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寒门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西木子

    至于刘青山这个好女婿人选,有柳文苏当初的力拒众人,至今二十有八也不见成亲,就知道刘青山多半也不会现在定婚事了。

    一家四口自不知道众人心思这样百转千回。

    彼时,柳氏也只在意村民们竟未非议柳阿婆小住的事,便有心让柳阿婆长期住在家里,于是夜里与刘千里道:“二郎,我阿娘年事已高,阿弟又远在京城,我可否将阿娘留在家里常住”

    虽已分家多年,但刘千里一直觉得当初在老宅的日子亏欠了柳氏,现在能为柳氏分忧,自是点头道:“岳母也是我阿娘,与其像如今这般每月去柳家村看望两三次,不如接到我们身边来。再说阿星和青山马上就要去长安投奔文苏,我们为文苏侍奉岳母也是应当。”

    夫妻二人这就商定,再与柳阿婆一说,柳阿婆饶是再传统守旧,可太多年的清冷日子过下来,被女儿女婿和外孙们一劝说,也就点头了。

    有刘家众人鉴于村民的口舌不好找他们,另有一个人独居的柳阿婆如今也住在一起了,家里更是颇有一些积蓄,至少上京应试的考资是够了,刘辰星觉得这日子可谓诸事顺遂,她只用好好温书,一心科举就是了。

    却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估计是在现代时太注孤生了,今生难得有人心悦,在村学上课的时候,不觉下意识地去看卫三生可在。

    然而一天两天,又十天半月,再是月余过去,上京赶考的日子俨然已近,却始终不见卫三生其人。

    倒也说不上遗憾,只是心中多少有些奇怪,卫三生在一众村




第一百三十一章 山寺求学
    刘辰星闻声看去。

    是一个十岁不到的男童,人非常瘦,粗布灰衣上有数块补丁。

    在一众衣饰整齐的学生中十分醒目。

    刘辰星知道这个男童,是阿娘常帮助的贫困生之一。

    男童叫吴为,其实已满十岁了,因着家里只有一个寡母在,生活难以为继,经常一天三顿都是一个野菜蒸饼裹腹,自然比许多同龄人瘦小。

    月前,听说其母旧疾犯了,请医问药花去了家中仅有的积蓄,他本难以继续在村学读书,幸亏村学多了旁听生的捐赠,管理村学的三个村村里正又非贪财之人,见吴为成绩不错又用功,不读书实在可惜,便让吴为勤工俭学换得那些收入,这样吴为才能至今仍留在村学就读。

    想起阿娘对吴为的评价,道是小小年纪却懂事的让人心疼。

    每日午食后要负责洗整个村学学生的碗筷,下午放学后还要打扫村学卫生,第二天早上先于众人一个时辰来村学,负责将午间的食材提前准备一二,比如洗菜淘菜之类。

    如此一天忙碌下来,可换得他与其母三餐口粮,并一文五钱。

    一天一文五,一个月也就四十五文,而最差的宣纸一沓百张都得六十文。

    是以,吴为至今都没有用笔在宣纸上写过一个字,不是用手指蘸了清水在石板上练字,就是拿一截树枝在沙地上写画。

    阿娘见了,估计是触景生情了,想起他们兄妹初时启蒙的不易,就将阿耶当初自制的毛笔赠予了吴为,又把她抄写的科举课本逐一相借。

    念及眼前这个瘦弱男孩读书不易更甚她当年,也不知以后可否还有机会继续读下去,但既然他提出关于科举的问题,自己就认真以对。

    刘辰星默了一默的瞬间,脑中闪过关于吴为的一应情况,随之开口道:“不错,对于当下的科考政策而言,名次同样重要。但儿在此想先告诉尔等一件事,贝州有八县,即八位县试榜首,尔等可知为何这次有过半的县试榜首,在州试最后一场策文试中皆落榜吗”

    在座的旁听生中不乏消息灵通之辈,有一人答道:“听闻落榜的那几位县试榜首,其才学不俗,写在草纸上的五篇策文也可圈可点,只可惜考试时间有限,他们来不及将草稿上的策文誊抄上答卷,故才落榜。”

    这样的落榜理由,任谁听到都觉可惜。

    其人话音甫落,课堂上尽是叹息之声。

    刘辰星见之又道:“我们贝州本次州试过试者有七名,尔等可知除前三名外,后面四位的策文有几篇达到合格标准”

    有第一个消息灵通之辈答了话,接下来就有人继续答道:“后四位,都只过了三篇策文。”

    话才脱口而出,说话之人似乎反应过了什么,忽然一怔。

    一旁之人同样微怔了一下,却也开口补充道:“此四位举子不仅都只过了三篇策文,堪堪达到合格标准,而且他们中的最后两位,皆只写了三篇策文。”说到这里,深吸了一口气,方续道:“其余两篇,就像先生先前所道,直接放弃了。”

    得到了满意答案,又见在座学生多数都反应了过来,刘辰星微微一笑,继续道:“所以,在合格与名次之间,我们要先明白一个主次,即先保通过,再求名次。”

    “在坐与儿一样,皆非世家高门子弟,今日能坐在此读书,许多都是倾一家之力。我等寄托了家人的全部希望,肩负重任,皆以学而仕则优为目标。可志向再远大,也当看一下眼前的现实。”

    “诚然,在解额有限的情况下,即使过试也不一定能上京省试,倒是第二年还得接着再考取解额。但尔等许是忽略了一件事,考试合格者,即便不能成



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约长安
    山寺拜师求学,自然不是剃发为僧。

    斯时,佛教发达,寺院众多,僧人颇有学识,可与文人探讨学问,甚至还能指导士文人学习,成为其良师。

    此外,不少当世大儒及致仕文人,也有去寺庙隐居的习惯,士文人若能得到他们指点,可谓受益匪浅,并且能得一份香火情,这于之后科举应试都有莫大裨益。

    兼之佛寺乃免税的特权阶层,经济实力雄厚,寺内藏书丰富,除佛经外,还保存了众多珍贵的非佛典书籍。

    诸多此类因素之下,寺院堪为寒门士文人读书授业的理想场所。

    但上述所言只是最好的情况,像寺读期间远离尘嚣,衣食住行都需自己亲力亲为,并为寺院劳作,其强度极大,非一般人能受得此中辛苦,若再不幸遇恶僧,难免会遭受欺凌殴打。

    俗语有言:“百无一用是书生。”

    士文人多一心只读圣贤书,高强度的寺庙劳作多是难以承受,且一贯心高气傲,如何受得各种侮辱欺压,是以中途归家者不知凡几,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

    而卫三生虽出自农家,但家庭条件优越,就是要入读县城的青阳学馆也并非难事,委实没必要去山寺受这份苦。

    何况卫三生不过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人,山寺又地处偏僻,太多未知的意外和危险,邻村的卫里正又怎会允许

    刘辰星听得实在意外,又反正吴为都不管她怎么说,就是认定她在寻卫三生,索性也不掩饰脸上的意外,直接面向吴为疑问道:“卫三生上面虽有两位兄长,但会读书的只有他一个,卫里正怎会允许他上山寺求学”

    吴为也不好奇刘辰星刚才还否认对卫生三的关注,转眼就详细的问起来,他只如实回道:“听说卫里正为了阻止卫三生去寺院,用藤条狠狠教训了卫三生一顿,但卫三生仍不改寺读之心,卫里正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说到这里,忽然一停。

    吴为被沉重的生活负担,已磨得对任何人事物兴不起丝毫兴趣的的眸中,忽然掠过一丝不解,话语也就迟疑了起来,“卫三生被卫里正打得有些伤重,卫里正让卫三生养好伤再走,可卫三生却说他落后太多,没有时间再耽误了,非要执意第二日就走。”

    他一边将知道的消息全部道出,一边将所有相关的事串联一起,在说完的同时,心里也有了一丝线索。

    吴为看向为他所言怔住的刘辰星,拋出心里疑惑道:“卫三生说他落后太多,可是他觉得在科举一途上落后先生太多所以,他才不顾上伤势,要立刻出发。”

    若刚才还为卫三生山寺求学意外,那么现在就是为眼前这个瘦弱的男童震惊,这等观察力,这等细致入微的思维能力,其智商绝非泛泛。

    刘辰星顿时有一种惊现天才之感,她瞪大眼睛,不由上下将吴为好一阵打量,见吴为任自己如何打量依旧波澜不惊,就一双黑湛湛的眸子冷静的看着自己,她不禁怀疑吴为真是一个十岁的男童,不会也和自己一样新瓶装老酒吧

    念头一闪而过,决定还是要为这个聪慧的男童树立正确的观念,刘辰星循循善诱道:“能有目标是一件好事,但少年意气却要不得。”

    才说到这里,正斟酌用卫三生举例说下去可妥当,却就这略停顿了须臾,吴为已经冷静开口道:“先生,学生和卫三生同村,那日他走时,学生正好来村学。见过他,所以学生能判断,他不是意气用事。”

    语气并无起伏,或急于反对,只是像在陈述一件既定的事实。

    刘辰星:……

    她觉得自己可能引导不了吴为。

    &nbs



第一百三十三章 慢慢征途今日启
    然而要问出发之日究竟为几何

    答曰:具体还得占卜或祷祝以请期。

    在还处于中古时期的当下,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鬼神之论。

    当然,即使是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不少人在结婚的时候,也还是习惯算个吉日。

    刘辰星秉着入乡随俗的观念,又经过当年以符给刘三叔治病,以及柳阿舅出发长安前也占卜问期了一番,她已然接受无碍了。

    毕竟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在《伤远行赋》曰:“茫茫兮二千五百里,自鄱阳而归洛阳……水有含沙之毒虫,山有当路之虎狼。况乎云雷作而风雨晦,忽(阙)霭兮不见日阳。”

    他们此去长安,何尝不是路遥遥上千里之远

    一路上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太多,占卜请期,给自己一个安慰,也让家里人放心。

    只是当薛氏兄妹来的第二日早上,给刘三叔治腿伤的孙神医登门造访时,刘辰星就不由一默。

    还是十年如一日的道人打扮,山羊胡须,布衫宽袖,左肩上搭了一个麻布袋子,右手举了一个简陋的幌子,上书“神机妙算”——这大概是唯一的区别了,当年来看病的时候可是上书“悬壶济世”。

    这样一派江湖骗子姿态,不对,应该是世外高人姿态,其架子必然要端足。

    孙神医人虽瘦长,却如螃蟹般阔步横行,在他们近十双眼睛注视下,缓缓穿过院子,方登堂入室,高坐尊客东首,又在大家围着他侍立下,这才道:“自刘二你家八年前搬到村尾,吾与你们就成了近邻,小郎君和小娘子也算吾看着长大,他们今天能有如此造化,吾甚为他们高兴。自昨夜刘二寻吾请期,吾就连夜为他们兄妹做了平安符一枚。”说罢,从肩上的布袋里掏出两个三角形状的符纸。

    柳氏一看那黄色符纸,眼睛都发亮了,一反平日的温和斯文,一把拍上刘辰星的后背,尽量克制激动道:“还不快去谢过孙神医!”

    刘辰星不防阿娘猛然用力,她一个趔趄就到了孙神医跟前,但见孙神医也要五十岁的人,却皮肤红润光泽,说是三四十也有人相信,也不知是怎么保样,莫不是真有几把刷子

    心中一疑,这就一愣。

    如是,孙神医只见刘辰星激动地到了自己跟前,心中甚为满意,就跪坐在草席上微微点头,尔后拿出一个平安福递予,道:“阿星小娘子,你且拿去吧,此符乃吾赠予你,祝你此去长安,一路平安,金榜题名!”

    赠予

    孙神医最挣钱的拿手绝活就是画符,现在居然要免费送她一道符……

    刘辰星惊讶地望孙神医。

    而如今这个家也不是曾经的一穷二白,一道符钱还是给的起,柳氏也不是占人便宜的性子,何况还关系到儿女的路上平安,她忙推迟道:“平安符乃贵重之物,岂能不予孙神医报酬!”

    孙神医板脸道:“都说了赠予,莫要再推迟,耽误了吾请期吉时!”

    没有比误了吉时更要紧的事了,柳氏哪还敢再推迟,又是一巴掌拍到刘辰星背上:“还不赶紧接了,好好拜谢孙神医!”

    刘辰星生生受了一掌,在自家阿娘的逼视下,她还是不反抗为好,这就郑重地用双手接过平安符。

    以为就一符纸叠成的三角形,未料手中还颇有重量,好奇地略一摸,心中已然有数,若她未估错,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运河登船
    此去长安,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为陆路,直接从青阳县出发,一路骑马兼步行,应不到两个月就可抵达。

    一条为水陆,先至贝州州城,从清河乘船,沿大运河一路行至洛阳,再行陆路至长安,需要两月余行程。

    到吏部报考的时间为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如今才七月中旬,中间有三个月的行路时间,也就是陆、水两路都可行,只是水路相较时间略赶。

    不过考虑刘辰星和薛圆是女子,若走陆路,一来跋山涉水旅途疲惫,一来荒郊野岭诸多不便,远不如走水路舒适,至少不用露天席地,于是由两位兄长最后一拍板,就决定走水陆了。

    鉴于走水路的时间较紧,刘辰星一行也不敢游山玩水的慢行,想到登船了以后有约近一月的慢慢水路,足够他们好好休息,从青阳县出发后就一路骑马快行,不过第四日一早就抵达州城。

    所谓穷家富路,又一连三夜露宿荒野没休息好,他们也不另寻旅店,直接去了州试时下榻的那家旅店,也还是要了一个单独小院住下。

    这家店主确实非等闲之辈,见他们又来投宿,便知是要坐船去长安应试,都不用他们询问,即告诉何时有去长安的客船,船只的大小优劣,乃至船主的身家背景等等。

    有了如此详细的消息,他们当即选定了一艘于后日巳时启程的大型商务客船,一方面大船行驶得更稳当,减少晕船不适的可能,一方面也是考虑大船活动空间大些,船上待着不至于太憋闷,但最主要还是看重船主有官家背景,在各方面都更有保障。

    总之一句话,小心驶得万年船,出门在外哪怕多花点钱,也要先保自身的人身安全。

    于是,刘辰星当天就请店主帮忙订了一人三贯钱的高昂船票,虽不包含船上伙食,但胜在能有一间独立房屋,饶是船资太贵也认了。

    人际往来无非你来我往,在等登船出发的头一天,刘辰星和刘青山又买了甜点心、上好清酒,去大姑婆家的布肆拜访,并被领着去了大姑婆位于州城两进宅院的住家用了一顿午食才离开。

    之后的下午,兄妹俩则在市上逛了一会。

    本想再补充一些上船后需要用到的物什,但奈何柳氏准备的太齐全了,估计若不是现在秋老虎还犹有余威,天气太热不易保存,柳氏定要给他们带一布袋子腌肉、胡饼等干粮。

    又因着这才出家门五六日,他们兄妹各项支出加起来都有十贯了,便想着能节约一文是一文,见唯有吃食带得不多,所以又买了一些米面等口粮,打算到时自己做饭,应该比船上吃现成的节约一些。
1...3334353637...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