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据蒋氏交待当时的情形,是她和丈夫已经息灯安歇,半梦半醒时听见院子里有响动,蒋氏还以为是进了贼,吴大贵推开窗户一瞧,骂了一句“二贵这浑人怎么偏就和祖父栽种的枣树过不去”,原来半夜三更,竟然是吴二贵从角门里过来,正挥刀砍树。

    吴大贵就披衣出外阻止,蒋氏心里忐忑,在窗子里支着耳朵听,便闻兄弟两吵闹起来,她更加不安,也穿好衣裳出去劝阻,没想到待她出去时,已见丈夫躺倒血泊之中,吴二贵呆呆站在一旁,蒋氏惊叫一声赶上前察看,丈夫已经没有知觉,她冲着吴二贵哭骂,却被也已惊醒出屋的吴母喝止,母子两把她连推带搡挟制进入房间,吴母威胁她不许

    “污陷”小叔,蒋氏不从,且坚持要去告官,遭到了母子二人的阻止。

    蒋氏怎是对手竟被吴二贵打晕,等她醒来的时候,却已经是吴二贵去告了官,孙宁等等刑房的吏员正在录问证供。

    双方各执一词,但因为吴老娘是吴大贵的生母,她咬定是蒋氏杀人,向四邻哭诉蒋氏的淫恶,可怜她长子被害,次子也被冤屈,一番寻死觅活,好不悲凄,倒也让一些邻居可怜




第一卷 第91章 内庭彪悍
    这晚兰庭回到卧房,仍为了东墟命案烦难,他提笔,就着砚中的余墨,把一张白纸上,一边思虑着一边写下了数行字。

    胡端——包庇吴二贵——原因不明。

    吴二贵——真凶——动机不明。

    吴母——证人——包庇吴二贵——污陷蒋氏——长子已亡,不忍次子亦领斩决。

    蒋氏——受陷——指控吴二贵。

    焦满势——受陷——原因不明——行踪不明。

    兰庭又想到春归的话,在焦满势这一行后,加上文字:其妻小全然不关心下落,疑似知悉行踪——命案当晚,家中曾有郎中出入。

    又把“郎中”二字重重勾画出来。

    然后兰庭就搁了笔,在灯火之下,长久的蹙眉沉思。

    待再次提笔之时,先是往吴二贵那一行添加:为枣树争执——此动机太荒唐但仍不能忽视。而后又把胡端、吴二贵、焦满势三个人名,都勾画出来。

    人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没有动因,也就是说,胡端和吴二贵、焦满势之间必然有不为人知的联系,且那个在案发当晚出入焦家宅院的郎中,也许就是破解这一切的关键。

    兰庭忽然有了想法,他这回仍要采用引蛇出洞之计,不过却先要打草惊蛇了!

    因而在次日,通判胡端立时便觉焦头烂额起来。

    先是他家下人来报,郎中郭广无端被书吏尹寄余登门质询,追究去年十月初七夜里,为何事往东墟焦家,郭广虽应付过去,心里却实在着慌,所以寻到家中去讨主意。

    胡端正在惊疑不定,又听差役禀报,在押刑狱的蒋氏竟然被赵知州的长公子奉手令而提出,据说竟是把这待死的囚犯送到了州衙的内宅!!!

    这下子胡端哪里还坐得住,直要闯见赵知州,却闯了个空——知州大人下昼时竟又生病症,回了内宅,请医看诊去了。

    从前胡端可以不管此类托辞,并乐见上司的消极怠工,但今日情形却不一样,胡端万万不能善罢甘休,于是纠集了不少党从,气势汹汹就拥往内宅而去。

    这时沈夫人正好与春归在商量宴请的事,听禀报,大发雷霆:“我道费氏怎么敢这样猖狂,原来在她身后,还站着个同样狂悖无礼的丈夫撑腰,胡端这厮,枉为朝廷命官,竟然目无法纪,老爷可是他的上官,他却全然不放在眼里,竟然纠集党徒私闯上官内宅,他是要造反吗”

    春归:……

    冲撞上官怎么就成了谋逆大罪,夫人把老爷当谁了这话要搁在太祖、成祖时期……春归打了个冷颤,暗忖着我什么都没听见。

    说来太祖、成祖距今已经过去了二、三百年,春归自是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时的世道,不过她却听爹爹说过,“文字狱”这由头可就是太祖始创成祖发扬光大,话说太祖时,有个官员,给儿子取名“思元”,结果就被判了死罪,而且族诛……

    皆因前朝国号为元,思元是想干什么这样的人,必须谋逆必须族诛。

    在“思元”一案后,有个大臣因为说了“承蒙厚爱”的话,紧跟着人头落地。

    太祖的认知,那大臣也在怀念着“大蒙古国”的厚爱。

    此类血案不仅仅只是两起,在太祖、成祖二朝,可谓司空见惯,后来在不怕死的多位数代礼部官员前赴后继下,终于确定了词句准则,规定什么字必须忌讳,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借口文字狱随意斩杀臣民的恐怖事件。

    但像沈夫人这样的说法,仍然是会引来大祸临头的——倘若君主想要追究,这就是个确凿的罪名。

    不过“君主追究”这个前提应当并不存在,所以春归虽然觉得沈夫人当真口无遮拦,却也没有杞人忧天到了劝止婆母小心言辞的地步。

    万一沈夫人喝出“我姐是皇后不敬我不

    敬我夫家就是造反”的话,又要怎么办

    禀事的是郭妈妈,也全然不把沈夫人的话当作忌讳,并非郭妈妈没这意识,也实在当今天子确然不比他的先祖列宗,是个性情温和慈悲为怀的君上,尤其对待沈皇后,情分更加不一般——沈夫人嘴里无论说出什么话,即便叫嚷着要弑君,如果仅限于叫嚷的话,今上也不会追究惩罚。

    其实也不要说今上慈悲为怀,当皇帝的,多数都做不到一视同仁,像先帝在位时,某位妃嫔做了首宫怨诗,就获“诽上”的罪名被处死,父



第一卷 第92章 各自求援
    春归到底忍不住忧心忡忡的偷瞥了一眼“长胡须”,她实在担心这位受不住刺激倒毙当场。

    兰庭留意见春归的神色,几乎忍俊不住,他也不打算靠着沈夫人的彪悍平息这场风波,是以不再袖手旁观,请了沈夫人落座,才转身面对那帮气得胸膛起伏不定的官吏:“因有生员举告东墟命案有失公正,家父方才决意重审此案,怎知提审蒋氏,却见她状似癫狂根本无法问清案情,几经思虑下,家父以为事涉人命及律法公允,听授圣令而不能轻疏失职,方才决定请医者替蒋氏诊病,只是今日家父体感不适,才由兰庭持手令往狱中提人,又因要将蒋氏安置在内庭,故而才不得不知告内庭主母,并非夫人窥涉外政,还请诸君莫生误解。”

    事实情况是兰庭明知一将蒋氏提出死狱,必然会打草惊蛇,引起胡端激烈抗议,便告知父亲大人如何应对众人的质疑,哪知赵州尊根本不赞成兰庭的行动,奈何无法阻止,于是干脆装病继续做他的甩手知州,因而兰庭才不得不亲自去提蒋氏,又出面和这些官员辩争。

    “东墟命案乃本官亲自审结,凶犯蒋氏业已认罪,且此案已经上报,只待提刑司回文便押蒋氏去刑部核刑处决,怎能仅凭着一介生员的举告,就要重审此案”

    春归看向说话的人……

    “女论语”果然就是胡通判。

    “你都把那可怜的女子刑讯逼供出了癔症,还敢说什么断案公允,律法作何规定死囚必需皇上核准批署才能处决,就是担心你们这些贪官胡乱断案,害无辜百姓冤死刑场。”沈夫人把对费氏的一腔怨气,全都倾泄在胡端的身上,这对男女一个枉妄人命一个气焰嚣张,都不是好人!

    “夫人乃内眷,也难怪不知律法规定,公堂之上审案之时,当疑犯狡言不认罪供,可以刑讯,蒋氏在公堂狡辩,本官依律用刑,拶指不逾两次,笞立亦未过三,何言逼供”胡端傲然挺胸,看也不看沈夫人一眼,十分鄙夷一介女流竟然屡次插嘴公务。

    兰庭又道:“胡通判既知律法,又何故质疑家父重审此案呢如今提刑司回文未至,人犯既然尚未押往京城,为免冤错,在汾州审断分明方为法理,难道要当人犯押往京城,亲属往刑部喊冤,再发往重审以至于耽延司法更加应当”

    胡端这通判既是初审官员,当案件有疑,由他的上峰赵江城主持重审本就是应当的程序,当然胡端也有权抗议,不过作法是采用奏章的方式在朝堂上打官司,聚众闹闯知州内庭的行为就显得无理取闹了。

    不过现在无理取闹的官员不在少数,兰庭也见怪不怪。

    “就算赵州尊要重审东墟命案,也不该把囚犯蒋氏藏于内庭,如此怎能免除瓜田李下!”胡端怒道。

    “犯妇蒋氏乃本案关键,因犯癔狂之症神智不清,理当替她诊治,这也是为了断清疑案公允所需,然心疾不比普通病症,更加讲究静养而忌防刺激,蒋氏若仍在狱中接受诊治,怎能好转康复就算是将她暂且安置在外衙,脱离牢狱,也难免失于照顾,不利病情的康复。”兰庭也是振振有辞:“虽说有违惯例,却也是事出有因的权变,蒋氏暂留州衙内庭,万万不可能逃脱,胡通判若真有自信断案公允,又何必纠缠于此类细枝末节”

    “赵公子这是要坐实本官错断命案冤屈百姓了”胡端脸色更冷。

    “不敢不敢,家父重审此案,也是为了避免胡通判的官声受损。”一听就是敷衍。

    但胡端也知道在此纠缠下去不可能逼着兰庭遣还蒋氏,反而被沈夫人胡搅蛮缠,要真去皇上面前告他们一状,说他们私闯州衙内庭意图不轨,就算不会因此获罪,也是一桩笑话有辱斯文。

    只好气哼哼地暂时罢休了。

    这边兰庭谢过了沈夫人,和春归一同回到居院,就等着胡端的异动,未久便得到了消息,说是胡端立遣了两路人,一路往东墟去见吴二贵,一路去了户房和户房司吏窃窃私语。

    吴二贵那头就罢了,春归寻思着横竖有渠出

    守着,说了什么话她转头就能一清二楚,但她对于那位叫做郭广的郎中,实在是有些闹不清情况。

    “案发当晚,他出现在焦满势家中本来已经有些古怪,怎么一找他问话,他就立时向胡端通风报讯但据孙世兄所言,从前蒋氏的证供也一句都没提起郭广,他应当和吴大贵遇害没有干连才是。”

    “这郎中确然有



第一卷 第93章 蛇蝎之人
    渠出在得到春归的指令后,此刻也正伫在吴家窥听,她已经基本判断吴二贵就是弑兄谤嫂的凶手,对于这人自然严肃审视,见此三十左右的男子,虽说生得相貌堂堂、体格魁梧,眉宇间却凝聚着一股子躁气,一看就不是个仁厚人。

    盘着腿坐在炕床上的吴老娘,此时正在哭哭啼啼:“也怪你这混账,对你的嫡亲兄长怎么能下那样的狠手你大哥对你还要怎样,那时你要分家,你大哥把家里的多半积蓄都给了你,你在外头晃荡这么些年,赔光了本钱,你大哥可曾说你半句不是我唠叨两句,他还替你说话,说在外头谋生本来就不易,他劝不住你,让你吃了苦头,如今好容易你想明白了,愿意安安生生留在汾阳,让我不要再责怪你。又出钱出力,给你建房盖院,又带携你去做木工,你会什么也就是给你哥打个下手,工钱上你大哥可曾亏你半文为多大点事,就为一颗树,你居然就敢下杀手!”

    渠出:这下好了,案子破了,凶手果然就是吴二贵,可这是个什么动机,为树杀人

    却听一声暴喝,吓得渠出差点没有魂飞魄散,原本好端端的站在地上,一下子飘上了房梁。

    暴喝的人正是吴二贵。

    他不仅暴喝,还掀翻了炕桌,原本只是眉宇间有几分躁气,此时眼睛却都布满了狠戾:“母亲既怪我,当初就不该替我遮掩,就该指证我把我送去死狱!”

    吴老娘被吓了一跳,缩在炕角,哭声越大了:“我就两个儿子,你大哥已经没了,你要再有个好歹,让我怎么活我真是做了什么孽,虽然从来就知道你脾性不好,尤其是喝了点酒后,就更犯混使性,可我也从来不想,你居然敢害人!还是你的兄长……”

    话说到半打,却见门帘掀了起来,傍门站着一个水蛇腰、桃红面的妇人,她手里捏着把团扇,指甲染了凤仙花汁,微微的拉起唇角,但又不带笑意:“老娘你可是小看了你的儿子,他就算没喝酒,也敢杀人呢!这些年在外头,他手上的人命也不只一条两条了。”

    一句话就把吴老娘给骇得瞪大了眼,妇人才摆着腰缓缓地进来,远远坐在一张椅子里,放了团扇,拿起茶吃,待放了茶碗才说到:“你急什么急多大点事值得这样上火的,不就是那个姓华的秀才,帮着你侄子那小东西出头,要告你这叔父杀人么,这件事到了这地步,又不是关系到你一个人,胡通判帮了手,连施老爷也脱不开干系呢,胡通判今日遣人来,不过是给你提个醒,让你留心注意罢了,咱们现在,可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不能隔岸观火。”

    “要不是你这天杀的淫妇蹿掇,二贵也和他兄长闹不成这地步!”吴老娘怒视着妇人。

    渠出忖道:这怕就是那张氏了。

    “发火有什么用,发火大伯就能活过来”张氏斜眼睨着吴老娘,不无鄙夷:“老娘也该想想了,大伯留下那些积蓄,一多半都给了施七爷,这才通融得夫君逍遥法外,现下若不过了这道坎,钱白使了不说,夫君还得赔上性命,老娘你还指望着大嫂从牢里出来,不计前嫌替你养老么”

    “行了!”吴二贵这才冲张氏一喝,不过语气听上去却比喝老娘时要温柔许多:“你和她一个老婆子磨什么嘴皮,还是替我想想,怎么过去这一道坎。”

    “那司吏不是转达了胡通判的意思,让老娘去府学里闹,斥那替蒋氏出头的穷酸秀才也是个败坏斯文的奸夫,他要是还不想被革生籍,就该知道不能再淌这滩浑水。按我的意思,这还不十分牢靠,最好再把吴云康这祸患给除了,任凭赵知州怎么审,再没有半点凭据,还奈何得了夫君。”

    “你这个无恶不作的淫妇,自己生不出孩子来,竟还要害我吴家这根唯一的独苗,真真作了什么孽,我家招来你这样一个祸害。”吴老娘听张氏出的主意,扯着脖子就嚎啕大哭,又连连用拳头捶着炕床。

    渠出对这老妇人却无法生出半分同情来,冷嗤道:“只把儿媳不当条人命,活该被这毒妇苛虐。”

    但吴家三口子却听不见渠出的指责,那张氏也压根不在乎吴老娘的嚎哭,她靠着椅背,斜睇媚视:“你还舍不得吴云康这独苗却不想他这侄儿要把叔父往死里祸害,眼里又哪里有你这位祖母,只有他的亲娘呢,夫君只要被判了死罪,老娘还想着你的好儿媳好孙子给你养老醒醒白日梦吧,夫君现今才是你唯一指望得上的孝子。”

    “二



第一卷 第94章 如此雅集
    夫妻两一路往自家居院走一路说话,春归又再提出了华秀才会受谤诬的“担忧”。

    “经我打草惊蛇,胡端已然作动,故我几乎能够笃定此案他必存枉法,只是一时还想不通那吴二贵一介庶民哪里来的门道贿赂胡端,让他堂堂一员州佐不惜枉法循私。”兰庭再度认可了春归的担忧:“胡端遣了人手去吴家,应当是让吴二贵抑或吴老娘出头谤诬华君,以期逼得华君撤诉,此计也能称得上是釜底抽薪了,不过我也已经有了对策,昨晚出门,就是去找华君商量接下来的行事,辉辉放心,咱们不会让胡端得逞的。”

    春归想起渠出提供的情报,吴二贵贿赂的人似乎被称施七爷,张氏也说若是翻了案,连施良行都会受到牵连,这两个姓施的人,应当才是胡端枉法循私的动机,无奈她通过魂灵窥闻得来的消息却不能向兰庭如实相告,只能提醒道:“胡端既然是施良行的党从,也许是听从指使才枉法。”

    “这些内情,倒不愁没法从那起子赃吏口中审问出来,目前也并不是关键。”兰庭颔首。

    “我早前来的时候,正巧遇见老爷出来,看老爷的神色似乎很是恼怒。”春归关心道。

    兰庭蹙眉:“父亲是听说了昨日夫人与官吏们争执的事,更不赞成把蒋氏庇于内庭,又埋怨我为了此桩刑案激化矛盾,唯恐不利于政绩受到弹劾,我没能安抚父亲的忧虑,才让辉辉跟着受了脸色。”

    话虽如此,却像全然不惧父子两意见相左,结果只能无奈妥协于尊威之下的模样。
1...2627282930...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