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东,下苏杭
    时光荏苒,张国元从衢州返程快追上大军的时候,日子已经走到了崇祯二十年的正月二十八。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这边儿大军慢腾腾的也已经经过了南京城,距潞藩自立的杭州城还有五里不到的距离了。

    江南、东南一带皇亲国戚们闹的如火如荼,但是南京城却显得异常平静,崇祯皇帝当时忙着去杭州处理藩王作乱的事,只是在城外经过,并没有进城,更没有去见那些在城外等候的臣子们。

    这个情况很少见,南都金陵城是陪都,更是第二号的大城,无论甚么人路过,不用其他人说,都会在城内停留一阵。

    观赏秦淮河畔的花河美景,或是亲自去寻个名妓,体验一番士子风流。

    崇祯皇帝路过南京不仅没在城内逗留,却避而远之的做法,让包括南直隶镇守太监刘福和南京吏部尚书马士英在内的很多人都想不通。

    皇帝到底是哪里对这里不满意了,路过都不到城内来看一眼,这可是南都金陵,不是路上随便的任一州府县城。

    正在他们打算追赶崇祯去杭州的时候,圣旨到了,皇帝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命令告诉马士英和南京的一应勋戚文武们,不要跟随来杭州,在城里待着就行。

    既然是皇上的意思,马士英等人只好如实照办,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来到杭州城外不足三里的官军大营,见到了围城日久的统领周经武等人。

    三里,这个距离已经很近了,就是骑在马上正常行走的崇祯,都已经能见到杭州南瓮城上设立的高耸角楼。

    此时城外的官军,除了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的那支得胜之师以外,还汇合了周经武统领的征南平叛各支官军。

    这支征南大军,除了原本镇守在南京的周经武所部神武军,还有蓟镇总兵官黄得功、宣府镇总兵高杰、大同总兵白广恩、山东总兵牟文绶等人的部下,他们都是在近半年之内陆续奉诏汇聚过来的。

    单从人数上来看,这支汇聚了南北两支大军的队伍,规模已经空前庞大,飘扬的旗帜一眼望不到尽头,至少也要有十几万人。

    自从孙传庭战败之后,官军还是头一次征调出超过十万人的队伍,况且还不仅如此,五省总督陈奇瑜此时正带着西北大营的新军和一部分河南、湖广、山西官军在和李自成、张献忠鏖战。

    就在崇祯皇帝和手下一众军将慢腾腾朝杭州进军的时候,杭州城头的守将却也在注视着这边,目光中满是忌惮。

    这他娘的,漫山遍野全是人,难不成是流贼打到杭州来了

    不过也就是随意那么一想,稍微考虑一番就能知道,眼前浩浩荡荡这支兵马,绝不可能是流贼,只有一个可能,是那周经武又来攻城了。

    这守将叫范有贤,原本是分守杭州的朝廷东路参将,现在已经被朱常淓委任为建武朝廷大将军,又被封了兴业候,摇身一变,功成名就,也算是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所谓“光宗耀祖”。

    除范有贤以外,还有一将名严天凤,这厮从前是杭州城内的参赞,官职低微,却有些偏文的儒将气质,这次同样被朱常淓委以重任,手握重兵。

    他们二人,乃是这杭州建武朝廷的两员大将,此时严天凤也收到了手下斥候线报,亲自来城头寻范有贤。

    建武朝廷旗下军将不少,各种总兵、大将多如牛毛,你带着几千人来归附,就能封个总兵,带着几百人来碰碰运气,至少还能混个参将。

    在这些叛军之中,范、严二人部下最多,各有一万多,而且也就他们两个算是稍微知晓些兵事的,不过就算如此,也依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朝廷征南大军和建武朝廷的军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黄得功、高杰还有白广恩,这几支兵马哪个都不是他们能抵挡的,不出半年,外围州县基本都投的干干净净,如今也就只剩下这么一座空城。

    杭州城虽然大,但是架不住这么多人待在一起,城内除了武将以外,文官和分封出来的爵爷们同样是拥挤不堪。

    “兴业候,各门外都有不少人围住,怎么办



第三百八十八章:事变
    不光是人沉默,便是连他们身后的战马,也没有一匹在毫无状况的时候发出嘶鸣的,同那些骑手一样,仿佛都是一根根毫无生命的木桩子一般肃然静立,面无表情。

    这些骑手分布在两侧,待他们距离近了些,城头的范有贤和严天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中瞧见不可置信的神色,这些骑兵,竟大部分都是面相粗狂的蒙古人。

    为首那个手持闪亮弯刀的蒙古统领,更是精壮得可怕,双眼炯炯有神,但是望向后的眼神却带有明显的经纬之情。

    整支朝廷大军,仿佛只等后方皇帝一声令下,就立马带着麾下的蒙古骑兵冲杀过来。

    崇祯皇帝一直没有说话,对面大军停到不远之外,也就这么静静肃立在叛军眼前。

    也正是这种沉默,才让范有贤和严天凤心中越发的没有底气,头一回开始反思自己造反了造反这条路到底对不对。

    反思的不光是他们二人,此时曾极力怂恿潞藩自立的张秉贞、赵之龙等人也纷纷登上城楼,面对朝廷大军,都是惊慌失措不已。

    原本只是浙江巡抚的张秉贞,这个时候成了所谓建武朝廷的首辅,还有忻城伯赵之龙,现在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忻城王,后头那些勋戚们也都是这公那候的,前些日子个个封爵,这时候全然没了那时候的意气风发。

    然而到了眼下这个时候,身上披着甚么堂而皇之的荣耀名头都已经是无关紧要的虚名,因为一旦朝廷大军拿下杭州,所谓的建武朝廷便会立即烟消云散,他们的身份也就不再做数。

    严天凤转头看向范有贤,问道:“大将军可看出来什么端倪了吗”

    范有贤先是下意识的摇摇头,而后又是皱眉说:“这些人不像是往日你我经手的那些卫所兵,要精锐得多。”

    “中间那些端着白色长矛的,怕就是四川秦良玉的白杆兵,还有两侧的骑兵,若本将所料不错,正是前些年招募过来的兀良哈镇骑兵!”

    “怕是朝廷编练新军有了成效,今后的主力,将会是这些新军啊!”

    听了范有贤的话,严天凤虽然没将他后面的分析当回事儿,却也是点头面色呆滞的道:“没想到,这些蒙古鞑子竟然会真听从朝廷的命令!”

    “若早知今日,当初怎么也不会跟着造反了!”

    “这怎么可能,这根本不会啊!”赵之龙一手拍着城砖,平日老是挂在嘴边那淡淡的微笑也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前所未有的茫然四顾,猛地,他转头道:

    “事已至此,二位,莫不如跟本王再降了朝廷!实在不成,绑了潞藩献给皇帝免除前罪,也是未尝不可!”

    闻言,范有贤回头看了赵之龙一眼,心下鄙夷,道这厮也真是乐观,就以这位皇爷办事狠辣的作风来看,就算降了能免一死,日后估摸着也将会再无出头之日。

    若是真过上这种日子,还不如渡海去投建虏,好歹也能混得不错!

    “你说什么,这个时候投降,你可知山东曲阜那罗击是怎么死的”

    范有贤收起心思,拧头瞪着赵之龙,说道:“那罗击未曾抵抗便献城投降,最后还是被皇帝处死,你我在这个时候投降,怕不是走了他的老路!”

    严天凤听了这话,原本投降的意思也减弱半分,但下一刻他又茫然四顾,发问道:“打又打不过,降还降不得,那依你所见,吾等又该如何”

    范有贤望了望远处辽东方向,咬牙道:“某有一计,不知二位可敢同行!”

    “说来听听!”赵之龙不是傻子,早就在考虑退路,当即附耳过去。

    “事已至此,已是别无他法了,范兄,小弟和弟兄们身家性命,可就全交予你手了!”严天凤点点头,咬牙上前道。

    范有贤道:“渡海,投清!”

    “什么!



第三百九十章:赐名,赵忠
    其实说实在的,崇祯皇帝在三屯营御驾亲征,打赢了历史上多尔衮率领入关的那支清军,清军吹自己满万不可敌,这次十几万人被击退,脸皮算是彻底被打肿。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惯例让厂卫和皇家报社那帮人先可劲吹之外,回到京师的第一天,崇祯就仿效万历皇帝抗倭援朝战争胜利,以“平虏”昭告天下。

    然而这还没完,崇祯皇帝老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对了,藩王之乱还没平定,李自成和张献忠还在西北、川蜀那一片儿称帝建国,闹得不可开交。

    相比内部一打即投的藩王们,崇祯皇帝真正挂念的还是大顺和大西这两支,自己毕竟穿越过来的时候太晚,能打的敢打的,这会儿基本都已经死光了。

    而且李自成已经统一了整个西北,虽然被击退两次,但手底下据说还是有百万大军,毕竟人家小李子占据人心,兵源来的向来容易,张口一呼,云起响应嘛!

    张献忠在四川,手下的大西军也号称五十来万,战斗力据说也不差,目前就只有秦良玉能靠土司和沐王府跟他周旋一番,短时间内,想把手伸到四川去,基本不可能。

    自己还处在守势,每天各地都有各种人玩儿了命的造反,想剿灭他们两位,没个百八十万新军,谈何容易。

    虽然剿贼非旦夕之功,但是装逼这种事儿,崇祯皇帝不想落下。

    “你且回去告诉那个赵四!”

    说着,崇祯皇帝暗自喃喃一句,赵四怎么起这么个破名,按理说该是好端端的一个莽汉,这名字让人一听,就容易想起乡村爱情,什么感觉都没了。

    “就说朕给他换个名字,叫赵忠!”

    嗯,这么叫起来,就好听多了。

    “你且回去告诉赵忠一声,就是他的要求,朕全都答应了,许他带着部下到山海关镇守,就封个山海关参将吧,若有个叫吴三桂的问起来,就说朕怕他自己在那应付不来,派个人给他搭把手!”

    “遵旨!”那神武军千总点点头,调转马头,风也似的再次驾马而去。

    山海关这个地方,在击退了李自成和多尔衮之后,马上就要是崇祯皇帝接下来处理的地方,没法子,毕竟这个位置不能老是让吴三桂捏着。

    吴三桂手握几万关宁军,不说战力无双,起码常年驻扎宁远,也称得上是久经善战,不知比京畿各城镇新招的兵马强到哪儿去了。

    要是一直搁在那让他稳当坐山观虎斗,就像在枕头边放了颗定时炸弹,崇祯皇帝都不用想都知道,要是三屯营自己打输了,这厮没准就直接放多尔衮入关了。

    想起这事儿,崇祯皇帝就觉得来气。

    唐通不是野战把阿济格都给击退了吗,部下按理说战斗力也不会低到哪儿去,派他去山海关搅吴三桂的局,结果第二天就给关住了,到现在一年多了,山海关还是吴三桂一家独大。

    高第、唐通,还有他们的部下都在关内,关宁军能多少人,往多了说也就五万,高第和唐通的兵马加在一起也有三四万,怎么就连个响屁都不敢放呢。

    唐通下面那些部下也一个赛一个的窝囊废,良乡城外鞑子骑兵都打赢了,关宁军有个屁的好怕,还能比鞑子更厉害

    操刀子跟他们干啊,后头不有朕做主呢吗,唐通是傻还是怎么的,朕派你去山海关,是为了让你和吴三桂和睦共处的那是让你跟他玩命去的!

    崇祯皇帝想着,这次回去以后是得好好处理下山海关的事儿。

    吴三桂这个人脑后有反骨,历史上玩起命来就连亲爹和一家老小都不顾的主,还是别指望他给自己效忠了,效忠了也不敢收。

    神武军千总回去没多久,城头的叛军就把建武朝廷那四不像的大旗扔到地上,纷纷扔下手中刀枪,又有把总指挥部下起闸开门,看样子是没了任何顾虑,拍拍屁股打算投降了。

    军将们没几个和赵忠想的一样,都觉得明摆着打不赢,自己直接投降,这事儿办的对啊!

    毕竟朱常淓是你老朱家的人,你再怎么也不能杀了,要是大家操刀子跟着他玩命,作战时死的是自己的人,打不过被诛九族的也是自己全家老小。

    看着城门逐渐被打开,赵忠静静蹲在地上,他怎么都没想到,这皇帝真是令人意外,不光痛痛快快的允了自己的请求,顺带着还给自己赐了个新名字。

    赵忠,是暗示自己要



第三百九十一章:刘道贞血战忠州,秦曾又却西贼
    朝廷在东南和江南一带大力整治内乱,就连当朝皇帝都亲自下去摆平自己这些作乱的叔伯,已经接受朱常淓王号的张献忠,此时却是率领二十余万大西军出征。

    张献忠这次的意图很明显,他趁着秦良玉派出援剿部队没回来的时候,开始大举进犯,正是要趁此时机统合四川全境,然后发兵出关。

    忠州城下,守城明军望着远远而来的大西军,浑身颤抖得说不出话来,更是有人已经扔下刀枪,开始屁滚尿流的弃城而逃。

    “大西必胜!大西必胜!大西必胜!”

    漫山遍野都是头裹红巾,身披红色衣甲的大西军士卒,远远又有不计其数的老营马队,他们手持各式刀枪,以营为单位,开始向城下整齐进发。

    这些大西军兵士在四川境内连战连捷,就算局部有一些小型的失利,却也并不影响张献忠即将统合四川全境的大局。

    城外,张献忠正带着大西的武将们观战。

    “皇上英明。”大西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郝希文看着望风披靡的官军,大笑几声说道:“那马乾还真是天真得很!”

    说完,马乾便是驱马而出,亲自领着队伍攻城。

    孙可旺看着马乾的背影,心下有些嫉妒,道是这么好的军功被他抢走了,据说城内还有个姓朱的王爷,他娘的,这可太可惜了。

    不过尽管孙可旺心中十分不满,他却仍是大笑几声,故作豪迈的道:

    “咱们接受朱常淓的册封,这姓马的就把曾英和李占春的人调走,现在秦良玉又派白杆兵人去京畿一带援剿,余下的人守卫石柱尚且不足,也不会来救。看来,这忠州城,我大西是拿定了。”

    “不光要拿下忠州,秦良玉这次是棋差一招,就连石柱,朕也要一次性拿下!”张献忠轻抚胡须,面上红光闪烁,望向秦良玉驻守的石柱方向时,满脸都是憎恨和钦佩。

    “这个娘们,真他吗不像个娘们!”艾能奇朝地上啐一口,冷哼几声说道。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艾能奇的言语中显然对秦良玉和她属下的川军有着浓浓的忌惮。

    李定国同样如此,在他心中,秦良玉这样的人正是朝廷最缺少的,若四川多几个秦良玉,多几个曾英和李占春,大西可能就不会达到如今这个地步。

    心下活动很丰富,但李定国却并没有将所想和盘托出,只是说:
1...105106107108109...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