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如此一来,倒不奇怪多铎为何会恼羞成怒,屠戮洪山口了。”杨御藩冷笑几声,分析道:“鞑子自号野战无敌,此次多铎在蔺副将手中吃了个哑巴亏,自然要把面子找回来。”
“找面子”闻言,崇祯皇帝却是毫无征兆地发怒了,“他多铎找面子,就要屠戮我大明的子民,就要我炎黄儿女的命”
“这个场子,朕迟早要在鞑清身上再找回来!”
“陛下说的是,鞑虏毫无任性,乃是化外蛮夷,如今臣下也想通了,鞑虏屠戮我汉人,我们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朕要杀光他们,把他们从我大明的版图之内彻底抹除,连渣都不剩!”崇祯皇帝摆摆手,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杀意。
皇帝身上还是头一次有这种强烈的杀气,杨御藩等人都有些不寒而栗。
“嘿嘿。”蔺养成毕竟从前也就是个农民,虽然靠着一把刀、一匹马杀到如今地位,但对于营内上下之事却一概不知,他竟然毫无心肝的笑了几声,说道:
“从前在中原老是听说这些辫子兵如何凶残暴虐,喜峰口一战,我革左骑兵倒也不虚他们分毫!”
好在如今的崇祯皇帝也不会为了繁文缛节斤斤计较,听见他的话当即想起来帐外还有那十三名血战存活下来的革左骑兵。
历史上鼎鼎大名,让各路官军疲于奔命数十年剿灭不及的革左五营,朕至今没见过,幸好还剩下这十三个人,当然要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与朵兵和大明骑兵有甚么分别。
换句话来说,既然革左五营已经在大明下属,可不能让这么一支部队就这么湮灭下去,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问道:
“那十三骑现在何处”
“回陛下,末将让他们全都在帐外等候。”
蔺养成面上有些沾沾自喜,说来他也的确有这个骄傲的资本,能从万余鞑子的围攻之中抽身而出且取得如此军功的,实属罕见。
来到帐外,接受宽河所守备等十几名将领的山呼以后,崇祯皇帝终于见到了革左五营这最后的十三骑,看到他们满是砍痕剑伤的盔甲,当即为其所惊。
这十三个骑兵,人人眼中都闪烁着锐利的精光,骑在马上看起来不是一般的骑兵,倒像是十三名身经百战的将领。
“好,都是我大明的壮士!”崇祯皇帝哈哈大笑几声,上前摸了摸领头那人身上盔甲,啧啧说道:“这盔甲都烂成这副样子了,这怎么行”
“军需官呢在营中抽调十三副铁甲,要配上好的钢刀和虎枪,宝剑赠英雄,神兵利器,只有在真正的勇士手中,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朕不管他们从前干过什么,从现在起,他们十三个,就是我大明的骑兵,蔺养成!”
“末将在!”
蔺养成好像有些心不在焉,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赶紧抱拳喊道。
其实蔺养成有些担忧,毕竟自己这革左五营从前给朝廷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在中原也曾攻城略地,那些读书人定是没少黑自己,皇帝怎么可能心中无隙。
“朕觉得革左五营这个名号不错!这样,打今儿起,你麾下的兵马还称革左五营!只不过如今的革左五营,是大明的革左五营,是朕的革左五营!”
蔺养成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又愣住,过一会才回过神来,连忙告谢喊道:“还不快谢过皇上隆恩!”
“吾等谢过皇上隆恩!!”余者十三骑也个个面色惊喜,在马上抱拳齐声吼道。
这十三个人的声音异常整齐,喊出话来,就比寻常三五十人的声音都要震撼,尤其是他们不经意间露出的那种肃杀神情,直叫人不敢小觑。
“启奏陛下,张鼐、乌尔迈、秦翼明等人均已入营!”正在这时,一支支各地奉诏前来的官军就跟商量好的一样,纷纷抵达遵化大营。
为首的众将来到崇祯皇帝面
第三百六十章:忠贞候、左柱国——秦良玉
不过很可惜的是,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孙子马万年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投降了鞑清,这一点就已经让如今的崇祯皇帝如鲠在喉。
听到他们两个率领白杆兵前来汇合,崇祯皇帝表示自己并没有任何高兴的意思,只是心中有些遗憾没能见到秦良玉,这位华夏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巾帼英雄。
想来此时的秦良玉已经七十多岁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有下一次机会再见到她。
看着眼前颇有英武之气的两个人,崇祯一时也不知说些什么好,夸赞吧,毕竟这两位历史上都做了汉奸,总归不是那么回事儿。
可自己要是什么都不说,会不会又对白杆兵太过苛刻了毕竟投清是秦翼明和马万年做的主,却不是他们这批白杆兵。
“不知女将军近来身子骨可还硬朗”
听到崇祯皇帝问话中深深的担忧之情,马万年和秦翼明对视一眼,都是有些自豪之感,毕竟这也代表着皇帝重视自家,很快后者便是答道:
“回陛下,谢陛下的关心,姑姑身子很好,能提刀上马,将那些不服从本朝的土司治理得服服帖帖,前不久还上阵砍了不少西贼首级。”
“如此,朕也就放心了。”崇祯皇帝知道秦翼明话中所谓的‘西贼’便是张献忠那个劳什子的大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很快又问道:
“女将军临行前可有吩咐过你什么”
“哦,臣下忘了。”秦翼明这才想起来,连声告罪,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恭恭敬敬呈给站在御前的牛大壮,“这是姑姑亲笔所写的奏折,嘱咐臣下一定要亲笔交给陛下,请陛下过目。”
牛大壮看都不敢多看一眼,开玩笑,这可是巾帼女将秦良玉给当今皇帝的亲笔折子,什么时候也轮不到自己,便是赶紧呈了上去。
“臣秦良玉,见过吾皇万岁万万岁:
顿首三拜,以谢皇上天恩。
臣于川蜀之地,闻国朝两面受贼,事欲难为,当是痛心疾首,未能及时救驾行援,非臣尸位素餐,还请陛下听臣一言。
若臣言之不若,陛下再怪不迟。
十七年初时,献贼破成都、犯夔州。时臣率军救援,左右竟不能援,臣虽奋力死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败于贼手。
臣曾思量,此败,是臣下之军战力屡渐低下,不低献贼臣道非也,国朝之积弊,实非数年之患,陛下乾纲独断,欲挽大厦,亦非一时之功。
国朝危亡全系陛下一人,臣恳请陛下行事三思而定。
臣已知罪孽深重,枉负国朝天恩,该当以死恕罪。然百般思量,千乘之愿于此乎马门忠烈该绝乎
臣非惧死,今年已七十有余,该是随千乘而去之时。然臣放心不下陛下,放心不下如今这四处糜烂的大明,更放心不下我家那几个后生小辈。
若臣先去,小辈不能续忠于朝,臣死不瞑目,九泉之下亦无面目前我马门列祖列宗。
臣留有用之身,一可续效于朝,二亦能为吾家小辈言明利弊,规整道路,使其为陛下、国朝尽忠尽力,战死疆场。如此,方为臣心中所想。
惊闻陛下御驾亲征获良乡大捷,震动九边,天下传首,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已泣不成声,此实为国朝百兴之先兆。
陛下二次亲征,臣附议可行,然臣毕竟老迈昏聩,川蜀之地唯有臣方能与献贼一争,臣若一走,川蜀必失。
思来想去,唯有遣侄翼明、万年率军助战此路可行。
马家一门忠烈为国朝效力,全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三十余年,到现在这种地步,虽国事已难为,却也敢与贼势不两立!
生为大明之将,死为大明之魂!臣遥望京师,泣血再拜!”
看完秦良玉写的这份奏折,崇祯皇帝已是面色动容,起身道:“国朝有一个女将秦良玉,胜抵十万兵!把朕的话传回京师,传旨。”
“封秦良玉忠贞候,赐券、世袭罔替。加封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特授左柱国,所部全数赐名:白杆军!”
崇祯皇帝说完,在场众人全都呆立当场,秦良玉一介女流之辈,却被晋升
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议与奇谋
官军这边已经跃跃欲试,人人都想争夺那份头功,同样的,多尔衮这头儿也是打着好好在关内捞一票的念头。
不过话说回来,捞一票还是其他人的想法,多尔衮可不会仅仅是这个想法,也就只有他,在如今这个年头还恋恋不舍的想着入主中原。
对于多尔衮来说,捞一票是必须的,更大的目标还是带着八旗兵杀进明国京师,看看那紫禁城到底比自家盛京皇宫强在哪里,看看汉人自称天朝的资本究竟在哪儿。
多尔衮这边动作够快的,杨御藩前脚离开,后脚就已经开始围攻三屯营了,若不是杨御藩此行就只带着蔺养成和那十三骑,还真有可能被多尔衮钻了空子。
三屯营与遵化相隔不过几十里,大军行动还会慢些,但杨御藩和蔺养成全算在内,一行也就十五个骑兵,早晨出发,算上议事面圣的时间,当天半夜也就回到城内了。
回到城中的第一时间,蔺养成和杨御藩就来到城头,见到外头飘着的八种眼色黄龙大旗,当即就是紧皱眉头,冷哼一声道:
“这多尔衮动作够快的呵。”
“可不是!哥,你前脚刚走,这帮鞑子后脚就来攻城,若不是弟兄们用命放炮,这会儿怕是已经失陷了。”留守三屯营的杨廷栋说话的同时也有些后怕。
“这帮鞑子!”蔺养成自打喜峰口一战以后,手中原本征战多年的老营队伍就只剩下十三个人,算是个多铎结下梁子,当即狠狠拍了下城砖,问道:
“蓟镇那边儿嗯么样了,据说如今的蓟镇已经不剩下多少兵在守了那还能守得住么”
“自然是没守住。”杨廷栋叹了口气,说道:“早晨你们刚走,就有哨骑回来报信,说是蓟镇昨天夜里就已经失陷了,鞑子的做派和喜峰口一样,把城毁了,男女老少都杀了!”
“他们毁城干什么”蔺养成有一事不明,当即发问。
杨御藩却没有吭声,看着远处多尔衮的营帐,其实他是在想事情。
若是平日里,杨御藩听杨廷栋这么称呼自己,是一定要呵斥几句的,现在这会儿却也顾不上那么多。
自从入城以后他就一直在琢磨,为什么多尔衮来的这么快这么急,是不是城里边儿出了汉奸
想想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多尔衮也是两条胳膊两条腿,又不是神仙,若没有汉奸送信,怎么可能知道的这么快。
听到蔺养成再次询问,他这才回过神来,冷笑着说道:
“还能干什么他们是蛮夷,本来就是到处劫掠的,关内的鞑子土地占不住,自然要该毁的毁,该烧的烧,该杀的杀,好让咱们元气大伤,来年他们好继续入关!”
“可恨!”
蔺养成这才点点头,忽然明白为什么以前自己当义军的时候,官军老是在势大的时候忽然将主力撤走,眼下看,多半是北边的鞑子又来犯事儿了。
“将军你看,有一骑出来了!”这时候,垛口旁边一名守卫的步弓手忽然指着远处清军大营,惊声说道。
杨御藩二话没说,直接抽出刀喊着下令:“传本将的军令,全城戒备!”
很快,那个骑兵逐渐来到瓮城下,却见是个汉人长相的汉军旗兵士,只见他朝上遥遥抱拳,说道:
“杨大帅,摄政王让奴才来传个话,说是若您能归顺我大清,他老人家将不计前嫌,封侯为伯,那都是不在话下!”
“放你娘的屁!你不要祖宗了,还要拉着老子也不要祖宗!”杨御藩冷笑几声,勃然大怒,回身喊道:
“那个信不要送上来,来人,给老子把这个不要脸的狗汉奸弄死!”
本来那传信的汉军旗兵士还以为是个耀武扬威的好差事,毕竟其余不少地方的明朝官员和将领都把信收了,而且也曾露出犹豫不决的神情。
就算
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战将启
多尔衮选择在这时候跑来大明找麻烦,而不是选择如同往常一般在冬季之时进兵,其实也算是有些不得以而为之的感觉。
首先一点,多尔衮虽然早有甚么“墨尔根戴青”的名号,十七岁就成了正白旗的旗主,可是就算如今已经成了皇父摄政王,那也比不上死这么久的皇太极的威望。
在八旗之中,自己虽然领着实力最强的正白旗,阿济格的镶白旗也对自己悉奉遵命,但是现在的正白旗还是当初的正白旗吗,现如今的满洲八旗还有努尔哈赤那个时候吹的那么牛吗
说点掏心窝子的话,自打浑河血战之后,满洲八旗的战力就已经一落千丈,早就不比当初了。
现在的辽东,到处都是满人贵族建的庄园,庄园里养着大大小小几十个汉人阿哈,一天伺候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眼看着就连剩下这点血性都要消失不见。
多尔衮对此心知肚明,但是鞑清内部却并不是他完全一个人说了算,代善和济尔哈朗虽然看着不管大事,可一旦你做出和他们两个利益相悖的举动,马上就会和你站到对立面去。
还有豪格,明面上看是那次争继位失败以后变得老老实实,可若是有机会送上门,他也不会放过那个机会。
现如今的满洲八旗,自打浑河之后再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硬仗了,完全靠着南蛮子们害怕八旗军的威名,没打就自己崩溃,来获得一场场看似碾压的胜利。
浑河血战是八旗军根本没料到的硬仗,各只有几千人的戚家军和白杆兵,硬是和数万满洲八旗打的有来有回,就连自己这边素来依仗的铁骑冲锋,对白杆兵和戚家军都没有屁用。
当时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铁骑,那可和现在不一样,就没有任何一支明军能承受住一波冲锋,就连当时的女真铁骑都充不垮戚家军和白杆兵,可见这两支军队已经“硬”到了何等地步。
多尔衮想想都觉得后怕,还好这两支全都被消灭在浑河了。
人家手里的家伙事儿和正常南蛮子都不一样,你冲过来,砍马腿又是戳马肚子的,反正用尽各种办法将你的精锐骑兵弄下来,一旦骑兵落了地,等着把你弄死的伎俩更多,那可和死了没区别。
历史上,多尔衮在鞑清内部的地位就并不是很稳固,在完全靠实力说话的满州八旗之中,现在不听话的苗头都已经开始显现了,尤其是上次围困明国京师徒劳无功之后。
现在想想,多尔衮还觉得实在是太丢人了。
自己被封为大将军,走的时候就连大玉儿都亲自给自己送行,满脸都是等你得胜消息传来,我就以身相许的神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