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按军功典制,阵取贼虏甲喇人头者,擢升两级,蔺养成此战以后本该升任总兵,然喜峰口既失,前罪不可不罚,功过分明,便升其一级,擢为宽河副总兵,署中屯卫指挥佥事。”

    “若他在后战中另力功勋,便升其为正职,任宽河总兵,除守喜峰口以外,宽河流域的宽城、熊窝头一带也可归其掌管。如此,可安人心。”

    “至于那十三骑的升赏,陛下可以赦免他们及其家人造反的前数罪过,并且可以将他们的家人安排到京城享福。”朱大典想了想,才继续说道:

    “这是三个人此前多是把总、试百总的官身,喜峰口之失既已归咎于蔺养成,便是和他们无关,此战斩获甚多的那名试百总可以连升三级至千总,并且中屯卫也可以安排供职。余者数人则可分别升为试百总、百总,以策其力。”

    “有理有据,朕也是这个意思,成,就按爱卿说的办吧。”崇祯皇帝点点头,直接同意下来,补充道:

    “告诉蔺养成,让他把战死部下的名字和籍贯整理一下交到京师,都是我大明子民,为国捐躯,自然要在忠烈祠供奉。”

    “还有,朕觉得不该只为战死的人供奉,冒死活下来建立功勋的将士,同样要予以表彰和嘉奖,冯铨!”

    “臣在!”冯铨一愣,赶紧站出来喊道。

    “户部拨款三十万两,命工部择址修建石碑,将那些血战幸存的将士名讳和功勋刻于石碑之上,并且要标明是哪场战斗,此事关系重大,你亲自去办。”

    “臣遵旨!”冯铨显得很开心。

    虽然有厂卫暗中查缉,收获的银两可能微乎其微,但冯铨却并不是很缺银两,相比银两,命更重要。

    要知道,眼下这种时候,你贪越多,你也就越肥,等你肥到一定地步了,这位皇帝指不定就直接将你拉出来炖了。

    国丈周奎、福王......

    这些都是皇亲国戚,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冯铨虽然贪,但他却贪腐有度,该贪的时候不用别人提醒,绝不会含糊,可是不该他贪的时候,基本连个大子儿都不会碰一下。

    冯铨也明白这等事的重要性,厂卫监察力度肯定不会小,并且肯定是要载入史册,大明忠烈祠、彰武堂,全是咱工部尚书冯铨带领工部一手筹建,想不名留青史都难。

    这种时候再贪,那不是板上钉钉的贪进史书里去了么

    “陛下圣明!”众人连忙说道。

    崇祯皇帝知道冯铨是历史上投清的贰臣,之所以任用他入阁,完全是考虑到这厮是阉党,东林党的死对头,想要借机打压东林党。

    对于冯铨这个人,崇祯一直都是有所防范,心里在找由头把他换了,交给他这么多大工程,实际上就为找个贪污的由头给撤了或者贬黜。

    可是到现在,这厮竟然基本没怎么贪,把各种事情办得妥妥当当,厂卫也说他在家里老实得很,基本属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是让崇祯皇帝暂时放下了搞掉冯铨的心思。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深深看了一眼冯铨,只见他面色上的喜悦




第三百五十六章:宪之逆鳞,天子豪言
    “朕率大军离开以后,京城内外防务悉数交予英国公,若遇变乱,可奉旨通州、营州、定边卫等处官军平乱,至于巡捕、缉拿贼人等事,仍由五城兵马司、顺天府衙门共同掌管。”

    “兹令:即日起,京师戒严,皇后监国,太子视朝,蒋阁老与内阁冯爱卿共同辅政,其余人等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待崇祯皇帝说完话,群臣一下子就把目光洒向前头站立的内阁首辅蒋德璟与大学士冯铨二人,他们两个则是一副并不知情的模样,根本没有出头的任何打算。

    从六科廊言官到六部尚书,再到内阁辅臣,敢跳出来找死的在前两年都处理得差不多了,眼下但凡稍微重要些的职务,几乎全部都换成了帝党在供职,皇帝旨意,又怎会有人出来唱反调。

    经过前任魏藻德的事情之后,蒋德璟对这位皇爷非但没感觉如何了解,反倒有些更摸不着头脑,不过他却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位皇爷做事不按套路出牌,看起来像想一出是一出,但仔细思量,内中却又有很深的考虑在里面,可能这就是帝王心术,自己又哪里会懂。

    ?如今皇帝要御驾亲征,而且连让“皇后监国,太子视朝”这等话都已经说出口,想必亲征之事已成定局,如今自己能做的,也不过是查缺补遗,尽量把事儿给办漂亮点儿。

    再者说了,内阁首辅自打前任那儿开始,就已经不如皇权了,想把如今崇祯皇帝决定好打的事儿驳回去,就算不要命那也是不可能。

    “陛下,臣觉得御驾亲征一事,还需做好万全准备。”蒋德璟捋了捋头绪,站出来说道:“鞑虏素以野战闻名,而我大明缺少战马,三屯营城为新建,防备究竟如何,尚未可知。”

    “况且国朝中有不少鞑虏细作,若半途遇贼骑截杀,陛下又当如何”

    崇祯皇帝想了想,这家伙倒是比魏藻德强不少,说的是朕没想到的,鞑虏细作这种事儿的确有够烦人,眼下这个年头可是历史上汉奸最多的时候,不可不防。

    缺马的事儿倒是没什么,兀良哈镇是白设的

    把他们迁进关内,就是料定了多尔衮会因此发难于兀良哈余部,想必此时兀良哈镇内乌尔迈等人听闻朵颜三卫各部被鞑清屠戮的消息,也会和鞑清势不两立。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却是失笑,不知多尔衮有没有考虑到屠杀朵颜三卫兀良哈余部会彻底把入关的兀良哈人推向大明这个后果,。

    多尔衮没想到的几率很低,可他若是想到了,却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甩了甩头,将这没用处的考虑抛诸脑后,崇祯皇帝看了看蒋德璟,心道这家伙在猜测圣意上做得的确不如魏藻德。

    若是魏藻德,此时该早就点头同意了,又哪里会说甚么其它话。

    “战马的事儿,蒋阁老不说朕倒还没想起来,传朕旨意,诏乌尔迈率兀良哈镇本部骑兵到京师集结,既然已经是我大明的子民,那就无分甚么一二,一定要把族内最勇猛的战士都带出来。”

    说完,崇祯皇帝没理会群臣的窃窃私语,话锋一转又问道:“户部尚书与兵部尚书何在”

    “臣在!”倪元璐和朱大典赶紧共同出列。

    “户部拟派钱粮,征民壮随军,钱粮的预算一定要充足,朕今日就把话撂在这儿,若是谁敢趁着朝廷大军出征蛮夷之际在背后捣乱,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王承恩、李若链,朕接下来说的话,每一个字你们都要记清楚。”

    “商人哄抬物价的,抓了抄家,灭其满门!朝臣中饱私囊的,抄家诛九族!蛊惑、煽动百姓造反作乱的,有一个杀一个!”

    “还有,京师大内要看住了地方官府,良乡之役时有地方官府借用出征之名增添苛捐杂税



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监国,出师遵化
    坤宁宫,周皇后拿着女官秀梅送进来的监国诏书,满脸都是犯愁和为难之色。

    “这又是怎么了,皇上怎么好端端的,要出去御驾亲征”

    “奴婢也不知道,好像是辽东那边儿的鞑子来犯事儿...据说,是喜峰口又被攻下来辣...”秀梅面色不定,低声说道。

    “唉...,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国内流贼闹腾,关外满人又在闹腾。”周皇后闻言也道是没办法,如今皇帝决定的事儿,就算她也不可能有所改变。

    “没头!”

    忽然间,从门外传来一声大喊,却是崇祯皇帝风风火火走了进来,边走边说道:“这个史可法,朕真是不知该怎么说他,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说的时候在那玩儿血谏”

    皇帝看样子比较生气,秀梅赶紧退到一边,接下来自然是连动都不敢动了。

    说话的功夫,崇祯皇帝将身上的龙袍一把扔到椅子上,站在那里说道:“皇后,给朕披甲,你们都出去,让朕和皇后单独说会儿话!”

    周皇后在人前自然是尊贵之躯,但是在崇祯皇帝面前,那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皇家贵妇,自然也要听旨听命。

    待秀梅等人全部退出之后,她这才是慢慢起身,将挂在坤宁宫角落的那副金色铠甲取来,一件件的为崇祯皇帝披挂齐全,担忧的说道:

    “皇上,就不能别御驾亲征吗大明的国事可离不开你啊!”

    “多尔衮都欺负到门口来了,朕能不去吗朕若是不去,将士们如何作想,他们究竟为何而战朕要清楚的告诉每一个人,他们是在为大明而战,因为朕,大明的皇帝,就跟他们在一起!”

    早知劝不住的周皇后闻言又是叹了口气,上次就是亲自带兵去抵挡流寇,这回可倒好,又要带兵去抵挡多尔衮,这要是万一有甚么闪失,她也不敢继续想下去了。

    待披挂好了盔甲,崇祯皇帝看着浑身金光闪闪的自己,也是笑了几声,心道自己这副模样的确像个吉祥物,实在也上不得战场,若上去了,那就是告诉敌人这儿是大明皇帝,快来追杀。

    “好了,皇后不必担心,替朕守好后方就成,朕这便去了!”说完话,崇祯皇帝打开大门,看了一眼门外围绕的宫女、太监还有侍卫们,直奔着承天门而去。

    按理说,这个时候该去找张皇后,也要把袁妃和托娅她们叫来吩咐一些事宜,可崇祯皇帝不想再跟她们闲话家常,另一方面,却也有些故意不让托娅知道的意思。

    崇祯皇帝对于托娅素来十分宠爱,上次自己御驾亲征,这小妮子竟然抢了朝臣的马匹要冲出宫和自己同上战场,还好守卫宫门的侍卫千钧一发之际关门,不然还真叫她冲了出去。

    发生了这样的事,按规矩来说,托娅就算不被处死,那柔妃的名号自然也是保不住的,最无奈的是方正化,崇祯皇帝对托娅最为宠幸,最难办的就是他。

    若不问皇帝意思就处置了她,难免皇帝回来震怒,方正化只好请示周皇后,周皇后那头考虑到托娅深得皇帝宠幸,自然也不是很好处理,只能再去请示张皇后。

    张皇后倒是不怕崇祯皇帝对她发难,不过这种事毕竟关乎皇家颜面,一方面命人封锁消息,另一方面为了崇祯的面子,倒也不能处置的太过严重。

    说起来,托娅干出来的事和崇祯皇帝本人在甲申年诸多决策颇有些类似,都是大明立国三百年从未发生过的,张皇后最终也只是命御马监太监将其锁在宫中,严密封锁消息,等皇帝还朝后再做定夺。

    当时良乡之役刚刚结束,崇祯皇帝心情正不错,听到



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铎
    其实崇祯皇帝在出京之后,也就在通州城内停留一晚,其余兴州、营州等处的官军都信不着,也根本没有进城过夜,都是在城外扎营第二天一早继续前行。

    来到遵化几日之后,杨御藩留族第杨廷栋守三屯营,自己则带着蔺养成与他部下十二名革左骑兵来到遵化大营面圣。

    “陛下,宽河所守备、大安口参将、洪山口参将、石门镇守备、兴州守备等十二人均已抵达营内,何时召见”

    崇祯皇帝正在和杨御藩等人聊得火热,听到这个消息自是有些不悦,心道反正这些人多半也都是各处尸位素餐之辈,倒是不急着召见。

    “让他们在前营等待,牛大壮,你先到前营见一下他们,问问各处情况如何。”

    牛大壮点点头,起身抱拳说道:“末将遵旨。”

    待牛大壮带着两名城防军参将离去,杨御藩才是继续说道:“陛下,这多尔衮来势汹汹,即便末将亦无法自保,陛下御驾亲征来了此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皇帝面前说出这等话来,要么是真正的忠君为国,要么就是犯了浑想要名留青史,显然杨御藩并不属于后者,崇祯皇帝也就没什么不满之情。

    其实崇祯皇帝在后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死肥宅,巴不得整天待在后宫吃香的喝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睁眼睛就有端庄华贵、如花似玉或是风骚妩媚的各种妃嫔随时供君采摘,这种日子傻子才不愿意过!

    可是自己穿越的不是唐宋,甚至不是我鞑清,偏偏就来到了这苦逼的明朝末年,这种到处危机四伏的时候再不勤快点你,那可就等着被李自成或多尔衮杀猪吧。

    福王知道怎么死的,那就是被李自成炖了!历史上南明那些投降王爷都是什么后果知道不管你有没有复国之意,一个个都找理由给弄死了。

    穿到崇祯身上,那还能落着好

    所以崇祯皇帝没有回答杨御藩的话,做皇帝的也没必要对臣子的话句句都有回应,有些时候需要仁政爱民,有些时候则需要装高冷,不然下面会觉得你软弱可欺。

    然而这么想的还不只是杨御藩一个,蔺养成这大顺的降将也跟着来凑热闹,苦口婆心的说道:

    “末将也觉得杨总兵言之有理,陛下和那些王爷不一样,不能有丝毫闪失,末将觉得,陛下坐镇遵化即可。”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蔺养成,心道这厮会有这么好心当初喊着叫着带着革左五营揭竿起义反朕的是不是你,这会儿怎么突然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当然,崇祯皇帝知道蔺养成最初起义是为了被招安的目的,心里也就那么想想,毕竟这家伙在喜峰口没逃走还立有战功,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当下,崇祯皇帝摆摆手说道:“不必再劝,朕叫你们来是替抵挡建奴出谋划策的,不是来听你们扰动军心的。”

    其实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并不完全是为了抵挡多尔衮和出来装逼。

    按最基本的说,自己在京师再厉害,那也就是个城内皇帝,不到京师外上溜达一圈宣示一下主权,又怎么能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毛爷爷说得好,自古以来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军队的保障,崇祯觉得自己哪怕就是把大明的文官体系杀的人头滚滚,实际上也没有甚么大的用处。

    对于那些捞钱捞疯了的人来讲,就算被杀的人头滚滚,也还是不断有人会硬着脖子上来继续捞钱,就算朱元璋杀成那样,某些人在暗中该干什么不也是还干什么。

    明末和明初刚立国全然不同,就算是皇帝敢阻拦他们捞钱,他们根本就不介意换个皇帝,当然,他们也有那个能力。

    历史上一个个胆小如鼠的藩王们前不久组团闹造反,不可能是他们自己的主意。

    用屁股去想都知道,这其中定然有各方势力在作祟,除了那些被崇祯阻挡捞钱的文官和财阀集团以外,保不齐还有甚么暗中的马王爷在蹲着没露相。

    就和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道理一样,崇祯皇帝要是想稳住自己皇位,最稳妥



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师云集,争斗沙场
    “在喜峰口,你看见多铎这鞑酋了”崇祯皇帝朝他看一眼,颇有兴趣的问道。

    蔺养成见皇帝目光过来,却下意识的有些退缩,下一刻又是点点头,硬着头皮说道:

    “是也不是,末将带人从喜峰口突围出来的时候,就曾遇见多铎部下的红甲辫子兵,那甲喇的人头,据说还是多铎手下得力之人。”
1...97989910010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