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谁能想到,自己去明国京师周围兜了一圈,甚么都没干成,反倒自家到处起火,虽然赶紧回去平定了,也能说是得胜还朝,但是就连多尔衮的脸上都火辣辣的。

    这牛皮吹出去,实在不是那么回事儿。

    反倒那个时候的明国,好像开始回光返照一样,获得了各种不可能的大捷,那个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一次竟然击败了席卷中原的大顺军,强行给明国续了一波命。、

    鞑清底蕴太低,甲申年之后和明国相持了两年,如今国内已经有些动荡,再加上八旗贵族腐化严重,眼看着就要朝元代的蒙古人一个方向发展,这就是多尔衮极力促战的原因。

    山海关的吴三桂挺有意思,让多尔衮气不打一处来,虽然和明国不对付,但他却也从不会正面回复多尔衮的招降,所说都是模棱两可,两头不得罪。、

    多尔衮这次出兵先是试探性的大张旗鼓前往山海关,果不其然,吴三桂这吃里扒外的东西赶紧调动关宁军守城,丁点放八旗军入关的意思都没有。

     




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杀吧
    接连几日,城外的清军都没有任何动静,城内汉奸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杨御藩等人引蛇出洞不成,也只好命人密切关注,再次将主要精力放在防备清军的进攻上。

    蓟镇既已失守,三屯营便是崇祯皇帝所在重镇遵化前最后的依仗,遵化素又称京师藩屏,若遵化有失,即便皇帝逃出,怕是京师也难守了。

    杨御藩和蔺养成都不敢掉以轻心,几日都亲自守在东西两门的城垛之上,直到昨夜,崇祯十九年年底的某一日,才开始断断续续的休息。

    说是休息,其实也不过是披挂铠甲,抱着手中刀枪靠在垛口边上微眯一小会儿,一旦要是外头有甚么风吹草动,亦或是自家城头兵士有什么小动作,两人都会立即惊醒。

    “腾腾腾......”

    一批批被杨御藩布置在城外几处破落村庄的明军夜不收陆续狂奔回来,实际刚刚闭眼几分钟的杨御藩陡然转醒,接着城头望杆上的旗手也是传来旗号。

    旗号的意思这些常年驻扎边塞的官兵一看就懂,那意思显然就是在说,城外清军大营已经全数出动,正有大股清军骑兵朝城池逼来。

    “总算是要来了!”

    杨御藩没甚么害怕的神情,该来的早晚都是要来,只是他心中有些隐隐发慌,多尔衮不可能浪费这两天的时间什么都不做,那他究竟是在盘算些什么。

    接着大地隐隐颢动,最后更是剧烈抖动起来,同一时间,杨御藩所在东门眼前的天边尽头,赫然出现了海洋波涛一般繁多的旗号。

    几色黄龙大旗之下,数不尽的清军骑兵驾马狂奔而来,他们是各色盔甲,但因为人数太多,看在守城明军眼中,只是一片黑压压的无边无沿。

    这些清兵放马狂跑,铁蹄的声音震得城头明军官兵内心隐隐颤动。

    看那飘舞的旗海,因一人双马甚至数马而达到无边无际的战马,纵使杨御藩早有心理准备,却也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看这架式,来临三屯的清兵,该是多尔衮的全部家当了吧。

    清军来了多少人,不会入关的清兵全部集结到这吧

    自己城池矗立的土地好像一直都在颤动,奉命防守西门的蔺养成看着眼前一望无际,比喜峰口城下只多不少的辫子兵,面有惊容的道:

    “这他娘的,辫子贼也来得太多了点儿吧”

    “是啊。”身旁一名革左骑兵点头,同样面色震惊,说道:“将军,看这样子,喜峰口那次辫子贼还没出全力,若多尔衮有心夺关,这三屯营怕也难守!得早作打算!”

    “早作打算,你想一直这么逃下去”

    蔺养成闻言先是下意识的点点头,转念一想又觉得太对不住崇祯皇帝和杨御藩两兄弟,良久才是看向城外滚滚而动的清军,咬牙说道:

    “人这一辈子,总得求点什么,后头遵化就是朝廷大军,皇帝御驾亲征可不是出来玩的!五营如今还剩下的就你们十三个,咱们打了半辈子官军,得到什么了”

    “呵呵,什么都没得到!”言之于此,蔺养成暗恨不已,说道:“若不是襄阳投奔官军,你我到现在也还是个贼寇!又哪里会有如今面见皇帝,取得正经官身的时候”

    “这一战,权当是为了今后一搏!”

    奴贼势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蔺养成本来还有些摇摆不定,自打面对面见了崇祯皇帝一面,他这才完全想透。

    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可不愿做那吕奉先一样的三姓家奴,再者说了,后方朝廷大军已经做好万全准备,当今天子就在身后几十里,安心作战,为自己搏一个出路便是!

    城外清军的马蹄声不知响了多久,等到马蹄声渐渐弱下来,却又因为骑兵多的原因而腾起了大股大股烟尘,待这些烟尘也飞散开去,则是露出周边密密麻麻的清军先头部队。

    这清军的先头部队多以蒙古人和汉军兵士为主,也是打着八种颜色旗号,在他们不远处的土坡之上,豪格的两万余精锐镶红旗马



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营之战(上)
    城楼上的旗手不断传来旗号,蔺养成身侧的一名三屯营把总看了看旗号,告诉他说旗号的意思是清军在西门外人数不少,约莫在三万人上下。

    清兵不知一共有多少人,但估计该是不可能少于七八万,三万人在西门外,乍一看上去声势浩大,但仔细想想,却可能连清军总人数的一半都不到。

    蔺养成以往在中原转战多年,大顺军几十万人云起攻城的场面是何等壮阔,眼下清军攻城与之相比,却有些小巫见大巫的感觉,所以并未轻举妄动。

    只见他紧了紧身上朝廷发赐下来的大髦,望着渐渐阴云密布的天色,叹气说道:“我还是喜欢南方的气候,若往后还有机会,一定要和皇上说一说,把我调回陕西延安家乡去。”

    身旁老营王富贵也是点点头,握紧手中刀,说道:“到时候如果还能活着,咱们也该是立了大功,可以像魏藻德那样回家颐养天年去了吧!”

    谈及与此,周围余下几名革左老营面上都满是憧憬的神色,确实,这个年头能带着荣耀与功勋回家颐养天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前首辅魏藻德如今过的日子,不知叫多少人羡慕嫉妒。

    ?清军来到城下停顿了一小会,似乎是在讨论攻城的战策,只见一名镶红旗盔甲的满洲骑兵从后头赶来,与阵前的蒙古将官说了几句甚么,清军的号角便开始响个不停。

    从外到里,大股大股的清军又开始动作。

    一大批汉军旗兵士开始从后方推着大炮小炮和各种盾车、冲车,他们逐渐汇集到前面列阵许久的蒙八旗中去。

    清军汉军旗的兵士寻了个稍高些的土坡,将攻城掩护所用的火炮一一架设在土坡之上,余下的汉军旗兵士则在土坡周边密集结阵,绕着三屯营西门附近,围个里三重,外三重。

    大约是半柱香的功夫过去了,清军虽然频频动作,却还是没有攻城,不过很明显的,清军己经打定一鼓作气攻下三屯营的主意。

    蔺养成刚刚从东门杨御藩的那边得到消息,说是三屯营三个城门,东面和自己这西面都有大股的清兵聚集,现在还不能断定是那边主攻,只有两头都侧重防守。

    三屯营三处城门,小河旁的北门清兵少一些,而且只是远远列阵,做出一副观战等你冲出来的样子,蔺养成有些想不明白,难道是多尔衮疏忽了北门

    实际上,这是多尔衮更加阴毒的用心。

    早在松锦之战时,奴酋黄台吉就曾用过这种围三阙一的策略,看似给明军留一条周全的撤退之后路,让全军起求生之心,从而削弱死拼之志。

    有意思的是,这种简单的策略在明清对阵中屡受奇效。

    总是有一些将官安耐不住寂寞,率部下出城迎战被击溃,或是有一些将官内心惧怕,错误的认为这是一条清军还没来得及围上的生路,带着部下拼命溃败。

    松锦之战,时任大同总兵王朴就是被建奴的这种简单策略所引诱,以大同一部之溃,带动了各路官军的全盘崩盘,即便洪承畴三令五申,亦不能阻止。

    多尔衮希望能减少伤亡,让明军内部出隙,有人趁乱出逃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蔺养成静静地注视着清兵扎营,看他们人叫马嘶的,大队大队的辅兵和阿哈跟役们迎着寒风,颠颠为后头主子们驱前跑后,真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不过无奈的是,眼下三屯营就是清军嘴边的一块肥肉,只能被动挨打,依托城池防守,至于主动出击,那绝对是自找死路。

    蔺养成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一直都是闭口不言,不断吩咐下属准备作战,因为三屯营城早被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机关和暗锁。

    为了夜晚看清城下敌情,官兵们在瓮城之外安插在地



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
    当初蔺养成率军攻城的时候,就时常听见官军自乱阵脚,将火炮玩的炸膛,当时他还打趣不已,心道官军真是弱。

    这下子自己成了官军这头,火炮要是还那个样子,死的可就是自己了,当即他便组织身边将官死命催促放炮的做法,破口大骂道:

    “别放了,缓一缓,缓一缓!”他喊着,由于两方震耳欲聋的火炮对轰,很多人听不见说的话,他便走到一个把总前面,二话不说直接一拳头怼过去,破口大骂道:

    “还放没见这都泛红了,再放,要是炸膛了,大家都得一起跟着陪葬!!”

    蔺养成毕竟是刀山血海各种大场面都见过的人,这会儿由于性命受到威胁本性显露出来,眼睛里红通通的杀意,倒是一下子将那名把总吓住,下意识的点点头。

    把总反应过来心下也是懊恼不已,心道自己一时紧张给忘了,赶紧吩咐属下停止放炮,缓一缓再说,起码要保证持续输出。

    明军很多官兵阵战经验不足,见到清军这个阵势,北边又明晃晃的一个逃路,实际上还是打着且战且退的心思居多,想要死战的人很少。

    就算有心死战者,眼下也是惊魂未定,只管拼命朝清军倾斜弹药,又哪里会想起来火炮的忌讳。

    即便蔺养成与那十三名革左老营到处去喊,依然收效甚微,还是有几个城头的火炮炸膛,几名明军兵士因此被炸死。

    每门火炮都有几个熟练的炮手,可是官军并非人人都如这十三个革左老营那般身经百战,将官紧张,兵士紧张,普通炮手本就不是上阵厮杀,自然更紧张。

    他们这一紧张,那火炮的射频率自然就会收束不住,远高于平时。

    就算使用定装纸笥弹药,他们推进去七八颗铅弹以后,火炮就已经开始发红发热,蔺养成先前就有此等顾虑,听到炸膛声,也是恨恨攥拳锤了一下城砖。

    若火炮制作精良,起码在对轰上不会吃亏,就算炮手紧张释放过于频繁,那最起码也能在清军冲到脚下之前就令他们死伤惨重。

    不过此时的火炮,铸造工艺虽然比清军那边远远领先,但是匠户多是应付了事,粗制滥造,火炮质量自然不敢恭维,射击几轮后就得停射散热,清理炮膛,否则火药极易自燃,就是所谓的炸膛。

    城头明军已经出现炸膛,这正是惧怕清兵的表现,城下蒙八旗都统达延古轻视的笑了笑,自己方才还有所担心,怕本部会因冲城而损失惨重,现在看来,却是高看了该部明军。

    本来清军大部进入二里以内时,就已经进入城头威力最六磅大将军炮的射击范围,可是那八门大将军炮多还是嘉靖、万历、天启年从京师运过来的老货色,年久失修,早就该更换。

    可想而知,这种担色怎么可能放的出来,就算有放出来的,那铅弹也只飞了几百步就失去力道坠落下来,徒增笑柄罢了。

    本来遭受大范围杀伤的清军在两里以内,城头明军火炮几乎成了摆设,只有在五百步以内才凭借小型碗口炮和当年戚家军所用的虎墩炮给清军造成一些杀伤。

    看着仍是密密层层上来的清军盾车,一直瞪眼瞧着那些炮手狼狈模样的蔺养成脸上露出失望之色,却是忽然转头喝道:

    “火箭呢,当初你们拿来对付老子义军的火箭呢,都搬上来啊!!”

    很显然,这个时候的蔺养成已经再无任何顾虑,喊话都是随心所欲。

    杨御藩早将西门防务尽数交予蔺养成之手,在他的喝令下,明军将官反应过来,纷纷跟着下令,兵士们迅速动作起来,将西门附近仅有的十四台中型佛朗机炮一齐搬运上来。

    说起来,这些佛朗机炮还是前不久从京师兵仗局和军器司新制成运来的一批,因为本来那些卫所配发火器的原因,很多人都不是对火器很重视,包括杨御藩本人。

    考虑到安装过程十分繁琐,杨御藩又以阵战厮杀为主,对火炮完全没有任何重视之情,所以就没有赶紧将这些佛朗机炮安装在炮台上。

    无独有偶,见识过明军火炮威力的多尔衮其实也觉得明军火炮就是跟自己闹着玩,根本不如清国内部自制的火炮,并没有重视在蓟镇城头还没来得及发射的那批新到火器。

    多尔衮前几天攻下蓟镇的时候,直接下令将无用的火炮和城池尽毁,心中并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眼下这个紧要关头,已经不能再等这些佛朗机炮安装好的时候了,刚刚运上城头,就被明军迅速的一字排开。

    与此同时,赶到各个城头压阵的王富贵等革左老营都喊出此起彼落的喝令声:“火箭准备!”

    他们是老义



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营之战(中二)
    这种新式火箭本是中型佛朗机炮,来自澳门卜加劳铸炮厂。

    这个铸炮厂本来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经营,参与了当初徐光启第一批红夷大炮的制作,经过郑芝龙平定澳门之战以后,整个澳门全部归大明所有,幸存的葡萄牙人只能以大明子民的形式继续留在澳门,受两广总督衙门和澳门本地官府的节制,否则就要被赶出境内。

    卜加劳铸炮厂自然不能幸免于难,早在一年多以前,崇祯皇帝就已经下旨,强行将葡萄牙人在澳门境内的卜加劳铸炮厂收为国有私立炮厂,只为大明研制火炮。

    远在欧洲的葡萄牙人恐怕还在为三十年战争发愁,听见这个消息后最多也就是怒骂几句黄皮猴子云云,根本无暇东顾。

    炮厂的归属问题虽然变了,但内中却还是一样,对于很多在此工作许久,经验丰富的葡萄牙匠户和西洋技师、汉人匠户、帮工,自然要全部留在炮厂。

    以卜加劳铸炮厂的实力,这等新型佛朗机炮在整体上要强于除红夷大炮以外的鞑清所有火炮,直接投放到战场上也是足够让鞑清八旗军喝上一壶。

    但崇祯皇帝觉得要有大明特色,所以又吩咐毕懋康、毕懋良两兄弟主持兵仗局加以改进,并且被毕懋良推荐到京师兵仗局赴任的王徵也在全程从旁协助。

    毕懋康、毕懋良两兄弟对火器研究多年,宋应星带领的工仗局在制炮过程也从旁起到辅助作用,偶有建言,耗时一年多,历经多次失败的试炮,大明兵仗局这才制成了这第一批火箭。
1...99100101102103...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