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像是怕春归不明白,白氏忙着解释:“这二十载,我与太太相处时远比老爷更多,我知道太太根本不是郑氏口中的性情,且我死后,也不是没有去太太那头窥望,太太虽不信凝思有意毁谤我,却也因为我这一死,自责不已,迁怒凝思,怀疑是她看错了,把高先生拾取荷包看作是我有意相赠,笃信我是受了冤屈才以一死证明清白,有些日子以来,都没如何搭理凝思,还是凝思跪了近十个时辰,太太才愿见她,凝思对天发誓并未毁谤,太太才又相信了她。” “可无论周氏,还是郑氏,这番言行都有可能是掩人耳目。”春归提出。 “当初丑闻事端闹发,仆妇中除了凝思,并无一人能知详细,老爷虽听信了毁谤,但也喝令知情者不得外传,将我禁足,也是找了个失敬主母的借口,故而太太再听凝思的辩解,身边根本就没有外人,除非太太知道我的魂灵在旁窥望,否则,有何必要装模作样” 又说郑氏那边:“也是因为三爷知情,她才耳闻,那时和心腹仆妇嘀咕,身边同样没有耳目,并郑氏说的一点,也确为我疑惑之处,那就是除了太太,的确没有人能够收买唆使凝思。” “我也听渠出说过,凝思对周氏甚为忠心,且也从来未与除周氏一房以外,其余仆妇更多来往,就更不说郑氏母子了。” 只要渠出或者白氏探出和凝思来往密切的人,就不怕找不到蛛丝马迹。 “唆使收买虽说不易,但威胁呢”春归又问。 “凝思是人牙子的养女。”白氏说道。 春归不明所以:“养女” 就算是人牙子的养女,难道就能不受威胁了人牙子有如此威望! 白氏也醒悟过来,想着春归毕竟是出身世族,又哪里知道这多下九流的说法,解释道:“人牙子对主顾称为养女的人,实则是打小拐卖的女孩儿,养上些年,再转手卖出,所以凝思并不知道父母家人的音讯,连自己原籍何处她也不知晓,自从来了王家为婢,最最亲近,也是唯一依靠,便是太太,旁人要威胁她,还当真找不到什么把柄利用。” 白氏不过一介富贾的小妾,她的生死,不可能关系到外人的利害,所以凶手必然只能出自王家内部,但所有具备利害关系的人,都被一一排除,唯一确定的帮凶凝思,竟然和谁都没有联系,这件事情还真是怪异。 春归思虑一番,问道:“有无可能,是高显市故意要陷害娘子” 她之所以提出这点,也是基于渠出、白氏的窥探毫无收获的原因,试想要若串通凝思者正是高显市,他已经离开了王家,不知所踪,二灵无从监视,又怎能有所收获呢而且要若没有高显市的坦诚,白氏也不会被王久贵坐实罪名,凶手想要毒害她,就不能如此轻易,并白氏无端遇害,王久贵不会相信她是自尽,必然会惊动官府,凶手显然畏惧罪行败露,才会楚心积虑先行陷害,给白氏找到一个“自尽”的理由。 “不,高先生没有理由害我。”白氏叹道:“他是一个光风霁月的君子,虽心悦于我,却从无逾礼冒犯的言行,且我与高先生之间,更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他之所以承认,一来也是认为他自己光明磊落,既是发乎情而止于礼,根本不需隐瞒。更是因为当时的情况,那些物件已经被老爷搜出,老爷笃信我与他有私,他只有道出实情,才有一线希望还我清白。” 白氏虽这么说,春归对高显市的品行却并不多么看好——就算这人不是陷害白氏的凶手,看上去也是一个不将礼法世俗放在眼里的狂生,可他既然爱慕白氏,要么就表白心意,若是两情相投,春归认为两人就这么私奔其实也不算丑事,可别说白氏对王久贵背信弃义,王久贵又何尝对白氏一心一意诚然,白氏是妾,王久贵与她相识前已经娶妻,不能为了白氏遗弃元配,但王久贵纳了白氏之后,却还先后纳了两个侍妾,王久贵又哪里非白氏不可呢 r /> 不过春归认为,白氏不可能和高显市私奔,因为她舍不得这份“安稳”和自己的女儿,她根本就不敢正视和深思,她是否对高显市动情。 高显市也并没有向白氏表白,理由春归并不确断,只是依据高显市的性情,不大可能是因白氏“罗敷有夫”的缘故,大约也是看出了白氏的无心,又或者是因自视高士的矜持,接受不了被一口拒绝的打击。 第一卷 第48章 如此妻妾 春归是在第二日见到了王久贵的发妻周氏。 因着王久贵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莫问小道身上,兰庭夫妻二人又是莫问引荐的人,所以王久贵不敢怠慢,他也是为防打草惊蛇,再一番为夫妻俩新找的身份,却是长子王平安旧交的亲眷,说成了通家之好的情谊,既是如此亲密的关系,那么春归当然要来拜问大太太周氏,王平安的妻子生产不久,还在月子里不能走动,没有办法相陪春归,所以只能由三奶奶待客引路。 兰庭已经从王平安的口中,基本摸清了王家众人的关系。 大太太周氏,生了两个嫡子,分别行长、行二,王平安在家中坐阵,王二却是在福建看管商行,王二夫妻均不在汾阳,只有孩子们留在原籍,另周氏还生了一个嫡女,早已出嫁。 二太太郑氏,生了两个庶子,行三、行四,王三在家中协助长兄统筹一切外务,王四在江浙看管商行,三奶奶便是王三的妻子。 三太太也就是白氏除外,王久贵房里还有两个侍妾,都是婢女,故而就没那尊荣被称“太太”,一个唤作茹姨娘,一个唤作珍姨娘,茹姨娘生的是二姑娘,现下十三岁,珍姨娘尚无子嗣。 春归被三奶奶在二门处迎着,未走几步,就见满面是笑簪金带银的一个圆脸盘妇人颤颤巍巍被人扶着过来,刚站住,就咋呼道:“哎哟,顾娘子竟然这般水灵!怕是说的什么飞燕、郑旦,也就是这般颜色了吧。” 听这妇人语态轻佻措辞粗俗,春归却也不以为意,她稍稍一屈膝,并不待三奶奶引荐,便猜测道:“这位可就是二太太了” 郑氏故作震惊:“顾娘子怎么能把我一眼认出来” “刚听三奶奶说,二太太现今管着家呢,一看您这通身气派,就是个当家的太太,再认不出,就真眼拙得厉害了。”春归毫不吝啬地说着好话,并在眼睛里狠狠透出几分热切。 这样谄媚的态度,显然更加取悦了郑氏,她完全没有身为妾室的自觉,上前就携了春归的手,还把春归的纤纤玉指,轻轻一捏,又用手掌摩梭几下:“瞧娘子这手,一看就是精心保养着,没有干过粗重活计,我娘家的那些侄女,哪个不是娇生惯养着,却都找不出这样纤巧细腻的一双手来。” 春归并不觉得自己的手多么与众不同,她虽没有做过粗重活计,女红浣衣这两年来却都是自己动手,哪里精心保养过只是天生肤质好,指头也算纤长,一双手看着还算秀巧罢了。二太太这样称赞,其实是想引出她家侄女们娇生惯养的重点。 这就是向春归表明,她虽是妾室,却不是出身贫寒门第,家境很是富裕。 春归便也顺着郑氏的话,把她好一阵恭维,一停说一停慢慢地走,眼看着就要到一重庭院,郑氏却站住脚步:“我还有不少事务要处理,就暂时失陪了,娘子和太太说完话,再去我屋子里坐上一阵儿,用了午膳再回客院不迟。” 竟是端足了架子,俨然不把周氏放在眼里,甚至还当春归的面叮嘱了三奶奶几句:“顾娘子是远道来的贵客,虽说是全礼数,过来拜望太太,但太太到底还病着,屋子里难免晦气,你可得用些心,别由得太太扯闲话,耽搁得太久。” 她完全可以把话说得更婉转,诸如“太太病着不宜操劳”云云,却偏要这样说,无非是显摆她在王家完全能和正妻平起平坐,春归并不认为郑氏交好她别有所图,他和兰庭名义上可是王平安的旧交,哪能轻易被郑氏笼络郑氏不大可能如此不自量力,多半是虚荣心作怪,纯粹就是为了显摆。 看郑氏如此表现,与渠出、白氏的描述切合无差,当真轻浮狭隘得可以。 与郑氏不同的是,周氏果然是个厚道人,并不是因为她脸上的皱纹才给人如此映象,也不仅仅是因朴素的穿着,春归瞧她,分明不善言辞,却因为听闻儿子的旧交过来拜望她,强撑着精神搜肠刮肚地寒喧,纵然如此还会冷场,不时以尴尬羞愧的笑容作为掩饰,当说起自己的病,也是一连声的“不打紧”。 “也没有哪里疼痛,就是觉得手脚 乏力,胸口有些发闷,有些不愿走动。” 三奶奶丝毫不介意旁人的侧目,开口抢白道:“大太太也别说这硬话了,要真不打紧,怎么至于卧床不起,闹腾得多少人都来侍疾延医诊脉,也是三天两头不断,诊金都花出去多少了不见一点好转。” 周氏很是尴尬,倒对三奶奶陪起了笑脸:“并不是什么大症候,不过是老爷、大郎不放心,才这样闹腾。” & 第一卷 第49章 侍妾机心 “迳勿已经知道王久贵为何冷落珍姨娘” 兰庭看着春归,此时是一副被茶水呛了口的神色,两排睫毛扬得高高,揭示眼里大大的惊奇,这样看去,分明还保持着几分稚子清纯的天真,不染半分历世的矫情,他不由仔细观察着女子的神态,默记她手里还怔怔端着茶盏,指尖搭在杯盖上,小尾指微微地翘起;她的发髻似乎随心低挽,雾鬓底见凝露似的耳垂,风鬟上只饰一支纹样简单的银钗,钗尾莹白的珍珠,偏在此刻,折射橙光艳炽;她鼻梁的弧线十分柔美,鼻翼的肌肤也似乎格外莹透,这样看去犹如白玉雕成。 兰庭的手指,几乎忍不住在膝头勾画起来,他想一定要把此时所见,成丹青之作,辉辉无意识的姿态神韵,自然天成,省了他再废思构图。 不过任是怎么打量,心思岔去了旁外,看上去仍无异常,春归在兰庭的注视下,并不觉半点的不自在,而关于她的询问,兰庭当然也没有忘记回应。 “是啊,我知道。” “可是迳勿是怎么知道的” “当然是直接询问了王翁。” 春归:!!! 真是没看出来呀,她家夫君在一本正经的表面下,竟有这样一颗窥私猎奇的心,可这样明晃晃的探人**真的好么 “辉辉为何如此震惊王翁既已下定决心察明白氏的死因,是否真因他人陷害,自然会配合我们的调察,而白氏是个内宅妇人,要说利害关系,首要就该考虑妻妾之间,虽说相比周、郑二位,那两个侍婢嫌疑要小些,却也不能完全忽视,我提出必须明白这几个多少不能摆脱嫌疑的人,和白氏之间有无仇隙,自然就要涉及妻妾之间是否争宠,倒还是王翁主动说明,他的几个妻妾,最冷落的便是这位珍姨娘,他认为珍姨娘和白氏间根本就不存在利害关系。” 听兰庭这番解释,春归才恍悟自己是从根本就“扭曲”了她家表里如一的夫君,人家心心念念明明都是正事,哪里会和她一样窥私猎奇刚觉脸红,又想到自己起初关注珍姨娘,目的还算“纯正”,也是想到侍妾和白氏或许也存在利害关系,还不算输得太远,立即也就消除了羞耻心。 “茹姨娘本是郑氏屋里的婢女,当初郑氏失宠,还失了管家的权力,她肯定是心里不服,才打算利用茹姨娘打压白氏,不过并没有得逞,茹姨娘虽先白氏一步有孕,生的却是女儿,并不怎么得王久贵重视,转眼十多年过去,茹姨娘已经青春不在,败下阵来,我打听着,茹姨娘有些时日没和白氏发生矛盾争执了,要说她忽然就把白氏恨之入骨,非要置之死地而后快不可,我实在想不明白这样凶猛的恨意从何而生。”春归道。 “那么辉辉对那位珍姨娘,又是如何看待”兰庭问。 “她显然是王久贵的妻妾中,最年轻一位,姿容据说并不输给白氏,我今日只是匆匆一见,连话都未听她说过一句,并不能观察出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性情,只看她在周氏身边儿侍疾,很是小心细致,周氏待她也是和颜悦色,不像郑氏对待茹姨娘那样颐指气使。” “据王翁讲,大约是三年之前,周氏忽然提出让屋子里的婢女,也就是珍姨娘服侍他,他也没有多想,答应下来,起初也甚喜珍姨娘年轻貌美又温柔体贴,怎知一日,珍姨娘忽然说是她主动恳求周氏,想要服侍王翁,因为对王翁心存爱慕已久,王翁听了这话,非但不觉欢喜,竟对珍姨娘心生抵触。” 春归:…… “王翁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兰庭见春归不明所以的模样,微微一笑:“要换作二十年前,说不定王翁会相信珍姨娘的话,可他现在已经年过五旬,又哪里能赢得青春少艾一往情深王翁明知像珍姨娘这样的婢女,委身于他,不过是希望摆脱为奴为婢的生活,说白了就是‘钱利’二字,这本也是情理,王翁还不至于抵触,他嫌忌的是珍姨娘机心太深,所图必大,所以才一直冷落着,尤其近两年来,竟再不让珍姨娘近身。” 春归蹙着眉头:“就是因为珍姨娘的几句话,王久贵就猜忌到了这样的程度”她怎么想都觉有些怪异。 “珍姨娘是周氏屋子里的婢女,王翁却深信发妻不存这样的机心深沉,更不可能指教珍姨娘,如何取悦男子,就算指教,无非也是灌输务必温柔贤惠而已,可珍姨娘对王翁说的那些话,却有些像欢场女子取 第一卷 第50章 新的怀疑 兰庭听春归的复述,微微蹙着眉头:“郑氏毫不掩饰怨恨之意,确然不似凶手。” 行凶的人,当然担心罪行败露,会下意识回避案情,郑氏竟然滔滔不绝,甚至坦然暴露对白氏的不满,若她真是凶手,那机心之深沉也太可怕了。 春归叹道:“还不仅仅是这样呢。” ——接着往下说,郑氏竟然极为信服莫问这个神棍,连连称赞小道长术法精深,都不待春归套话,她就神秘兮兮地断定白氏就是被人害死,而且一口咬定:“必定就是凝思的污告,才让白氏被老爷责惩,她又怕白氏还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到时能不报复于是借着这一时机,一不作二不休,毒死了白氏。今日顾娘子也见着了,那凝思可是太太的心腹,为了太太,她就敢以下犯上,她对太太这样忠心,必定会听令行事,除了太太,哪个指使得动她!” 复述到这里,春归摇头道:“郑氏对我说这番话,固然有反污周氏的嫌疑,但同时却也把凝思定了罪,要真是郑氏暗中指使凝思,凝思的罪行败露,杀人偿命,难道还会为郑氏隐瞒无论从哪个角度想,郑氏都不像凶手了。” “其实从一开始,我也在怀疑,无论周氏还是郑氏,似乎都缺乏杀人害命的动机,白氏掌握着管家的权限,这一点却并不足够为她招来杀身之祸,否则只怕她早就遇害,也不会等到现在。”兰庭赞同春归的看法,又再往下分析:“假设周氏是凶手,那必定是为夺回本应属于她的管家权,但周氏却并没有能力管家,除非是为她的儿媳,可一个婆母,真能为了儿媳铤而走险再说白氏毕竟只是个妾室,周氏的儿媳却是王家未来名正言顺的主母,可以说管家权迟早都会移交给她,根本犯不着为了这件事杀人。” “那郑氏就更没有这样的杀意了,因为管家权无论如何也落不到她的手里,同样茹姨娘和珍姨娘两个妾室,更加不会为了争权杀人。”春归道。 先不论这些人存不存在心计和能力,其实从动机上说,就先站不住脚。 “所以,需要调察白氏除了管家权之外,是否和他人结下深仇大恨。”兰庭提示道:“我听了辉辉的述说,倒依稀觉得珍姨娘有些蹊跷,或许你可以在此人身上用些心思。” “珍姨娘”春归再次觉得惊奇:“迳勿怀疑她” “说不上怀疑吧,不过先不说白氏是被谁毒死的,单说能够成功的污陷她和高显市有染,就必须是深富机心的人才能达成,可在几个嫌犯中,大约也只有珍姨娘具备这样的机心。” 春归仔细一想,也是缓缓点头:“污陷白氏的人虽然是凝思,但凝思起到的作用,也不过就是向周氏举告,咬死她亲眼目睹白氏和高显市私相授受而已,可要若不是高显市果然暗慕白氏,王久贵根本不会轻信。” “首先,凶手要观察得知高显市暗慕白氏,并知道高显市私藏白氏的画像。”兰庭道。 “其次,凶手要目睹白氏不慎遗失荷包,并被高显市拾取,且高显市又私藏了那荷包。”春归续道。 “再次,凶手深知周氏的性情,虽然与白氏能够和睦共处,但仍然以王翁的利益为首重,不至于为了白氏,欺瞒夫主。”兰庭也续道。
首辅家的长孙媳 首辅家的长孙媳(2) 首辅家的长孙媳(3) 首辅家的长孙媳(4) 首辅家的长孙媳(5) 首辅家的长孙媳(6) 首辅家的长孙媳(7) 首辅家的长孙媳(8) 首辅家的长孙媳(9) 首辅家的长孙媳(10) 首辅家的长孙媳(11) 首辅家的长孙媳(12) 首辅家的长孙媳(13) 首辅家的长孙媳(14) 首辅家的长孙媳(15) 首辅家的长孙媳(16) 首辅家的长孙媳(17) 首辅家的长孙媳(18) 首辅家的长孙媳(19) 首辅家的长孙媳(20) 首辅家的长孙媳(21) 首辅家的长孙媳(22) 首辅家的长孙媳(23) 首辅家的长孙媳(24) 首辅家的长孙媳(25) 首辅家的长孙媳(26) 首辅家的长孙媳(27) 首辅家的长孙媳(28) 首辅家的长孙媳(29) 首辅家的长孙媳(30) 首辅家的长孙媳(31) 首辅家的长孙媳(32) 首辅家的长孙媳(33) 首辅家的长孙媳(34) 首辅家的长孙媳(35) 首辅家的长孙媳(36) 首辅家的长孙媳(37) 首辅家的长孙媳(38) 首辅家的长孙媳(39) 首辅家的长孙媳(40) 首辅家的长孙媳(41) 首辅家的长孙媳(42) 首辅家的长孙媳(43) 首辅家的长孙媳(44) 首辅家的长孙媳(45) 首辅家的长孙媳(46) 首辅家的长孙媳(47) 首辅家的长孙媳(48) 首辅家的长孙媳(49) 首辅家的长孙媳(50) 首辅家的长孙媳(51) 首辅家的长孙媳(52) 首辅家的长孙媳(53) 首辅家的长孙媳(54) 首辅家的长孙媳(55) 首辅家的长孙媳(56) 首辅家的长孙媳(57) 首辅家的长孙媳(58) 首辅家的长孙媳(59) 首辅家的长孙媳(60) 首辅家的长孙媳(61) 首辅家的长孙媳(62) 首辅家的长孙媳(63) 首辅家的长孙媳(64) 首辅家的长孙媳(65) 首辅家的长孙媳(66) 首辅家的长孙媳(67) 首辅家的长孙媳(68) 首辅家的长孙媳(69) 首辅家的长孙媳(70) 首辅家的长孙媳(71) 首辅家的长孙媳(72) 首辅家的长孙媳(73) 首辅家的长孙媳(74) 首辅家的长孙媳(75) 首辅家的长孙媳(76) 首辅家的长孙媳(77) 首辅家的长孙媳(78) 首辅家的长孙媳(79) 首辅家的长孙媳(80) 首辅家的长孙媳(81) 首辅家的长孙媳(82) 首辅家的长孙媳(83) 首辅家的长孙媳(84) 首辅家的长孙媳(85) 首辅家的长孙媳(86) 首辅家的长孙媳(87) 首辅家的长孙媳(88) 首辅家的长孙媳(89) 首辅家的长孙媳(90) 首辅家的长孙媳(91) 首辅家的长孙媳(92) 首辅家的长孙媳(93) 首辅家的长孙媳(94) 首辅家的长孙媳(95) 首辅家的长孙媳(96) 首辅家的长孙媳(97) 首辅家的长孙媳(98) 首辅家的长孙媳(99) 首辅家的长孙媳(100) 首辅家的长孙媳(101) 首辅家的长孙媳(102) 首辅家的长孙媳(103) 首辅家的长孙媳(104) 首辅家的长孙媳(105) 首辅家的长孙媳(106) 首辅家的长孙媳(107) 首辅家的长孙媳(108) 首辅家的长孙媳(109) 首辅家的长孙媳(110) 首辅家的长孙媳(111) 首辅家的长孙媳(112) 首辅家的长孙媳(113) 首辅家的长孙媳(114) 首辅家的长孙媳(115) 首辅家的长孙媳(116) 首辅家的长孙媳(117) 首辅家的长孙媳(118) 首辅家的长孙媳(119) 首辅家的长孙媳(120) 首辅家的长孙媳(121) 首辅家的长孙媳(122) 首辅家的长孙媳(123) 首辅家的长孙媳(124) 首辅家的长孙媳(125) 首辅家的长孙媳(126) 首辅家的长孙媳(127) 首辅家的长孙媳(128) 首辅家的长孙媳(129) 首辅家的长孙媳(130) 首辅家的长孙媳(131) 首辅家的长孙媳(132) 首辅家的长孙媳(133) 首辅家的长孙媳(134) 首辅家的长孙媳(135) 首辅家的长孙媳(136) 首辅家的长孙媳(137) 首辅家的长孙媳(138) 首辅家的长孙媳(139) 首辅家的长孙媳(140) 首辅家的长孙媳(141) 首辅家的长孙媳(142) 首辅家的长孙媳(143) 首辅家的长孙媳(144) 首辅家的长孙媳(145) 首辅家的长孙媳(146) 首辅家的长孙媳(147) 首辅家的长孙媳(148) 首辅家的长孙媳(149) 首辅家的长孙媳(150) 首辅家的长孙媳(151) 首辅家的长孙媳(152) 首辅家的长孙媳(153) 首辅家的长孙媳(154) 首辅家的长孙媳(155) 首辅家的长孙媳(156) 首辅家的长孙媳(157) 首辅家的长孙媳(158) 首辅家的长孙媳(159) 首辅家的长孙媳(160) 首辅家的长孙媳(161) 首辅家的长孙媳(162) 首辅家的长孙媳(163) 首辅家的长孙媳(164) 首辅家的长孙媳(165) 首辅家的长孙媳(166) 首辅家的长孙媳(167) 首辅家的长孙媳(168) 首辅家的长孙媳(169) 首辅家的长孙媳(170) 首辅家的长孙媳(171) 首辅家的长孙媳(172) 首辅家的长孙媳(173) 首辅家的长孙媳(174) 首辅家的长孙媳(175) 首辅家的长孙媳(176) 首辅家的长孙媳(177) 首辅家的长孙媳(178) 首辅家的长孙媳(179) 首辅家的长孙媳(180) 首辅家的长孙媳(181) 首辅家的长孙媳(182) 首辅家的长孙媳(183) 首辅家的长孙媳(184) 首辅家的长孙媳(185) 首辅家的长孙媳(186) 首辅家的长孙媳(187) 首辅家的长孙媳(188) 首辅家的长孙媳(189) 首辅家的长孙媳(190) 首辅家的长孙媳(191) 首辅家的长孙媳(192) 首辅家的长孙媳(193) 首辅家的长孙媳(194) 首辅家的长孙媳(195) 首辅家的长孙媳(196) 首辅家的长孙媳(197) 首辅家的长孙媳(198) 首辅家的长孙媳(199) 首辅家的长孙媳(200) 首辅家的长孙媳(201) 首辅家的长孙媳(202) 首辅家的长孙媳(203) 首辅家的长孙媳(204) 首辅家的长孙媳(205) 首辅家的长孙媳(206) 首辅家的长孙媳(207) 首辅家的长孙媳(208) 首辅家的长孙媳(209) 首辅家的长孙媳(210) 首辅家的长孙媳(211) 首辅家的长孙媳(212) 首辅家的长孙媳(213) 首辅家的长孙媳(214) 首辅家的长孙媳(215) 首辅家的长孙媳(216) 首辅家的长孙媳(217) 首辅家的长孙媳(218) 首辅家的长孙媳(219) 首辅家的长孙媳(220) 首辅家的长孙媳(221) 首辅家的长孙媳(222) 首辅家的长孙媳(223) 首辅家的长孙媳(224) 首辅家的长孙媳(225) 首辅家的长孙媳(226) 首辅家的长孙媳(227) 首辅家的长孙媳(228) 首辅家的长孙媳(229) 首辅家的长孙媳(230) 首辅家的长孙媳(231) 首辅家的长孙媳(232) 首辅家的长孙媳(233) 首辅家的长孙媳(234) 首辅家的长孙媳(235) 首辅家的长孙媳(236) 首辅家的长孙媳(237) 首辅家的长孙媳(238) 首辅家的长孙媳(239) 首辅家的长孙媳(240) 首辅家的长孙媳(241) 首辅家的长孙媳(242) 首辅家的长孙媳(243) 首辅家的长孙媳(244) 首辅家的长孙媳(245) 首辅家的长孙媳(246) 首辅家的长孙媳(247) 首辅家的长孙媳(248) 首辅家的长孙媳(249) 首辅家的长孙媳(250) 首辅家的长孙媳(251) 首辅家的长孙媳(252) 首辅家的长孙媳(253) 首辅家的长孙媳(254) 首辅家的长孙媳(255) 首辅家的长孙媳(256) 首辅家的长孙媳(257) 首辅家的长孙媳(258) 首辅家的长孙媳(259) 首辅家的长孙媳(260) 首辅家的长孙媳(261) 首辅家的长孙媳(262) 首辅家的长孙媳(263) 首辅家的长孙媳(264) 首辅家的长孙媳(265) 首辅家的长孙媳(266) 首辅家的长孙媳(267) 首辅家的长孙媳(268) 首辅家的长孙媳(269) 首辅家的长孙媳(270) 首辅家的长孙媳(271) 首辅家的长孙媳(272) 首辅家的长孙媳(273) 首辅家的长孙媳(274) 首辅家的长孙媳(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