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若是有人问起,就说是朕亲自下的旨意,阻拦者,杀无赦!传旨,命神武军、京营、团营时刻待命,一旦有乱,立即出动平之!”

    这一连串果断的旨意下来之后,已经表明了崇祯皇帝固守京师,死战抗贼的心愿。

    所有旨意和诏令都是崇祯亲口说出,根本不顾及什么皇家颜面,皇帝都是如此,众人也就不会再有什么顾虑,各自都有活儿干,很快就走了个精光。

    “皇上,大喜事儿,大喜事儿啊!”

    崇祯皇帝正在暖阁品茶,却忽然见到李春匆匆忙忙跑进来,便是一脸惊喜的问道:

    &




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
    “陛下,是唐通带着勤王兵马赶到京师了。”

    李春毕恭毕敬的说完,崇祯皇帝石化当场,原来不是陈奇瑜,沉吟半晌,又闷声问道:

    “他带了多少人来勤王,黄得功和左良玉呢,怎么还没到”

    早在穿越过来之前,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就已经向三个人发了勤王诏书,唐通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则是平贼将军左良玉和山东总兵刘泽清。

    “回陛下,定西伯带着两万多兵马!”李春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想来在他心中,这京城应该是保住了。

    左良玉奉诏只是为了求个心安理得,但他是根本不可能来送死的,就算他会来,崇祯皇帝也根本不敢放他入畿,因为左部实际上就是披着官军皮的流贼。

    换句话来说,左良玉不来勤王,那是给崇祯皇帝省事儿了。

    刘泽清就比较直接,明说自己腿受伤了来不了,对天子信使不理不睬,根本连诏都不奉,摆明了拥兵自重。

    接到勤王诏令的三个人,只有唐通二话不说带着手下的人就来了北京,相对来说,唐通这个人,崇祯皇帝还是想用一用的。

    不过崇祯皇帝也不会太过乐观,历史上唐通到了居庸关之后没怎么打就投降了,后来又投了建奴,种种作为和姜襄、王承胤看起来是一丘之貉。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这个唐通其实是想战,只不过出关打算背水一战的时候,监军太监杜之秩在关内投降,这才不得已跟着投降。

    崇祯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思虑半晌后还是说道:

    “传诏,准唐通所部勤王兵马进入南瓮城营房修整,不必在城外驻营,召唐通到平台见朕,朕与他有话要说。”

    “还有,让神武军和团营密切注意唐通部的一举一动,若是传出什么扰民的消息,迅速报朕知道!”

    很快,听到消息的唐通便是来到皇极殿,这所谓的平台实际上是在皇极殿居中靠后的位置。

    看到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唐通顿时感觉自己的渺小,纳头便拜:

    “末将唐通,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对唐通有着深深的忌惮,而且有祖制说是勤王兵马皆不得入京,所以唐通就只是接到了四千三百两白银和一堆空头许诺而已。

    可笑至极的是,这所谓的四千三百两白银,真正发到唐通手头的只有四十两而已,四千两还是为了好听强加上去的。

    可以想象,当时唐通会是一副何等失望的表情,这对一个满腔热血来京师勤王的将领来说,可真是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实际上,这唐通明知北京已是死地,仍然不怕死的带着人马过来了,就已经是少见的忠勇之将。

    崇祯皇帝就算不怎么信任,起码也该明面上给人家该有的荣耀和面子。

    万一能有奇效,这唐通和白广恩一样,非但不投降李自成,反而开始为大明死战到底,这对崇祯皇帝来说,那就是多了一分活命的把握。

    唐通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上面那个威严毕露的天子他是根本连看上一眼都觉得心虚,久久没听见回应,更是心下忐忑。

    “起来吧。”

    “末将遵旨!”

    唐通显然是第一次经历这种状况,显得有些冒冒失失,居然直接回了一句遵旨,起身之后根本也不像一个统兵在外的大将,却像是个见到老师的学生。

    实际上,唐通刚到北京城下就有恩旨下达,说是让自己到平台见帝,而且皇帝另有旨意。

    当时唐通心里这个美的,顿时感觉在人前倍儿有面子。

    传闻大将离京出征的



第七十九章:平台点将
    五十万两饷银,分摊在两万多名兵士身上,每个人至少也能拿到二十两银子,其实相对来说,这已经不少了。

    事后听到这个消息,自然会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说朝廷明显偏心,宣镇和大同哪一个不是一百万两,为什么唯独唐通所部只有五十万两

    况且,最近朝廷大张旗鼓的行抄家灭族之举,所得银两早在千万两以上,这次实在是太过吝啬了。

    可对于如今的唐通来说,这五十万两饷银真真是雪中送炭的举动,虽然还不能将多年积欠的饷银还清,但二十两银子放在一个人手上,数目其实已经算不得小了。

    有了这笔银子,唐通就可以稳住军心,游说将士们为朝廷死战,想到这里,唐、他看向太监端上来的宝剑和蟒袍,心中满是激动。

    “陛下待末将以恩泽,末将定为大明死战,捍卫京师!”

    从前只能远远看着的地方,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荣耀,如今全都在自己身上实现,天子平台召见,赐给只有心腹才能穿戴的蟒袍,甚至还有亮闪闪的宝剑,这是何等的殊荣

    唐通不禁去想,自己唐家世代将门,但确确实实唯有自己这代得到皇帝的单独召见,唯有自己,能获得如此荣勋。

    所谓光宗耀祖,青史留名,就看今朝!

    看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的唐通,崇祯皇帝也是满意的笑了起来。

    “爱卿快请起来,如今的大明,可少不了你这样的忠勇之士,到了黄村之后,不要不听指挥,再出螺山那种事。”

    “如今时局唯艰,需要朕与各位爱卿共努力,才能保我大明三百年天下,朕与爱卿同在!”

    崇祯皇帝满脸笑眯眯的,但那警告的意味仍然非常明显,唐通当即浑身一个激灵,又是跪下说道:

    “陛下放心,末将岂敢僭越!”

    “任贼百万来,末将亦不会后退一步!”

    其实说实话,本来历史上的唐通声明极臭,一生中污点甚多,但真正见到本人的时候,崇祯皇帝却根本提不起什么仇视的心思。

    唐通身上穿戴的盔甲十分老旧,上面有许多刀枪的划痕,而且整个人对自己非常尊敬,甚至在平台上还是唯唯诺诺,和左良玉那种军阀完全就是两个性质。

    就现在看来,这唐通显然就是个接到勤王诏令风风火火率部赶来勤王的将领,并且他是第一个赶到京师的外地镇守军将,意义重大。

    崇祯皇帝给唐通督抚大臣出京才有的礼遇,给唐家世代荣勋,就是希望唐通能做出和历史上不一样的抉择,为大明死战到底。

    白广恩都已经和周遇吉捍卫宁武关,唐通转变心意也不是没有可能。

    崇祯皇帝清了清嗓子,忽然问道:

    “既然都已经来了,那定西伯就来说说看,京畿之地,如何能抵挡得住刘芳亮的大军”

    唐通闻言沉吟半晌,但却并未直接作答,而是反问道:

    “陛下请恕末将冒昧,如今宁武关的战事如何”

    “这也不是什么机密大事,朕便告诉定西伯也无妨!”崇祯皇帝笑了笑,无所谓似的道:

    “这是前几日刚传来的塘报,定西伯且拿去仔细看一看。”

    崇祯皇帝随口说‘仔细’看一看,但唐通可不会就真的仔细去看,伴君如伴虎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他还是明白,所以只是粗瞟几眼,唐通便将塘报双手奉上,说道:

    “末将看完了。”

    崇祯皇帝不知道唐通心思如何,立即问道:

    “可有破敌之策”

    唐通说道:“依塘报所言,贼兵围攻近一月仅是攻破了瓮城,此皆与宁武军死战有关。看来贼兵战力不甚强悍,末将估算,宁武关至少还能守上半月,所以这刘芳亮带来的流贼,是一支孤军!”

    说到这里,唐通笑了起来,促狭的道:

    “陛下,自古以来,孤军深入几乎都没什么好结果,况且刘芳亮



第八十章:收拾人心
    唐通走出皇极殿,门外侍立的李春立即笑着说道:

    “恭喜定西伯,贺喜定西伯,从今以后,封妻荫子、功成名就,都是不在话下了,真是让奴婢羡煞啊。”

    闻言,唐通步子不经意之间迈的大了些,忽然想起什么,回身笑着说道:

    “我唐家能得圣上恩宠,还要多亏了东厂王督公的提携,王督公在陛下面前美言一句,当真是抵得上在下十句。”

    李春陪着唐通走了几步,听见这话也是不阴不晴的笑了笑,把手向前一挥,说道:

    “奴婢也就只能送到这里了,剩下的路,还要看定西伯怎么走。”

    面前这位虽然是个小小的司礼监随堂太监,但是能常年侍奉在崇祯皇帝身边的,定然也是极其信任之人,更别说司礼监后头还站着一个庞然大物。

    唐通对李春千恩万谢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厂卫和宦官势力低头。

    现如今京城内‘三厂一卫’并立,监察朝廷上下文武臣工,京城内只要稍有个风吹草动厂卫都能立即知道,并且立即做出相应部署,实在是可怕。

    厂卫番役大肆捕杀东林士人,锦衣卫和他们一样,在崇祯皇帝有意无意的暗示之下,将矛头直指‘众正盈朝’的东林党。

    崇祯初年裁撤的臣子一个接一个的被召回京,或官复原职,或重新任用,使得朝廷的其余党派势力实际急速膨胀,以王承恩为首的阉党,更是直追天启年间的九千岁。

    唐通在外血战,这些太监随便一句耳旁风就能将自己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对唐通来说,东林党固然可恨,但却比不上不熟战情却指手画脚的监军。

    出了皇极殿,唐通下一步就要直接去军营,将这些好消息告诉他带来的兵士,在这一路上唐通都是容光焕发,好像换了个人。

    今日见到崇祯皇帝之后,唐通彻底看清了局势,也对自己今后的归属问题有了一个决定。

    他很庆幸自己没有像左良玉、刘泽清那些人屯兵观望,这些待在原地坐看明顺之间的胜败的人,自以为聪明,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傻子。

    两强相遇,你总要选一个。

    不选李自成,李自成就过路的时候顺手就要灭你,不选崇祯,那就得赶紧投降,不然李自成大军一到,就不好说话了。

    实际上唐通在来之前既期待又很焦虑,期待的是崇祯皇帝会如何对待自己和自己麾下的兵士们,焦虑的自然就是选择朝廷会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换句话说,那个时候唐通对明朝的效忠,其实是极其脆弱的,需要打一剂强心药。

    然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既没有给唐通忠臣死节的名份,也没有给其麾下勤王兵士应有的待遇,甚至连京城都不让进。

    唐通之所以会投降李自成,说是崇祯皇帝一步步将他从自己身边推过去也不为过,但现在的情况显然不是如此。

    唐通明知眼前是声势浩大的流贼,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第一个来了,今天在这里,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从朝廷手中得到的一切。

    走在前往军营的路上,唐通看着这座大明京师,心下澎湃万千。

    唐通想着,自己唐家世代给大明打了两百多年的工,堪称一门忠义,到他这辈如果就直接投降了的话,未免太难看。

    在这种国破家亡之际,自己能够身披蟒袍,腰悬御赐宝剑,率领勤王之师战死在京师脚下,也算得上是殉国死节的忠臣良将,对得起唐家数百年的将种了。

    唐通心知肚明,这次无论能不能保住大明,今日的选择,都可能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闪光点。

    走着走着,唐通就见到了京营演武场,听见里面京营兵士奔腾的脚步声,还有略微整齐的大喝声,顿时联想到刚不久大学士李建泰代帝出征,皇帝亲自登城楼送行的场面。

    李建泰不愧是个嘴炮文官,在皇帝面前牛皮吹的满天都是,可出城后一打听顺军走西边来,马上带着人就往南边跑,谁都喊不回来。

    &



第八十一章:御驾亲征,战前斩将!
    黄村,本是一个在历史上无足轻重的小村子,村民都跑个精光,如今却因为崇祯皇帝的一纸诏令而彻底改变了命运。

    “在崇祯十七年四月底的某一天,这名为黄村的荒落村庄聚满了京畿以及各地奉诏前来的勤王兵马。官军云集,往往代表着要有一场大战发生,而这场大战,就是......”后世某些砖家在评论这场大战时激动地手舞足蹈,如是说道。

    官军的营房粗粗看上去比流贼也好不到哪里去,中军大帐就放在黄村的遗址上面,其余各部官军则是分布在四周,显得比较杂乱,不过仔细一看,内中却也称得上是泾渭分明。

    比如在东面游手好闲的这些,都是从通州三卫来的兵马,正在军将的大声吆喝之下,忙着在南边儿扎营的这些则是刚从固安、永清一带奉诏撤回来的当地驻防兵马。

    话说回来,许多人接到朝廷诏令的时候心里还是敲鼓的,都以为是崇祯皇帝催促守城的,打开一看,却没想到是让他们赶紧弃城逃跑。、

    这些明末的各地留守军将说守城可能不行,但要论起逃跑,那就是博尔特来了都会望尘莫及,感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本来就觉得守不住的军将们见了这份诏令都是如释重负,跑的一个以一个快,就连文官和衙门的吏员都去不管了,直接带着兵和些许物资撒丫子跑到了黄村。

    见到黄村附近忙碌的景象,各地军将们又吃了一惊,赶紧四处询问,了解近期京城发生的事情,不过在这之后,许多人还是想不明白皇帝用意何在。

    在眼下这火烧眉毛的时候,这点兵马聚在一起看起来多,但是在号称百万的大顺军面前,根本就是连个零头都不算,更别提还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了,显然连保卫京师都很难。
1...2223242526...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