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原因只有一点,对方都是骑兵,作战的主力只能是骑在马上的那些人,自己这些冲快就又成了炮灰,冲慢了,作战不利的帽子就会扣上来。

    蒙古都统急于在满洲人面前彰显自己和汉人的区别,知道自己麾下步军不擅长对付骑兵,冲了大约十几步,便立时下令张弓搭箭,在后面射箭支援。

    按他所想,前方四个满洲骑兵都是环身两层重甲的精锐,最低级别的都是镶白旗牛录,自己还是不要上去拖后腿,在后面射箭支援




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营北上
    “报——”

    黄昏时分,多尔衮正在帐内大口大口的抽着烟袋,后面则是两个不知从何处抓来的两个兀良哈女人在战战兢兢的服侍。

    忽然间,从外头冒冒失失的跑进来一名值岗的巴牙喇白甲兵,见这白甲兵面色惊慌,多尔衮刚刚升起的愠怒随之烟消云散。

    他也明白,这些白甲兵乃是整个两白旗最为精锐的旗人,能在自己帐外护卫的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连他们都是这副神情,定然是前方生了什么大乱。

    “到底何事,竟然如此慌张!”

    “摄政王恕罪!”那白甲兵似乎也反应过来,当即跪地请罪,得到多尔衮许可后才是起身说道:“报,喜峰口已经被我军攻下,可...”

    “可是什么...”多尔衮眉头一皱,觉得事情并不简单,赶紧问道。

    “明军一部冲出城外,蒙古格安里都统战死,我军损失不小!”那白甲兵犹豫不已,最后也还是吞吞吐吐的把话说了出来,说完后又是跪地请罪,好像犯了过错的是他一样。

    “......”

    听见这话,帐内气氛一度陷入沉默,多尔衮思虑半晌,边走边道:“先去看看豫亲王吧。”

    “遵命!”

    多铎在听闻部下得力甲喇战死之后便一病不起,于情于理,多尔衮都该去看望一番,若抛开作为亲弟弟的感情除外,多铎又是满洲镶白旗旗主郡王,更一直都支持他,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为了这个,就更应该去看看。

    镶白旗大帐外就战满了镶白旗的各牛录额真,进入其中,多尔衮更是见到了耿仲明以及一批镶白旗的贝勒聚在一起议论着什么。

    看见多尔衮进入,所有人都立即放下嘴边要说的话口,转身齐声喊道:“参见摄政王!”

    “十五弟,你怎么样了,要不要会盛京休养休养”多尔衮坐到多铎床边,细声细语问道。

    多铎看样子有些感动,连忙起身要行礼,却被多尔衮直接安抚下来,这才躺在哪里含恨说道:“我没事,还能再上马再砍两个南蛮子!”

    “好!哈哈哈...”

    多尔衮也是抚掌大笑,道:“十五弟果真英勇无比,乃是我大清第一巴图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来日必成常人所不能成之事!”

    多铎咬着牙翻身下榻,跪地抱拳道:“请摄政王给我十三满洲骑兵,那贼厮手下只剩十三人,那我就用十三骑为镶白旗的勇士报仇!”

    多尔衮想了想,转头询问道:“附近可有明军援兵赶到”

    听到问话,后头负责勘察援兵的牛录莽尔泰一愣,下意识的出列喊道:“回摄政王,哪能有什么援兵,都被我大清吓得屁滚尿流,跑都来不及!”

    多尔衮反复询问都得到同样的答案,这才点点头,说道:“好,那本王就给十五弟十三员巴牙喇兵,务必将那叫蔺养成的贼将首级提回来见我!”

    “没问题!”

    多铎哈哈一笑,起身差点直接晕倒,却咬牙硬挺装出一副无事的模样,直接转到后帐披甲去了。

    多尔衮觉得对方不过是个毫无名头的贼将而已,十三个白甲兵应当足够,深深看了一眼多铎离开的方向,这才转身离去。

    没有人知道,离开大帐之后,莽尔泰大大的呼出口气,自语道:“差点就露馅了,不过那兀良哈小娘们是真嫩,再去寻她玩玩!”

    走了两部,莽尔泰忽然想起什么停下脚步,许久又摇头自语道:

    “应该是我多虑了,那些南蛮子胆小的要死,哪里会往关外派甚么援军,那小娘皮怕是明日就得杀了,要趁着今夜好生跟她玩玩!”

    ......

    大约是三十余里以外,一支打着“杨”字令旗与大明玄鸟高招旗的军队走在路上,粗粗一数,人数不小,大约在七八千人上下。

    打前身披制式陈旧铁甲的那位,不是钦命三屯营总兵官杨御藩又是何人

    在他身后,跟着七百多名明军骑兵,余下的人分成三列呈线性前进,大部分都是步军,其中又有两成左右的辎重兵,都被保护在队列最内。

    “前方就



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
    “哟!我说是谁呢,原来是咱们的蔺参将又逃回来了”本来因为族哥呵斥而闷头不吭声的杨廷栋见到蔺养成这批人顿时又是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冷言冷语说道。

    “哼哼,怕不是被鞑子吓破了胆”一个三屯营游击哼几声道。

    “怎么,守关几千人,就逃回来你们十几个人你们逃回来做什么,依我看,还不如就死在关口算了,真是给大明丢人!”又一个参将冷笑道。

    其实杨廷栋说的话也代表了大多数官军对投降贼寇的看法,毕竟和这些流贼打了十几年的仗,双方结下的梁子太大,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开。

    再说了,第一次贼寇投降的时候,官军也还没有如今这么多的说法,大多数人也并不会排挤,直到张献忠谷城复叛,李自成商洛再起,数支已经投降的贼寇在他们对付鞑虏的时候不断搞事,这才让官军对贼寇彻底寒了心。

    “你们——,不要太过分了!”一名革左五营的余部也没想到这些官军如此小肚鸡肠,当即不服不忿的就要抽刀。

    “就是,老子们这一路杀的鞑子比你们加起来都多,有什么好得意”

    余下十几人也均是如此,自己从关口血战杀出一条路,还拿下了数不清的鞑子人头,就是为了给关内送个口信,难不成得到的就是被排挤和打压这个结局不成。

    蔺养成面上的狂喜转而不定,看着杨御藩的神情,若他也是如此,自己莫不如再回大顺算了。

    在李自成面前装怂,起码还能留得一条性命,怎么看也好过在朝廷受这窝囊气,吃力不讨好,而且关外鞑子也不是那么好对付,一个不小心就会命丧他乡。

    “你们真是愈来愈放肆了!”就在其他人以为杨御藩会处置流贼的时候,却见他毫无征兆地发怒,转而上前上下打量一番蔺养成与他身后的十三骑,颇有感慨地说道:

    “想必你们一路杀过来,也曾遭遇了不少阻挠吧”

    蔺养成正在思量退路,没想到杨御藩是这个语气,当即有些不确信的看了他一眼,见到并非作态,才是点头笑了笑:

    “杨帅猜的不错,鞑子镶白旗派了不少人来阻挠,对了——”说着,蔺养成从身后一人手中接过首级,扔给杨御藩说道:

    “若杨帅不信,这是那鞑子甲喇的人头,还有我等弟兄马上绑着的,都是货真价实的鞑子人头,都可以赠予你们!”

    蔺养成也知道官军中素来都有夺功的传统,此番这话说出口,却是有些想要借此消灾的意思。

    杨御藩下意识的接过人头,仔细端详一番,见果真是一名面色惊恐的金钱鼠尾鞑子,当即哈哈大笑几声,但却没说什么。

    这笑声听得蔺养成浑身起鸡皮疙瘩,皱眉道:

    “杨帅这么笑话咱,是什么意思”

    “你想错了。”杨御藩收起笑意,将首级扔给蔺养成,说道:“陛下去年就有明旨,阵取清虏甲喇首级,官升两级,蔺大帅,某这便先行恭喜了!”

    “还有诸位弟兄,你们是好样的,这些脑袋都是你们用命搏回来的军功,我三屯营不如你们!我等的功勋自要靠自己去建立,又岂有夺人功勋之理!”【… …&免费阅读】

    “呵呵,你们打完了,该轮到我三屯营了!”

    杨御藩再次看了看这浑身浴血的十三骑,抱拳点点头示意,直接下令原路返回,看样子是要回三屯营拉防线和鞑虏死战。

    杨廷栋呆立当场,也是没想到这些流贼会有如此高的本领,回头行了几步,犹豫再三,却是忽地调转马头,讪笑着抱拳道:

    “蔺大哥,方才小弟不明事理,多有冒犯,还望海涵!”

    “是是是,我等方才多有冒犯,都是官军兄弟,理应一致对外!”余者几名军将也是纷纷前来。

    蔺养成和那十三名骑兵都是满脸的不可置信,赶紧回道:

    “这又说的哪里话,何必分这么清楚,你等是要回三屯营吧我们也无处可去,喜峰口关破自有吾等一份责任,不应再逃,与鞑子拼了!”

    说着,蔺养成想起什么似的,又赶紧补充道:“如今鞑虏来势汹汹,其他人我不敢说,但是抚宁卫的张鼐,却还是能唤来助战的!”

    “说得对,关内是吾等汉家之处,岂容鞑虏胡来!”后头十三名革左骑兵纷纷大声呼喝,又道:“离此地不远老山之中那八处山寨王,都与我等有交,何不唤来共御鞑虏”

    “所言极是,还有小黄庄马帮,我未顺官军之前曾助他们一臂之力,为将功折罪,这便去将他们叫来助战,若是叫不来,愿



第三百五十四章:谋定盛京,御驾亲征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

    养心殿位于冬暖阁之后,设有日常用具,乃是历朝皇帝小憩之所,崇祯皇帝为了方便休息,又命太监、宫女等内侍于前年在养心殿内增设床榻。

    平日若不想去找妃嫔侍寝,多半就会在此将就一晚。

    实际上,崇祯皇帝穿越后的第一年去坤宁宫与周皇后合欢的频率非常高,再加上袁妃、柔妃等一些妃嫔,现在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在逐渐控制,尽量缩减到一月两到三次,以调养身体。

    说是将就,但养心殿毕竟是皇家宫殿,内中还是非常舒适,方正化早就让内侍们将所有物件准备的一应俱全。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崇祯皇帝并不像原来那样拼命处理国政了,早朝都是时上时不上,完全看心情,久而久之,这崇祯皇帝常住的养心殿也就成了一处保卫最为严密的宫殿。

    “三屯营告急,请陛下过目!”这天下午,内厂提督太监方正化带着几个御马监太监,手中拿着一份文书,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看过文书上的内容以后,崇祯皇帝面色依旧淡定,转头问道:“那前来报信的兵士现在何处”

    “回陛下,已经被臣安置在偏殿。”

    “宣他进来见朕。”

    那兵士还是第一次见到皇帝,紧张的都要说不出话来。

    实际上,他来此传信的时候本希望能引起朝廷重视,毕竟前方是自己的大帅和兄弟在和鞑子拼命,若是来一趟什么消息都带不回去,他也是于心难安。

    可他却没奢望过皇帝会亲自接见自己,谁都听说了当今圣上对武人重视,但毕竟只是道听途说,皇帝这个词距离他们的世界,依旧遥远。

    “小人叩见陛下。”由于不知道甚么皇家礼节,那兵士进来以后当场咣咣咣磕了三个响头,而后埋着头根本不敢抬起来。

    崇祯皇帝上下打量一番,发现这兵士身上甲胄有些陈旧,走进仔细一看,上面还有不少战斗留下的刀枪痕迹,暗自点头,转头负手道:

    “起身吧,方正化,赐坐!”

    “小人谢过陛下!”那兵士倒是朴实得很,直接一屁股坐到两名御马监太监搬来的椅子上,道谢后便等待着下文,只听崇祯皇帝走回位子上又问道:

    “你是何处人士,在杨御藩手下任何职”

    “回,回陛下,小人是山东武定州人,自幼父母双亡,原来在老帅督标营供职,现在是在杨帅麾下督标营任标长!”

    “好啊,如此年纪轻轻便有战功,将来必是栋梁之才,不错!”崇祯皇帝听到后显得很高兴,笑了几声,转念却叹了口气,说道:

    “内出层乱,外有鞑虏叩关,国事不济,朕所能依仗的,也就只有你们这些将士了。”说着,崇祯皇帝又指着文书上的十三个骑兵人名,问道:

    “这十三个人的功劳可属实”

    “回陛下,千真万确,三屯营弟兄都可以为蔺将军与这十三位弟兄做担保!”听见这话,那兵士好像忘记了最初的紧张,急促的说道。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让一个司礼太监带着这兵士下去准备拿赏,转头问道:“可曾打听好了,多尔衮这次是带着多少人来的,为什么要来”

    方正化寻思一会儿,说道:“这个尚且不知,那些逃兵的话不能全信,个个都把鞑子吹到了天上去,有说五十来万的,还有说拉着几百门炮的,但是臣估计人数也就还是那样。”

    “陛下可不要忘了,鞑子人数较我大明还是太少,就算圈出来,能有个二十万顶天了。”

    闻讯赶到不久的李若链也是补充说道:“方公公说的不错,据辽东那边的锦衣卫传信回来,盛京城内已经不剩下多少旗人,这次满洲人算是倾国而出,人数大约在二十万左右。”

    眼前这两个,一个是东方不败的原型,一个是后世《绣春刀》里锦衣卫沈炼的原型,崇祯皇帝对他们两人还是比较信任,点头嘀咕道:

    “倾国而出”

    若朕没记错的话,历史上鞑清入关那几次好像每次都是倾国而出吧

    后世的时候看着地图每每总是感慨,要是在这个时候,能有一支精兵给他来一个奇袭盛京,让多尔衮也尝尝釜底抽薪的滋味,岂不快活。

    眼下机会来了,可是这精兵要从哪儿去找,想



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阳钟鸣,刀兵大起
    待倪元璐等人领命而去以后,崇祯皇帝坐下来又想了想,问道:“蔺养成部下这十三个人的赏赐,想说什么但讲无妨,朕要听听你们的意思。”

    闻言,李若链先行站出来说道:“陛下,蔺养成此前虽是流贼,但念其喜峰口作战有功,为免寒了众将士的心,臣觉得,还是要适当升赏。”

    崇祯皇帝闻言也是点点头,心道升赏是肯定的,只是这关于流贼的升赏却并不是那么好办,道理很简单,莫说文人,大部分官军也还是对他们另眼相看。

    这事儿要是办不明白,得不到流贼的归心,连官兵的心都可能丢了。

    兵部尚书朱大典见崇祯皇帝面有深思,遂说道:“启奏陛下,李掌使所言不错,然升赏却也要有个度。若过分升赏,难免军中将士不服,若不升不赏,又会逼其再与朝廷作对。”
1...96979899100...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