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济尔哈朗和代善都在大臣和王公贝勒之间享有很高的威望,众口铄金,若是巅峰时期,多尔衮一句话定了也就定了,但是这个时候,他不敢冒着分裂的危险独自做主。

    因为无论如何,豪格那边肯定是要与他唱反调的,若是一意孤行,将代善和济尔哈朗也逼到那边去,自己可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往常他多尔衮得罪的人,无论满汉,可都不少!

    布木布泰看了一眼识趣不再吭声的多尔衮,朝代善和济尔哈朗两位老臣点了点头,就好像没见到多尔衮不断挤眉弄眼的暗示,她只是端庄的坐在上位,牵着福临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

    “睿亲王,大清立国至今,都不曾放弃入关中原的追求,但是如今,真的不能再一意孤行了。”

    说着,布木布泰看向豪格,说道:“肃亲王说的不错,我大清别看是在关外吃了败仗,但是有多少人看着这败仗一打,什么人都要跳出来咬上两口才舒服,汉军旗近些时日跑了三成,这些都不是好兆头。”

    “咱们大清在关内眼线不少,各位都知道,如今的明国,已不再是之前的明国了,仅京畿一带,就有黄得功、杨御藩等许多手握重兵的军将,这些人都很棘手。”

    “更别提明国还有富庶的江南、西南,对了,明国西北、四川不是还有流贼建国吗,依我看,那就再等等。”

    “等!”多尔衮实在忍不住,站出来咬牙切齿的道:“再等,天命还在不在我大清可就是未知之数了,太后您说话可要慎重!”

    多尔衮没想到,就连上次入关时如此笃定和支持自己的布木布泰,这回都变得如此庸懦不堪,难道区区一次三屯营战败,就让整个大清的勇士都变得畏首畏尾了吗

    不,他不信!

    布木布泰瞥了多尔衮一眼,就跟没听见似的,自顾自朝其他人说道:“先稳定了国内,再谈入主中原的事儿。”

    “天命依旧在我大清,等那些流贼做大闹起来,汉人皇帝不得不派兵剿贼的时候,睿亲王再率兵入关不迟,往常那些次,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明国昏暗、糜烂,早晚必亡,睿亲王又何必急




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
    “摄政王,自三屯营回盛京之后,还听诏的就只有察哈尔、科尔沁、内喀尔喀五部,还有其余永谢布、宰塞等几个。”

    “土默特、外喀尔喀诸部,都是推诿不来,还有探子说两白旗之内的原海西女真旧部,乌喇氏、叶赫氏近来频繁集会,不得不防啊!”

    郡王阿达礼说道,言语间眉眼深陷。

    听了他的话,刚从殿内一事出来的英亲王阿济格说道:“十三弟要抢山海关,怎能少了我阿济格阿达礼说的不错,本王部下就有原海西部众,都不怎么安稳,若要出关,得杀鸡儆猴,让这这些海西余孽不敢轻举妄动才行!”

    多尔衮望着正在集结的两白旗甲兵,先是看了一眼出来支持自己的阿济格,细细一想,他说话向来直,但总归还是有几分道理。

    那些海西余部,向来就不怎么安稳,原本没有闹出事情来,完全是因为被自己建州一脉的王公贵族们压制,三屯营战败以后,他们跃跃欲试倒是不稀奇。

    阿济格说的不假,若自己带兵前去,难保这没有什么脑子的豪格不被这些余孽当成枪使,在后面烧上一把火,那可就全完了。

    杀鸡儆猴,那到底要杀谁呢

    多尔衮蹲在地上,脑海中开始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的排除。

    那吴尔古代、达礼善,还有叶赫贝勒尼雅哈,对争夺山海关都不怎么感兴趣,达礼善和尼雅哈近些年表现都很中肯,性格懦弱,一般不会站出来挑事。

    不过那吴尔古代,倒是不得不防。

    他是哈达正脉嫡子,如今哈达支脉的兀良哈部已经内附明国,朵颜三卫怕是保不住了,该尽早撤防回来。

    吴尔古代作为哈达正脉,尼雅哈也是叶赫正脉,在海西女真中仍旧有不小的号召力,前者的族第王世忠,如今可算得上是个正正经经的明人,平日的衣着和称呼都已经彻底汉化。

    崇祯十五年的时候,王世忠被安排到宣化一带,明廷这个任命的目的多尔衮很清楚,就是想让这哈达正脉的余孽王世忠在大清后面搞事。

    这些年以来,他可是没少与吴尔古代来往书信,就连察哈尔部,都常与王世忠有往来。

    想到这里,多尔衮眼露杀机,既然王世忠在关内,自己摸不着,尼雅哈还算比较老实,那就拿这个不怎么安稳的哈达正脉嫡子吴尔古代来杀鸡儆猴好了。

    夺下了山海关其它的事都不是事儿,若没夺下来,这些人就要尽早全部除掉!

    自己走之前,看来是要先将哈达正脉的余孽们一网打尽才行,除掉吴尔古代,根除哈达正脉,至少能让余者海西部众不敢轻举妄动。

    “这样的话,算上汉军旗如今还剩下的两万余人,我们最多也就只能召集到不足十万人,而且两白旗还有不少海西余部,真的要硬抢山海关吗”

    阿达礼的话逐渐在多尔衮耳中消失,蹲下半晌的他忽然站起来,冲阿济格说道:“既然十二哥提了,那小弟有个不情之请,就用吴尔古代祭旗,以慑宵小!”

    “吴尔古代是该死,可是咱们没有证据,会不会激反”阿达礼瞪大了眼睛。

    多尔衮冷笑几声,毫不在意的道:“激反呵呵...,阿达礼,你太高看那些海西余孽了,太祖能把他们全部降服,我多尔衮就能让他们全部灭族,这哈达氏到了该除的时候了。”

    “不除哈达氏,其它的部族怎么会诚心归顺我大清”

    “好,我这就去办,早就想干死吴尔古代了!”阿济格大笑几声,转身带着两白旗的满洲兵杀气腾腾离开。

    盛京城内忽然出现了无数身穿两白旗全身铠的满洲兵。

    他们成批上街,专抓那些已经归附的哈达氏后人,上至已死的哈达氏酋长孟格布禄嫡长子吴尔古代,下至普通的哈达氏正脉族人,无一幸免。

    不多时,盛京城内大型校场,绑缚着数百名哈达正脉的后辈,这些人全都是面色惊恐的求饶,但多尔衮面色深沉,望向吴尔古代,冷冷道:

    “吴尔古代勾结王世忠,背叛大清,妄图率哈达余脉内附入关,罪无可赦,你们谁还有这等想法的,趁早收收,天命在我大清,而不是明



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
    武昌,元帅府。

    “......着王世忠官复原职,特加封太子少保,接旨之日,率部往宣化屯驻,安抚察哈尔、土默特诸部,望卿仍能尽心勠力,为国朝尽忠!钦此。”

    待这前来传旨的司礼太监宣读完毕,府中左良玉、左梦庚等人皆是大礼参拜,恭恭敬敬将其送了出去。

    “梦庚吾儿,快送钦差出府。”左良玉赶紧说道。

    王世忠作为这次圣旨上的主要角色,早已是红光满面,听了左良玉的话也是连忙起身挡住左梦庚,笑着道:“女婿稍待,还是做老丈人的亲自去送送公公吧。”

    左梦庚直接回头询问的看了一眼自己父亲左良玉,得到他点头许可以后,这才侧身让王世忠出去,不过脸上明显带着不悦。

    王世忠前脚和传旨的司礼太监走出大堂,后脚左梦庚就冷哼一声,道:“朝廷这是安的什么心,去年张献忠要出川,若非我们左军众将士拼命,在这武昌挡着,陈奇瑜岂能从容收复太原我看这皇帝是脑子被门挤了”

    听了这般大逆不道的话,堂上几名左部军将将面色一沉。

    “梦庚吾儿,说话要慎重啊!如今不比从前了......”若是以往,左良玉倒不会说什么,可现在听了这话,他显然有些吃惊,连忙摆手制止。

    “这朝廷形势逐年好转,不能掉以轻心。”

    左梦庚听了自己爹的教训,只是冷哼一声,倒不再多说。

    毕竟他也就是不愿承认而已,可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再向从前那般将朝廷视若无睹了,在崇祯皇帝的领导之下,大明真是逐渐开始向中兴在转变。

    这天时好像也开始偏袒大明了,地方上的灾害虽然仍是很频繁,但相比前些年已经愈发少了。

    数十年甚至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水灾、蝗灾几乎都集中在崇祯一朝,就像天有意要亡大明,但是如今的灾害与前些年一比,就可以称得上是小巫见大巫了。

    就拿湖广来说,自崇祯十七年大旱之后,就再没出过任何灾害,流民逐渐归家,据说在陈奇瑜的安抚之下,山西境内尤其是总兵王光泰的驻地太原,已经逐渐安定下来。

    就连他们左部驻扎的武昌,在左良玉稍微约束了部下之后,就已经开始有百姓返程回来种地了,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左部在地方上再骄横跋扈,也还要靠着朝廷的名声混日子,不然就跟那些贼军没有半点区别了,而且现如今的朝廷,也根本不是再拿自己没有一丁点办法。

    这才是左良玉不得已而约束部下的根本原因。

    常驻南京的神武军,陈奇瑜统帅的五省官军还有西北大营新军,甚至山东的牟文绶等等,哪一个都是忠于朝廷的力量,并且都是近年以来不断斩获大功,威名不小。

    虽然号称五省官军最强的还是左部,但时下的左部却如秋后的蚂蚱,早就远远不及其余官军了,更别提人称小庞德的保定总兵马爌,以及野战击溃八旗兵的兴平候高杰等部。

    除了各地星罗棋布忠于大明的军政势力,皇帝还在京师亲自组建了禁军与城防军,人数加在一起接近十万,所用都是最好的装备和军械。

    去年京师禁军的威名也是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先是随陈奇瑜击溃大顺军,紧接着又参与三屯营之战,继而南下平定诸藩,战斗力说起来也定是不弱。

    左部若是做的太过分,被群起而攻之也极难存活,继刘泽清、刘良佐、姜襄、王承胤等人之后,左良玉可不想做那五个被朝廷围剿的人。

    这一点自知之明,左良玉还是有的,并且在他心里,其实根本就没考虑过背叛朝廷的事儿。

    “公公,皇上可还有什么话要传给末将的”

    王世忠没想到朝廷会再度启用自己这个外族人,出去以后先是塞给司礼太监一锭黄金,而后才是笑呵呵的问道。

    “你态度不错,皇上是有话传下来,不过这话是给你一个人说的,且随咱家过来。”这司礼太监收了金子,态度顿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拉着他走到一边,说道:“



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陕瞬危
    刘宗敏是个二愣子,前几天还喊着要学关云长挂印,带上几个小老婆回乡种地,这次就又变了口风,要带兵出去北上了。

    李自成对他不是很信任,当然也不得不委以重任,刘宗敏部下和自己本部人数不相上下,平日也从没交过皇上,都是一大哥相称,实际上算是平起平坐。

    高一功素是众将之中比较沉稳的,就连他都如此说法,李自成也有些意动。

    不过说实在的,他对崇祯皇帝遣使来特意的羞辱,不算是很在意,毕竟从前自己就是驿站的驿卒,直到现在他也不是很想当皇帝,做个西北王,能在故乡陕西受人敬仰,这就已经很令他满足了。

    “都静一静,听闯王说话。”

    见到李自成似有话说的神情,牛金星连忙上前比比划划的道,其实很多人都已经对他没什么好感,刘宗敏更是瞪了这厮一眼。

    迫于李自成的威严,周围还是逐渐安静下来。

    “我大顺制内,近来可有发生什么大事”李自成没有直接说发不发兵,只是模棱两可的询问道。

    牛金星闻言,自然率先而出,道:“回禀闯王,去年武威将军谢应龙在汉川大败左良玉,但是今年初,死于汉川地界的豪绅大户之手,据说...是在睡梦中被女子戳破了喉咙而死......”

    “这等大事,你为何才报!”

    李自成很吃惊,“这谢应龙,不听从朕的号令,死在女人肚皮上,也是命里该绝,只可惜了汉川一带,如今是谁人镇守”

    其余的大顺众人同样吃惊,谁都没想到,一向骁勇敢战的谢应龙,就连左良玉的五十万大军都能一举击溃,如今却被一个女人刺死,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不过除此之外,李自成的第一反应也是令不少人心寒,死了个大将,闯王居然说他“命里该绝”,难道就只因为谢应龙是汝候刘宗敏的部下吗

    想到这里,刘宗敏显然面色有异动。

    “如今镇守在汉川的,是宁陵子田虎,不过他比谢应龙更暴躁,据说已经搞得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汉川一带,咱们大顺军的名声算是被搞臭了。”

    高一功皱了皱眉,说道。

    听见这话,李自成有些难办了。

    这田虎是自己义侄,对自己也非常忠诚,时常为了自己而顶撞刘宗敏,他镇守汉川,足以令刘宗敏忌惮,但是这小子的的确确有些暴躁。

    想了想,李自成道:“田虎毕竟于我大顺有大功,高一功,你去亲自督促一番,告诉他莫要伤害百姓,损了我大顺的名声。”

    高一功有些失望,不过还是点点头。

    “那个背叛我大顺的张鼐了,如今是任职何处”李自成问道。

    提起这事儿,许多大顺军将都是将头一低,李过义愤填膺的道:“不提他还好,一提小爷我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在朝廷立了大功,现如今已是永平总兵了,还加封了抚宁卫指挥使的官身,如今可是光宗耀祖了!”

    “光宗耀祖,在咱们大顺做官就不是光宗耀祖了哪儿来的破说法!”李自成有些恼怒,当即训斥过去。

    不得不说,李自成的威严还是挺足,李过见他不高兴,一下子就蔫了,低着头不再说话,只听李自成冷哼几声道:“朝廷如今不过是回光返照,陈奇瑜那边儿有什么动向吗”

    田见秀说道:“回闯王,朝廷发了东征吴三桂的檄文之后,老不死的陈奇瑜便调动西北大营兵马,在平阳府、宁山卫一带布置了重兵,像是有意防着我军出关!”

    “闯王,我有一事不解,这陈奇瑜本人在临汾坐镇,但官军的辎重粮草却全都堆放在太原,不知到底是在安什么心,不得不防。”李过忽然又道。

    “这还不简单”牛金星切了一声,说道:“临汾此处乃四战之地,又是运河途经,北临汾州,东抵潞州、宁山,南可察我大顺制内潼关。”

    他摇着诸葛亮牌羽扇




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
    大西军忽然动作起来,不仅引得秦良玉一带石柱官军躁动不安,就连大西军内部都是谣言四起,作为张献忠最为信任的义子,张可望(孙可旺、孙可望)当仁不让的被众人推了出来。

    实际上,他本人也对张献忠不过问自己,就直接于李定国决定出兵大事而心存芥蒂,心怀不满。
1...115116117118119...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