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见费氏的脸色已经十分难看,薛夫人却仍劝诫:“费娘子的话原也不错,戏唱确然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我等现下,又何尝是在大雅之堂呢喝着鲜甜的果酒,听着曲唱清腔,这是俗趣,正该聚会饮乐时的消遣,至于稍后的亘古之音,却也未必就关风雅,又或许是以俗衬雅,论是怎的,让我们都觉期待呢,客随主便,费娘子还是稍安勿躁的好。”

    到此再不和费氏言谈,薛夫人先问春归讨要戏文来看,她一边看着的时候,就有一个妙龄女子到了花榭里,又说是戏唱,实则那女子并没有装扮,只是用昆腔,把几段戏文唱出。

    薛夫人只听那伶人的唱腔宛转悠扬,手眼身步也极专致,先便微微颔首。

    又说来其实薛夫人虽然素好琴棋书画,以及花木香茗一类的闲雅之事,但对于雅俗共赏的戏曲她也从不排斥,不过更加偏好唱腔柔美,戏文典雅的昆曲。就连费氏,她也并不是当真就对戏唱嗤之以鼻避之千里,甚至于她那位名士外祖父也是爱听昆曲的,只不过当沈夫人听戏,在费氏看来就是粗俗,尤其是在雅集上请伶人来唱戏,这难道还不能称为庸鄙

    可她就算想要发难,又不得不顾忌薛夫人的态度,说到底无论费氏心不心服,在汾阳一地,女眷圈中,薛夫人素来就得推崇,要被她视为“不可交”从此不再邀请,费氏就再不用枉想会赢得其余名流的认同了。

    薛夫人这时把此戏曲听得津津有味,费氏又哪敢喊停

    也就只能黑着脸罢了。

    伶人唱的第一出曲,是一个闺阁女子的口吻,奉父母之命定了婚事,却因未曾见过未来夫婿的面儿,又是忐忑又是欢喜,正如那戏文所写“真欢喜终生已定,更揣测郎君品行。一边将粉面笑脸照铜镜,一边是愁肠忧思积芳心。靠西窗长吁短叹付东庭。正此时斜阳影里,绿枝站红蜓。”

    活脱脱一个闺阁少女,半喜半忧,欲笑还愁,心事万千,傍晚倚窗悄叹的形影。

    而后的一出,也是曲调轻快,唱的是女子终于出阁完婚,见夫君体贴入微,她终是把“多少忧思,对那龙凤喜烛抛消”。

    又婚后的生活,果然是充满了情趣,不是琴瑟和谐相敬如宾的优雅,而四溢着男耕女织人间烟火的真实,是“把那红枣桂圆,床前帐内嘴边”的亲密之情。

    又转而,生活渐有了琐碎烦难,不是因为和丈夫两心疑猜,是因婆母的刁难是因有了儿女,烦恼始生家事增多,但女子却也甘之如饴,她懂得“正是俗世中愁乐皆应当,何必太贪妄”,所以她“纵然至更深四寂眼疲倦,仍借着松油灯,把针线穿引忙”,只望着能与丈夫“相守着白发苍苍,博得个地久天长”。

    就算是布衣市井的生活,猝然间也许会有分别,就像忽而的一日,丈夫遇事将要远行,妻子却只能留在家中照顾婆母儿女,于是“喜岁月静好,叹离愁又到。怎不忧虑风雨飘摇偏悔是叮嘱太少”,夜来辗转时分,听瓦上忽有雨声一片,更多牵肠挂肚,万种相思。“似这般长吁短叹又奈何,更多少魂驰梦想向谁说,窗已白人还坐”。

    又直到望穿秋水,终盼得行人远归,那欢喜雀跃,是“闻声而出

    脚匆忙,连把手中花胜,忘在妆台上”,待见了丈夫的面,却又羞涩这样的情急,故而“摧促儿女出迎相,我只转身背向,又始觉鬓发散乱因匆忙,好一番耳热心慌”。

    经了离别的团聚,往往更加让人珍惜,一家五口、三代同堂平常但幸福的生活随着光阴,又恢复了岁月静好的样子,本以为如此安居乐俗,此生亦能称心快意,又谁料风波平地、横发逆起!

    “本念着手足血亲,况直




第一卷 第99章 就此绝交
    众人感慨了一番春归的“异能”,这才问起那几段戏文,得知竟然是据实事而编写,便更觉好奇,沈夫人也是知晓这件事的,连忙从头说起,把蒋氏的悲凉遭遇夸大不下十倍,连遍体鳞伤、奄奄一息这样的词儿都形容出来,越发引得女眷们同情不已,纷纷指责吴老娘和吴二贵歹毒心狠,原本还没人想到审判官员贪赃枉法这一层,但费氏因为心虚,竟主动把这话题往深入里引。

    “夫人一口咬定那蒋氏是被冤枉,顾娘子甚至还编了一出戏文来混淆视听,二位可有任何凭据让人不得不怀疑二位的居心!”

    这下便有不少人都想到,费氏的丈夫职任汾州通判,且她这样质疑,正好说明胡通判多半是这案件的主审,一时之间,神色便相当微妙了,不再刨根问底。

    “当然是有些凭据,才会对蒋氏心怀同情,不过此案经人举告已定择日重审,至于有什么凭据,是日后公堂上才能明示的,费娘子请恕,今日只是宴集,东墟命案的凭证可不适宜提供给娘子知情。”还是春归代为回应。

    费氏冷笑:“顾娘子既然知道今日是宴集,就不该将东墟一案改为戏文,借此怦击朝政,你难道忘了女子立身,莫窥外壁莫窥外庭的戒令!”

    好嘛,胡端爱背女论语,费氏竟然也是这样,难怪这二人是夫妻。

    “州衙判案,怎当论一国朝政且断案是否公允,首先关系则是一方民情,布衣百姓含冤,一州父母不能置之不问,夫人与妾身为汾州官眷,虽不能问案判罪,然借戏文以惩恶扬善、教化民众难道不是份内”

    “顾娘子好伶俐的口齿!”费氏理亏,她倒也醒悟过来,倘若再纠缠于东墟命案,越更会引起众女眷的关注,要一个没忍住,气急败坏了,那就大大不利于丈夫的谋划,争取舆情。

    所以费氏没有再提什么命案什么戏文,只盯着春归进行人身怦击:“也难怪会有这大的名气了,我那时听说,市井之人皆赞顾娘子美貌无双,本还不以为然,今日一见,果然是比刚才那唱戏的伶人还要美貌几分,再兼这样的口齿和气性,被评为花魁柳冠,也非名不符实。”

    相比今日宴会上一直以来的讥刺,费氏这番话才称露骨,俨然把春归和伶人妓子之流相提并论。

    沈夫人先就不能隐忍,但正要疾言怒色,却见春归提壶替她斟酒,居然也能醒悟过来,这是儿媳在提醒她稍安勿躁。

    费氏挑眉,心中忖度:顾氏还真能忍,殊不知她脸上已经受了我的重掴,还这样做小伏低,看人眼里亦是毫无骨气,像薛夫人这样的名流,可最鄙恶屈节卑躬的人,可她要是冲我恶言相向粗声败气,却也失了气度,像顾氏之流,绝无见识可再应对得体。

    便又下力气讥刺:“怎么,顾娘子没话说了又或是承认了貌比伶人,花魁柳冠的称誉”

    春归放下提壶,仍是一张笑脸朝向费氏:“难道我要和娘子争论,我并不如伶人貌美至于是否无话可说……比方娘子不慎,被犬牙所伤,难道还要去反咬一口才为情理今日夫人设宴,妾身一侧周全,用意只为略尽心意好与贵客消闲享乐,不想却受恶语伤人,妾身对娘子,也的确无话可说。”

    真笑话,她已经被人指着鼻子骂伶人娼妓了,再不反击,把夫家和本家,把翁姑兰庭和父母兄长置于何地,要这样还做小伏低,哪能称得上不卑不亢不过气急败坏嘛,大可不必,春归还相信自己有让对方气急败坏的一点本领。

    果然费氏被“犬牙”二字激怒,愤然起身:“你敢骂我是狺犬”

    “娘子莫误解,我有言在先,只是

    比方而已,且一贯以为猫犬可做人之爱宠,委实不属恶畜,可惜多数白当了恶名。”

    这下可把费氏气了个绝倒,而沈夫人终于也感觉到了春归悄悄拉着她的衣袖提醒,当然不再隐忍,肃色道:“我今日设宴相待,虽说不算丰盛,却也能称为尽诚,怎知费娘子却因东墟命案心存积愤,恶言损毁我家长媳,若我还



第一卷 第100章 月色迷人
    换一个场景,换一个听众,春归接着说这个笑话。

    “那三位公侯闻言都笑了,道这伎人淘气,称她为‘母猴’,那伎人又对道‘三位既是公猴,妾身自然就是母猴了’。”

    “夫人可听懂这笑话了”兰庭有些拿不准沈夫人的诙谐度。

    春归连连颔首:“听懂了听懂了,笑得东歪西倒的,说那伎子竟然会拿列女传当借口,也难怪让那三个公侯笑骂淘气,说她是母猴,伎子竟也立时就想到了谐音,笑谑回去,口才认真了得……夫人乐不可支,险些没留意我这笑话其实才说了一半儿,更不说把早前那问话,也抛在了九宵云外。”

    “我大约能想到辉辉接下来的另半截笑话。”兰庭似乎胸有成竹。

    春归却佯作不信,拿起手帕子却是往耳朵上擦,用行动表示“洗耳恭听”。

    “辉辉不是说那妇人原本不懂诙谐,又一味地希望他人赞她诙谐大约这妇人压根就没看懂这笑话的诙谐之处,却想着原样效仿以显示她的诙谐,给家人逗个趣。结果呢,当家宴时,她便有意磨蹭去得迟些,应当会是她的婆母问她因何来得迟,她说在看书,婆母问在看何书,她又说列女传。”

    春归自己反而笑得歪在一边儿,不住的颔首:“就是就是,我当年看到这儿,就把自己和那婆母异境而处,压根不觉儿媳这话有何诙谐之处,反而狐疑,怎么好端端的又看起列女传来,竟然为此还耽搁了家宴。”

    “我想家宴当场,众人定是面面相觑,闹不清这妇人用意,那妇人估计也在疑惑,怎么就没人叱她‘母猴’呢,这让笑话怎么还讲得下去,应当是给身边的婢女递了眼色,婢女倒也能会意,捧场道‘主母真淘气,是个母猴’,妇人如释重负,应道‘我若是个母猴,那你们在坐的人就都是公猴了’。”

    然而妇人的家人可无一位及公侯,谐音失了对应,自然无甚笑点,只显得这妇人莫不是脑子被挤坏了,才这样口不择言。

    春归原本知道的笑话从兰庭口中复述,她却还被逗得笑了一阵,只觉半边身子都发软了,才不想再继续靠坐下去,一边邀了兰庭饭后散步,一边说起今日怎么算计的费氏:“我想薛夫人应当不会牵涉进汾州官场的争斗,在咱们家与胡端之间,交际时应当会一视同仁,不过夫人率真,被费氏一讥刺,就会怒形于面失了气度,薛夫人就算不认为费氏可交,怕也会对夫人心存偏见,觉得不值交近。”

    “夫人一直在意的就是本家根基浅薄,最怒旁人议论豫国公府是靠皇后娘娘才能显赫富贵,但这其实也是事实,受两句讥刺便怒形于面,在薛夫人看来有心胸狭隘之嫌。”兰庭也分析道。

    “我之前也是听纪夫人闲话,知道如薛夫人这样的名门女眷,一般不会当众显示喜恶的情绪,故而她就算看出来费氏无非附庸风雅之流,就像我笑话里那个期望诙谐的妇人,对于许多事物都是不懂装懂罢了,但只要费氏表面还能维持,薛夫人便不会拆穿,更加不会表达厌鄙。”春归笑道:“所以我今日才一再激怒费氏,让她连表面都不能维持,同时又叮嘱夫人,没有必要附庸风雅穷尽心思奉迎薛夫人,不如坦诚相待,至少自然率真。夫人落落大方,越发显现出来费氏的卑劣,已经这样明显了,薛夫人当然要与她划清界限,否则岂不是被费氏连累一并落了下乘。”

    尤其是当费氏说出“以为薛夫人会为你二人疏远真正世族”的时候,就更是逼得薛夫人必须和她楚河汉界了。

    “说到底,还是费氏自身愚狂,她要有薛夫人一半的见识和气度,我再怎么算计也是无用。”春归总结。

    兰庭却看着她笑:“夫人问你这其中的机巧,辉辉也没法子直说是夫人失了气度,不懂得怎么和这些世族女眷交际,才诌了那笑话来应景的吧。”

    “夫人哈哈一笑过去,关注就减了一半,怕是又悟出了几分,也没再刨根问底了,总归还是夫人大度,

    不和我斤斤计较。”撇开兰庭生母那桩疑点多多的旧案,春归的确认为沈夫人这婆母已经算是十分不错的人,贵为天子姨妹,平常也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就算对自己有利用之嫌,比起曾经的伯祖母顾老太太之流,那等我利用了你还要折辱你践踏你的嘴脸,沈夫人确然可爱多了。

    兰庭倒也赞同:“夫人确然不存机心,只要她感觉到了你的好意,也不会揪着细枝末节不放。”

    说话间两人没有觉察,已经是围着院子绕了好几个来回,下昼一场骤雨,让花泥到了夜间尚且



第一卷 第101章 决定出首
    今日白昼激战费氏且大获全胜的女斗士春归,此时木木樗樗的立在月色下,她只觉脑子里像突然被灌进了一桶滚水,所以她是被烫得残疾了而无法思维。

    直到听见那调侃的口吻:“究竟是多么重要的事,让你连打自己两下,额头险些没有拍肿。”

    春归神魂归窍时,兰庭又已经退后一步,月色下他眉目清朗、唇角温柔,正是霁月光风的常态,仿佛刚才的亲近,确然只是为了一时的促侠,冲她险些没被自己拍肿的额头轻轻吹两口气用作安抚,她怎么会以为他是想要亲她这样的狎昵!

    春归心中哀叫连遍,这回是以登徒子的心度君子之腹了!

    “对不住对不住。”

    兰庭:……

    好像他的新妇的确突然变傻了。

    “辉辉,你拍的是自己的额头,不用对我道歉,不过……你究竟还打不打算说那件事”

    春归脸上火烧火燎的,深深吸两口气才让自己稍微镇定一些,讪笑道:“月色朦胧,灯火陆离,难免让我一时走神,说正事说正事,迳勿可知丁娘子为何对我一见钟情”

    “恩”兰庭似笑非笑:“一见钟情”还好他听清了这四字前面是丁娘子!但丁娘子又是何方神圣

    “诙谐要诙谐。”春归借着这句逗趣话,把自己的窘迫又化解了几分,方才觉得脊梁上不再扎扎的热刺,步伐又重新松快起来:“今日听夫人引荐,丁娘子是李同知的家眷,可夫人明明说次前薛夫人宴集上,丁娘子和费氏乃狼狈为奸,却不知为何今日赴宴,一再地替我圆场显示亲近,临走前还约定好不日会再来寻我茶话,我便想着,这断然不是因为我的超凡脱俗才引来丁娘子一往情深,莫非是因李同知心生了回头是岸的心思”

    “她是李济的家眷”兰庭又问了一句,却并不是为了让春归应答,微低下头,思索着往前踱了几步,才道:“李济不像胡端,虽说也是施良行的党从,但并不是施良行的门生,说来这人也许还能够争取,不过他这时并没有对父亲表示任何的诚意,再说就算李济真有意通过女眷的来往和咱们增加走动,那丁氏也该奉迎夫人。”

    李济是赵江城的同僚,他的妻子和春归算来实则差着一个辈份,倘若官场上的交好,丁氏的确更应该直接和沈夫人交近。

    “许是当真因为辉辉的超凡脱俗吧。”兰庭笑道。

    “我看是无事献殷勤。”春归眨巴着眼:“什么超凡脱俗不过是句玩笑话,可不是当真自夸,还请迳勿明示,日后该怎么应酬丁娘子。”

    “无干的,她要亲近你就让她亲近好了,也试一试她有什么用意,若能利用……李济应该知道施良行不少罪状,要把他争取过来署名弹劾,这件事一定事半功倍。”兰庭倒是相信春归绝不至于被人利用而不自知,别看今晚似乎有些犯傻,说不定是被男颜所惑,绝大多数情况下她还是能够镇定自若的。

    男颜所惑这是个让人愉快的猜测。

    赵大爷十分愿意这个猜测就是事实。

    ——

    自从窥探得吴二贵就是杀死吴大贵的真凶,渠出这两日几乎是“扎根”在了吴家,她亲眼所见吴二贵果真准备谋杀侄儿,连跟了吴云康两天,又去云康经常摸鱼的河段踩点,到这日,因为昨日的一场骤雨,阳城河段的水位有所上升,好些热衷戏水的顽童都被父母告诫,拘着不让冒险,也只有吴云康无人管束。

    自从父亲惨死母亲入狱,祖母被二叔接管,他和妹妹却没了家人照顾,又无论祖母还是叔父,都没给他们留下丁点钱财,家里虽然还有些口粮,但早就断了荤腥,又虽说是华秀才数回照济,他毕竟也是连自己都难糊口,云康年纪虽小,也懂得没有长久依赖旁人的道理,只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稳当的生计,偶尔帮着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分一块熏肉。因而云康日常都会来这阳城河摸鱼,倒也不是每回都有收获,但凡能摸到点子鱼虾螃蟹,他和妹妹也算有了口福。

    吴二贵算准了侄儿今天定会来此河段,又趁着这里比往日人迹稀少,杀人害命可是天赐的时机。
1...2829303132...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