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沙包
“什么东西,这么难喝!”他怒视许问。
“啊”许问自己倒了杯茶,尝了一尝,“我觉得挺好的啊”
“难喝!你怎么泡的我从来没喝过这么难喝的茶!”阎箕非常不满。
许问如实把自己的泡法说给他听,阎箕听完,白眼都要翻上天了:“谁教你这么泡的”
“没人教我。”许问说。
“你师父他也没教过你”阎箕不信。
“我拜他为师不到两年。”许问提醒。
阎箕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许问平时太沉稳,他都有点忘记他的年纪了。说起来,从无到有学了两年木工,就通过了徒工试的三级考试,现在开始接触泥水建筑也一日千里……
他虽然向来知道这世界上有天才,但实际看见这种人物的时候,还是感觉很无语。
不过,哼,天才又怎么样,泡的茶还不是这么难喝
天
464 峰回路转
五支队伍,来自三个不同的势力,自然会有强弱之别,会竞争头名。
而且照阎箕的说法来看,他们来此事关一个重要大事,工匠的大事当然是修造大型的建筑或者物品,这种事情必然涉及到海量的资金、海量的资源与人力的调度,涉及到无数的权力与金钱的纷争。
所以,所有队伍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必然会想要努力抢夺主官的位置。
站得越高,能够获得的权力就更大,对后续各环节的影响也越大。
“月龄队也要争这个位置”许问立刻会意,沉吟问道,“阎大人由您出面的话,机会很大的吧。”
“我不能参与。”阎箕摇头。
“为什么”许问不解皱眉。
“总之是有特殊的原因。”阎箕并不解释。
“您不参加的话,那就只有黄匠官他们几位了……”许问思考着道。
一路至西漠,主要是赶路,许问没什么机会看黄匠官他们做活,观察他们的实际技艺水平。
但相处这么久,总算还是有点了解的。
黄匠官擅长识人记人,组织队伍是一把好手,但是个人技艺方面不算特别拿手,至少已经荒废很久了。
也就是说,他现在是个纯粹的行政工作人员,不算工程技师。
另一位匠官也差不多,他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听话,和善。
阎箕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甚至许问的一些安排他们常常也会听从,完全没有匠官的架子。
一路上三百人,各种行政事务,他们都安排得非常妥当。一个月下来,所有人安然无恙甚至过得还不错,固然有许问的功劳,但他们的照应与周全也同样功不可没。
但内物阁就是这样选人的,这两名匠官在这方面有擅长,在另一方面就不免少了强调。
这两人要去竞争什么行政岗位可能还有点办法,但想也知道,所谓的主官竞争绝对不可能是这么偏门的东西,必然是技艺相关。
不是小瞧他们,这方面他们的实力的确有所欠缺。
阎箕不能参加,其他两名匠官能力不够,那他们月龄队要怎么办
“你们这支队伍情况相当特殊,拿出去单打独斗未必会有优势,必须要联合在一起,成为一支队伍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阎箕缓缓道。
阎箕说得没错。他们这支队伍属于另一种特殊的体系,每个人处于体系中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但要是放到另外的体系里,他们就仍然是普通的匠工,相当于是浪费了。
“您的意思是”左右都不是,他们究竟要怎么办许问抬起头,疑惑地问阎箕。
“你是通过徒工三试,以三轮魁首之位正式出师的”阎箕注视着他,缓缓问道。
许问愣住了。
三连魁首的是许问,不是他“言十四”。
当然,从一开始阎箕就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也知道他是连天青的徒弟。这点阎箕没有隐瞒,许问也很清楚。
但他从来都是叫许问“言十四”,从来都没有把这件事摆到台面上来说。
现在他突然直言提起,许问反倒有些不太适应了。
他注视着阎箕,没有说话。
“徒工三试出来,便是正式的工匠,能受获匠官之职,参与此次主官的竞争。”阎箕缓缓道,“我不行,他们不行,你可以。”
“我不行!”许问摇头,语气非常坚决,“我是言十四,不是什么三连魁首。”
“你不用急着拒绝。我知道你为何隐瞒身份。但你师父是你师父,你是你……”
阎箕话没说完就被许问打断:“不行的,我师父让我隐瞒身份,是因为他要隐瞒他的行踪,不想被某些人知道。他告诉您这件事情,是为了我好,也是信任您。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匿迹于人前,但我不想辜负他的好意,也不想您辜负了他的信任。”
他直起身子,转身想要离开,明显不想再跟阎箕讨论这件事情。
“你知道这件大事是什么吗它事关千万两白银,十万余役夫。只要成为主官,这些就全在你的手下,由你任意操控!”在他身后,阎箕微微直起身子,提高嗓门道。
“有些事情,如果只牵扯我一个人,我可能还会心动一下。但师父对我恩重如山,关怀备至。他不想做的事情,我也不想做。”许问没有转身,阎箕的激动越发显出了他的平静。
许问招呼了许三一声,离开了这里。
许问跟阎箕交谈的时候,许三一直没有说话,这时他放下茶杯,起身就走,没有丝毫犹豫。
出了歌风院的门,许问长舒一口气,道:“只有继续麻烦悦木轩了。”
“上次陆老板说,他们的生意已经做到了西漠,不知道在绿林镇有没有。”许三同样没再提刚才的事,跟着换了话题,“不过这种大木商进来不可能无声无息,梓义公所应该会有消息。”
“对,去找秋师傅问一下。”许问点头。
两人
465 怪人
就像陆问乡说的一样,悦木轩在西漠的发展一直有点受阻。
原因很多,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就是地理环境的限制。
西漠本地人是不想住木结构的房屋吗
当然不是。
木阳石阴是整个大周的文化特征,到了西漠也不例外。
在这里,他们不是不想住木构建筑,是没机会住。
本地基本不产大型木材,要用就要从其他地方运过来,一扇门一道梁还好说,一整个建筑真的很难这样办。
所以,在这里,大部分人住的都是泥土混合的房屋,只在必要的地方,譬如屋顶装饰、大门等地方使用木材,把石建筑做成木建筑来骗骗自己。
悦木轩如同其名,主要生意就是木材。
他们往西漠这边发展的时候,也想循旧例,以木材交易为主。
刚开始还挺顺利,因为这边的人的确有这样的需求。但是没多久,他们就遇到了困难。
用外地运输木材过来成本实在太高了。
需求小,成本高,利润薄,交易时间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悦木轩一直在此处维持着勉强维生的状态。
位于初始发展期的时候还可以这样,但时间长了,大掌柜陆问乡就有点受不了了……
他只能顺应当地形势,试着转做石料以及各种辅材的生意,同时还偶尔涉足其他一些物资的长途买卖。
正是因为如此,上次许问向他订制冬衣的时候,他一点也不费劲,很快就搞定了——西漠悦木轩,本来就有这样的业务。
不过,那些只是顺带的,他们的根本还是建筑。既然重心转到了石材上,陆问乡就全心全意发展这边的业务。
木料和石材说起来都是建筑材料,但差别其实非常大。
石材有什么种类,什么地方出产的石材更好,怎样长途运输,怎样仓储存放,辅料有些什么,怎样配比储存……
所有的一切都是学问。
陆问乡精通的是木材,对这些全部都不了解,只能从头开始一点点摸索着学,摸索地拓展新的业务。
这些事情陆问乡其实并没有在许问他们面前说太多,只是三言两语介绍了一下,但许问也是换了门类从头开始学的,陆问乡举一句,许问能反三百篇。
“陆老板有这种精神,做什么都能成功。”他真心实意地说。
“嗐,也没什么,想要成事,不是本来就应该这样做”陆问乡不以为意地一笑,话题转到了正事上。
“不过我专心留意,果然打听到了内物阁要找三合土方子的事。他们非常重视这件事,派专人到西漠来办理。他们的要求跟以往不一样。以前要求三合土的方子,通常都要结实耐用,千年不腐。但这次,他们要求的是量大,易得易用。为此,他们可以接受一些性能上的缺失。如果能够得到内物阁的照应,我悦木轩在西漠发展起来当然便宜多了……”陆问乡坦然承认。
降低对性能的要求,从而侧重产量和便利的程度,这不正是水泥吗
水泥当然是好东西,但它最大的好处其实是在它形成规模之后。
许问这次回去,基本上把各类型水泥的方方面面都研究透了,但到这里之后一直没有拿出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靠他个人之力,很难形成规模。
现在陆问乡的话倒是给了他一个大好的机会……
他展开手中那张纸,看向上面的三合土配方。
三合土这种东西,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搭配,跟它的名字一样,是三种或者多种不同的成分混合出来的。
这三种成分里必有的一种是石灰,也就是石灰石煅烧而成的粉末。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烧过之后就是氧化钙,它在常温状态下就能与一些物质相结合,产生胶结。
但是在煅烧的过程中要排除二氧化碳,要减少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的成分,煅烧过程和手法也是很有讲究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三合土的配方不仅包括组成它的几个成分,还包括制造与混合这些成分的方法。
古代人民当真是才智无穷,他们没有化学常识,并不懂石灰制作与胶结的真正原理,也不知道里面一些不当成份是怎么产生的。
但凭着不断的尝试与努力,他们还是能不断改进配方,找到更合适的做法。
譬如眼前这个方子就让许问眼睛一亮。
传统的石灰制作是建石灰窑,在窑中将石灰石与木材分层铺放,引火锻烧一周后得到。
为了排除二氧化碳,使石灰石得到充分而均匀的煅烧,石灰窑的制作是很有讲究的。
到了现代,技术更加进步,出现了机械、半机械的立窑和回转炉、沸腾炉、横流式、双波式等各种设备与工艺,使得石灰烧制的时间大大减少——最快的只需要两小时,节能效果也大大提高,燃料种类也更加多样化,煤炭、焦炭、重油、液化气等各种都有。
&nb
466 去家里拿
“对啊。”
倪天养理直气壮地说。
旁边三人都无语地盯着他。
这个人刚刚被小厮领了进来,二话不说,直接在他们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端起桌上陆问乡刚才倒的茶,一饮而尽。
他长得又瘦又小,头发好像很长时间没洗了,油腻腻地堆在头顶上,随便用根竹棍扎着。脸上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眼皮子肿得比黑眼圈还大。
不过尽管如此,他的精神却非常高,紧盯着对面的人——准确地说,是紧盯着许问手上的纸卷。
“怎么样,很棒吧!我用了五年的时间把它设计出来的,请人做了窑,烧了石灰,品质极佳!”倪天养声音非常洪亮,精神振奋地说道。
一边说,他一边从腰畔的荷包里掏出一个纸袋,递到他们面前。
他的动作很大,带着某些习以为常的随意。
许问留意到,他腰畔那个荷包崭新精致,青色底,绣着月白色的荷花,旁边还若有若无地立着几枝百合剪影,疏密相间,非常好看,绣工也极为精湛。
“这荷包是你家娘子绣的”许问知道在这个时代,打听人家的媳妇很不合适,但想到刚才听到的故事,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哦,对啊。不过这个不重要,关键是这个!”倪天养随意瞥了一眼,不在意地应了一声,热情地把纸包塞到了他们眼前,打开了来。
里面是一堆灰色的粉末,正是石灰。
许问对这其实也很感兴趣,把它挪到面前,用手指捻起来看。
不过目光移过去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多看了那荷包一眼。
荷花,百合,百年好合。
还有这绣工……
许问心念一动,迅速又被手里的石灰吸引了过去。
“品质很好啊!”他赞道。
这石灰颗粒均匀,质地绵细,手感软中带涩,质量绝对上佳。
“这就是我用这个直窑烧出来的,我试过了,以此为基底,加上这配方上的任意两种材料,效果都很好,你们也可以试试!”听见许问的赞许,倪天养立刻挺起了胸膛,十分骄傲地说。
他写在纸卷上的配方以立窑为主体,旁边另外一共写了六种三合土的配方,每种都是以石灰为主材,另外加了两到三种不同的材料作为辅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