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来人,都搬走,一粒米都不要放过!”说着,王先通见郝万福似乎还有话要说,当即又是冷声怼了回去:
“郝掌柜!别以为你永昌号就什么事都没有,天子圣明,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做人要给自己积德!”
“继续搬!”
京营兵显然不是开玩笑的,几个大头兵直接抽刀上前拦住永昌号的伙计和账房,京营兵眼中的杀意让人相信,只要自己敢有所妄动,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痛下杀手!
军兵和官差这两个字眼有所不同,所代表的东西也有所不同,按理来说,京营那向来都是勋戚和权贵子弟度假的地方。
军兵一旦动刀,那就代表着事情已经升华到另外一种地步,这些大头兵向来都是杀人不眨眼,并且京营和一般的卫戍兵马还不同。
郝万福并不知道京营中已无权贵,他只知道这次带队来的是新建伯王先通,而掌管京营的也是京城勋戚之首——“英国公张世泽”。
“这京营后面极有可能站着京城勋戚,不然也不会这么大胆。”
拿出售卖的米面都是比较粗糙的,实际在数量上也并没有多少,兵士们很快就全部搬完,但这些数量还远远不够。
王先通知道时间不等人,情急之下,便是直接‘噌’地一声抽出钢刀,架在一名账房脖子上,嘶吼道:
“快带老子去内仓,不然砍了你!”
这账房虽然害怕得尿了裤子,但起初也并没有直接出卖郝万福,因为谁都不相信京营敢当众杀人。
“好!”
王先通大叫一声,手中钢刀加大力度,直接将账房的脑袋砍了下来。
霎时间,永昌号铺子内血光四溅,而王先通并没有就此罢手,又转身抓住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恶狠狠吼道:
“我只问一遍,内仓在哪!”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小的这就带你去......”
这管家显然是个贪生怕死的货,见到方才那一幕已经是腿软,此刻感受到钢刀在脖颈之间的寒意,当时就
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
伴随着一阵‘吱吱呀呀’的声音,京营军兵总算是在火药桶即将再次爆炸的紧要关头推着一车车米面及时赶到。
“来了来了,大家稍等,粥食马上就有!”
大使松了口气,擦擦汗迎上前,心道总算是来了,不然这些刁民还不得把自己这粥厂给拆了。
周围顺天府和兵马司的差役们也都是如此,毕竟难民数量太多,要是再乱起来根本制止不住,一番议论之下,纷纷上前帮京兵卸下粮米。
这个结局算是皆大欢喜,粥厂官员们保住乌纱,百姓则只要再稳当等上一会儿,就能吃到热乎乎的粥食。
事到如今,这场闹剧也算是告一段落,随着京城的逐渐稳定,到处都忙碌起来。
除了五城粥厂逐步开始恢复施粥以外,养济院也是在崇祯皇帝的严令之下重新开张,官吏们在厂卫的监督之下开始对难民逐一造册排查。
在这个空档,又有专人去清理多年堆积的养济院下属院落,本意是用来给难民居住,对于这些难民来说,有个地方能遮风避雨就行了,挤不挤都无所谓。
但是城里城外难民这么多,大部分人都是根本查不到什么真正信息,所以对于能进入养济院的难民朝廷自然也有要求。
崇祯皇帝就明令规定,现如今养济院还处于重新开办阶段,资源不多,所以想要在养济院中获得一席之地的,必须要满足一些条件。
比如必须有至少三个亲属存活,并且其中还要有个是孩子的才能入册,入册之后就相当于有了一个‘身份证’,会得到朝廷的适当救济,起码会有吃有穿,不至于饿死冻死。
话说回来,排查养济院下属院落、房屋本来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但这过程却算不得很顺利。
平日这些院落空置着倒还看不出什么,但这种需要用到时候让人一查,却发现屋子院落大部分都已经被大户豪强霸占,根本就不在朝廷名下了。
大部分朝廷批给养济院的房屋地契都握在京城的豪强和大户手中,甚至有不少是和朝廷重臣们有瓜葛。
顾及于此,养济院的官员位卑职低根本没辙,最后也只能报上去等待处置。
不过为了缓解燃眉之急,养济院还是强行开放了不到三成的房屋,算是初步稳定了大乱之后的京城人心。
魏府,内阁首辅魏藻德看着眼前传旨的司礼太监,嘴巴都在抽搐。
这些阉人来了一准儿就没什么好事,崇祯皇帝的旨意和上次如出一辙,要把废康妃斩首在西菜市口。
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圣命的监斩官还是他魏藻德。
魏藻德心里苦啊,上次监斩陈演就在士林中引起了异常风波,现在自己已经成了人人唾骂的阉党,这次又监斩李康妃,崇祯皇帝这是在把自己往绝路上逼,此事之后,看来一个铁杆狗腿子的名声是跑不掉了。
“臣魏藻德接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魏藻德叹了口气,还是接下这份中旨,客客气气将司礼太监送出门去,又给了几两银子孝敬,这才走回房内不断唉声叹气。
“老爷,不想去就别去了。”
“老爷您是内阁首辅,这中旨没有您的票拟,不遵行也没什么事。”
“妇人之仁!”魏藻德本就在气头上,听见这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恨铁不成钢的敲几下桌子,说道:
“按理说是这样,但你一介妇人,又懂什么”
“上次监斩陈演,士林中已经传开了,说我魏藻德是阉党!这些昔日同僚都有什么手段我最清楚,若不是厂卫日夜保着,我也根本活不到今日!”
刚说到这里,门外老仆慌慌张张跑进来,说道:
“老爷,那些京营兵等不及了,让小的进来催问。”
听见这话,魏藻德喝口茶,在这一瞬间似乎也想开了,起身拍拍屁股说道:
“也罢!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想的,这狗腿子当就当了!
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
说来有些奇怪,这新到任的五个巡城御史没有一个是东林党,要么是齐、浙、楚,要么就是崇祯初年被流放的阉党。
巡城御史和各城兵马司指挥使掌管着京城内的各街各道巡捕、缉拿人犯事宜,东林党的大佬们向来都是十分重视。
听见这个消息,群臣赶紧马不停蹄的前往魏府。
很快,魏府大门口便是聚集了一堆臣子,看来大臣们都想到一起去了,都想要魏藻德代他们出面前往冬暖阁,去和皇帝讨一个说法。
然而魏藻德可不傻,早就料到会有这个环节,自打监斩康妃回府以后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管你谁来找,只要不是传旨的司礼太监,一概都不见客。
想想看自己前面那些与东林党为伍的内阁首辅,有几个是好下场的,陈演可谓是大明三百年来最惨的一个首辅,居然被诛了九族,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大白天的魏藻德不见客就已经摆明了立场,东林臣子们在周围番子们有意无意的警告之下,也只得是作鸟兽散,愤愤的各回各家去了。
这个时候的崇祯,除了忙于京城内外的安顿事宜,却也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不过这冷汗不是因为东林臣子们的再次聚齐。
这崇祯十七年可真是没有一刻消停的时候,这京城大乱刚刚平定下去,崇祯皇帝就又接到了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邸报。
北边儿的消息自然和鞑清有关,鞑清处理了内部关于皇位的争夺之后,小皇帝福临任命多尔衮为大将军,孝庄皇太后亲自祝福,多尔衮更是在这母子面前许下了定鼎燕京的承诺。
多尔衮没有一点着急的意思,除了在盛京的八旗兵马以外,就连蒙古、朝鲜和汉军旗都是召集多少就召集多少,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趁你病要你命,要与大明一战定乾坤。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心里苦,但是不说。
崇祯皇帝任命出京的勋戚们在最近都陆陆续续的回来述职,眼下京畿这点兵马能用的基本算是给统计干净了。
本来在统计完成之前,崇祯皇帝还是有些自信的,怎么说这京畿附近还有这么多卫所和城镇,历史上因为分散没有形成力量,整合起来守住一个北京城还是不难吧。
但事实证明,崇祯皇帝还是高估卫所的实力了。
腾骧四卫属皇城禁军,平日的职责就是守卫各门,不过到了现在,也还是以吃空饷居多,已经称不上是最初的精锐禁军了。
兵册上的四卫营在册兵士有几万人,但方正化仔细核查了腾骧四卫营的实际人数,发现只剩下三千多人。
好吧,三千多人其实也差不多,但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混吃等死的老弱病残,方正化将这些人裁撤个干净,最后也就剩下大约两千多人。
根据崇祯皇帝的意思,内宫的防卫此后交给御马监来管,紫禁城各门的卫戍则交给京营,四卫营在历史上算是敢战,所以经过裁撤后被拉出来单独操练。
日后要是流贼打过来了,四卫营是要拉上战场试一试的。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负责核查南北镇抚司的校尉人数,全国在册的锦衣卫人员倒是不少,可在京师镇抚司能用上的还是少数。
北镇抚司上上下下总计有两千多人,但这些人多数都参与到监察东厂与百官、勋戚的活动中,不到最后关头,崇祯皇帝不会指望着他们上战场拼刺刀。
南镇抚司纠察卫所,本来人数不少,但自从刺杀案牵连了上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以后,便是裁撤了一大部分的骆氏党羽。
明末这种情况,南镇抚司实际上也管不住卫所了,所以人数一直停留在七百多人没什么增加,根本指望不上。
新建伯王先通主要负责通州三卫的兵马,前些日他回到通州核查人数,发现通州卫的情况和京城大同小异,情况都差不多。
在册兵士三万有余,实际上三个卫加到一起不过才一万八千多人。
这一万多人算是近期崇祯皇帝听到最多的数字,但先别顾着高兴,这些人是要负责通州境内所有城镇的安防,若全部调到京城来,那就相当于将通州这个战略要地彻底放弃。,崇祯皇帝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不过调通州兵马进京勤王的事也不急,毕竟没有山海关那么远,要是真的想调,几天功夫也就差不多了。
靖远伯王
第七十七章:刘芳亮北犯
北边鞑清的事崇祯皇帝想管,但却是有心无力,没那个能力去管,现在自己手底下的兵就连打流贼都费劲,更别提鞑清的铁骑了。
好在吴三桂还没有动,就让他继续守着宁远和山海关,甚至山海关以外宁远一带的三百里土地都可以放弃。
最好的结果,就是山海关还握在大明的手里。
建奴无论怎么蹦跶,最后基本还是从喜风口那种地方跑进来寇边,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再大掠而归,反正建奴永远不是重点。
只要山海关还在自己手里,关宁军还是朝廷兵马,想定鼎燕京不存在的。
至于南边的消息,不是周遇吉和白广恩的宁武关失守,却是李自成的东路军已经快打到京畿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如坐针毡。
历史上,大顺军是两面夹击北京,前一阵子不能迁都,正是因为刘芳亮这南路军。
崇祯皇帝对李自成本部太过重视,基本所有的兵马都用来防范那一路,下意识的将刘芳亮忽略掉,好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不算太晚。
当然了,这个消息自然不是什么臣子奏报,却是探子来直接向厂卫密报,最后再由厂卫交到崇祯皇帝手中,如果没有厂卫,那才是什么都不知道。
据探子禀报,这刘芳亮由于没有任何制约,和历史上的进程相差不多,没有受到穿越者的蝴蝶翅膀影响,他率部由山西出太行,进入豫北、畿南,连克数地,现已是直趋保定。
保定这个地方,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还是各省官军联合进剿的剿匪基地之一,那个时候各路官军云集,称得上是一个易守难攻打的重镇,本该和宁武关意义上相同,该是刘芳亮北上的一个重要关卡。
但是自从保定总督杨文岳率部在汝宁战死之后,各路官军降的降,跑的跑,便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根本不剩下什么防备兵力。
崇祯皇帝心知肚明,保定甚至京畿一带的防卫都是形同虚设,即便有所抵抗也是非常零星。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京畿一带其余城镇的防备,来一个坚壁清野,甚至于京畿其它地方都可以暂时放弃,整合官军现有力量,一定要在今年守住北京城。
只要守住北京城,自己的春天就到了。
这个时候消息传递并不是实时的,崇祯皇帝估计自己得到消息的时候,保定府应该是已经陷落,而刘芳亮的南路军也该进入了京畿一带。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顿时觉得脖子上凉飕飕的,直接说道:
“司礼监拟旨,宣镇总兵王承胤奉旨不尊,拒不勤王,以下犯上,已成死罪,着缇骑出京斩首,不得有误!”
“又,游击将军高杰,奋勇敢战,矢志抗贼,着充任宣镇镇守总兵官,加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到任之后,即刻率军来京勤王,不得有误!”
“此外,发布‘讨贼檄文’,昭告天下!命内阁首辅魏藻德编写檄文,让天下间的有识之士速速前往黄村集结!”
“还有,严令霸州、固安、东安、永清、武清各地官军坚壁清野、弃城北上,一概前往黄村驻扎,候朕旨意。”
言罢,崇祯皇帝看向新建伯王先通,说道:
“如今已经到了为难存亡的生死关头,新建伯速回通州,召集三卫兵马前往黄村,朕要给刘芳亮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感觉到皇帝浑身上下的战意,王先通方才的担忧之情烟消云散,一阵热血沸腾之下,抱拳喊道:
“臣遵旨!”
“传诏,京畿戒严!”
“命户部尚书倪元璐核查京师内外所有钱粮,皆聚于京师,有多少搬多少。五城兵马司、顺天府的差役还有厂卫各自分一下工,挨家挨户的给朕查。”
“除了收入养济院的那些难民之外,有家有室满足团营需求的也可以留在京师,给他们分配房屋居住。至于其余那些不要让他们留在京师,能撵的都撵出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