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崇祯皇帝为何会下诏让他们在黄村集结,而不是直接助守京师呢,许多人都想不通,但皇帝的诏令一字一句很清楚,反正来集结就是了,违抗可是要杀头的。
“通、通、通——”
忽然间,忙碌而喧闹的大营中响起三通鼓响,听见这个声音,各地来的军将们立马就知道是有人在聚将,召集他们过去议事。
大部分人都是一笑置之,开玩笑,谁特娘的知道主帅到底是谁,来了这么久老子还真没听说过。
军将们在各地都是一把手,各自还都带着兵,一早儿就逍遥惯了,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无可厚非,卢象升、孙传庭等等都死了也没落着什么好,洪承畴降了鞑子,皇帝倒是亲自祭天,痛心疾首,端是玩的一手好牌。
现如今的朝廷之中,还有谁有那个能力和威望可以降服众将
三通鼓毕,来中军帐内的人还是只有唐通等几个寥寥可数的军将,见到这种情形,唐通对站在上首的张世泽说道:
“英国公,要不要末将再派人去敲三通鼓众将一路都是鞍马劳顿,可能还在忙,没来得及赶过来。”
张世泽攥紧拳头,舒展口气,只是闷闷的点头示意去办。
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过去了,三通鼓不知敲了多少个来回儿,就连兵士的手都酸了,可中军帐内还是最初这五六个将领,几个人面面相抵,就这么干杵在里面不知如何是好。
这种时候,就连唐通脸上的表情都变得有些尴尬,看张世泽那张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的脸,张张嘴,最后也是明智的选择一声不吭。
不多时,门外跑进来一个标兵,跪在地上喊道:
“启禀英国公,皇上御驾已经到了营外,随行前来的有卫孝伯、甲子营的董都督,还有东厂的王督公与锦衣卫的李指挥使!”
标兵本以为帐内应该是众将云集,所以十分隆重的喊出这番话,最后抬起头一看,却只见到大猫小猫两三只,顿时觉得有些意外。
“随本国公去迎接圣驾!”
张世泽自然看出标兵脸上精彩的表情变化过程,没有多说,但脸上的冷笑却出卖了他心中所想,说完话挥手带着唐通等几个人直接转出了中军大帐。
待一行人与崇祯皇帝的御驾接上头,张世泽带着两三只大猫小猫是纳头便拜,一齐山呼道: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
崇祯皇帝一身金灿
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胁朕?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陆九等几个人没想到崇祯皇帝会直接下旨杀头,当即是连肠子都悔青了,但无论他们如何的鬼哭狼嚎,最后也还是被走进来的神武军兵士拉了出去。
等待行刑的这段时间崇祯皇帝没有再说话,众将噤声,就连交头接耳都不敢有,直到外面传来三声戛然而止的惨叫,众人才是面色一紧。
神武军的一名百总走进中军帐内,抱拳喊道:
“启禀陛下,行刑完毕!”
崇祯皇帝点点头,说道:
“今日朕来此,本是为了御驾亲征,亲眼看看我大明将士的讨贼英姿,但是朕没有想到,官军居然糜烂至此!”
“英国公是朕钦命的总督,就连他的命令都不听,你等怕是连朕的旨意都不放在眼中了吧!”
众将听着崇祯皇帝惊怒交加的声音,闻见帐外传进来的丝丝血腥味,都是连头都不敢抬,唯唯诺诺的不敢吭声。
站在崇祯身侧的王承恩脸色也不甚好看,上前附耳道:
“陛下不如先行回宫,此处不是久留之地!”
崇祯皇帝自然明白王承恩话中深意,沉默良久才是冷哼一声,说道:
“朕不回宫,英国公,召集到达黄庄的所有兵士,朕要训话!”
王承恩闻言,则是无声的叹了口气,也是默认下来,他可是崇祯皇帝潜邸时的老人了,自然明白这位主子一旦要是下了决心,那可连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黄村聚齐的官军再加上刚赶到的神武军,少说也有五六万的数量,以现下官军的质量而言,任是众将在极力配合张世泽,将兵士们全都召集齐也花了大半天。
按照惯例,李若链特意在护卫御驾的大汉将军之中挑选了二十个嗓门高的排成一列,用来将崇祯皇帝的话传达四周。
等崇祯皇帝走出中军大帐,正巧见到几个刚赶过来的伤兵,他们互相搀扶着,显然连走路都吃力,但还是赶紧进到队列之中。
眼看着一名百总的脚马上就要踹过去,崇祯皇帝于心不忍,便是举起手叫停,崇祯皇帝声音不大,可能百总没听见,仍旧要踹。
但周围的锦衣卫却听了个清清楚楚,一个机灵的千户赶紧上前拦住那百总说了几句,百总吓了一跳,当即一脸惶恐的跪在地上请罪。
几个伤兵见到皇帝向自己走来,都是互相望几眼,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罪过,都挣扎着想要行礼。
崇祯皇帝抢上前几步,将一个伤兵即将蹲下来的身子拦住,说道:
“免礼,伤病者不必行礼!”
见到崇祯皇帝走到一群大头兵里头去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都吓了够呛,掌刑千户李有成赶紧在王承恩的示意下带着几个东厂番子上前试图将皇帝保护起来。
没成想,李有成被愤怒的崇祯皇帝一把推开,“朕的身边都是为我大明英勇奋战的将士,何须戒备”
说罢,崇祯皇帝转头亲切问道:
“你们三人都叫什么,是哪里的兵,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因何而受伤”
这三个伤兵没想到高高在上的皇帝居然这般亲切,其中一个眼中泛出晶莹的泪花,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回陛下,小人没名字,已故的爹娘老是顺子顺子的叫着,这伤...也没甚么大不了的!”
“俺叫曾大牛,俺们都是武清县来的!”
“陛下,俺在家排行老三,大伙都叫俺小三儿!”
几个人嘿嘿傻笑,在这一刻仿佛都忘记了自己身上都带着伤,崇祯皇帝听顺子话中带着犹豫,顿时转身喊道:
“武清县的参将呢,给朕叫过来!”
崇祯皇帝发话,立马就有锦衣卫去把武清参将叫了过来,那参将圆滚滚的挺
第八十三章:废除耕守制
崇祯皇帝刚来,什么事都没说,自己这边官军的将领倒是砍了好几个。
不过倒是没有总兵级别的高官,最大的不过是个参将,除了一个游击将军以外,剩下那两个都是千总级别的不入流小将。
崇祯皇帝亲切慰问了顺子、曾大牛和小三,算是给长期受孙虎欺压的武清兵出了口恶气,边走边道:
“吴又可治瘟也不用太医院的人手,不能让他们闲着。承恩,你速去太医院宣旨,除了轮值内宫的太医,剩下的全都叫到黄村来充当军中的临时医师!”
“如今战事紧急,告诉那些太医不要再藏着掖着了,把各自的学徒也都叫上,要是在作战时表现突出,朕另有奖赏!”
“若有称病有事不能来的,把他儿子带到国子监学习,实在没儿子的就拉女儿,如果实在没有子女,那就从外地找亲朋故旧带到京城!”
王承恩不敢怠慢,立即亲自带着几个东厂的百总离开去办,留下掌刑千户李有成和一队番子护卫在这里。
崇祯皇帝走上临时搭建的‘演讲台’,清了清嗓子,对下面哄乱的各地官军大声喊道:
“大明的将士们,今日朕亲临此地,方才知道你们这些年来过的有多苦!朕想说,大家辛苦了,是大明对不起你们!”
“朕御驾亲征,是看不惯那些流贼的嚣张态度。是,朕不会打仗,甚至可以说对兵事一窍不通...但正是因为如此,朕才需要你们,这大明才需要你们!”
“可能有些人打着投降的主意,觉得跟着流贼或许也没什么不好,朕不是要算账,而是要告诉这些人他们是大错特错!”
说着,崇祯皇帝脸上升起指愤愤之色,指着南边说道:
“就在那边儿,流贼前些日攻破了保定府城,传来的都是开仓放粮、逼杀贪官的消息,可大家知道他们还做出了什么见不得人的阴暗勾当吗”
看着兵士们窃窃私语起来,崇祯皇帝呵呵一笑,自顾自说道:
“此等十恶不赦的流贼所过之处有如飞蝗,他们拆毁房屋,随意践踏良田,甚至生拉硬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却是强逼百姓跟着他们去送死!”
“你们想想,要是大明没了,朕这个皇帝死了。你们的妻儿老小从此就要和你背负千古骂名,世代被人戳脊梁骨,要跟着流贼过这种朝不保夕,随时可能被拉出去当炮灰的日子,你们甘心吗”
“朕今日亲自下军,对大家的处境和遭遇自付是有些了解。所以,朕今日在这里给将士们一个承诺!”
说着,崇祯皇帝抽出腰间天子剑,咬着牙在手中划出一道不算很深的血口,举起来让每个人都能看清楚,才是继续说道: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朕此前曾在京城给过一个口头承诺,那朕今日就来点看得见的,实际的好处!”
说罢,崇祯皇帝对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德化说道:
“王德化,拟旨!”
“其一,户部暂先拨银五十万两,着工部配合各有司衙门,于钟楼旁侧择址修建忠烈祠,有明一代,忠烈祠香火永不断绝,后世皇帝务必遵循!”
“此事差东厂、锦衣卫联合监督,若有不法之臣胆敢贪污官银,侍郎以下,厂卫皆可先斩后奏!”
“其二,今后凡我大明百姓,户有参军为国效力者,三年之内免除全部赋税、徭役,退伍后每年都可凭军籍与战功到当地官府衙门领取相应的种籽、农具等奖励。五年之内,徭役仍免!”
&nb
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游行示威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不是怕死,而是害怕自己被朝廷忘记,甚至于被自己的后辈忘记!
这些大头兵害怕被人忘记,害怕自己的家人后辈得不到任何保证,再加上朝廷没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发下任何饷银,自然是军心涣散。
有了忠烈祠这个政策,兵士们的这个担忧便是立刻烟消云散。
战死者,无论官职高第、出身贵贱,皆可入祠享受香火,他们的名字,还有各自为之牺牲的英勇事迹,都会被世人所铭记。
在这之后,朝廷会以京畿为中心,陆陆续续补发累年积欠的军饷,并且只要为国效力就有很高的待遇,若是自己为国捐躯,战死在沙场之上,孩子和妻子都会因此而得福。
有一点至关重要,他们幸存下来的孩子可以自己选择,要么降低三级袭承父辈职位,要么摆脱压在身上两百多年的军户、佃农身份,从此真正的成为自由人!
大明开国两百七十六年来,卫所制度一直都是压在所有军户身上的一座大山,许多孩子还没等出生,就已经被挂上了军户这个下等人的标签,并且永世无法翻身。
这个政策让许多大头兵见到了翻身的机会,不由得为之热血沸腾,甚至想立即冲出去和流贼拼命,用自己的命,让自家子孙翻身过上更好的日子,简直是再划算不过!
没了军户、佃户的身份,由于家中战死者的荫福,孩子们甚至可以选择弃武从文,不经任何选拔,就可由朝廷差人送入村塾、里塾读书,在十四岁之前的所有学务费用,都由当地官府出资负责。
这简直是摆在眼前都不敢相信的好事,大头兵们都是嘿嘿的傻笑起来,不少人闭上眼睛拼命想象,去想自己战死的若干年后自家出一个举人,或是自己侥幸存活,并且获得战功,光宗耀祖的场面。
崇祯皇帝重视武将,为普通兵士和百姓谋求真正的福祉,这种诏令极其大胆,甚至是公然违背祖制,在有明一代,可谓是开创先河之举。
然而,此举却遭到了近乎全天下士人的集体反对,江南复社几度集会,号召天下士子公然反对天子诏令。
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得知此诏,立即在家中私会候方域等人,至于他们究竟是密谋何事,尚还不得而知。
江南复社的朝廷学子们在接到诏令的当天,便是在南京城举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游行示威,甚至惊动了南直隶镇守太监刘福。
刘福当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听曲儿喝茶,惊闻此事,差点没将手里的茶杯打碎,不过他动作倒也不慢,一方面向北京上疏说明此事,另一方面则立即派人联络南京守备、魏国公徐文爵。
两人商议几句,都知道事态的紧急,最后又去找参赞军务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因为按规定,需得镇守内臣、守备勋臣与兵部尚书一同盖印签署方能调兵。
不过这个时候史可法却并不在南京城,早在一个多月以前,他就因为接到李自成北伐的消息率兵北上勤王去了。
三缺一,按祖制来说是根本无法调动兵马的,刘福作为一个太监,自然是不敢承担这种罪名,但徐文爵身为南京勋臣之首,却也是畏首畏尾,不敢做主。
当身在黄村大营的崇祯皇帝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江南复社在南京城游行示威的第四天之后,可想而知,现在的南京城究竟已经乱成什么样子了。
“砰!”
崇祯皇帝在中军帐内拍案而起,指着前来报信的标兵,说道:
“拟旨,起用马世英为南京吏部尚书,让刘福和徐文爵立即盖印调兵,如果有士子不肯就范,先砍两个再说!”
“还有,给马世英传一道密旨,就说......”
这道诏令在当今时局必不可少,因此而损害了天下文人的集体利益,也是无法避免,崇祯皇帝早就心有准备。
在诏令传到北京的当天,京城就已经炸开了锅,不过因为五城兵马司和厂卫的及时镇压,士子们并没能掀出什么风浪。
&
第八十五章:黄闯子到了
“哈哈哈,这小娘皮见不得血,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也好,省的大爷我办事麻烦!”
高宝对满地鲜血和周围官吏的惨叫视若无睹,抱着知州女儿快步向房内走去,至于要去干什么,自然不必多说。
不过他才刚走几步却被一个人伸手拦了下来,高宝正要发怒,抬头一看居然是刘芳亮,这才耐住性子,阴沉着脸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