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这可是母女之间的枕上话交心语,不为外人所知。
“三姑娘可还记得今年四月你生辰那晚,告诉三太太,最怕将来夫婿脾气急躁。”
这话音刚落,又见王三娘猛地抬起面颊,神色虽说震惊,又急切,但和早前的恐惧却又大不一样了,她极像白氏的眼睛,攸忽聚满了泪水,她颤着声儿,却是下意识靠近了春归一小步:“娘子怎么知道”
“是因莫问道长告知。”春归见三娘终于对她放下戒防,暗地也是如释重负,于是拉了三娘的手,两个年岁相近的女子,都垂足坐在一张美人榻上。
“三太太已经知道了害杀她的凶手,可在世间仍有留念,就是三姑娘,三太太的魂灵,见三姑娘如此悒郁,以至于积重成疾,又怎能安心离开莫问道长因为男女之别,也无法开慰三姑娘,所以只能让我,代三太太的魂灵,来宽解姑娘释怀。”
“阿娘她,她真的还能看见我”大滴大滴的眼泪,沿着面孔滑下,打在裙面儿,显然的晕湿如悲伤的呈现。
“若非亡灵有知,我们又怎能知道姑娘家中这起事故,怎能知道三太太是被毒害呢”
“我害怕。”裙面上更多的晕湿,三娘因为哽咽,轻轻抽着肩膀:“阿娘在世时,对凝思和珍姨娘都很好,也人人都赞阿娘宽和,好像她们对阿娘都是真心敬服,没想到转眼就变了样,先是说阿娘服毒自尽,不知做了多么可耻卑鄙的事,才无颜以对父亲,结果,阿娘竟然是被凝思和珍姨娘毒杀!”
“顾娘子,人心怎么能坏成这样阿娘与她们无怨无仇,她们怎么能这样歹毒,顾娘子,我是真害怕,我不知道看上去对我温和慈爱的那些人,会不会有一天也变成另一张脸孔,我只敢相信我的阿娘,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只有母亲不会害我,可是阿娘她,阿娘她,她不在了,我无论如何想念她,需要她,也再也看不见阿娘。”
春归深深的叹一口气:“可是三姑娘,世上原本没有谁,能一直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
&nbs
p; 她等着三娘痛哭,等着渐渐平静了悲痛,等着这个柔弱的少女,能够入耳她接下来的话。
“这世上确然存在歹恶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能狠心谋害他人的性命,可也存在善良的人,他们和你并非血亲,却也能够助你于危困,待你如亲友。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当我最最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他们不求回报的帮助,才让我迎来了柳暗花明,三姑娘细想想,你的身边,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人”
&
第一卷 第77章 “六大”谢礼
从马车上下来的春归,微仰面颊聚精会神的……发着呆。
因为直到下车,她才发觉面前并不是州衙的角门,上悬的牌匾,槜题“如意应求行”五个大字,但春归实在不知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牙行。”兰庭已经是先一步下马,这时立在春归的身边儿。
可他虽说是解释了这个地方,春归脑子里仍是一团疑惑:“可我们为何来牙行”
“我想给你挑几个婢女。”
原来这是兰庭经过三思之后,终于定夺的谢礼。
“可我身边已经有了四个婢女。”还有宋妈妈一家陪房。
“四个婢女中,只有梅妒、菊羞能听差遣,另外二婢怕还需要梅妒、菊羞分心盯防着,如今在汾州尚且无事,日后到了北平,可就不够使唤了。”兰庭早在新婚之日,就发觉娇杏、娇兰二婢是春归的包袱,不添乱就已经很好,但碍于二婢毕竟是春归的陪嫁丫鬟,春归不予处置,按理他就不便越俎代庖,否则倒是对妻子的不尊重了,所以思来想去,决定用更加实际的方式表达谢意。
但春归因为并不觉得兰庭欠了她的人情,自是不会往答礼的方向去想,大觉无功不受禄:“难道回了太师府,家中还不给安排服侍的下人哪里至于千里迢迢从汾州买雇。”
“这怎么能一样”兰庭很有耐性地解释:“家里安排的,身契不在你手里,从汾州带去的人更加放心。”
说话间已经有个牙人快步迎出,看上去有二十七、八的年纪,脸上就写着精明,他步伐虽快,却还不失沉稳,只是当看清光顾的客人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并还带着女眷时,似乎有些惊奇,却飞快地把眼睛垂下,礼见寒喧,也保持着稍远几步的距离。
这世道公然来逛牙行的女眷真是太少了,而且一看二人的气度衣着,显然是有身份的人物。
牙人一听主顾是要采买奴婢,心中就更惊讶了——虽说这也隶属官牙经营的范畴,但一般情况下,买雇奴婢的主顾都是达官贵人,哪里需要亲自光临市行,各家都有相熟的牙人、牙婆登门招揽,难道这少年郎君有什么难言之隐
一思及此,牙人便存了提防,他家可是官牙,关系人口买卖,先要验明买方的籍名,才能签定契约交付身契,可不是上门给了银子,立马就能把人给带走的。
其实本朝律法规定,只允官绅门户蓄买仆婢,庶民私买奴婢乃触律,虽说这条律法已经几近成为空文,比如王久贵家就非官绅,也照样蓄买仆婢而不被责究,然而如官牙这样经过官府指派的牙商,还是不敢触犯律法,这也是王久贵买入仆婢,会通过跑单的牙人而不经更加正规的官牙其中一个原因。
故而当这牙人,问清兰庭竟然是打着知州公邸的旗号买办时,并没有即刻信任,但他出于生意人的圆滑,也没有追着讨要凭证一再确定身份,而是申明:“买雇奴婢不比货物,契约文书还需经些规程,莫不如郎君您留下住址,待契文一应都交办妥当,敝行也好送呈郎君。”
兰庭颔首:“今日先择人,待贵行经办妥当后,连人带契书送去州衙即可。”
这下牙人就再无质疑了,忙把贵客往里请。
春归一看此处商行,虽位于市坊,却反而不像庙会市集般人来客往,进了门儿,倒像是进了普通的住宅,有照壁有正堂,两边是抄手游廊,正堂里依稀是有人坐着交谈,连样貌都看不清,更不论听清楚言辞了。
许是有她这女眷的缘故,牙人把他们往游廊一角的边门里引,走上一条卵石小径,径路旁堆砌着山石,也种植有矮竹,从这廊墙一隔的小径绕过正堂,去到一间偏厅,是越安静无扰了,牙人道声“慢坐稍候”,转身不久,另有一个牙婆过来招待。
却说是“慢坐稍候”的时候,春归悄悄告诉兰庭自己的为难——她并不懂得怎么挑选婢女。
那时春归父亲还在世,虽说教给春归不少事务,比如她懂得稼穑农桑,能够分清长芒、短芒,知晓如何浸种,何时分栽;又比如她懂得怎么分辨佃农、田客的优劣,倘若是雇佣这一类人手,可就完全不在话下;甚
至就算是雇请账房管事,春归也有自信不会被人蒙蔽。
然而偏偏就是对于多少女眷而言相对容易的采买婢女,春归完全一窍不通。
这也是源于她的娘家人口简单,不需要太多仆婢服侍的缘故。春归祖父从宗家分出来的时候,就分配有家生奴婢,故而从祖父那代,就没在外头另买过人,只不过有时忙不过来,临时雇佣人手,也多是乡里乡亲,要么干脆就是佃农、田客,春归根本没有机会也没这意识,研究此一门道技巧。
&n
第一卷 第78章 风起青萍
这位工于心计的婢女,是六人当中年岁最长的,已经十六,正月出生,中人之姿,春归和她言谈了几句,知晓了她不仅识字,还会看账,过去甚至还调教过主母院里的小丫头,擅长又岂止是梳妆而已
兰庭还点拨了春归几句:“此婢姿容只能称为清秀,却能被恭顺侯夫人选为近侍,应当是打算把她当真作为亲信培养,虽说她工于心计,但只要辉辉能够把她降服,未必不能赢获忠心。”
“工于心计”四字可微妙得很,是好是坏往往就在一线之差,这个婢女能用不能用,可以说就看春归能不能够降服。
一下子多了六个丫鬟,第一件事就是起名儿,春归随手拿起了榻边搁着的一本诗书,信手翻到一页,就按着丫鬟们的年岁,从大到小定了称谓。
“工于心计”的名唤青萍。
另五位,分别起名溪谷、泰阿、柏下、乘高、入深。
兰庭很快醒悟:“是以宋玉的风赋择名”
春归呵呵道:“我这是偷懒。”
兰庭呵呵道:“偷懒得妙。”又问:“梅妒、菊羞二婢的名儿,也是辉辉所择”
“是阿爹所取。”春归有意没说明白。
“这应是出自李易安的词句,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正是,宋妈妈最爱的是桂花,所以阿爹当年就替她们姐妹分别用了易安居士的桂花词起名,又正好是她们两个,一个八月底,一个八月尾,中间相差两岁而已。”
又说这“风赋六婢”,除青萍之外,接下来的溪谷容貌最好,她本是佃户的女儿,一度也靠着服侍东家的女孩儿赚取些家用,没想父亲一病死了,她的弟弟又还年幼,不能靠着出卖劳力养家,她娘一狠心,就把她卖了奴籍,溪谷不识字,却胜在手脚麻利,人也伶俐。
泰阿、柏下以及乘高,也都是出自贫寒的门户,跟着牙婆学了些眉眼高低。
要说坎坷,还当入深为最。
她本是县令之女,母亲早亡,她为独女,却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怕她受屈,不肯再娶,只是没想到入深五岁时,父亲因县辖的粮库失火而获罪,罪不及死,不过必需赔偿朝廷的损失,但入深之父本就出身寒门,且还是个清官,哪里赔付得出这么多的钱财,忧急之下,一病死了,家产抄没,家眷没为奴籍。
好在入深之父生前,有恩于一个市井之徒,那人后来跑买卖,还赚了些钱财,听闻恩公之女被发卖,走了门路把入深买回家,叮嘱家中老婆,这是恩公之女,务必用心抚养,都不能视若亲出了,要当作贵眷,合家长幼都要把入深敬重着。
那人是个知恩图报的义士,无奈家里的老婆却心胸狭隘,义士因为买卖四处张罗,哪里想到他的老婆把入深好一番苛待,入深一味地隐忍,不愿戳穿那老婆的言行,没想到后来,眼看着入深渐近及笄,老婆生怕她抢了女儿的姻缘,趁义士不在家,一卖了当。
这些事情倒不是入深自己告诉的春归,是那牙婆诉说时,颇带着唏嘘:“敝行收容这女子的时候,虽然也打听得她的身世遭遇,只她是罪官家眷,已经被贬奴籍,那婆娘把她转卖并不有违律法,敝行也挑不出毛病来。她是个知恩的孩子,那婆娘这样待她,连奴家都忿忿不平,给她出主意,说等到收容她的义士回了汾州,戳穿那婆娘的言行不一,这孩子竟说一句‘若无家主当年恩庇,奴身现下又在何处’,竟怎么也不肯听从。”
兰庭当时的评语是——牙婆一类人物,看惯了悲欢离合,实在都是心硬如铁,居然能为入深打动,看来这兴许真是值得怜惜之人。
春归的看法也无不同,于是对入深也颇为关切,知她这些年虽说受尽了刁难和折磨,居然还能把四书五经烂熟于胸,只不过,因无老师指教,并不能谙识文意。
细细地问,春归才知道,那义士虽知恩义,却又的确是个莽夫,
收容了入深,也想给予她贵女的待遇,却不得其法,再加上又要奔波维持家业,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的认识里,入深是县令之女,和布衣百姓是不一样的,觉得至少应该让入深知书达礼,他又不知其法,只好囫囵买些书,着人捎递给入深,书文往往和丝绸首饰混一块儿寄送回家,那老婆只重视财帛,并不在意书本,所以入深才能保留下义士捎递给她的唯一“财产”,靠着父亲当年的启蒙,把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在脑子里。
春归问她:“你就真的一点不抱怨那妇人”
第一卷 第79章 麻烦登门
从沈夫人那里回来,春归趴在廊庑底下摆着的一张美人榻上乘凉,身边还趴着菊羞,她刚才跟着春归去的“晨省”,也听见了沈夫人的一番话,这时忍不住嘀咕议论:“夫人这样提防禄姨娘,真不知有没觉着烦累,我可听文喜姐姐说过,禄姨娘从前儿可比她还要受夫人信重呢,可谓夫人身边第一得力的臂膀,禄姨娘自己又没有生出别样的心思,是夫人主动提携她服侍老爷,没想从此就遭到了夫人的忌怨。”
正巧宋妈妈从后头经过,听见这话,伸手就在菊羞的小翘臀上重重拍了一下,瞪眼低声的斥责:“还有没有样子,在奶奶身边儿你也敢这样歪趴着,又还敢背后议论起夫人的是非来!”
春归担心菊羞挨罚,也忙着告诫:“是不该议论夫人的是非。”
哪知宋妈妈却又更加压低了声儿,继续把这件闲话“发酵”:“如同禄姨娘这样的妾室,该防范还是得防范着,奶奶可不要认为提拔身边的丫鬟成了姨娘,就一定不会生出妄图,就拿禄姨娘来说,她要若当真没有野心,怎么会楚心积虑求子”
“既是这样,夫人当初就不该提拔禄姨娘。”菊羞一贯胆肥,虽说被她娘一喝不敢再趴着,却忍不住仍然抒发她自己的见解。
“你这点大的丫头知道什么!”宋妈妈伸长指头把小女儿的脑门戳了一下,又再心平气和替春归分析:“夫人当初为何要提拔禄姨娘据说是因为老爷去拜访上官,山西布政使送了老爷一个美妾,一度很是得宠,夫人容不下,使性子把她发卖了,老爷恼怒夫人妒悍,好些日子把夫人冷落着,夫人为了修好,这才主动提了身边的丫鬟文禄成姨娘,把这一场风波给化解了。”
“正是因为这样,夫人才不该嫌恶禄姨娘呀”菊羞嘀咕道:“夫人若不愿老爷纳妾,把那上司送来的婢妾发卖了也就发卖了,夫人可是皇后娘娘的嫡亲妹妹,老爷恼怒归恼怒,又不能真拿夫人奈何,夫人又何必先用禄姨娘示好,之后又像防贼一样,岂不是自寻烦恼”
春归不好附和菊羞,但心中却大以为然,私认为沈夫人这种卖一个小妾立一个小妾,后来又把亲手立的小妾严防打压的作法实在是匪夷所思。
“一朝为人妇,妒悍可使不得!”宋妈妈干脆放弃了教育女儿,只是提醒春归:“就连皇后娘娘,难道还能阻止皇上坐拥三宫六院更别说夫人只是皇后娘娘的姐妹了,就算真容不下上司送的侍妾,却也不能落下了妒悍的名声,提了身边信得过的丫鬟成姨娘,这万万不是多此一举,反而既除了潜在的威胁,又免了旁人的非议,又谁说扶了禄姨娘起来,就不该提防了夫人现下,可就生了六爷一个嫡子,不让禄姨娘立时就有子嗣也是应当的,正该等过上两年,老爷对禄姨娘的新鲜劲过了,再考虑着让禄姨娘生养。”
春归和菊羞面面相觑,二女心有灵犀——真累!
菊羞不再和母亲大人争执,只安慰着春归:“还是我们家老太爷、老爷这样的男子最好,敬重发妻,家里就从没有过偏房妾侍,省了多少争端闹腾又幸好大爷也是正人君子,奶奶今后定然不会像夫人,成日家就为这等闲事烦累。”
她这话音刚落,身上就又挨了母亲大人的几记老拳,再兼一声喝斥,大热的天,硬是被罚去了清扫院子。
春归忙也坐起身来,挽着宋妈妈的胳膊劝道:“妈妈就饶阿菊这一回吧,现下午时未过日头正烈,要是阿菊中了暑气,妈妈岂不又得心疼”
“奶奶和奴婢这两个丫头,自小一处长大,奴婢知道奶奶把她们当作姐妹一般亲近,可现在到底不比从前了,奶奶莫要太放纵这两丫头才好,尤其是菊羞,贯比她姐姐胆大,什么话都敢胡说。”宋妈妈长叹一声儿,一边替春归扇着风,一边又道:“大爷确然是品行端正,这是奶奶的福气,奴婢也并不是为了惹奶奶心烦,只有些话,又应当提醒。太师府这样的门第,就算大爷自己没有纳妾的想法,过上些年,等奶奶有了嫡长子,家里太夫人、夫人等些长辈,也都会提醒着奶奶,大爷身边儿总得有服侍的人,奶奶若不肯,总想着娘家的父母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必然会被夫家的长辈责罚,大爷是小辈,就算有心,可也护不住奶奶,所以怎样应对这些事,奶奶这时也应当学着了。”
话虽如此,但宋妈妈那
神色,看着却比春归更加哀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