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沙包
徒工试县试第一个开始,考试三天,考完后十五天放榜。
放榜之后五天,府试开始,同样历时十八天得出成绩,再五天
179 考题
孙博然的目光只在许问身上停留了片刻就移开了,接着开始宣布正事。
许问神情坦然地抬头注视着他,心情并无波动,但他注意到,旁边左右两个人的表情都有点讪讪的。
显然那天他们也去了锅响巷,并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
孙博然俯视下方,表情淡淡。
“吾乃本次桐和府徒工试的主考官孙博然,工种是细木。这两位是副主考官刘修和云远际,工种是陶瓷和修复。”
他按照常规简单介绍了几句。
徒工试和百工试的考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除了在身份上不得与本次考生有什么关联,需要有相应的避忌以外,在实力与名声上也会有特殊的要求。
现在工匠分工相对比较细,极少有人能面面俱到,所以考官个人擅长或者专精的也只可能有一个方向。但到了他们这种等级,眼力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程度,而且美与技艺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其他门类他们就算不会做,进行鉴赏与判断仍然毫无问题。
孙博然介绍完,向着考生们行了个礼,然后道:“现在各位可以掀开布帷,进入自己的考间。”
他一声令下,所有考生齐齐行动。
许问转过身,掀开布帷,抬头就愣了一下。
考间里有一张粗木工作台,台边堆着材料,台上放着工具,跟上次考试的情况其实挺像的。但唯一有所差别的是,工作台正中央放着一件半成品的木器。
看见这木器的那一瞬间,许问就意识到这是考题了。他们要做的,很有可能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这件木器。
先不管这题难度怎样,难道每个考生都被安排了这样一件东西,一道考题
许问迅速回想起本次府试的参与人数……两千多,这就相当于主考方要安排两千多件这样的半成品
这工程也太大了吧
紧接着,孙博然的声音又在外面响了起来。
“各位可以看到桌上的未完成品,你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其完成。未完成品旁边附有本场考试规则及评判标准。考试时间为三日,第三日下午酉初结束考试,届时将根据标准现场进行评判,进行排名,得出最终成绩。”
孙博然中气十足,许问这里离得近,听得清清楚楚。
不过就算他说得不那么清楚,也自然会有人把他的话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许问顺他的话看向一边,发现那个半成品下面压着一张纸,上面的文字整整齐齐,明显是印刷出来的。
许问伸手把它拿起,研究了一下才发现应该是活字印刷。
传说中的古代四大文明成果,这还是他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亲眼看到。
孙博然刚才的意思很明确,总地来说,府试的整个形式跟县试第三场比较类似,都是现场完成然后评分。只是把一天的工作拉到了三天,内容难度肯定要大多了。
许问放下这张纸,先去研究那个半成品。
跟他第一眼看到它时得出的结论一致,这就是他们面临的考题。
——三天时间,将这个半成品变成成品。
说起来也很有趣,他第一次接触孙博然的作品,完成的是同样的工作。那次他完成的是一个雀替,这次又是什么
从外表看上去,它是一个做到一半的雕花小箱子,长一尺半,宽一尺,高八寸。
以许问现在的实力,他并不需要测量,直接肉眼就能做出判断。
单只是完成一个雕花箱子的话,有一定难度,但难度不算太大——比他一年前修复的那个雀替简单多了。
雀替以圆雕为主,形状是立体的,很不固定,只能根据受力结构反推。
而一个箱子,方的就是方的,小孩子都能根据半个箱子画成一整个,在外部形状上是没有难度的。
箱子正面是一幅完整的浮雕,花鸟画,云纹勾边,中间铺有树枝和花叶,枝叶间有一只半小鸟。画面灵动与庄重兼得,有很强的装饰性。
&n
180 领先
三天时间很紧,多少用于绘制图纸,多少用于粗胚定形,多少用于精细打磨,都是需要统筹规划的。
某个环节时间拖得过长,就有可能导致最后的疏漏甚至全盘失败,这一点,在许问以往的工作中有过无数次深刻的体会了。
确定完方案流程,许问看了眼外面的日晷,给手边的水漏加满水。铜壶内,细微的水滴声滴滴答答响起,就此开始计时。
真正困难的环节来了。
许问放下笔,拿过旁边的半成品木箱,观察了一阵子,开始拆卸。
这个百宝箱是以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的,用的可拆卸的明榫,也没有用鱼镖泡粘连,许问甚至不需要使用工具,徒手就能把它拆开。
拆开一件东西不是难事,要把它还原就没那么简单了。
许问每拆开一样,就用炭笔在这部分零件的表面做个记号,写上编号。
这个编号是以他自己的习惯拟定的,除了零件本身的顺序以外,还注明了它被拆下开之前所在的位置,方便未来的还原。
这是上次丁令在酒桌上随口提到的当代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做法,许问觉得很有意思,直接学习了过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连天青的确是强得惊人,所有拆下来的零件都能凭记忆直接还原,像他这样的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更好。
很快,这个百宝箱半成品被拆成了无数零件,按顺序一个个整齐放在工作台上。同时,许问还把刚才拆卸的过程在纸上画了十几幅简单的流程图,画完之后,整个百宝箱的结构就已经在他心里基本确立了。
接下来,许问开始测量每一个零件的尺寸,以此为基础绘制图纸。
这些尺寸他单凭肉眼就能判断出来,测量只是进一步确定而已。因此这一步他进展得很快,笔直的线条在纸上不断延伸,一个个方形与弧线不断交错,长度、角度、坡度……所有一切全部由几何图形组成,极其标准。
他先画完了已有的部分,接着按照现有的基础,开始设计未完成的那一部分。
这部分理论上来说是比较难的,但许问设计起来却非常顺利,没遇到一点障碍。
几何学,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无敌的。
就在许问隔壁,去年的隔山县物首万永安正拿着几片木板,眉头拧得紧紧的。
在许问写方案画图纸的时候,他已经动工,开始炮制木材,打板定型。
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劈锯刨磨,所有的工序都做得非常熟练,进展极快。
但他补完两个格子就遇到了困难,第三个格子切进去的话,会跟前面的部分发生冲突,互相妨碍。
他本来就有备选方案,当下就换了一个,这一个倒是能跟前两个格子和平共处,但对新来的小伙伴很不友好——做第四个格子的时候,他又僵住了。
万永安用力挠头,又试了两次之后,重重把那些木板扔在了桌上,抱怨道:“这让人怎么做嘛!”
许问另一边,去年的咏志县物首蔡看山表现则完全不同。
他用木板做了一个很小的模型,模拟出已经完成的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搭建剩下的。
这些木板没有经过细致打磨,非常粗糙,但作为样板已经够用了。
他随意地把它们切割成各种形状,放在各种位置,非常灵活自由。
很明显,他要先在这个模型上确定好想要打造的结构,再正式开始动手。
他嘴边带着一丝笑容,行动从容,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每个人的考区四周拉着帷幕,但顶上直见天光,无遮无挡。
考场上方有一处高台,从这里俯视下方,可以看到大
181 全分法
事关洋人和皇上,云远际和刘修有心想问,但完全不敢开口。
他们对着这个千里目研究了半天,大概看出它的镜片跟常见的那些有些不太一样,但更多的细节暂时还没有观察出来。
最后,千里目被交还到孙博然手上,他看了看它,轻轻叹了口气,无声自语:“也许皇上那么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他重新拿起这东西,准备去看下面的考生。
这时,云远际突然若有所思地道:“这次考试真是有意思,两千多名考生,为他们准备了两千多件应试的考题。这也算是徒工试自开设以来,最大的创举吧。”
“徒工试到今天也不过第四年,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天一个变化的,谈得上什么创举。”孙博然撇撇嘴,不以为意地说。
“但是足足两千一百七十八件考题,仅仅只用一个月就全部完工,十大门类的全部考题,各自都一模一样,这实在太惊人了。”云远际说。
“还行吧。去年,朱甘棠朱大人呈上一份奏折,整理了一份民间收集来的监工方法,最适合用来成批制作。工部的大人们以前就有类似的想法,研究过后,将两者的思路进行兼并,创造了这种名叫‘全分法’的生产方法。两千一百七十八件考题看着多,但样式简单,用全分法生产起来并不算太难。”孙博然淡淡地说着,并没有隐瞒。
两名副考官听见“奏折”之类的词就已经肃然起敬了,云远际尤其注意到其中的关键词:“民间收集来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大能隐于乡间的故事并不少见。”刘修说。
“大能”孙博然挑眉一笑,说,“你搞错了,设计出全分法雏形的,不过只是一个考生,还是徒工试的考生!”
“徒工试”云远际和刘修异口同声地问,满是不可思议。
“他今年也应该参加徒工试了……”孙博然眯起眼睛,看向下方重重帷幕。
云刘二人对视一眼,不知道该说什么。
孙博然这话里透出来的意思,就是提出全分法的那考生去年参加的还不是府试或者院试,不是资深学徒,而仅仅只是一个刚刚进入县试的小学徒!所以,他今年才要继续参加府试,继续努力晋级成工匠。
“是哪位考生,您知道吗”
还只是小学徒就已经上达天听,这运气真的太招人嫉妒了,但人家也是靠的自己的本事,只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知道名字,但没有去跟人对上号。”孙博然说。
两名副考官点头。
考前稍微回避一下也是应有之义,但两人还是不可避免地想起了考试前不久发生的那场闹剧。不过孙博然没事人一样,他们当然也不会主动去提。
两人没再说话,孙博然把千里目举到眼前,俯视下方。
离他最近的,是桐和府七县上一届的物首。
听说本届物首也有直接报名参赛的,但由于是临时补位,考位比较靠近,并不在他眼前。
排在第一位的是最富庶的和光县,孙博然第一个看向了他。
这个玄武千里目的质量很好,但质量再好也有极限,透过它的目镜,孙博然能看清下面考生的长相,看清他在做什么,但更细节的部分——在纸
上写什么、在木料上做什么,不可能看得很清楚。
本轮考试的方式是孙博然定的,甚至这些作为半成品的考题也是他带着人拟定,再组织人使用全分法批量制造出来的。
木工类这做了一半的百宝箱是他亲手做出来的,在他看来,这道题一点也不难,甚至全分法做它用的那一个月,有半个月都是在教那些工匠怎么协调配合。
但这道题说容易也不算容易,完成它需要一定的技巧。没有技巧上手就蛮干,成功的机率非常小。
更为关键的是,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个
182 沉醉
这个百宝箱只有尺许长短大小,不算太大,按照许问之前的设计,这十二个格子虽然上下左右高低都有,但挤在一起,大部分格子就太小或者太扁,甚至被其他格子挡住。
这样的百宝箱,根本放不了什么东西,就是勉强完成任务,谈不上有用。
但箱子就是用来装东西的,百宝箱的分格只是为了让东西更易于收纳整理而已。如果箱子里的格子反而会挤压东西摆放的空间的话,那就是本末倒置,完全失败的设计了。
所以,这一次设计,许问换了个思路,先一步去想:这个箱子是用来放什么的
他现在是个工匠,最熟悉的当然是各种工具,最需要置放的也是这种。
除了刨子锯子这种大件,他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刻刀、凿子之间的小件,以及粘胶、洗剂等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装的材料。
以前这些工具大多是放在固定的麻布刀袋里,一层层裹起来固定,瓶瓶罐罐放在另外的箱子里。
现在看来,能不能做一个统一的百宝箱,把这些东西全部整理放在一起
而且,百宝箱内部的格子是不是可以向外扩展,增加而不是缩减它的收纳空间
许问想得出神,良久之后,他重新提笔,画下了第一根线条。
设计最重要的是思路,思路畅通之后,剩下的只是技术问题而已。
而在制图的技术上,许问已经相当成熟了。
一根根线条延伸出去,一个个最基本的形状组合形成,每一个都是那么简练,每一个都是那么精准。
一边铜壶里的水滴发出轻微的响声落下,壶中水线向着他预先设定好的刻度逐渐逼近。
许问之前撰写制作方案的时候,留给设计这个部分的时间其实是相当长的。
但他废弃了一次设计图重画,这部分就显得相当紧张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