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三屯营一战,明军内外夹击、步骑结合,野战重挫多尔衮率领的蛮清八旗军,崇祯帝御驾亲征,一战打出了大明朝的煌煌天威!

    当时胡国柱笑的很痛快,整个关宁军为之振奋,因为昔日宁远城前这帮鞑子笑的有多爽,如今他们便哭得有多惨!

    “罪臣罪孽深重,自请解除军职,此后鞍前马后效劳陛下,只盼陛下不要怪难罪臣这些属下,他们都是被迫的。”

    胡国柱在崇祯还没来到的时候,直接下令全城归顺朝廷,守城吴军更是没有几人提出反对,甚至都有些庆幸。

    早在城下等待着的张鼐由此松了口气,赶紧吩咐属下上去解除了吴军的武装,这东罗城关再度插上了大明的旗帜。

    以前在关外宁远城头浴血奋战时,胡国柱从未想过会见到这一天。

    大明朝的皇帝会比关外女真蛮夷还要勇武,亲自率领大军杀出关外,夺回辽左,将煌煌天朝旗帜插满辽东,带给那些饱受欺压汉民新生的希望。

    今天,他觉得自己能见到那一天,他甚至为此摩拳擦掌,不过想起前方挡着的是自己岳父吴三桂,便又心生一股无奈。

    两难之下,他只好提出这个要求,想要跟在这位皇帝身边,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看他用皇帝的方式剿平叛乱。

    “将军平身。”意料中的大发雷霆或冷嘲热讽并没有发生,崇祯皇帝温和的朝他笑了笑,居然亲自下马将他扶了起来:

    “将军何罪之有,说起来,倒是朕欠了你们关宁军不少,马侍郎,朝廷历年累欠了关宁军多少军饷和棉衣”

    话音落地,兵部随军的侍郎马嘉植站出来,他先是礼貌的看了一眼跪在地上抬起头来的胡国柱,说道:

    “启奏圣上,自崇祯二年,国朝积欠平凉镇军饷七十万两,西安积欠军饷八十万两,延绥镇积欠军饷一百五十万两,宁夏、固原二士兵曾二十七月没发过军饷。”

    “宣府、大同十三个月未曾发饷,计累欠一百六十万两,保定连军粮都停了五个月,真定军曾靠向商人借贷度日,并于十七年顺贼北进时尽数战死。”

    “自崇祯二年起,国朝对关外宁远、锦州、山海卫一带关宁军,军饷向来月月发放,从未有过拖欠之事。”

    “还请圣上详查,臣所说句句属实。”

    崇祯皇帝点点头,看着已经有些头冒冷汗的胡国柱,笑着拍了拍他身上盔甲的灰尘,说道:

    “将军可是明白些什么了”

    马嘉植说的话,可谓句句诛心,直让胡国柱为之胆寒,看着皇帝似笑非笑的样子,更是令他细细思索起前事。

    他在宁远的时候经常听说朝廷某月某月未曾发饷,兵士们觉得自己连年为朝廷征战在外,非常不满。

    可他们都不知道,那个时候关内竟已经穷困到了这等地步,这位兵部的马侍郎素有贤名,这种情况该是不会说谎。

    据他所说,朝廷军饷几乎很少拖欠给关宁军,但是为何自己在宁远和山海关的时候,却总是被告知朝廷拖欠军饷。

     




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荐、月票)
    站在山海主关城上的吴三桂,此时只觉得眼前一片发黑,他粗糙的大手紧紧按住城头坚硬城砖,脸上却再没了往常镇守辽东时的意气风发。

    曾几何时,吴三桂也算是朝廷新一辈军将中的翘楚,提及他的鼎鼎大名,就连当时率领大顺军在关内连战连捷的李自成,都是如雷贯耳。

    二十岁任游击,二十三岁擢关宁军前锋右营参将,二十六岁为前锋右营副将,已经相当于副总兵。

    因战功升任宁远团练总兵官之职时,吴三桂年仅二十七岁,当时的明军三十岁以上的总兵几乎屈指可数。

    但是吴三桂此刻手握号称天下最强兵马的关宁军,脚下便是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山海关,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心安。

    他咬紧了牙关,随着各卫城和关口探马接连不断传回的消息,他反倒是愈发的心慌起来。

    “爵爷,左翼城不见朝廷人马!”

    “启禀爵爷,右翼城和北一卫没有动静!”

    这些探马传回的消息亦如往常,看不见朝廷兵马的一兵一卒,山海关冲向京师方向的平原上也是一望无际,空空如也。

    就在昨日,刚刚平定城内唐部和高部叛乱的吴三桂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听到了令他震惊不已的消息,东罗城失陷了。

    东罗城的失陷,标志着朝廷已经拿下了除山海主关城防建筑群以外的所有吴军关隘、城镇、营地。

    现在的他们,外面是多尔衮率领的满清八旗军,向内便是崇祯皇帝亲率的明廷大军,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吴三桂紧急调动了三万多关宁步卒和八千多关宁铁骑,将山海主关城周围的七座卫城和十座关隘防守的水泄不通。

    除此之外,右翼城还有一万多原属高第下属的山海卫官军和三万多关内乡勇,现在他们都已经是吴军兵马,由高第旧时副将柏继祖统御。

    即便如此,吴三桂也还是觉得不够。

    据种种消息来看,朝廷兵马已今非昔比,人数绝不下十万,仅凭这点人马,却要守卫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关建筑群,实在是有些不够。

    很多人都是吴三桂临时招募,一旦哪个关城发生变故,山海关就有可能随即崩陷。

    “吩咐下去,就说紧闭关城,升起吊桥,抓紧时间在城外布设拒马,只要朝廷兵马进入了火炮射程之内,立即发炮。”

    看着抱拳离去的令兵,吴三桂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胡国柱可是自己的女婿,自己将女儿嫁给他,就是看中他忠义勇武的人品,长久以来也是对他深信不疑。

    谁成想他不仅在东罗城背叛自己,更是挂了朝廷的先锋将官印,说是要斩了自己的首级献给崇祯那狗皇帝,好为关宁军正名。

    想到这里,吴三桂不屑地冷哼一声,完全没有把胡国柱放在眼里。

    在他的印象里,关宁军从来都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不是朝廷的,更不是胡国柱和夏国相的。

    要论正名那也是自己来,何时轮到他胡国柱了

    “还是你对本爵爷忠心,那胡国柱原来是装出一副忠义,骨子里全然是奸诈小人。”

    听吴三桂朝自己这样说,夏国相讪讪一笑,放在身侧的手却是伸出两颗手指,向后摇了摇。

    见到这一幕,后方一个关宁军兵士二话不说掉头就走,不多时,他来到城内一处极其隐蔽的民房,朝墙壁有顺序的拍了几下。

    听到声音,墙壁耸动一阵,却是蓬头垢面的唐通从里面钻了出来。

    此时的他,哪里还有崇祯十七年头一个率兵入卫勤王的英武模样,看上去和普通乞丐一般别无二致。

    “朝廷大军可是到了”

    那关宁军兵士从腰间拿出一口刀交给唐通,摇头说道:“还没有,四处城关都不见人马,想必该是快到了。”

    “我......,怎么还没到”

    唐通瞪大了眼睛,结过刀藏在一旁木箱下,又问道:“最



第四百六十九章:备战
    山海关面相关内那头和关外的地势差不多,都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朝廷各镇兵马一路小跑着过来,打前面的那些很熟悉,但远远的也看不清都是什么人。

    城头火炮虽然威力巨大,但对方毕竟还没到射程范围之内,主关城周遭七卫十关口的吴军兵士也便只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直到漫山遍野都布满了朝廷兵马才倒吸了一口凉气。

    谁都没想到朝廷会有这么多兵马来征剿山海关,此前他们都被吴三桂蒙蔽的不轻,一直以为朝廷只是虚张声势。

    直到现在,他们才是恍然大悟,原来此前是自己一直在自欺欺人罢了,朝廷一路实打实的打过来,岂能是虚有其表。

    放眼望去,只见大明的玄鸟旗分散的到处都是,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朝山海关各卫、关口进发过来。

    三个方向又缓缓竖起了各镇将帅的字号令旗,逐渐形成三个集群阵列,轰隆隆的杂乱脚步声许久才逐渐平静下去。

    在这三个步兵集群阵列最北侧的地方,地上一阵颤抖,乌尔迈带着兀良哈镇的蒙古骑兵正在绕成一个大圈圈。

    远远看过去,就见这些披着黄褐色皮甲的蒙古轻骑在绕圈跑动,但很奇怪,他们整体上却一直在前进。

    吴三桂虽然和关外清军打了老仗,但是见到最多的是八旗军重骑冲锋的菱形阵,这菱形阵是鞑子骑兵使用最多的一个阵型,高效、简单。

    当然大多数时候这些鞑子都没有阵型,他们环身三层重甲的马甲每个人都武装到了牙齿,直接一波流就能平推掉大多数明军。

    即便有类似满桂的少数明军可以抵挡,那也只是苦苦支撑,只要没有援军,都逃不了被全歼的命运。

    比如萨尔浒之战,刘綎在阿布达理冈布设方阵,利用火器和鞑子相周旋,纵是努尔哈赤亲自指挥的八旗骑兵也没能一举突破刘部的阵线。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部在被鞑子骑兵率先突袭的情况,不仅没被一举冲溃,反而利用整排齐射的火铳射击击退数次八旗骑兵的冲锋。

    最后还是后金军多部合围,再加上刘部孤立无援,这才被全歼在萨尔浒一带。

    实际上,这种菱形阵属于特化的三角阵,目的是在决定向菱形的任意一边发起冲击时,由骑兵各自转向代替整个骑兵队的转向,增加转向效率、避免混乱。

    这不仅是鞑子骑兵常用的阵型,对于骑兵来说,也是多种基本阵型之一,在冲锋的时候,很多老兵自觉的排成这种阵型。

    对于由熟悉马匹的骑手组织的精锐骑兵部队而言,三角形或菱形与冲锋时的紧密队形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同时存在,变换都是随心所欲。

    远处的山头上,被禁军火器营的兵士推上了数门大炮,在城头用千里镜观察的吴三桂见了更是不敢相信。

    吴军兵士们同样对这些冲向自己的黑洞洞炮口感到慌乱,这个炮远远看起来就不是省油的灯,一旦发炮,自己这边势必损伤惨重。

    吴三桂用千里镜瞧得一清二楚,这不就是京城摆着的那些红夷炮吗。

    在他的印象中,这些可是比大将军派炮更沉的重炮,一炮过来,便是山海雄关也要砖瓦四溅,不过这种炮携带极为不便,往常只用作守城,怎么就连这些跑都带着。

    “爵爷,那些是什么炮”

    夏国相其实心里早就猜到答案,但还是象征性的问问,想听吴三桂如何回答,果不其然,见他放下千里镜说道:

    “不过是些沉重的长管炮罢了,威力比起咱们关上摆着的将军炮可差远了,吩咐下去,不必惊慌。”

    夏国相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转身走下去传令。

    崇祯皇帝率领禁军处于中军位置,张世泽和牟文绶等人就在身旁,也学吴三桂拿起千里镜对准了山海关城头。

    他手中的千里镜相比吴三桂手上那个,更加精准,那是汤若望等人专为皇室特制,不得不说皇帝特权就是多。

    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带着许多西方传教士,在镜的周身加增了不少亮闪闪如同钻石的东西,不少地方也是镀金,看上去极为奢华,造价不菲。

    同样距离下,吴三桂的千里镜只能粗略看见朝廷大军的概括,但是崇祯却将吴三桂,这位历史上为了私心放满清入关的历史罪人的容貌看了个一清二楚。

    这吴三桂长相粗粗一看,倒也是神采英拔,身材雄壮高伟,不怪乎京中的那陈圆圆被他迷住,这般长相的武人的确少见。

    再加上自己前身时常提拔这个白眼狼,大有委以重任的意思,这才让吴三桂英武的气质深入陈圆圆心中。

    不过崇祯嘴角微微一笑,这吴三桂虽说有些相貌,但无论气势还是颜值上,和朕都差了不止一丁点,根本没得比。

    朕说自己的是最帅的,有人反对吗

    崇祯皇帝放下千里镜,转头冲张世泽低声命令道:“派人去试试城头火器和弓箭的射程到哪。”

    “遵旨。”

    张世泽点点头,一挥手便从身后奔出一骑。

    吴三桂是站在城头,崇祯皇帝放下千里镜以后却直接一步步登上了指挥用的元戎车,身上那副金光闪闪的盔甲别管到底是不是纯金的,反正看上去像就行了。

    城外明军就是没有刻意去看的,都能见到皇帝站在



第四百七十章:攻心
    “爵爷,方才末将点了点打前头那些人,差不多有千人,清一色全是旧时,不少都是弟兄们的熟人,这样打起来,大家会下不去手。”

    “依着末将看,胡国柱这批以本地人为主,可咱们主关上的却都是正儿八经的宁远兵,都在关外打了老仗,与其困守城头,倒还不如拉出去干一场,借此灭灭朝廷的威风。”

    郭壮图脸上闪烁着阴鸷的笑容,说话间也是不断冷笑。

    城头的吴军此时也都对着外面官军的插旗动作不明所以,吴三桂死死盯着正带人缓缓向前的胡国柱,狠狠道:

    “等摄政王派八旗兵入了关,本爵爷定要亲自砍了胡国柱的头,本爵爷对他也是天高地厚之恩,还把女儿嫁给他,他却如何待我”

    郭壮图讪讪一笑,附和说道:“爵爷说的不错,这可是比天还高的恩情。”

    “至于出去打还是算了,毕竟官军人多势众,这个时候摄政王那边该也是快出兵了,就让这狗皇帝在那多蹦跶一会儿,他拖的越久,形势对咱们便越有利。”

    郭壮图和身旁王永康对视一眼,纷纷点头,急匆匆的抱拳接令,跑到主关城之前的各卫和关口去传令。

    他们走后不久,吴三桂正在想事情,却听见外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只见是胡国柱驾马来到关前,张口喊着:

    “岳丈大人,你瞒得我好苦啊!”

    “我瞒你什么了,枉本爵爷对你厚待有加,却是被你那一副忠义的外皮给骗了,如今你叛我而去,可是骗得我好苦。”

    闻言,胡国柱呵呵一笑,心道这厮还在嘴硬,便放下话茬朝城头喊道:“城上的弟兄们,我胡国柱的为人如何,你们都是知道的,这卖国贼吴三桂,根本没有说出实情!”

    “朝廷一直以来都是优待大家的亲人,他们在京城日子过的好好的,就连那吴襄和陈圆圆一家,如今都还被保护的十分周全,更何况你们”
1...12712812913013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