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特别白
说完,魏忠贤也不管杨镐脸色难看,转身便走,他对杨镐那剩下的标营没什么想法,该说的话他都说了,就看杨镐怎么做了。
入夜后魏忠贤自领东厂和锦衣卫三百残部于西城而走,杨镐得知消息后,命手下心腹点燃城中囤积粮草的仓库后拔剑自刎,随后城中大户开城投献,努尔哈赤遣四贝勒黑还勃烈入城,遂得沈阳。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守
塔虎城内,跋涉了月余时间,得胜归来的朔方军,终于能够好好休整番。
杜弘域所募的新军残部,被高进编入步兵营,而浙军残部的老兵更是分配到步兵营、中垒营和射声营担任军官。
高进没有急着回神木县,科尔沁部如今倒向于他,他要在塔虎城附近经营段时间,至少要让科尔沁和喀尔喀等部联手能抵挡后金的进攻。
“文诏,得委屈你留在塔虎城待些时日了。”
高进单独见了曹文诏,科尔沁部这边,曹文诏娶了莽古斯的女儿做侧室,背嵬营也曾打得科尔沁部的骑兵心服口服,留他镇守塔虎城是最好的选择。
“愿为大都护效力。”
曹文诏沉声道,说起来他娶的那位侧室,额尔德尼琪琪格,虽然曾经嫁过人,不过也才二十岁,正是娇艳欲滴的时候,镇守塔虎城对他来说,不是苦差事。
“背嵬营数战折损不小,我允你在科尔沁部补充兵员,不过宁缺毋滥,必以忠于我朔方为先。”
高进吩咐着曹文诏,目前他要扩军,骑兵这块以从蒙古诸部征兵为主,关墙内自备马匹,擅长骑射的良家子都是被他拿来当成近卫和基层军官培养的。
“大都护放心,末将知道该怎么做”
曹文诏点头,这趟随着大都护北征回来,科尔沁营那些士兵回部族里自是将斐芬山之战吹到天上去了,他那个便宜丈人莽古斯更是越发敬畏大都护。
见过曹文诏后,高进又连番见了数人,眼下他的在关墙外的地盘,从内河套到辽河套,横跨三千余里,但是握在手上的城池只有数座,虽说眼下蒙古诸部大都学会如何建青贮窖,种植牧草,圈养牛羊,但是还需要时间去推广。
科尔沁部今后将成为朔方军和后金争夺海西诸女真部落的前线,所以高进不得不多花些心思,除了曹文诏外,他还将好几个老兄弟都留作塔虎城,另外侯三他们这些从朔方城调来的文吏也全都留在塔虎城帮科尔沁部编户齐民。
“侯先生,接下来要劳你多费心了。”
对于侯三,高进很是歉疚,这两年侯三就没安生过,不过确实帮他将朔方城打理得井井有条,最初朔方部只有两万部民,高进尚且觉得难以支撑,可如今朔方城附近,人口翻了番,但是却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老爷客气了,这是我该做的。”
侯三私下时仍旧唤高进为老爷,他这趟来塔虎城,不但带上了朔方都护府里的近半文吏,同时也抽调了朔方部里那些经验丰富的十户长过来,他知道这位老爷对草原实行的统治基础其实是编户齐民,改土归流。
这时宰塞这个内喀尔喀的少主忽然在外求见,高进唤他进来后,宰塞径直道,“大都护偏心,我内喀尔喀部可比科尔沁部早归附,缘何大都护不让曹将军和侯长史在我内喀尔喀建大城”
高进看着满脸不忿的宰塞,不由摇了摇头,这个宰塞,打仗还算凑合,这脑袋便差了许多,“宰塞,我在科尔沁部是要编户齐民的,吴克善做得了这个主,你们内喀尔喀部能做得到吗”
“如何做不到,他吴克善做得了主,我便做不得主了吗”
宰塞还是没明白高进的意思,只是梗着脖子道,叫高进不由笑起来,“那你回去且问问你那位叔祖,他答不答应,他若是答应,我自也派人去你们内喀尔喀部建座大城。”
“多谢大都护。”
宰塞闻言,大喜道,然后便急匆匆地告退离去,待他走后,高进不由朝身边的侯三道,“侯先生,你说炒花可会答应”
“炒花是老狐狸,历经大明三朝,他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回他怕是装不了了。”
侯三这般答道,眼下老爷羁縻蒙古诸部,并不纯粹是依仗武力,而是以毛呢贸易为核心的朔方纺织业能够让蒙古诸部不需要抢掠就能获得以为没法想象的财富,尤其是对于底层的牧民来说,能够吃饱穿暖,谁还愿意去边墙给贵族们当炮灰。
数日后,宰塞自寻到了炒花这位叔祖,要问个明白,“叔祖,大都护说了,只要你答应,咱们内喀尔喀部也能起座大城”
炒花看着兴高采烈的宰塞,这时候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当然知道有座大城的好处,可大都护是要编户齐民的,这样一来他内喀尔喀的虚实岂不是尽数为大都护所掌握,更别提如今大都护的声望如日中天,只要大都护愿意,内喀尔喀诸部的底层牧民有的是愿意投奔的。
“叔祖,你怎么不说话,难道你不愿意吗”
宰塞直愣愣地盯着自家叔祖,如今内喀尔喀部的勇士都拥戴他,他要真想当内喀尔喀部的汗王,也不是什么难事。
“宰塞,你可知道,大都护在科尔沁部是要编户齐民,日后会收取赋税的。”
“我知道,那又如何”
炒花不禁无语,科尔沁部那是上下都被朔方军打服的,莽古斯那老家又是个怯懦之辈,要不然当年输了九部之战后,他也不会把女儿嫁去建州,如今大都护可比努尔哈赤强大得多,科尔沁部里谁敢说个不字。
“叔祖,大都护要编户齐民也不是坏事,咱们也不必费心费力地去管部众们的死活,收取赋税更是件好事,大都护又不会亏待咱们。”
宰塞倒是光棍许多,他也没那么大的心气,在他看来部众都交给大都护都无所谓,过往那些牧民都苦哈哈的,再压榨也榨不出什么好处来,可是到了大都护手里,牧民们能交税,他们得到的好处不也比以往要多。
炒花知道宰塞没说错,这道理也是这样没假,可是真这样下去,大都护便等于拿捏死了他们,这内喀尔喀部还轮得到他们这些贵族来做主吗
听着叔祖的顾虑,宰塞不由冷笑起来,“叔祖,你想这么多有用吗大都护若真要给咱们编户齐民,你就是不答应又能怎样,难不成咱们还打得过大都护不成。”
在宰塞看来,叔祖是年纪越大越老糊涂了,大都护统御草原那是明摆着的事情,与其在那里犹豫不决,倒不如彻底忠诚于大都护。
炒花最后被宰塞说服了,事实上他不答应也不行,他已经老了,所谓的威望在宰塞的刀下毫无意义,倒不如体面些。
于是,在高进启程返回神木县前,他又留下了三千兵马驻扎在内喀尔喀部,同时也让朔方商会调拨更多的物资过来。
高进并没有跟随大军同行,而是带了近百亲卫,一人数马,快马加鞭地赶回到神木县。
于是近两千里地,不过短短半个月都没到,高进便已回到了神木县中,而这时候来自京师的最新消息也刚刚送到。
热气蒸腾的木桶里,高进享受着木兰指尖在脑袋上轻柔的按压,满脸惬意,接下来几年他都不打算出征在外,而是专心经营关内的地盘。
“木兰,接下来几年我都不走了,好好陪陪你和平儿他们。”
木兰听后,不由笑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把这话当真,只是道,“夫君何时去骆驼城”
“明日就走,大公子的后事不能耽搁”
高进原本轻松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杜弘域率兵北上前,便将小女儿送到了木兰这儿,可是杜弘域仍有其他妻小儿女,京师那边送来的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魏忠贤逃离沈阳城后,辽阳那里确实尚有近万官兵,可大多数都是凑数用的,最后魏忠贤离开辽阳时,官秉忠几人只能算是勉力支撑着守城,等魏忠贤回到京师时,辽阳城也失陷了。
投降后金的李如柏招降了铁岭附近,朝鲜军的主帅姜宏立也跟着降了,然后两军汇合后埋伏了毫不知情的马林这路官兵,至此朝廷花了三百万两组织起来的十万大军荡然无存,而且最糟糕的是辽沈皆陷,辽东失守。
这个时候,朝廷倒是派了熊廷弼前往广宁城主持军务,可朝堂上面,官员们为着谁该背锅开始吵了起来,杨镐在沈阳城殉国,最后矛头指向了方从哲这个首辅。
方从哲当即请辞首辅,而万历皇帝更是为着辽东失守而震怒不已,然后同样被言官攻讦的魏忠贤因为他先前那些被束之高阁的奏折免于责罚。
密信里,还带了魏忠贤从内宫里打听到的不少消息,大明朝拿不出银子继续往辽东那窟窿里填,万历皇帝死活都不愿意再用内帑银,甚至拿了魏忠贤先前的折子,摆出副要彻查户部、工部和兵部的样子,才让百官们退缩了。
高进清楚,辽东提前落入努尔哈赤手中,大明朝怕是没有半点机会能再夺回来。
更关键的是密信里,魏忠贤隐隐透露出万历皇帝身体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这让高进越发觉得时间紧迫,骆驼城之行,他不但是要帮杜弘域解决身后事,另外也是要将杜弘域原先手上掌握的那些利益全部接受,免得为人所乘。
第四百二十五章 接管延绥
骆驼城里,上下蜿蜒的山道两侧,放眼望去,好似家家户户都挂了白幡,满城镐素。
杜弘域的新军,多是从骆驼城里征募的良家子,阵亡过半,便是两千多户人家死了丈夫、儿子,还有那诸多的将门,也有折损了直系子弟甚至于家主都死在了辽东。
总兵府内,杜文焕好似苍老了十岁般,他的身体本就有旧疾,亲眼见到儿子的尸首时,更是泣不成声,几乎昏厥过去。
铺满冰块的棺椁里,杜弘域的尸首宛如熟睡,杜文焕强压悲意,抬头朝千里迢迢为儿子扶灵而归的高进道,“小高,辛苦你了。”
“杜大人,大公子对我有恩,这是我的分内事,若我早到”
“小高,开之把你当兄弟,你若不嫌弃我这糟老头子,便唤我声世伯,莫再喊什么大人了”
杜文焕看着满脸自责的高进摆手道,他知道高进已然是竭尽所能了,违逆圣旨,不远千里北上接应儿子,最后更是亲自扶灵而还,他还能要求什么呢
如今世人都以为儿子战殁于辽东,尸首无存,他能够以衣冠冢的名义,将儿子下葬,比起那些死在辽东,尸首不能归乡的士卒,已经是幸运了。
“世伯,节哀。”
高进沉默了下,最后也只能这般安慰道,骆驼城里家家戴孝,又岂止杜家悲戚难当。
接下来七日,高进都在总兵府后院佛堂为杜弘域守灵,除了杜弘域的妻儿和杜家的死忠心腹外,再没人知晓。
七日后,杜家出殡,大半个骆驼城的将门家主全都来了,他们倒不是来讨什么说法,杜文焕还是延绥总兵,朝廷也没有降罪的意思,更何况杜家还有高进这样的老部下,谁敢来找不痛快。
操办过丧事后,杜文焕在总兵府召见了当初派遣了子弟家丁前往辽东的各家家主。
总兵府的正堂四周都是杜家的心腹家丁披甲执守,那些将门家主见过后也都是心中惴惴,虽说杜文焕向来儒雅温和,不似武人,可是谁也不知道承受了丧子之痛后他能做出些什么事来。
就在众家主们猜测着杜文焕的心思时,杜文焕自喊了高进出来和这些人见面,大明的边军体系里,辽东自李成梁崛起后自成体系,然后宣大一体,山陕两分,陕西这边延绥又和甘肃宁夏固原三镇关系紧密。
这四镇里,延绥最强,骆驼城的将门也最为众多,换句话说谁控制了骆驼城里那众多将门,几乎就算是控制了九边近三成的边军边将,只不过延绥镇历来就没有出过李成梁这般能捏合整个骆驼城的强人。
杜弘域原本因为有高进相助,再加上垄断陕西的煤炭生意,再加上得了朝廷的名爵,这趟辽东倘若大胜,只要朝廷不把他调离延绥,给他些时间经营,或许能收服骆驼城里那众多将门。
只是现在随着杜弘域身死,这等可能性自然也无从谈起,可是杜弘域和杜家遗留的财势名望,由高进继承后,却是陡然让这些将门家主意识到,他们或许会迎来一个比当年辽东李成梁更强的首领。
杜文焕当着这些将门家主的面,把杜家的一切都当众交给了高进,包括那连陕西镇守太监都垂涎不已的煤炭营生,这份富贵随着儿子和杜家新军在辽东的覆灭,本就是守不住的,也只有兵强马壮的高进才能继续垄断这门生意。
杜家在延绥镇历任三代总兵,在边军将门里的人脉关系全都转交给高进后,说不上雪中送炭,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大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大体上是把勋贵和武家当猪狗往养废的方向去培养,再加上文贵武贱的影响,像骆驼城这种武德充沛的边地重镇便不多见,所以这骆驼城的将门家主仍是比较传统的武夫,他们对大明朝谈不上什么忠诚。
“见过高都护。”
在杜家实质上和高家合流,或者说杜家主动投献高家后,整个延绥镇就再没有任何武力足以抵挡高进,至于所谓的朝廷规矩,高进不承认,就和厕纸没什么两样。
大明朝皇权不下乡,县官都只能窝在城里当个束手老爷,甚至被胥吏操持,更别说延绥镇这等边地,所谓的地方官那就真是个摆设了,不然真当将门老爷们养的贼匪是糊弄人的不成。
对于这些将门家主的选择,高进并不奇怪,自三大征后,大明朝四处造反的苗头就已经有了,对于这些武夫们来说,朝廷在萨尔浒惨败后,就更加不足为惧。
高进当下自是将他的辽东之行告诉于这些人,当初随杜弘域出征的五千将门子弟,被他救下大半后收编,如今应当已在朔方城,只不过朝廷那里杜弘域是全军覆没,所以不好让他们立刻便回骆驼城露面。
听到这消息,那些将门家主则是心中忐忑欣喜,不知自家子侄是否得活,不过他们对高进则是越发敬畏,这可是提兵千里于冬季行军,在辽东和打败了朝廷十万大军的东虏硬碰硬地打了仗得胜归来。
和眼前这位高都护的朔方军比起来,当年杨应龙的播州土兵算个屁,更何况眼下蒙古诸部都被这位高都护驯服,想到这里这些将门家主不由悚然惊觉,原来不知不觉间,这个年轻的大都护赫然拥有了足以动摇天下的武力。
一时间,这些将门家主都不由浮想联翩,有些胆大的想到这位高都护历来的行径,似乎从不曾把朝廷放在心上过,不由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诸位,眼下朝廷正乱着,忙着应付东虏,无暇顾及诸边,咱们自己不能乱了方寸,这骆驼城也该立下规矩了。”
高进开口说道,叫那些将门家主都是心中凛然,这位朔方大都护重规矩的传闻可是出名的很,据说那朔方都护府连拉屎屙尿都要管,不过这位治下,那河口堡和古北寨本是边塞穷困之地,如今已是号称赛江南,就连那神木县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虽然称不上家家富庶,但都能吃饱穿暖,足以为陕西各县之冠了。
“还请高都护吩咐。”
将门家主里,有本就亲近杜家的,立马跟进道,其余人愣了愣也只得随身附和。
“诸位,人生在世,所求不过权势财富,权势且不论,诸位虽然占了这延绥镇治下过半的卫所田产,也有所谓的营生产业,可是赚得还不如那些商旅之辈,诸位可曾想过是为什么吗”
“那是因为你们不懂经营,今后只要你们按我朔方的规矩,我保证诸位每年所得的银钱比你们如今所得的多上数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