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这种事儿常人看是难得的机遇,然而刘若可却只是从中看见了转瞬即逝的杀机,自然不敢担待。
“你呢,马主事,你去!”
“不行啊公公,下官学识尚欠,恐难担大任哪!”马主事比侍郎刘若可更加惊慌,甚至直接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请求不要让他去。
曹化淳看到哪里,哪里的官员就是下意识的后退一步,偌大个南京礼部,竟然找不出一个人能在关键时刻有点用处的。
曹化淳摇摇头,不在这帮人身上下功夫。
真是一帮废物,平日里夸夸其谈,个个好似胸有万卷书一样,真到了用得上的时候,都特么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甚至不如自己这个无根之人。
“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下面将士已经开始有嗡嗡的议论声,虽然在将官的制止下减弱半分,但过不多久,就连将官之中都发出同样的声音。
显然,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难道今日的叙功升授要出什么幺蛾子了不成。
听到崇祯皇帝略微恼怒的询问,曹化淳擦擦额头渗出细汗,讪笑着上前将方才的事情如实禀明,果不其然,崇祯皇帝面上已经能明显看出来憋着怒火。
“曹化淳,你来喊!”
“这,陛下,臣是宦官,按规矩宦官是不能做大典主事的啊!”曹化淳瞪大了眼睛,倒不是推脱,说出口的完全是实情。
崇祯皇帝笑了笑,说道:“宦官又如何,还不是我大明的子民,朕开的先河不少了,今日朕就再开一个,这叙功升授大典的第一日,就由你西厂提督曹化淳来主持!”
听出皇帝口吻中不可置疑的语气,曹化淳也知多说无异,只好应承下来,转身走到台子上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
“皇上命我为主持,那叙功升授大典,开始吧!”
实际上,底下将士并不会对谁做这个主持多说什么,在他们看来,无论是谁,只要不把他们用命换来的功勋给整没了,整少了,那就可以了。
一众西厂番子心下不免有些豪气,这等盛大典礼的主持,不是礼部尚书也不非当朝大学士,却是他们西厂的提督太监,这若传了出去,西厂的风头必然会更高。
他们西厂与东厂分庭抗礼的日子,不远了。
&nb
第三百九十八章:辽国公之请,大明天可汗
很多兀良哈种的蒙古人,听见这个消息,起初还是一脸懵逼的到处询问,不过他们在互相谈了几句之后,全都变得笑容满面,明显是对这个结果超出了预期。
乌尔迈更是由此深感大明和鞑清的不同,中原王朝一向对自己这些蒙古人优待,只要你不去主动犯事,你承认他们的宗主地位,那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大明立国快三百年来,每逢贸易、封贡,蒙古诸部获得的利润都是远比大明这边要多。
你就进贡上去一批草原马,人家就能跟你互相通商,用自己上好的绫罗绸缎和瓷器、蚕丝,来换取你草原上的羊毛、肉食和各种破烂。
而且作为蒙古人的乌尔迈知道自己这边的心思,很多时候进贡上去的马匹,十有**都是劣种,羊毛和肉食也不是优质上佳货色。
这种东西进贡上去,大明这边不是傻子肯定能看得出来,一是地大物博的中原其实并不在乎这点玩意儿,二也是不想跟蒙古算计甚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就像万历年间,女真那边的首领,努尔哈赤所谓莫须有这“七大恨”中,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所杀的父亲塔克世和祖父王杲。
说的好像挺有理,但这两个当时建州女真的首领,为什么会被杀
大明一向对蒙古人进贡劣等马匹的事情不加干预,但为什么这次就把女真这边,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王杲搞死了
是因为蒙古人和女真人区别对待,还是像努尔哈赤那誓师文章中堂而皇之所写的那样,是汉人“虐待”、“欺凌”女真人太甚,他们不甘忍受,所以才起兵造反
努尔哈赤说的好听,实际上,这完全是因为那个王杲咎由自取。
年年进贡劣等马匹和物资,这个万历皇帝就忍了,毕竟蒙古那边这么胡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让万历完全不能忍受的还在后面。
当时的万历朝,三大征刚刚结束,三大征虽然都胜了,让大明稳固了宗主国的地位,但动兵超过百万,糜饷数百万,动员劳工又数百万的实录,使得当时的万历皇帝根本无心再对这边跳梁小丑一般的王杲做什么处置,全国都在休养生息。
万历皇帝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崇祯现在很明白,所以他不仅没有处置王杲进贡劣马匹的事情,而且还对其加官进爵,有荫厚的封赏。
就算是个傻子,这种情况也知道见好就收了吧
可是这王杲不这么想,他觉得是大明怕了他,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倒是更加变本加厉起来,这厮在辽东擅杀督抚大员,就连入城找他谈话的游击将军都被他所杀,脑袋被挂起来示众!
他的所作所为,着实激怒了万历皇帝,大明就连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军队都收拾了,让一个建州女真在眼前这么蹦跶,那还是天朝了吗!
一纸圣旨,命辽东总兵李成梁搞定建州女真。
万历二年,李成梁接到圣旨,率本部辽东军讨伐建州,此战可谓摧枯拉朽,李成梁不仅将王杲擒拿当众处决,而且还纵兵捣毁整个城寨,将之夷为平地,老少不留。
可是就算这样,建州这边儿消停了吗依然没有!
万历八年,李成梁不堪忍受建州小丑,再度发兵,一战重挫建州另一女真部落首领兀堂,将其部逐出塞北。
万历十一年,重头戏到了,王杲之子阿台率兵反叛,将归附明朝的女真部落吞并,聚众不少,李成梁恐其做大,威胁辽东边防,旋即率兵征讨。
努尔哈赤亲爹塔克世正好是王杲的女婿,闲着没事儿干,也便是跟着叛乱。
在这场战斗中,明军大破建州女真,李成梁杀阿台和塔克世,把城寨再度夷为平地,彻底将这一支不服从明朝统治的女真部落从版图之内抹除。
可是在最后,打算斩草除根得李成梁看见抱住自己马腿哭喊求死的两个女真小孩子,却是忽然间有些于心不忍,将举起的屠刀又放了下来,最后做出了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留他们一命。
这两个建州女真小孩子之中一个,便是老奴酋努尔哈赤。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成梁死了没几年,努尔哈赤跟着自己亲爹和祖父的脚步,再次起兵叛明,这回,他赶上了好时候。
因为当时的大明内部已经给天灾**祸害得不成样子,各地流寇蜂起,官军疲于奔命,李成梁一死,原本服从于他的辽东军各地将帅据城各自为战,互不听从统属。
再加上李成梁之后继任的辽东总兵和巡抚尽是无能之辈,根本无法统御辽东各部,这才使得他迅速做大,直至
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给朕敞开了肚皮吃!
宣布杨御藩、蔺养成和乌尔迈这三名头功之后,上午余下的时间便用来宣布三屯营之战中表现突出的守城和驰援军将名讳,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有想让他们在人前露露脸的意思,以此来激发他们再立功勋的热情。
毕竟提着刀上战场的全都是男人,崇祯皇帝同样是个纯爷们,理解这帮人为自己玩命的真正意图,既然了解他们想要什么那就好办了,给他们想要的不就完了。
期待已久的升授终于到了,虽然大部分人都是站着看,站着听,虽然喊出来这些名字跟许多站在下面的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心中已经熊熊燃烧的的那一团火。
今天没自己这没有关系,自己努努力,让下次有就行了,就算下次还没有,国朝重视武人,天下这么乱,只要自己肯玩命,早晚都有那么一天!
军将们也是发现,这帮家伙平日连着站两个时辰,可能早就会腰酸腿痛、哭爹喊娘的,但是今天,竟然连一个吭声的都没有,一直都是静静的站在那里听上头喊话。
转头看向崇祯皇帝,军将们的目光实际和底下兵士也是一样,全都带着敬畏。
这叙功升授大典,毕竟不可能就这么办上一整天,兵士也是人,崇祯皇帝一直在上头坐着时辰久了尚且感到难以忍受,让底下兵士一站就是一天,显然不合常理。
这还要得益于张尔岐不久前考虑的十分全面,南京礼部将这次大典分成三日进行自然有原因。
今日是第一天,时间长些,上下午各两个时辰,上午宣布三屯营之战的头三名和表现突出的一些军将们的名讳和升赏情况,下午继续。
第二天的事情,按礼部计划是要上下午各一个时辰,上午将三屯营之战立大功的兵士和基层军官宣布出来,下午则开始进行平定藩王之乱的功勋宣布。
第三天上午两个时辰,用来宣布和总结最后一部分参与平定藩王之乱的各地军将、兵士升授情况,下午一个时辰,则总结一下这几战的斩级和阵亡情况,方便下次引以为戒。
上午结束后,兵士们分批次离开校场,前往各自的军营中用饭,早在半个时辰之前,军营中的伙夫们就已经开始做饭,这会儿刚好完事。
沿途,兵士们看见了聚在校场周围观礼的各色人等,看着他们对自己指指点点,不少孩子也流露出仰望的神情,不少人第一次觉得,当大明朝廷的官兵,真好。
看见那些仍是一脸鄙夷,但却眼中露出复杂神色的文人士子们,他们则是冷哼几声,心里实在是快意得很。
你们不是看不起咱们这些舞刀弄枪的武夫么,现在皇帝亲自给咱叙功,亲自提拔咱,你呢,还在屋子里里头抱着几本破书,打算用嘴皮子平定叛乱
没准日后老子立了大功,升为百总、千总的时候,你还在耍嘴皮子!
兵士们站了一上午,虽然口头都没说什么,但是身体肯定不好受,不过他们都觉得这次是累最值得的一次,不仅能听到各自的升授情况,而且回营就立马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他们中不少人,以前在各地为军伍的时候,鲜少有军饷月月能发齐的情况,兵械、衣甲也是几年都不见更新换代,时下这种情况已经是非常少见了,对许多人来说,这感觉就和过年一样。
“哟嚯,好香啊!”
“老张,这回做的啥吃的”
那伙夫老张哈哈大笑几声,说道:“来来来,弟兄们,圣上奖赏大家伙杀敌立功,牛肉、白米、出征饼还有白面大馒头全都管够,嘴巴都张大点儿,能往里塞多少就塞多少!”
“谢皇上!”
后来的兵士们老远就闻见香味,几乎都是挤进去的,生怕自己进去晚了吃的被抢光,当他们看见营中火热的场面,虽然松了口气,但却往前挤的更急了。
一进大营,就见到不少长桌长椅摆放在正中间,不少装着饭菜的大桶被搬到两侧,这之后又摆着更多大桶,里面装的都是热气腾腾的馒头和出征饼......
看见这些大桶,兵士们
第四百章:没有胜者
这次大典没有任何意外之事,全程都异常顺利。
三屯营之战,除三明首功直接获取爵位赏赐之外,其余军将没有任何一人得到爵位封赐,其中佼佼者同样不少。
例如归降前来三屯营助战的前大顺武威将军张鼐,这次就得立甲例一等功,因功被升授为永平总兵,常驻距山海关城几十里外的永平卫城。
虽然永平总兵不过是个杂号,但胜在位置重要,比之一般的各地诸多杂号而言,却也是在上等之列,崇祯皇帝的用意,实则在用他来牵制吴三桂。
张鼐的永平府隔在山海关和蓟镇、三屯营之间,若吴三桂有什么不善之举,此地首当其冲,换一个方向来看,这也正表明了崇祯皇帝的用人不疑。
这次叙功大典,崇祯皇帝对蔺养成、张鼐这些投降流贼将领不计前嫌,只要立功,一概重用,使得大部分归降后立新功的流贼将领,都十分拥戴。
至此以后,起码在名义上,整个永平府都归张鼐统管,当然兀良哈镇不算在内,不知身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得知这个消息,又会作何感想。
又有战死王光恩之弟王光泰、王昌二人,分立甲例一等功、三等功。
王光泰先前为杂号,此次升授为朝廷正选太原总兵,率部西进,移镇太原城,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王昌比其兄略有不及,升授为居庸关参将,率部北上,镇守居庸关。
崇祯皇帝将刚刚光复的重镇太原和要地居庸关交给这两位,一是考虑到后世历史上这两个都是夔东十三家之一,从历史上投清都肯为自己挡刀去死的王光恩这一点来看,只要自己用好了,这两兄弟绝对都值得信任。
另外有汉阳总兵马进忠,三屯营战中立甲例一等功,平定诸藩中又立乙例二等功,前功并叙,升授朝廷正选密云总兵,兼管渤海千户所,加封卫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大典过后,马进忠将率部北上,镇守古北口,加固边卫。
马进忠同样是投降后归降的农民军,起初他聚众十万,号称“混十万”,自从被招抚后,先是隶于左良玉部,是左部少有不扰民的队伍。
此战马进忠毅然率部北上援剿,其实也和张鼐一样,有背水一战,脱离左良玉那股贼军的意思,所幸崇祯没有让他失望,这次的加封,足以令他感恩戴德。
这些是投降农民军中表现突出者,其余前来援剿的朝廷军将,立大功者同样不少,其中要属四川参将秦翼明、新戚家军游击戚元辅、戚元弼还有常德总兵马爌为主。
秦翼明立甲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副总兵,卫指挥使,率所部白杆军回石柱协助秦良玉对抗西贼。
秦良玉之孙游击马万年,立丙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参将,加封卫指挥佥事,率部跟随秦翼明回四川。
戚家小将戚元辅、戚元弼二人,各立甲例一等功、二等功,又在平定藩王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擒斩叛军六百余级,分立甲例三等功、五等功。
戚元辅升授参将,加封神武右卫指挥佥事,戚元弼则升授游击将军,兄弟二人同驻灵寿城,由戚元辅协领真定府西路兵马、粮饷、军械等事。
这个时候的戚家三兄弟大哥戚元功,中了武举人以后,正在跟状元徐彦琦一同在京师进修,据说现在的他,已经和从前有着天差地别,说起话来,颇有些儒将风范。
常德总兵马爌,本为杂号,名将马芳之后,三屯营战中,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生擒鞑清镶白旗贝勒一员,阵斩正蓝旗、正红旗贝勒两人,军中直呼为“小庞德”,添立甲例一等功两次。
朝廷议后,决意升授马爌为正选保定总兵,节制保定府各路兵马钱粮,驻保定府城,考虑到从前诸多功勋与祖宗勋德,特加封太子少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兼领中屯卫指挥使。
大典过后,马爌率本部随崇祯一同北上回京,顺道前往保定府城赴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