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暗卫的撩夫日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路边的老猫
凭心而论,毛仲景待她不错,尽管跟一群自诩风流的文士有来往,却不曾宿花眠柳闹出不像样的事来,不过她怀孕时替他安排通房,他还是收用了。这也不算什么,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样的念头多了,她的刻板阴郁就显了出来,加上她本来也不是一个口舌灵的,来郡王府时常常需要吴莎帮着找话题寒暄。
梁氏还不自知,以为郡王妃特别看重她,也许是因为郡王看中她的夫君,在其他幕僚夫人面前就有些孤傲,得亏她有一个十分机灵的儿子,哪怕当娘的看着惹人讨厌但她生出的儿子却招人喜欢的很,她们也就忍下她来。
吴莎在赈灾之事上与她接触几次后,跟她来往就少了。原本各家女眷来往也有互通消息的意思,但是吴莎对探听消息一事另有门路,发现跟她来往的女眷对她助益不多,也淡了扮好郡王妃的心思。她也没有那么多空闲,平时她要么是“徐喻明”,要么是“小厮”,连府里的庶务也要顾不上了。
入冬后,吴莎又陪着徐喻明歇了好多天,徐喻明病了,连公务都是送到家,待他好一些的时候处理。当然这只是对外的说法,许多是吴莎帮着批的。里面的摘要幕僚已经都弄好了,吴莎只需要看上一遍写上定论再盖上大印即可。
有时徐喻明看她帮着处理政事,常常会提着一颗心,吴莎动作太快了,似乎没有细想就把官印给盖上。
“你就不怕出什么错漏”徐喻明忍不住问。
“只要咱们的人没有用错,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错漏,再说了,我不是还看了一遍嘛。”
徐喻明心知吴莎的看一遍,真的只是看一遍,不像他还会想一下除了幕僚所提的建议,还有没有其他可行的办法。不过他能想出来的也少,他现在的幕僚很是得用,除了一些大事他需要多盯盯,小事他净可放心放给他们。也许他明年也可以向吴莎多学学,徐喻明暗想。这些他一时推不掉的国事,其实并没有他和吴莎相处的时光来的重要,终有一日,他还得避居一隅,没有人会记得他做过些什么。只是身为皇家人,他总得出点力,才对得起这个身份所带给他的荣耀。
吴莎趁暇扫了他一眼,见他沉着脸像是思考着什么,便说:“我知你心里有百姓,但你大可不必把天下的兴亡归于你一人肩上。你有想为他们做的便去做,做不到的便先放下,咱们也是走了许多寺庙道观的人,万物皆有定数,你何苦强求,非得渡了他们。”
“可不敢这样想。”徐喻明笑道,温情脉脉地看着吴莎,“与你共渡即可。”
“我可不想跟你渡,感觉容易翻船。”
“可这船到底是没有翻。”
“翻了你就看不着我了。”
“谁说的,我不但看着你,还会紧紧拉着你呢。”
吴莎不想再跟他贫嘴下去,感觉她现在越发说不过他了,像是被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给制住了,她心里有些不服气,不过看到他的确是把她放在心里顶要紧的位置上,她就且让他得意一下吧。
既然徐喻明对外称病,一些年末的宴会他自然是没法参加了,他不去,吴莎也不可能去。好在有了年前那一出,之后的朝堂很是平静,众官员的注意力都在太学和互市上,也没心情搞事。
齐暄帝为了贪腐案的事用了重典,以至于他后头提出要办太学和开市,朝上大臣都不敢跟他对着干,当然那等脑子转得快的,马上看出了其中的好处,他们倒是想借着这事拉点好处回来,却怕在齐暄帝气头上的时候伸手会弄巧成拙,只得暂时先忍着。
 
第227章 除夕宴
“郎君包馄饨的手法是越发好了。”
徐喻明一笑,说:“要觉得好,等会儿你就多吃几个。”
“你也记得要多吃。”吴莎说着,就包了一个韭菜猪肉馅的,促狭地朝徐喻明看了一眼。
徐喻明哼了几声,没有应声,不懂为什么大冬天的,别的蔬菜很少看见,这烦人的韭菜却还能长着,就这东西吴莎竟还夸它鲜嫩,明明一点也不好吃。
正院里的下人都被支使出去了,独留了钱塘带来的几个,他们对吴莎和徐喻明亲手包馄饨的事并不意外,以往在钱塘他们也这样做,其他人却觉得稀奇。这样淡然出尘一个人竟然出现在厨房,还亲手包馄饨,是因为在钱塘的日子太苦,还是跟郡王妃亲近的缘故
不论原因到底如何,上面两个主子关系亲近,底下人的日子也好过,且主子都是良善的,不会无故朝他们发脾气,他们只要听大管家的守着规矩,便能在府里安安稳稳地过下去。至于府里的另一位主子沈夫人,则被他们选择性的遗忘了。
沈婷依在郡王府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有单独的院子,除了她自己买的萍儿,还有四个下人在院里侍候着。虽然年纪大了徐喻明也从不对她多看一眼,但是吴莎是个大方的,前几个月给了她一张房契,是一个带着后院的铺面,地段也不错。有了这个铺面,她将来的日子总不会难过。
当时朝中许多官员被问罪,市面上有许多铺面待售,吴莎买了几个好的,就把这个不大不小的给了沈婷依。日后他们若是回了钱塘,吴莎不准备再把沈婷依带回去,才给她找了这么个营生。这间铺子的位置,吴莎也带她出去看过,铺子已经租出去了,租金是府里一个管事负责收的,每半年结一次。沈婷依一想到这笔钱,心里只剩下甜,这可是比她的月例高多了。
得了租子的头一个月,她就去挑了布料,给吴莎做了一身衣服,徐喻明那儿却没有一点表示,她心里明白只有离得徐喻明远远的,对吴莎事事依从,她才有好日子过。府里也不是没有人劝她上进些,若能怀上下半辈子也有依靠,她却不敢这样想。吴莎的身体看着就比徐喻明好,两人生不出孩子来原因在谁身上还不一定,要是她没怀上孩子又被主母厌弃,将来郡王一旦驾鹤西去,她还不知会是什么下场。
除了得了铺子,她还跟养母刘姨娘又见了两次,尽管每次都有人在边上盯着,沈婷依也还是高兴的,甚至趁着萍儿把跟着姨娘来的下人支开后,跟刘姨娘说了自己得了一间铺子的事。
“若是将来姨娘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尽管出来,我能养你。”
“你这孩子说什么傻话。”
刘姨娘从来没有想过离开沈家,沈依婷就算是位儿郎就算是她亲生的,她也不会离开沈家的。一个人没有家族依靠,在外面生存艰难,就说沈依婷这间铺子,若没有郡王府在背后撑腰,哪里能顺利开下去。
沈婷依也知道刘姨娘的性子,说什么也是不会离开沈家的,她也不会强求。就算她是真心想为刘氏养老,也得顾着各家的名声。
郡王府里也算是妻妾安宁,两人算不上是亲如姐妹,至少不会有什么龃龉。宫中却不一样,哪怕明着人人都言笑晏晏,各种心思却不好说。齐暄帝也知道如此,却还希望他的女人和孩子能在除夕这天安安分分的。
石皇后整年称病,也只有在除夕等大节出面一下,她穿着新做的后服,袖子有些空荡荡的。德妃看着眼皮一跳,宫里的奴才就算要怠慢石皇后,也不能寻这样明面上的事,这让陛下见了作何感想堂堂皇后竟穿着不合身的衣服,这是要打谁的脸
德妃朝良妃看了一眼,见良妃一脸淡然地正跟大公主说话,一时也猜不透里面有没有良妃的手笔,毕竟怠慢皇后有她的主意,宫中的奴才又是见风使舵的,见她的儿子可堪大任,她说一分他们做七分也是有的。
几位出席宴会的皇子,只有二皇子是成了亲的,他带着他的一子一女前来赴宴。齐暄帝对自己的孙子还算喜欢,马上招手让他们过来,问了他们饮食起居上的事,听着他们童言童语的回答,心情不由大好。
石皇后坐在齐暄帝身边,对她的孙子孙女神情淡漠。她心里只有她的长子,她不喜欢她的二儿子也不喜欢他的儿女。二皇子妃是个贤良的,时常进宫在石皇后身边侍候汤药,还劝石皇后放宽心,不然岂便宜了宫里的那些个小人。石皇后岂不是她的心思,说不动摇那是假的,她也想要继续当显赫的皇后,但每次一看到二皇子,她心里就满是厌恶,根本不愿意帮他撑腰。
二皇子对石皇后也很冷淡,哪怕陪着王妃进宫问安,对日渐消瘦的石皇后心里只有讽刺。他也不能遮掩自己的情绪,时不时地要刺上她几句,哪怕二皇子妃帮着挽回宽慰,石皇后也不待见两人。二皇子妃夹在两人中间很是无奈,她看得出二皇子是有心更进一步的,可怎么就不能收敛脾气来哄哄石皇后,要说偏心,哪家的长辈不偏心若这般计较传了出来,只会得一个不孝的名声,何苦来哉。
也因为二皇子妃总想着缓和两人的关系,二皇子对她有些不喜,倒极宠府里一个惯爱使性子的妾室,对她新生的女儿也是疼到骨子里了。二皇子妃知道也不多做计较,她如今有儿女傍身,哪怕不得宠爱也没什么。
今年是大公主安平最后一次在宫中过年,来年正月底她就要出嫁了。齐暄帝看到自己的长女转眼已要出嫁,他也从一个风流公子成了胡子花白的中年人,心下不由感慨。他不喜良妃,总觉得她太过聪明,连带着也不太喜欢她所生的安平公主和五皇子徐喻耿。
安平公主的性子有些像良妃,看着最是温厚不过,心里却有大主意,相比之下,徐喻耿倒像是应和了他取的名字,是个脾气耿直的,比起读书更喜欢玩乐,时常被安平公主教训。也幸好有安平公主管着,徐喻耿才没有由着性子胡闹。两人对齐暄帝十分孺慕,偏齐暄帝有些远着他们,见着他们总是板着脸。小时候徐喻耿倒还委屈过,后来不知怎么被良妃劝好了,现在只会远远看着,也不会再往齐暄帝跟前凑。
如今长女快要出嫁,挑的又是书香门第的人家,男方家族在朝中虽不算显赫,但是底蕴却不是一般
第228章 过继
“怎么今日郡王还是没来以往不在京城也就罢了,现在都回京了,也不来太庙拜祭。”
“听说是病了。”
“又病了怎么比我们两个老骨头病痛还多”
“谁说不是。还说什么江南山水养人,他在那儿住了这么些年倒把身子住坏了!”
“许是他心思……许是他那郡王妃照顾得不经心……”这位本来想说徐喻明思虑过多,但是他能想多的不过是那些事,他一想到这个也不敢再说,马上找了另一个理由。
徐长丘没品出他压下的话,反倒觉得他说的不错,定是他娶的底细不清的女子撑不起门面来又照顾不好他,合该再给他府里添几个人。徐长丘年轻时身边的女人不少,现在年纪大了,底下几个儿子孝顺,还记得每年给他换一个水灵的丫头,哪怕他现在有心无力只能摸个小手,但是瞧着这样年华正好的姑娘立在身边他心里就舒坦。
他的几个儿子也随他,屋里的女人不少,不过他们娶的媳妇一个个都是厉害的,也没有闹出宠妻灭妾的事来,至少闹到他面前的没有。他一听说徐喻明只有一个妾室,便觉得吴莎不贤,哪怕徐喻明身子不好,给他换几个新鲜的在跟前放着,让他看着舒心些也好呀。偏光是这样看看,吴莎也不肯,可见不是个好的,徐长丘暗想。
到太庙拜祭完后,宗亲们会入宫用饭,因为人数众多,男女是分开了的。晚上就是春宴,宗亲大都会在宫中留到晚上吃了春宴再走。宗妇入了后宫,与石皇后在一块儿用膳,目光在四周扫了一圈,确定吴莎没来,面上还有些失望。她们有心想与这位司徒夫人交好,偏一直找不到机会。
石皇后与宗妇的关系一向不好,石家当初还动过宗亲的田产铺子,结果闹到了宫里让她很是丢了面子。动了几筷子,她就以身子不适为由走了。宗妇们也看不上这位上不了台面的皇后,只可惜宫中其他妃子不能前来,不然她们宁可和她们套近乎。
其他宫妃没到,二皇子妃却是在的,也有宗妇上前与二皇子妃搭上话,不管将来如何,说几句话总没事。有些人聊着就聊到了郡王妃这儿,听说二皇子妃也没有跟这位郡王妃见过,她们都有些惊讶。
“就算这位不爱出门,也不能一直呆在府里呀”
“郡王体弱,嫂嫂在时刻在身边照顾着也应该。”
听她这样说,其他想要说几句不是的宗妇一时倒不好出声。见她们又要转换话题聊其他的,里面有几位倒有些急了。她们还想等她们议论郡王体弱无子时,聊过继的事呢。
徐喻明没有孩子,也许也永远不会有孩子了,等他年纪大了,自然要有一个孩子继承香火。趁着他现在还在京中,最好能把这事定下来,谁知道将来他会如何呢。许多宗亲家里都有一两个多余的孩子,这些都不是庶子,过继一般不会用庶子,他们都是前任正妻留下来的孩子,虽是正经嫡子但是家里少他一个不少。
各府的夫人能和夫君白头到老的真不多,病死的、气死的、因为娘家变故消失的……她们留下的孩子也就成了继任主母的眼中钉。有后娘就有后爹,这话放在高门大族也合用,可也不是每个继妻都是能狠下心来把前任留下来的孩子给除去的,大都就是压着他们不让他们出头罢了,当然要是正当的名头让他们离得远远的就更好了。
原本她们应该把这事跟皇后说,让她去陛下那儿摸摸底,但皇后跟她们不对付,她们也不想搭理她,就把目标放在了二皇子妃上。偏二皇子妃滑溜得很,总不把话往郡王那边提,她们也不好说下去。二皇子妃自然不能提,徐喻明是皇长孙,现在风头正盛,也不知陛下是怎么打算的,她可不敢沾上他们的事。
宗妇在她这边说不上话,宗亲们却借着酒劲把过继的事在陛下面前露了一嘴。他们倒没有提谁家有孩子可以过继出去,只想先看看陛下的意思。
齐暄帝听了只附和地点头,说:“老大哥说的是,这事是得让阿明那孩子想想,看他是个什么意思。”
在场的都是人精,也就明白齐暄帝是把事交给徐喻明做决定了。偏偏徐喻明回京一年多,也没有去宗族里走动,他们就是想跟他提这事也找不到机会。可只要他在京城里,他们总有走动的时候,大不了去司徒署门口等着,他总跑不了。
徐喻明和吴莎还不知道宫里有人在惦记着他们,两人今天难得赖床了,吴莎是个几乎天天在锻炼的人,但春节期间,她给自己放了三天假。多她也不敢放,怕身体锈住了。徐喻明见她懒在床上不想出去,他就陪她躺着,就连早午两餐都是下人送到床边来的。
“这日子过的……”吴莎吃着饺子,靠在床上微微眯着眼,她有点睡太多,头有些昏沉沉的。
“像猪一样。”徐喻明接话道。
正嚼着饺子的吴莎眯着眼瞟了过去,可惜一点威势都没有,只换得徐喻明淡淡的笑。
“堂堂郡王,竟然跟猪躺在床上,这传出去能听吗”
“这样私密的事岂能让外面的人知道,只要我知道你是就是了。”
吴莎真是彻底无话可接,只得叹道:“你这张嘴呀真是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
“你不正吃着吗怎么会饿死。”
吴莎举着正要送进嘴里的饺子,也不知该不该吃。瞪了徐喻明一眼,她一口把饺子吞进去,像猪就像猪吧,猪一样的人生也不错。
就算是像猪一样吃吃喝喝的正月里,吴莎还是很快知道了皇室宗族想给徐喻明过继一个孩子的事。人缘好没办法,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也没有人觉得需要瞒着她。吴莎知道后一时倒没有跟徐喻明说,她觉得过继个孩子也没什么,就是这孩子怎么挑是个麻烦。
徐氏一族也算是个大族,但族中出息的子弟却不多,怎么说呢,皇帝愿意出钱养着他们给他们一些闲职,他们也不费心搞事情。且开国皇帝这一支其实算是徐氏一族的旁支,当时贩马的生意做得特别好,为了把生意做大,这一支的人离开了原籍,去了靠近边关的地方养马贩马,渐渐吞并了当地大族。
贩马生意没点人手,也没有人敢做,他们也就偷偷训练了一支队伍,后来因为天灾**,这支队伍一下子壮大了,这才有了徐家借乱世抢夺皇位的资格。
当开国皇帝登基了,本家的人也入了京被封了一堆有名无实的爵位,不过实权却
第229章 丧事
门口有其他在等马车的妇人见吴莎也出来了,也与她闲聊几句,吴莎只应了几声就看到了自家马车到了门前。等吴莎上了马车后,站在那附近的人听到里面低低的咳嗽声还有倒水的声音,同时马车里飘出一股药味。马车慢慢走着,药味也一路飘散着,倒比公主府喜庆的装饰更引人侧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