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南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平时打家劫舍,绑票勒索,无恶不作,官府又无能为力,所以就算残留的居民,也是纷纷搬迁离开,最后的结果,这一片的几十里地,都成了废墟荒野了。
依田师爷知道的,这一片至少四五十里的平原,现只余寥寥数个大圩寨,都位于白塘河的西岸。
杨河看着外间寒风呼啸,至少半人高的荒草招摇,心中就是一叹,乱世不缺乏土地,特别这明末乱世,各类的荒野荒地不计其数,缺乏的是一个安全的环境。
依他知道的,各官上任,其实都非常鼓励开垦荒地,虽然立田契时会遭到胥吏的勒索,荒地开垦也不容易,要多年经营才会成为熟地,最主要的还是不安全。
兵匪到处都是,还有不计其数的毛贼,你在野外驻扎开垦,若附近没有大圩寨,拥有一定的自保之力,也只是他人眼中的肥羊罢了。
这时代穷人怕挨饿,富人怕抢劫,穷富皆不好过,终日鸡犬不宁,百姓提心吊胆。
不过乱世由于荒野弃田太多,一个好处就是占地没人管,盛世时不论建屋盖房,开荒种地,除了私人土地,余者都是官地,需要到户房立契购买,现在谁理会?
甚至一些地方遭了流贼,整个州县都成无主废弃之地,几百上千里毫无人烟。
目前他没有民政的权力,以官府名义进行民事,也是费力不讨好,不如私人占个几百万亩地,成为超级大豪强吧。
反正现在皇权不下乡,各州县外都是士绅豪强的天下,又到处无人烟,还少了非常多的纠纷。
不过杨河盘算挡住这几波流寇后,该剿灭的匪贼全部剿灭,让辖下清平,竖立一个安全的环境,这样在未来纷乱的局势中,就可以吸引大量的资金与人口。
未来人气搞上去,有相应的市场,就慢慢可以发展内需。
杨河心中涌起雄心,以后每到一片,野外都会是他的土地,治下又成桃源,乱世中形成明灯效应,不计其数的人涌入,这样他的每一块地,都可以卖大价钱。
源源不断为他实力的增长添砖加瓦。
……
看过睢宁城池周边,杨河心有定计,他们下了圩墙,往内城去,这圩墙内也是杂乱的苇屋茅屋,多是“棚窝”类型,茅草棚子很矮,人入内勉强直腰,简陋贫寒非常。
很多居民原是城西的百姓,他们自己的村寨废弃了,就搬到城里来住,生活质量与原来不能比,胜在略略比原来安全。
看着这些人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个个满脸菜色,神情麻木,显然对生活毫无信心,杨河心中叹了口气,以后自己入驻县城,必须给这些人找到生存的希望。
这边圩门距离内城门也是一百五十步,很快众人到了西城门“耀武门”前,从放着的吊桥进入。
然后过瓮城,登上这边的城头。
这里有一处城楼,楼上有一块“淮西保障”的楼匾。
杨河到这边主要是看城头的火炮,火炮由于贵重,都放在内城各处。
“睢宁大小火炮共有二十八门,内二十三门是小佛郎机,余者是大将军、灭虏炮、发贡等器。”
田师爷自然知道县尊给杨河五门狼机铳之事,二号二门,三号三门,不过他心中猜测杨河要火炮干什么,比起火铳,火炮毕竟沉重,运送不易,他要去火炮,难道要打野战?
杨河主要找猎鹰炮类型的小佛郎机,角度转动灵活,近距离可当大号火绳枪使用,此时火炮准头极度不高,不过若放在百步内,还是有一定准头的。
而且二三号的小狼机铳,弹重也有五两到十两,就是187克到375克,对付清军的重型盾车都是绰绰有余,一炮过去,让他们任何盾车都成为碎片。
他看西门城头城墙摆着几门火炮,上面都盖着油布炮衣,一些是大将军、灭虏炮、发贡等旧式火器。
这种炮杨河看不上眼,因为没有炮耳炮架,战时是搭木为架,掘土安炮,经常会左右乱跳,甚至倒翻过来,严重危害炮手和人马的安全。
特别装填非常不容易,一发之后,再不敢入药,或者又必直起,非数十人莫举,麻烦非常。
所以佛狼机火炮出现后,快速盛行大明各地。
而且相比明军原有火炮,佛郎机火炮颇有优点,如拥有炮耳,两侧炮壁较厚,还安有瞄准装具。如以子铳预贮弹药,不必临时装填,可加快发射速度。
如散热飞快,后装炮前后相通,空气对流,就易于散热。
一般此时佛郎机可连打十几炮也不会过热,使用子铳,发射速度也快,娴熟的炮手前三炮射击总费时不会超过二十秒。
子铳的火药装填量固定,还不怎么容易炸膛。
唯一缺点,因为漏气,佛狼机火炮打不远,大佛郎机也不过打一二里。
子铳没对套好膛口,或是使用“酒瓶型”子铳的话,灼热的火气还会向两边后方泄出,伤害火炮旁边的炮手,跟掣雷铳一样。
所以杨河要好好找找,找那种“凸”样形的子铳,这样就算漏气,也是往正上方漏出,与点燃红夷大炮的火门一样,火气再猛烈,也不会伤害到旁边的炮手。
他在城头看着,忽然脚步一顿,掀开炮衣,眼前一门小铳狼机,就是猎鹰炮样式,火炮架在一条非常沉重的四脚木凳上面,旋转机括是青铜所制,套住炮身两边的炮耳。
他粗粗估计,这门炮连木凳重有一百多斤,打的是重五两的炮弹。
杨河仔细端详,炮身长五尺,上面有五道铁箍,膛腹内一个子铳套着,上面也有三道铁箍,正中一个火门孔,略侧边有一个提手,整个子铳估计重十五斤。
最后有一根系着根链的铁栓,从铳腹后方孔洞塞入,将腹内子铳卡得紧紧的。
杨河看这炮后方还有根细长的挽柄,上面已经磨得非常光亮,他持着挽柄瞄准了一下,炮上有准星与照门,可以很好的瞄向目标,提高炮弹的命中率。
他又持着挽柄上下左右的转动,有些不灵活的戛戛响,显然没什么上油保养。
总体而言这门炮杨河很满意,火炮的质量不错,又可灵活瞄准,特别子铳是“凸”样形,漏气时不会伤害到炮手。
佛郎机不漏气是不可能的,这点杨河不敢奢望。
他精心设计的新安铳都会漏气,何况这种铁质的火炮?
不过他无所谓,漏气打不远就打不远,反正他都是放在百步内开打。
打得再远,打不中也是白撘,浪费火药与炮弹。
杨河决定,这门炮他要了,以后将那个四脚木凳取消,换上炮架,就可以在野外活动了,近距离平瞄着一炮打过去,不论流寇还是鞑子,统统将他们打成两断。
而且这样的打法,也省炮手,看着人,象火绳枪那样瞄着就行了。
看杨河自如的操持这门火炮,举止非常娴熟的样子,田师爷眼中露出惊讶的神色,这年轻人,越来越看不懂了,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现在还懂火炮?
看他样子,好象亲手打过的样子,越接触他,越觉得这年轻人身上笼罩一团迷雾,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难道他真是天杀星下凡?”
田师爷心中浮起这段时间县城内的传闻,他本来信奉的是子不语乱力怪神,对此嗤之以鼻,此时也动摇了。
后方跟着的民壮更是露出佩服的神情,杨大人果然是剿灭铜山匪的犀利人物,连操持火炮都懂,就是跟县中那几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官老爷们不同。
邓巡检在旁呵呵笑着看,他接触杨河日久,见多了,对杨河的本事倒不会那样的大惊小怪。
杨河又看过西门几门佛郎机炮,又有两门猎鹰炮类型的小佛郎机,遗憾的是子铳不合他的心思,就罢了。
好在别处没有看过,希望能找齐合乎他心意的五门火炮。
……
此时天色略暗,快到酉时,杨河也不在城头停留,众人就下了“耀武门”,蹄声杂沓,往练总署廨去。
西城这边的房屋较为杂乱,贫民较多,街巷各处,更是肮脏无比。
这边的人烟也较为稀少,大片大片的土地空着,偶尔一些茅屋点缀,周边长满了杂草,还有菜地墓地田地什么,若不是附近的城墙,杨河还以为到了哪片的荒野。
练总署廨离城墙不远,位于西大街上,所以众人很快到了署廨前面,依田师爷介绍,署廨后面就是营房,靠着一个湖泊边修建,景致很不错。
“不错……”
看着这一片类似贫民区的存在,杨河心想知县高岐凤在这边修建署廨,是因为这边空地多吧,没有拆迁用地的纠纷。
他策马看着自己的署廨,门楼边一颗大榕树让他点了点头,看起来占地也很广,估计有两千平方米左右。
此时门楼前已经有几人相迎,为首一人,高高瘦瘦,肤色略黑,年约四十,穿着青衫,戴着吏巾,神情颇为严肃的样子。
眼下春寒料峭,很多衙吏都会戴暖耳,但他没有。
想必此人就是知县高岐凤拨给自己的攒典了。
然后他身后是三个皂隶打扮的人,就跟胖瘦二皂隶刘可第、汪丁一样装扮,他们站在那攒典后面,似乎低眉顺眼,然眼角余光,又不时偷偷窥探自己。
典型的公门中人。
再后又有三人,也是低头不时瞟来,想必他们就是拨给自己的门子、马夫、膳夫了。
衙门中第五等级,隶役级的存在。
“学生廉方正,见过大人。”
就见那攒典拱手作揖道。
他身后六人却跪下来,个个磕头:“小人等见过老爷。”
“老爷……”
一时间,杨河有被叫老了的感觉。
杨河让他们起来,田师爷道:“廉书办,县尊将你拨到练总署,这是对你的器重,以后你要小心侍候杨大人才是。”
那攒典却硬邦邦道:“不消田幕友说,学生知道该做什么。”
田师爷神情一窒,杨河跳下马匹,摇摇头。
这脾气,活生生一个文版的韩大侠。
续南明 第159章 受不了
杨河打量自己的署廨一阵,就在攒典廉方正等人的迎接下,昂然进入署内。
这署廨是门楼、照壁、仪门、正厅与后堂的结构,进入大门,迎面是一个广三丈六尺,高一丈六尺的巨大照壁,东西两角有栅门,然后是仪门。
顾名思义,仪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此时礼仪程式繁杂,不同品秩的官员有不同的迎送待遇,一般品秩相当,主人要到仪门外相迎,宾主从大开的仪门而入,共入大堂。
品秩略低,就只走仪门两侧的角门,便如杨河到县衙,就是走角门,知县等在堂下相迎。
若他与知县等人同级,那今日知县高岐凤,就要到仪门外出迎了。
此时仪门大开,杨河等人从大门正中进入,廉方正在前方指引,杨河、邓巡检、田师爷几人并行,陈仇敖五人按刀跟从,然后各皂隶,门子什么走侧门。
杨河等人的马匹,自然由马夫等人牵着了。
杨河打量四周,处处新盖建筑的痕迹,总体还是大气,不过可能缺钱的缘故,地面没有铺上青砖与石板,只是泥土夯实罢了,多少有些失去气质。
不过几个护卫眼中露出兴奋的神情,自家相公也有署廨了。
邓巡检两个皂隶,刘可第、汪丁,同样羡慕看着,相比巡检司,他们还是喜欢城里。
很快众人到了大堂,五间七架,两边还有耳房,大堂内有九品官类的彩瓷屏风,屏风前有公案桌、太师椅,职衔牌,红木架灯等等。
一般大堂多是礼仪性的地方,重大庆典,重要政务活动,多放在这边,但官员办公,基本不在这里。
看着自己的大堂,杨河点了点头,一切合乎礼制。
“大人,这方是大堂,堂两边是吏房,狱房,厩房,饭堂厨院,吏役舍房,从东西侧门进,就是后堂,内有官邸与上房。东西两路是东花厅与西花厅,东路那边还有幕厅。”
攒典廉方正面无表情的为杨河介绍,举止中一板一眼。
不过看着大堂,他眼中不无羡慕之意,每个吏员心中,何尝没有为官的梦想?
杨河点点头,他的署廨没有二堂,毕竟是九品官,没有二堂很正常。
这边的皂隶屋舍也在大堂两旁,若在县衙,三班衙役宿舍及班房在仪门外。
看了一会,众人又从东面垂花门进入后堂,皂役什么,也许可跟进来,不过杨河等人马匹被牵到厩房去喂养。
那马夫非常卖力,除了攒典廉方正,余者皂隶、门子什么调到练总署来,其实都有暗中使钱的结果。
现在睢宁城有一个传闻,杨老爷很慷慨大方,所以为调到练总署来,衙门中人,也是经过一番竟争的。
不过陈仇敖看了他一眼,还是吩咐一个护卫跟着去,马匹珍贵,眼下这乱世,马匹获取更不容易,容不得丝毫闪失。
过了垂花门贯通的花墙,墙后即是内宅后堂,这边有门子房,然后有官邸和上房两进院落,均为正房五间,左右耳房各两间,左右厢房各又三间,并以廊庑相连。
内官邸是杨河办公所在,上房则是他与家属安居之地,有连着后花园,然后上房附近还有院落,多是幕僚办公居住所在,称为“幕厅”,也有称幕府的。
看到这边,就见道路幽径,不过此时也没什么假山水池,到处光秃秃的。
攒典廉方正直接将杨河带到官邸,好大的院落,清时这地方多称签押房,正房、厢房外面,是机要人员办事之所,长官本人公房深藏内室,类那种多开间的套房结构。
此时官邸内简陋,不过基本的办公家具都有,他的公房还有小饭厅与打盹歇息的铺炕,堪称设备齐全,舒适方便。
这类铺炕清后也多为上官与钱粮、刑名老夫子抽烟商议之地,各躺一边,吞云吐雾。
打量自己的官邸,杨河心中感慨,后世的千尺豪宅(91平方),跟此时的九品官邸比起来,都有若乞丐,怪不得人人都想当官,官员之贵,一个州县也只有几个。
官邸大厅中,杨河以主人的姿态招待田师爷与邓巡检,喝茶说话。
那门子早准备着,热水在炉上温着,此时就殷勤的倒茶,与那马夫一样非常卖力,那三个拨来的皂隶,挺胸凸肚站在一边,摆出一副很威武的样子。
攒典廉方正,则面无表情的站在一边。
田师爷喝了一杯茶就急不可耐的告辞,他的任务完成了,他丰富的夜生活也才刚开始。
邓巡检不久后也告辞,虽然很想待在这边,但他是个有眼色的人,知道杨河刚入署廨,肯定有什么私事,自己却不好赖在这里,就带着胖瘦二皂隶离去。
很快署廨只余杨河这些人。
马夫也安顿了马匹,与监督的护卫来到官厅处,杨河稳坐着,看着下方或面无表情,或低眉俯首的署内各人,他们都是睢宁本地人,目前来说,这些地头蛇都用得上。
扫了他们一会,杨河道:“你们拨到练总署,只要好好为我办事,本官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他看向按刀站得笔直的陈仇敖:“老陈,赏他们年节红包。”
三个皂隶,三个杂役,一个攒典都收到了红包,攒典二两,皂隶杂役一两,人人欢喜。
杨老爷果然慷慨大方,他们虽有工食银,每年六两,然在这物价腾贵的时代,没有额外收入,却很难在县城生活下去。
众人欢喜中,攒典廉方正却道:“大人,县中拨的粮饷不多,望大人勿要奢豪,大手大脚花用。”
说得厅内众人都异样的看他一眼。
杨河微微一笑,出了官厅,随着地盘增大,麾下各式各样的人也增多,各种脾气性格都有,这很考验他的管理能力啊。
他踱到内宅看了看,作为他生活起居之所,这边正房几间已经布置好,卧室、客厅、书斋具备,还有院内东西厢房也布置为客房,供上级官员或同僚好友来访时居住。
杨河来睢宁之前,县中也拨了一批钱,添置铺盖家具等设备,还有伙食粮米也准备好,都有专门的帐本,目前由攒典廉方正管着。
看过自己的宅院,杨河满意点头,过来就有地方睡,几个护卫,也可以布置厢房这边。
这时颇为肥胖的膳夫上前磕头:“老爷,天色快晚了,您看这膳食?”
杨河道:“今日高兴,就来个九碗九碟二汤吧,摆到东花厅去,搞个二桌,大伙都坐下来吃喝。”
膳夫大声的应了一声,几个皂隶杂役也是欢喜非常。
一般署廨内都有厨院,供知县及其家眷,还有衙署衙役吏员膳食吃用,有若后世的政府内部食堂。
如睢宁衙署就有厨院一处,内有灶房两间、厨房两间、储藏室一间、东西饭堂各三间,又有凉棚及水井等等。
当然,类知县、县丞、主簿等人很少到厨院用饭,多是吩咐门子等将饭菜端到花厅或是内宅,甚至自己开伙,让仆从丫鬟服侍。
县衙的伙食也有标准,厨院墙上会挂着衙内的三餐膳食表格,一般各官的食谱标准多是“肥四盘”,也就是二凉二炒了。
只有宴请上司时比较丰盛,菜系多称“串盘九个碗九碗九碟十二棋中八八”,也就是九碗九碟和两个汤。
至于衙役书吏,额役有一定标准的伙食供应,余者,就要自掏腰包了。
不过眼前这些皂隶杂役想必都没吃过九碗九碟,因此闻听之下,都是欢喜非常。
只有攒典廉方正深深皱眉,他猛的上前,就对杨河劝谏:“大人,不言逾制,如此奢侈,又岂是上官之道?县中每年拨下的粮饷不过三千两,如此花用,五百乡兵衣食何在,难道大人要克扣将士粮饷吗?”
说到这里,他竟然声色俱厉,额上青筋暴起,对着杨河怒目而喝,似乎他才是练总一样。
杨河一拂袖:“啰嗦。”
他对陈仇敖道:“老陈,我们去军营看看,想必回来饭菜也熟了。”
陈仇敖看了廉方正一眼,这中年攒典此时脸上满是痛心疾首的神情,他心中倒对这书办浮起一丝好感。
不过相公行事自有法度,廉书办也想叉了,相公养兵,可不只靠这区区三千两。
他应了一声,甲叶锵锵,就跟在杨河身后。
不过攒典廉方正竟追到杨河身前,似乎还要劝谏的样子。
杨河不悦,自己吃个饭这人也这么啰嗦。
听闻这廉方正曾是县工房的典吏,大明现一房只有一司吏,二典吏这三个正经额役,作为典吏在众吏中身份地位颇不一般,这廉方正却被拨到这边来做攒典。
果然这脾气让人受不了,比韩大侠更不可接受。
看他张口还要说什么,杨河一把将他拔到一边去,冷哼道:“废话多,碍手碍脚。”
背着手,扬长而去。
那肥胖的膳夫早跑了,门子与那马夫,还有三个皂隶也打着去厨院帮忙的借口溜了。
一个个护卫跟上,都看了廉方正一眼。
廉方正被杨河拔到一边,一个踉跄,差点向旁边摔倒出去。
他脸涨得通红,气愤非常。
不过想想自己职责,他整整衣冠仍然追上。
他大声道:“大人,身为署中攒典,学生不得不说,不得不劝,此事你做差了,大人啊……”
续南明 第160章 细雨
两天后,正月二十日。
昨夜响了几声春雷,今日一早就洒起了丝丝冷雨。
春寒料峭,似乎要将人的清鼻涕都冻出来。
街道萧瑟冷清,路人偶尔行人,也是缩脖子呵手,个个行色匆匆。
细雨下着,铺前已经有了一些泥泞,这个日子,怕是没什么生意,不过刘大有还是一大早起来,将铺中的果脯摊位摆好,都是些冬春的水果,梨子,苹果什么。
铺中老伙计张叔帮忙着,还在摊中果品洒上一些清水,使得水果看起来更为清香诱人。
二人忙着,看摆好摊位,暂时没有客人,刘大有就到旁边的茶铺买了两个刚出笼的包子,还有两个馒头,热腾腾的拿回来。
然后包子让张叔吃,他自己吃馒头。
“唉,少爷,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该多吃些肉才是。”
张叔无奈的道,少爷就是与人和善,对他这个老伙计同样如此。
只可惜几年前老爷太太出门,从此了无音信,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各种消息传来,有说遭了乱兵,有说遇了土寇,但一直连个尸骨都寻觅不到。
几年来铺中只余他二人,各方明里暗里,不知多少人打这家果脯铺的主意,维持艰难。
“张叔,无碍的。”
刘大有微笑着,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眼睛却看着斜对面的练总署廨,眼中也不知带着什么神采。
张叔一样看过去,期盼道:“不知今日署中各老爷会不会来买果脯,若日日都能买个几十斤,那我们果脯铺生意就好了。”
刘大有今年刚满十八岁,身高五尺,略有些瘦弱,但面善貌端,脸上时时带着微笑,又是热心人,乡邻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援手一二,所以与周边邻居相处很好。
他的果脯铺原本位置很寻常,西街这边,一向没什么客人,就算有客人,也多买半斤一斤,但斜对面几十步外新建了练总署廨,果脯铺就有朝旺铺发展的趋势。
特别两日前杨老爷入驻后,日日都要消费果脯几十斤,果脯铺的生意就猛然好起来。
不但如此,这一片的肉铺,蔬菜铺一样水涨船高,营业额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