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值得一提的是,戚家小将戚元弼第一次脱离自己两个哥哥独立作战,居然也立大功,世人言,戚家如今这三个小辈各有千秋,终未丢了戚家军的威名。
总的来说,明军东西两路大军分批南下,虽然过程不尽完美,但最终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战果。
顺军一路狼狈败退回西安,以田见秀、刘体仁为首的大批伪顺文武纷纷投效大明,奉命支援的李过也于途中惨败。
击溃建虏,数败贼寇,如今的明军就如脱胎换骨一眼,他们的战绩足以令世人噤声,尤其是京师禁军,更让人刮目相看。
七万禁军,东西两路各三万,皆是各部中当之无愧的主力梁柱,董琦击溃袁宗第所部,靠的就是那三万临危不惧、令行禁止的禁军。
时至今日,崇祯皇帝中兴之主的呼声已是此起彼伏,便是前者都已经有些飘飘然,毕竟能到今日这一步,起先也是没有预料到的。
飘归飘,战策还得认真制定。
后世看过听过太多反派本来啥事没有自己非要作死的“成功”案例,所以崇祯皇帝每当飘的时候就强行提醒自己:看那些电视剧和小说里反派都怎么玩完的。
自己身为主角,怎么可能轻易飘起来呢,那肯定是他们越飘朕就越镇定,要不说朕怎么是皇帝呢
收复山西、京畿两省之后的明军基本都陷入狂喜和忘乎所以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却非常坚定的改变策略。
连战连捷的明军没有按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急着继续向前追击,却是开始休养生息,按兵部规划的区域赶赴各处屯驻,重新修整。
无数的流民开始改土归流,分田分地和免税免赋的政策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这个普天同庆的一六四八年初,关外却出了一件大事。
......
多尔衮争夺山海关的这个决定,不能说是错了,只能说是非常超前,超前的让包括代善、济尔哈朗甚至是布木布泰都不能理解。
只有多尔衮明白,大清从一六四七年底那场巨变中失去了什么,他们失去了六十年来可以夺下山海关,入主中原的唯一机会。
多尔衮想的往往要比其他人更深、更远,在他看来,上一战的失败,意味着爱新觉罗氏三代的努力,几乎就要白费了。
他在所有人反对的时候,义无反顾的率领所有能聚拢的部下出兵,这是一场豪赌。
对于赌徒来说,每一场豪赌都能决定生死,多尔衮向来是个彻头彻尾的赌徒,这场自然也不例外,他选择孤注一掷。
若胜了,他便是真正的英雄,可现实却狠狠抽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抽的很疼、很响,直接抽醒了还在妇人之仁的多尔衮。
他败了,败给汉人狗皇帝亲自率领的东征大军手上。
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
殿外在喧闹着,多尔衮却格外平静。
他的手掌轻抚御书案,继而用手指轻轻的划过龙椅的扶手,抬起头望着龙椅上精心雕刻的盘龙熠熠闪光,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多铎,这可是崇政殿,你当是什么地方,岂容你在这里放肆!”
代善毕竟还是六十好几的糟老头子了,这次本来是上朝,也没带什么亲兵和武器,又怎么能拧得过多铎。
话虽然喊得狠,但还是被多铎给毫不留情的扔到了大殿之上,狼狈站起来以后,更是指着多尔衮破口大骂。
有些懦弱的济尔哈朗顿时变了脸色,第一个迈了进去,后头的各旗王公贵族们齐齐低下头去,纷纷走入大殿。
看见这帮人的表现,多铎不出意外地笑了笑,带着镶白旗的甲兵走进去分列两旁,大大咧咧道:
“什么地方我只知道这都是我们兄弟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便宜福临这小子这么久,是该下来换我哥坐坐了!”
这话可是大逆不道,八旗的王公贵族们听了顿时惊大眼睛,低声的议论起来,一众两黄旗的心腹大臣们,却是大声叫了起来。
多铎负手站在阶下,面容上满是得意洋洋,“哥,何不上去先试他一试!”
多尔衮的喉头耸动一下,再回过身来却是已经恢复了一如既往的平静,待回头时,根本看不出有任何波动。
“休得呱噪!”
多尔衮面带笑容轻声喝止多铎的提议,慢慢走下来,边走边道,“就快上朝了,崇政殿乃是天子重地,岂能僭越!休得多言!”
“哥!”豪格不明白多尔衮的用意,心道反正早就商量好了,何必还要搞这些虚套,不过他这话没等说,后头便传来喊声,“皇上、太后驾到——”
随着声音,刚到十岁的福临身着皇帝龙袍,亦步亦趋的跟在如今大清的皇太后布木布泰身后。
母子两人在一众内廷随侍的太监和宫女陪同下,一如既往的来到崇政殿内,见这个情景,福临显然还是有些惊慌。
尤其见到多尔衮就站在御阶中间的时候,更是捂住了嘴,“摄、是摄政王!”
布木布泰微凝秀眉,不慌不乱的带福临走到皇位上坐下,自己则雍容百态的坐到下位,这才转头看向多尔衮,“不知摄政王站在此处何意”
“哦,无意,无意。”多尔衮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赶紧跳下御阶,躬身道,“臣多尔衮,携皇清八旗文武群臣,参见皇上、太后,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万岁!”
多铎和几个本来磨刀霍霍的佐领,见到如此场面,一时之间有些懵了,也只好跟着众人参拜。
令人意外的是,方才刚跳下御阶的多尔衮,一个抬头的功夫,居然又站在御阶之上,而且距离福临还更近了一步,这更令满朝文武尽皆哗然变色。
福临更是慌张的站起来,怎么说也不像再坐回去了,在布木布泰不断安抚下,这才半边儿屁股挨着回了皇位上。
济尔哈朗在下重重叹口气,心道多尔衮还是多尔衮,他心里的想法,谁人又能摸的透,这次只怕难能善了了!
“摄政王,有什么事,还是散朝之后你来找本宫,你我二人,单独面对面细谈,如何”
布木布泰的话中,“单独”二字特意加重了几分,多尔衮又岂能听不出她话中的退让和魅惑之意。
这个女子绝非一般,危机意识非常强烈,往日谈话之中,但凡多尔衮稍一显露僭越之心,她便用尽各种方法将其稳住。
这一切,布木布泰自以为是美人成计,让多尔衮畏首畏尾,其实不然,她所有的心思后者一向尽知。
若是从前,他还会给这对母女一些面子,可以陪她们玩玩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
此言一出,多尔衮究竟意欲何为,便也是呼之欲出,原来他这次回来举动如此反常,竟是野心膨胀,想要篡夺皇位。
不过代善一死,余下的八旗各王公大臣听到这般言语,却都是静默不言,全都看向一人,那就是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
作为摄政王,济尔哈朗是不合格的。
他性格向是众亲王中较为懦弱的,黄台吉还在位时便时常让他守卫盛京,而自己率军入寇,这自是有他的因由。
“请皇上退位,让我哥做大清的皇上,也好率我八旗铁骑,踏破山海关,入主京师!”多铎哈哈一笑,嘹亮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上。
多尔衮能主动说出这番话,可见已是下定了决心,正在布木布泰寄心于豪格,希望他能率兵入卫勤王时,宫外却骤然响起了大批的厮杀声。
城内,效忠于多尔衮的贝勒博格等八旗军将,已经开始在盛京城内大张旗鼓的肃清忠于福临和布木布泰的两黄旗贵族。
事实上,多尔衮位列摄政王之后,先是逐步肃清了豪格的下属,又一步步将黄台吉遗留的固有两黄旗皇党们架空,权势已今非昔比,说白了,早就是无冕之王了。
在率军参与东征之战以前,多尔衮的权势便不断攀升,八旗之内绝大多数的贝勒、郡王都是他的心腹。
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因知此事,早便退出争斗,明谕诸大臣,凡事先向多尔衮上报,定夺之后再报予他知。
至于各项政策的署名,济尔哈朗也向来屈居其后,事事均以多尔衮为先,至于车马驾饰,多尔衮自是仅次于身为皇帝的福临了。
济尔哈朗早不再是多尔衮的大敌,黄台吉长子豪格拥有的继位之权毋庸置疑,才是他首要斩除的目标。
盛京,肃亲王府,正是炮火轰鸣,喊杀不断。
在府外的街道上,早已不见了一个人影,无数的两白旗家丁将王府围得水泄不通,大门也已是摇摇欲坠,被攻破不过是时间问题。
豪格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厅内来回乱转,“本王怎么都没想到,他多尔衮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篡权夺位!”
“肃亲王,事到如今,小皇帝是逃不出宫了,可您是一杆大旗,若是能逃出盛京,在赫图阿拉我们还有不少兵马,可以再战!”
听范文程说完,豪格面色更加慌张,“我可是肃亲王,要不要去求求他,该也是不会杀我,便是逃了出去,又怎么斗得过多尔衮”
范文程按捺住心中的鄙夷,拉着豪格就向后门去走,“多尔衮何等铁石心肠礼亲王都已在殿上被他杀了,又怎么会放过你!”
“那...也只得如此了!”豪格听代善都死了,心中更是惊骇,钢牙一咬,听见两白旗兵马突破前面府门与自己巴牙喇护卫厮杀起来的声音,转身便走。
“先生,可知道出城的路”
范文程点点头,“再熟悉不过,不过王爷穿这一身太过显眼,便到我府中换一身平民百姓的衣裳,再逃出城去。”
“我可是亲王,怎么能传汉人狗奴才的衣服”豪格一听,当即就是连连摇头,范文程心中一面后悔投了鞑子,一面又赶紧劝起来。
“出了城将这些衣服烧毁再换回去便是,谁还知道王爷您穿了这身衣裳,若有人问起,臣定守口如瓶,说王爷您英武过人,一路夺路杀出!”
“好,就这么办!”豪格点点头,跟着范文程从后门而出。
......
盛京崇政殿后殿,无数多尔衮派来穿明黄色马褂的佩刀侍卫就像一尊尊雕像挺立在风雪之中,目不转睛的盯着里面这一小一女。
雪势虽然不大,但片刻的功夫,侍卫们也成了一个个雪人,只有不断呼出的白色气息才证明了他们的存在。
寒风打着旋儿吹过殿角斗拱,悬挂的青铜风铃发出轻盈的声响,但瞬间又被风声所湮灭,经过起初那种四下哗然,现在整个崇政殿的周围,都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寂静所包围。
不过才十岁的顺治
第五百六十八章:镇江大将
“呵,篡夺”坐在龙椅上的多尔衮倍感舒适,现在的他,只是为自己从前的妇人之仁而感到可笑,“我早该取代福临,登基为帝,不然我大清,也不至于到今日这种地步。”
“宣读吧,孙学士。”
范文程忠于老奴酋黄台吉,当初就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之时,他便不断献计,与前者百般为敌,这次帮着豪格逃出盛京,实际上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因范文程之事而刚刚晋升为内院大学士的孙之獬点点头,拿出亲自草拟的所谓即位诏书,开始一板一眼的宣读。
明崇祯二十一年正月,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关外忽然发动政变,殿上击杀林亲王代善,先行下手,一举肃清了盛京内外所有反对势力,并且将福临与布木布泰囚禁在凤凰楼之中。
消息传出,鞑清八旗不可避免展开了一场血腥内斗。
先是镶黄旗固山额真鳌拜、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挥兵来攻,而后又有镶红旗两位都统盛京城内反叛,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不过多尔衮事先谋划充足,每个方向都考虑的非常完善,这些反对自己的活动,很快就都被他一一击灭。
多铎杀溃鳌拜,阵斩其首,多尔衮更率两白旗剿灭谭泰和镶红旗的背叛,在盛京城内诛杀了谭泰。
谭泰是鞑清开国元勋扬古利之弟,原属东海女真库尔喀部,所属家族曾是奉明廷旨意围剿建州的女真诸部之一。
他的背叛,直接导致多尔衮对原本两红旗和两白旗大臣展开了一次性的清洗,其中就包括将扬古利死后遗留下来的一家老少在盛京当众斩首,这在盛京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政变七日之后,内外反对势力几乎都被多尔衮肃清得差不多,这时才由内院大学士孙之獬宣读即位诏书。
一六四八年一月十七日,爱新觉罗多尔衮正式继鞑清皇帝位,改元宣统,大赦天下(辽左)。
这个消息传到大明紫禁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在暖阁喝茶,起先面色凝重,直到听见多尔衮取的那个“年号”,才是“噗”地一口喷了出来。
正禀报的王德化自然不明白这么大的事皇帝为何笑得前仰后合,他只能从皇帝的反应中看出来,他应该是胸有成竹,对建虏能否被多尔衮统合并不是很在意。
实际上,崇祯皇帝听到这个年号就是想到了后世爱新觉罗家族的那个亡国之君溥仪,才是单纯的感到好笑。
这不是天意是什么,老天,你让我穿越过来,这是不是你给我的第一个信号,鞑子他吗的要玩完了!
多尔衮取这么个年号,意思崇祯也明白得差不多,就是在向大明挑衅,寓意他大清乃是正统,殊不知却阴差阳错的撞上了后者的笑点。
且不说皇帝对这件事笑成肚子疼的反应,朝野上下自然是震惊不已,兵部朱大典的折子上也说了,关外适逢如此巨变,若禁军主力还在,必定是收复辽东的好机会。
朝臣的意思,是对退位的小皇帝顺治表达惋惜,借着这个因由,向世人宣称多尔衮的残暴不仁和众叛亲离,大明才是正统。
在崇祯皇帝看来,大明本来就是正统,建奴就算自立了一百个皇帝,那也还是蛮夷,这他娘的还用特意去宣示。
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包括李自成、张献忠在内,他们起义小运动整了大半辈子,顶了天也就是来上一句“暴明运数将终”。
谁敢说朕不是正统的,说出来,看天下人不笑话死他!
崇祯皇帝是个不安生的主,宣示正统这个傻子的事不会干,直接给pass掉,但是朝臣建议也有好的一面,鞑子这个乱下来的功夫,得趁他病要他命。
便是如今京军主力不在,要不了他的命,这么好的机会也不能浪费了,那也要闹他一闹,让他伤筋动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