才学过县试,不由就对薛圆斥道:“阿圆,你身为举子,还是贝州人士,居然连这些都不知道,还怎么过科举”
看着兄长板脸的样子,薛圆简直懒得理会,他们亲兄妹谁不知道谁,现在拿兄长身份教训自己,
第一百零四章 走哪都是名人
这样擅于抓住一切机会,难怪薛氏兄妹能过了县试。
虽然不免投机取巧,却也不失为一个达成目的好办法。
刘辰星到对薛氏兄妹又高看了一眼。
彼时正午,阳光正烈,又赶了一大上午路,已然人困马乏。
一时说停,当务之急还是先找旅店安顿为宜。
这州城虽大,同行的薛程却堪为半个州城之人,他当游侠时在此城住了大半年,且整日在市井闾巷游荡,对于各坊有什么可谓一门清。
有了刘辰星先前那一番分析,薛程也心照不宣地拿出他能为刘氏爷仨效劳之处,熟门熟路地领他们去了历来应试举子常住的坊,又筛选了一间环境不错的下榻,并介绍道:“此间旅店,虽算不上城中最好的,但店主和主持本次贡举考试的张司功有一两分关系。”
言及此处,正好走到旅店门口。
店家有人倚在门口观望。
此时往来本坊的举子颇多,但薛氏兄妹派头一看,又是牵马的仆从,又是佩剑,定是富家子女,不等薛程在店门口站定,店家的人立马就迎了上去,向薛氏兄妹作揖道:“郎君、娘子可是住店您这边人多,正好能要一个独院,住起来清净,便于温书科举。”
说着招呼伙伴,从阿忠阿贞兄妹手中牵过马匹,他做邀请手势道:“两匹马就让他们从侧门牵进去照看着,您二……”
说着,话忽然一停。
见刘辰星虽灰布衣裙,但年幼貌美,不定是红袖添香,枕头风吹起可是不一般。
又见刘青山虽自己背着行囊,身上又无佩剑,但穿着却是白衣举子模样,应不是仆从。
一眼打量过去,不由迟疑,斟酌如何称呼。
薛程却已看出来了,忙略带歉意的看向刘氏爷仨,并一一叫了“刘叔”、“青山”、“刘娘子”后,才亲自做了邀请的手势,继续介绍道:“此店还有一好处,就是院子多,我们正好可合住一个院子,也不担心闲杂人等打扰。”说时眼底闪过一抹得意,方道:“当然能找到此店入住的举子,也多半不是闲杂人等。”
话到这里,很多意思已不言而喻。
刘辰星听得明白,独门独院能有个清净,且她和薛圆乃女子,当然也不便与陌生男子混居。
在满足他们一行人居住需要之外,能打听到店主背景,并下榻此店的举子,多半消息灵通,他们住这里,也便于获听最新的州试资讯。
确实,此旅店选得不错。
刘辰星暗暗点头,即使她对自己有信心,可现代考试都有暗箱操作,更不要提当下才是科举建立之初,她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店家的人这时也从薛程的称呼反应过来,懊恼了一下,忙朝店内高声喊道:“有三位郎君和两位小娘子住店。”一面说,也一面哈腰弓背领了刘辰星一行人进了旅店。
一跨进面阔三间的大门,就是旅店大厅。
厅内颇为宽敞,至少摆了二十余张矩形矮桌,估计正是用午食的时候,厅内人满为患,放眼望去都是白布麻衣、头戴幞头装扮的食客。
刘辰星一眼瞥过,收回目光,等薛程和店家交涉。
薛程是个会处事的,知道什么人该什么样交往。
他念及刘辰星与薛圆换牛肉都不肯多占一文便宜,便也没动帮刘氏爷仨付房费的念头。尽管他原来就打算要一个独院,有没有爷仨,他所付房费也是一样。
只是考虑到爷仨经济情况,并未要最大最
第一百零五章 买定离手
此言一出,四下哗然。
正如刘辰星所判断,来住此间旅店的举子,多是消息灵通之辈。
何况女举子到哪里都是稀奇,自不要说有十三岁稚龄和榜首两项加持,刘辰星之名早已在应试举子中传开了。
青阳县又毗邻州城,受清河文风之昌盛影响,在贝州辖下八县中,堪为实力最强,仅次于清河县本地的举子。
当然这个仅次于就距离略远了一些,毕竟清河自前朝始设科举以来,清河举子在科举上就屡有建树,享有“状元之乡”的美誉,当朝崔公崔宰相正是清河本地考出去的头名状元。
要历数清河科举上的名人,可谓不胜枚举,当下还是言归正题。
厅中众人虽随世俗观念,下意识认为女举子不过滥竽充数之辈,每年有一两个女举子吊车尾上榜,都是主司看在女皇份上,但鉴于榜首这个位置非同小可,岂会酌情给一个女子
而且青阳县举子本来整体素质就上佳,刘辰星还能以十三岁稚龄高中榜首,便是名过其实,也当有一些真材实学在,故对刘辰星这位史无前例的县试女榜首自然充满好奇。
此时一听有人话起了个头,立马就引起了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
“仁兄所言有理,在下观这位灰衣小娘子,心算能力不俗,非一般小娘子可比,不定就是刘娘子。”
薛圆耳尖,从嘈杂的大厅听得这句,一时哪还记得佩服刘辰星心算能力,赶紧向刘辰星挤眉弄眼。
自被薛氏兄妹一早看出来,她早有被认出来的心理准备,只是未料这么快,刘辰星心下有一分讶然,却不及多想,众人的口风就是一变。
有人附和,自有人反驳。
就有一人见刘辰星实在年幼,比家中孩子大不了一两岁,如果真是青阳县刘榜首,这太让人眼红了,就嗤笑道:“心算能力好的,也可能是商人之女,哪可能就是青阳刘娘子了。”
这人见不得刘辰星是今年科举讨论度极高的“刘娘子”,就更有人对真正的刘娘子不喜了。
当下又一人冷笑道:“尔等也太将这刘娘子当回事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娘子,父祖辈世代务农,她能认几个字都不错了,尔等真相信她乃少年奇才”
此人应该对刘辰星狠下了几分心思研究过,说起驳论来头头是道,“还有她即使死记硬背,又有作诗之才,得过了帖经和杂文两场,最后一场确要有一定见识才能通过。在下看这刘娘子不过是侥幸之辈,听闻她有一兄长在远近闻名的青阳学馆就读,不定是考前押题拿回来让她有个准备,结果正好就给她答上了。”
不愿意承认一个乡下小娘子高中榜首者显然不在少数,立时就有人接话道:“听闻刘娘子在其就读的村学开讲过——”
此言方起,便引起不少人摇头失笑,更甚者仰天大笑地抢话道:“哈哈哈!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才十三岁罢了,竟坐堂讲学!”
“仁兄也勿这般说,小女子罢了,一朝得志,难免得意忘形,竟效仿当世大儒讲学。”有人看似为刘辰星说话,实则却是暗中贬低。
大笑嘲讽之人自然听出了,面上却摆出被劝住的模样,摇头道:“在下只是太过感慨,一个过县试的小儿,竟然坐堂讲学至少也等有本事中了状元再说。可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如此奚落了刘辰星几句,方才停了话。
见状,一开始被打断话之人,赶紧继续道:“刘娘子虽有些得意忘形,但她倒是慷慨,在讲学中公布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据闻每日至少练字一个时辰,且寒暑不缀,因此一手小楷写得十分不错。故在下认为,为何刘氏兄妹都能甲等过县试,而刘娘子还能高中榜首,当属其字迹不俗。”
说着,就是一叹,好生感慨道:“她真是好运呀!诸位也知历来各县试榜首,几乎稳过州试,所争也不过彼此名次。不像我等,此次是否能解试,还是两说!”
最后一番话显然说到众人心坎去了。
&n
第一百零六章 谁是虬髯客之主?
斯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布衣平民,都以“博”为乐,可以说已成风尚。
对于两位小娘子押注,众人也不诧异,只是拿二十贯押注青阳刘娘子,岂不是钱打水漂
加之先前之事,店家觉得刘辰星和薛圆像是砸场的,但到底是自家住客,还是站在一旁解释道:“两位小娘子可先别忙着下注,还容在下把话说清楚,您二人是可以押青阳刘娘子,但若青阳刘娘子未能高中榜首,您二位需要各赔付本店二十倍的本金,也就是四百贯。”
一听刘辰星若不能高中解元,要赔四百贯,刘千里和刘青山均是心下一颤,迟疑道:“阿星,这……”
他们虽相信刘辰星能过州试,可解元确实不易,尤其是听了另外七位解元的身家背景,越发觉得刘辰星此举冒险,毕竟四百贯不是小数目,就这样押注委实冲动了,但乡绅们给的那五百贯,本就是刘辰星挣得,他们也从未打算要过,刘辰星自有处置权。
一时间,父子俩可谓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
刘辰星知道父兄的担心,有心说“千金散尽还复来,”又觉此句堪为名句,说出来必然引起全场轰动,遂到了嘴边的话又道:“富贵险中求,再者那一笔钱本是偶然得之,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算不得损失。”
父子二人并非贪财之人,经刘辰星一点拨,倒也淡定下来。
刘青山是少年人,对未来有着憧憬,认为他有朝一日甚至能挣到成千上万贯,何乎不属于他的四百贯。
刘千山有木匠手艺,如今每年冬卖皮草也是一项大进展,八年十年总能攒到这个数,更主要是乡绅给的这笔钱总认为拿了不踏实。
各自一番心思之后,也就任刘辰星全权做主了。
然,刘辰星注意到了“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等诗句道出来会引起轰动,却未料“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虽不是现在追捧的律诗,却自一番洒脱气度在,且字句通俗易懂,堪为雅俗共赏。
众人从未听过此八字,但见刘辰星不过顺口一说,竟能有如此通达的气度才思,心中顿时一惊,难以置信此言怎会出自一个灰衣小娘子之口!
刘辰星敏锐,自是察觉众人的惊疑,不过此句也算不得拿来主义,毕竟她当下就是这班想的,便不甚在意,只告诉自己以后当更谨慎之后,已笑眯眯地看向店家,问道:“如青阳刘娘子夺得解元,儿可是能连本带利得四百二十贯”
店家亦是识文断字之人,也被刘辰星小小年纪竟有此般洒脱气度所震惊,忽觉他们一行人只怕大有来历,便不再以为两位小娘子是胡来了,目光难从刘辰星身上移开,唯怔怔点头道:“正是,双方都按二十倍赔付率。”
得到满意答案,刘辰星点头笑道:“那好,回院子安顿好后,儿就将押注的二十贯本金拿来。”
说罢,向一旁的薛氏兄妹和父兄含首,示意要走。
却才跨出一步,只听厅内有一个略粗犷的男子声音用官话骤然喊道:“青阳刘娘子!”
听到自己的名讳被叫,刘辰星下意识止步望去。
只见进厅左手,有个两阶木梯,上面应是雅室,分别有三间,均垂着细密的竹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