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启奏陛下,禁军三段击演示已毕!”

    六波次的轮番齐射之后,前方草人已经变得破破烂烂,围观的百姓都对这里指指点点,就连方堂和李菁都忘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呆立当场,眼中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这次演武场内,禁军兵士演示的仅仅只是三段击的战法,前后分为三列,只要操训熟练,战时只需依次序不断上前轮番齐射便是。

    这种战法,早在明初统一战争时期,便由沐英首先用来平定当地叛乱,不过当时还没有所谓“几段击”的说法,只是昙花一现,类似于西方火枪兵的半回旋战术。

    在永乐年间,京师神机营就已经开始系统的操训三段击战法,并且沿用至今。

    不过时至今日,明军早已不再是单一的三段击。

    根据汤若望等在京洋人所传授的方法,禁军不断革新,如今至少已经在战术上跟进了同时期欧洲的战法,便是所谓的“六段击”“九段击”和“半回旋”等战术。

    崇祯在战前演示出这么一段最基本的三段击,一方面是为了示威,另一方面则是让百信和官兵安心。

    崇祯皇帝自然不可能将所有战术和底牌一下子全露出来,不然那就不再是示威,反而成了彻彻底底的蠢材。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看着场内外举起刀枪山呼起来的将士,崇祯皇帝颇有些意气风发,此时已然是把所有身后事抛诸脑后,兵马才是最紧要的,若战争打不赢,后面再怎么处置也是无用。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抬起手,待场中逐渐变得鸦雀无声,厉声喝道:

    “朕知宁远不可守,本想让他入关勤王,没想到吴三桂弃地入关,占据山海关后一动不动,竟数次以关城向背向朕索要粮饷,其心可诛。”

    “此乃国贼,若不除之,何以正纲纪若不除之,何人畏我煌煌天朝之威!”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噌”地一声抽出腰间




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让你死
    “话不能这么说,唐大帅,皇帝派你来山海关究竟是做什么的,就不用在下多说了吧”

    说着,夏国相淡淡一笑,继续道:“爵爷说的自有他的道理,你们这些人在任期间,无一个有真正作为,与其等皇上来,倒不如先杀了你们,向皇上请功。”

    夏国相这话说的模棱两可,到底是向哪个皇帝请功,是伪清的顺治皇帝,还是我大明的崇祯皇帝

    听了这话,众多卫所文武均是大惊失色,纷纷起身,但碍于周围吴军兵士的刀枪惹眼,也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半点动静。

    “哈哈哈。”

    第一个回话的竟是唐通,只见他毫无半分惧色,反而猛地大笑几声,这倒是令吴三桂刮目相看,只听唐通冷笑连连,说道: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鞑子眼见就要不行了,夏国相,你也算个人才,这点眼力见不会没有吧跟着吴三桂背主投清,什么下场你也该知道。”

    “趁着现在还不算晚,弃暗投明吧!”

    方才听见众人议论,这个时候果真是派上了用场,其实唐通听说朝廷在自己背关这些年屡获大捷的消息,也是震惊异常。

    这个时候说出来,一是已经无话可说,二便是打着挑拨离间的心思。

    唐通被关押这几年虽然外面的大事小情一概不知,但吴军内部的消息却打听到不少,毕竟不是每一个把门的吴军兵士口风都严。

    在这些消息当中,夏国相明显是吴军当中的第二号人物,虽然勇悍不如吴三桂,但却是文武全才,威望仅次于吴三桂。

    若论韬略,夏国相定胜其一筹,若这样的人能归附朝廷,自己也算是立了个大功,补免了这些年庸碌无为的罪过。

    果不其然,听见唐通的话,夏国相虽然心中早已看穿此人的伎俩,但也不免瞎想起来。

    其实在夏国相的心里,对明清之间的局势也明白许多,毕竟一直就在山海关待着,许多事都能传到耳朵里。

    崇祯十七年以来,直到如今这崇祯二十年,即使许多人不肯承认,但也不得不明白一个事实,那便是如今的大明朝正在走在中兴的路上。

    不提就发生在几个月之前的三屯营遵东之战,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硬生生打赢了数次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得胜的战争。

    最开始只有勉强自保之力的朝廷,现在已经可以挥师十万,来夺山海关了。

    这帮原本被打没胆的官军,只要听见崇祯皇帝亲征,就像是打了鸡血换了个人一样,变得悍不畏死。

    并且西北和西南也传来风闻,说是在陈奇瑜和秦良玉等人的带领下,官军也一改从前,开始和大顺军、大西军打得你来我往。

    从全局来说,这三年之间,官军虽然局部有所失利,但却是在一路高奏凯歌,节节制胜。

    但凡是重要的战斗,崇祯皇帝必定亲征,只要一亲征,必定能打赢,真有些邪门了。

    陈奇瑜在西北谋划数月,各省官军进剿、合围,最终取得了收复太原的辉煌战果。

    山西全境基本都已经拿回到朝廷手上,秦良玉在四川屡屡重挫张献忠,曾英更是九战九捷,收复了重庆和保宁全境。

    当然,现在重庆失陷的消息还没传到这里。

    在夏国相看来,这已经绝不是回光返照了,这是真的开始中兴了,若再发展三年,会是什么样

    正思量间,吴三桂却“哼”了一声,猛地将手掌拍在桌上,这“砰”地一下就像是暗号一般,闻讯立即从周围闪出十几名吴军刀手。

    这些刀手也不知是在此埋伏了多久,速度奇快,一下就将明晃晃的刀子架到唐通和这些文武官员的脖子上。

    唐通惜命,下意识的一缩脖子,下一刻却又反应过来,心道横竖是个死,今日自己与吴三桂肯定要有一个把命扔在这,就算跪下来求饶也活不成。

    想到这里,他的脖子硬了起来。

    “吴三桂,你他吗要是带种,就把老子的头砍了挂在城上,老子当初也带来几万兵马,不比你关宁兵少!”

    “高老弟也有几万兵马,加在一块儿是你两倍,敢不敢跟老子赌一赌,拿命赌!”

    狗日的唐通,要死也拉着自己

    高第眼珠瞪得老大,正紧张的想如何推脱,却见吴三桂横眉冷对过来,朝他问道:

    “老弟,你们二人何时以兄弟相称了,难道是早就瞒着本爵爷,在互通有无了”

    “没有的事儿,爵爷别听这厮乱



第四百五十二章:这怎么玩,这根本玩不了啊!
    得知崇祯皇帝磨刀霍霍向自己,吴三桂也便是再也坐不住了,立马将在山海关押了一年的唐通抓出来搞了一出鸿门宴。

    目的很明白,都混到这个地步上了,吴三桂也没打算继续装下去了,就是摆明了要借这酒宴送最后你一程。

    就在众人都以为这小通子马上要成枪下亡魂的时候,吴三桂却又反悔给他押了回去,反而一旁看戏偷着乐的高第被咔嚓一刀,这是闹哪门子。

    唐通好不容易下了一次成就忠烈名头的决心,可谁知道任凭怎么喊骂,这吴三桂还就不杀自己了。

    看着眼前熟悉了两年多的房间,唐通一个想不开就要悬梁自尽,但踢椅子那个勇气可不是谁都有的,至少唐通犹豫半天。

    他想着这么死是不是死的太痛苦了,最后还是“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死法,转而向门外破口大骂。

    据门外兵士汇报,这唐通喊着什么老子就算饿死,在这边儿一头撞死,也再不会吃你一口饭,喝你一口酒,竟是要绝食而死,为国朝尽忠。

    听这厮要绝食,吴三桂笑了,道是你要真想撞死本爵爷也看不住,可喊得挺痛快,倒是真特么撞啊!

    这次老子给你不断的端山珍海味,看你能不能板的住,叫你这厮再装什么忠烈。

    第一天,唐通的表现就连门口放哨站岗的关宁军兵士都佩服不已,眼睛都没邪一下,一直在面壁思过。

    第二天,他开始舔着嘴唇时不时微瞥向桌上的大酒大肉。

    第三天,夏国相打算去看看唐通,还没等进门,就听里边正传出一阵肉猪吃食的声音,趴在门缝一看,这厮吃的正热乎呢!

    听着房间内时不时传出来的“真香”感慨,夏国相翻了翻白眼,却是咳咳几声,若有所事的道:

    “爵爷派本将军来处理了这厮,你们到别处看着,不要叫人上前来。”

    “遵命!”

    负责把守房门的百总本就是夏国相的人,再加上夏国相实际上也是军中二号人物,其余的兵士根本没多想,转头就离开了。

    待他们走远之后,夏国相用手指敲了两下房门,屋内的吃饭声音顿时停止,想必也是唐通听见了门外的动静。

    “什么人”

    听到唐通充满警惕的问话,夏国相缓缓打开房门,见到唐通吃的满脸都是,顿时恶寒,皱眉说道:

    “唐通,我来取你的命了。”

    “卧槽,取我的命,能不能等我先吃完”唐通惊讶的后退几步,擦了擦嘴说道。

    ......

    崇祯二十年五月初一,守卫山海关西罗城的几名士兵,在温暖的炭火盆边上睡了一夜之后,揉着惺忪的睡眼走上城头。

    不少人还在伸腰打着哈欠,可是有些却已经惊讶的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城外数里以外已经是布满了兵马。

    这支兵马打着的旗号远远看不太清,但他们的营盘却十分规整,前后分为四五个大型营地,远远望去,横纵连营。

    尽管他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兵马,但他却能肯定,外面地这些人肯定不是友军,有极大可能就是朝廷大军到了。

    似乎就在自己上城的前不久,对方的马队就在奔向这里,此时他们竟然已经来到城下不远处,远处营盘之中也是人喊马嘶,迅速出动了大批的兵马逼近过来。

    这名关宁军小把总心中懊悔之极,这下可误了大事,他心想就算是熬过这时候,自己也要被爵爷砍了脑袋。

    来不及在心中将昨晚送酒肉过来的那唐部千总千刀万剐,这名关宁军把总连忙向城下吩咐。

    “上闸,快上闸!”

    “老六,有马队来了,吊桥快拉起来!”

    那老六也是一下子去了全部睡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推开身前还在犯懵的兵士,张牙舞爪的喊道:

    “吊桥,都别愣着,快拉吊桥!!”

    不过已经是来不及了,虽说城池的城门都是晚上紧闭,可关宁军完全没有想到对方会悄无声息的打到自己门口,所以城门也就是关闭了而已,根本没有上闸。

    山海关毕竟是交通要地,这不仅体现在兵家必争的地位上,南来北往的商旅和车马都从这里入关。

    就算是山海关,平日除了主关城防备森严几乎不开关以外,南北翼城每天都要至少开关两个时辰,用以商旅通行。

    自己这地处临榆境内的西罗小关城据主关城还有近十里地的路程,按朝廷的规矩,每天都要朝开夕闭一整日才行。

    毕竟驻军地点是在关内,关宁军上下平日比较松懈,再加上吴三桂到现在都有所忌讳,还在瞒着上下自己要投清的消息,就只有夏国相等少数几人知道吴三桂给多尔衮写了信。

    这些关宁军兵士还不知道此时自己已经成了被吴三桂带成了叛国降清的二鞑子,大多数都觉得朝廷也就是走个过场。

    在他们看来,这次虽说阵势闹得大,还搞了一个什么东征诏,估计最后自己也就和藩王之乱



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谋,先下一城
    说起来,这西罗城的战斗,还算是比较小规模,参战的就只有乌尔迈的蒙古兵还有新组建的皇家火枪骑兵队。

    牟文绶率领的山东兵算是各支兵马来的最快的,可就算等他们进来的时候,却发现关内其实早就结束了战斗。

    城上的这些关宁兵也不管什么,直接是按照官军将领的要求,把手中的兵器丢成一堆,坐着或者蹲在地上,什么也不用再管,只等上头来人吩咐就是。

    那把总心中长舒了一口气,心里面知道方才自己若是下令抵抗,只怕手下这帮人也不一定同意,没准转身就把自己献出去,现在该是就要人头落地,全家尽丧了。

    小小个西罗城,又是被突然袭击,抵抗也坚持不了半个时辰,现在又是全部投降,速度自是更快。

    甚至最开始那把总让出去报信的人还没跑出去或是做什么别的动作,城门就被那些蒙古人推开了。

    这封信被张世泽接到手里,他看了一遍,顿时心生一计,不仅没有烧将其毁撕坏,反而朝一旁降兵问了几句什么。

    不多时,正蹲在人堆里的把总在胡思乱想时,走过来一个官军百总,将他从人堆里拎出来向前一推,随口道:

    “那个谁,英国公有事找你,快去吧。”

    “英国公有事找我”

    听到这三个字,把总心下顿时一惊,愣在那不知如何是好,国公这么大个官儿,找自己要么要命要么就是天上掉馅饼。

    这种时候,把总满心想的都是回京和老婆孩子团聚,无论要命还是有饼,他都十分不想去。

    他却没有想到他一走,蹲在他身边地那些关宁降兵也是松了一口气。

    吴三桂的关宁兵都是根据当初孙承宗和袁崇焕方法选的关外人,大部分是宁远、锦州和松山一带人士。

    到了山海关,吴三桂觉得自己兵马虽然精锐,但数量实在太少,又让夏国相和胡国柱在临榆和山海卫一带精选了部分本地人充入军中。

    这些人在本地都是有家有口,大部分都分散在山海主关城外围的东西罗城和临榆县周围的营地,纵深很远。

    城上这些防守外围西罗城的关宁兵多是本地招募的,鲜少有吴三桂的嫡系,这把总就统带着为数不多从关外撤进来的精锐,方才牟文绶粗粗统计了一下,人数大约在十个。

    就是这些关外常和鞑子作战的老卒,被吴三桂视作嫡系,战时却是第一批投降的,本地兵至少还上城试着守了守。
1...122123124125126...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