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第一百零三章:处处中兴之象
“继良乡之战,官军再获大捷,宣镇总兵高杰以七千步卒全歼寇边之建奴,斩一千七百八十八级,激斩阿巴泰,京畿震动。”
没多久,高杰激斩鞑清饶余郡王阿巴泰的消息便是传遍了京畿一带,许多人还没从不久前的良乡大捷缓过神儿来,居然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难道说,这崇祯十七年乃是大明朝的中兴之年。
据说在大营的多尔衮听到阿巴泰败亡的消息后,神色并未有任何变化,只说阿巴泰给‘大清’丢脸,顺水推舟的下令把正蓝旗收归己手。
七大蝗商在朝中各处都有人,翟堂无缘无故忽然被崇祯给弄了,剩下的虽然托大,但做生意精明的人又有谁没有脑子。
这次是要借已经入边的清军之手来顺道把宣府镇城拿下,这样刚刚上任的高杰便会和昔日的杨嗣昌一样,以失城陷地而伏法。
可消息传到耳中的时候,却是将他们吓了个半死,这鞑子毕竟还是蛮夷,虽然银子和粮草什么的都收了,但却背信弃义、妄自托大。
阿巴泰据说刚在良乡被唐通打跑,这次又一千多马队去围攻高杰七千多官军,那不是自己找死去了吗
范永斗等人本来就是如坐针毡,每日都要向朝中的人打探消息,看崇祯那边有没有什么新的动向,主要还是想知道宣府镇城到底陷落了没。
可谁成想,左等右等却等来的居然是这样一个噩耗。
七个人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又是聚在一起,就连范永斗都不再淡定,神情颇有慌张,这种时候也只能用黄云发的法子,把家产南移了。
刚刚下了决定,管家跑出去没多久便又是慌慌张张的回来了,说是一支打着‘高’字旗号的官军想要入城,守备千总不许,便是悍然直接攻城。
如今那守备千总的脑袋已经被高杰砍了,城内官军根本抵挡不住高杰的得胜之师,实际上也没有人想给一群商人卖命,和高蛮子作对。
听到这个,范永斗等人直接瘫软在地上,不知如何示好。
王大宇倒没什么意外,哼唧几下,怒声道:
“看看,看看!我说什么来着,全完了,这下大家全都要一起陪葬了!”
王登库等几个胆子小的竟然当场屎尿横流,一股酸臭味儿在这原本华贵的府邸大堂满眼,范永斗厌恶的捏着鼻子,但却也想不出任何办法。
这高杰斩获大捷,叙功高升定是必然,他手中拿着崇祯皇帝的圣旨,又是兵临城下,就算自己朝中有人,就算自己在宣府上下如何京营,此次也怕是在劫难逃了。
七大蝗商在堂中抱头鼠窜,仆人和乡绅们都是作鸟兽散,各回各家紧紧关上门窗,躲在被窝里缩着瑟瑟发抖,期盼高杰不会将他们来个一锅烩。
高杰凶桀之名,在外也就是仅次于左良玉,他带着兵马悍然进城,莫说守城官兵,就连街头百姓都是收摊回家,一路上看不见什么人影。
高杰自打接了宣镇的任命文书和军饷衣甲以后就换了个心态,他手上的兵马也从头到尾变了样,甚至为了整肃军纪,高杰还亲自动手砍了一个游击将军。
到现在除了奔赴各地驰援以外,并没有再传出来什么扰民、害民之举。
高杰的盔甲上还带着血,马背绑着一个首级,手里还拎着一个温热尚在滴血的头颅,抬头看了看‘范府’两个大字,当即抽出刀大吼:
“他娘的,总算是到了,弟兄们,给老子封了!”
“是!”
兵士们齐喝几声,哗啦啦涌入气派的范府大院,将还没来得及逃走的乡绅和仆人拿到一起,若有人反抗他们也不会留情,反手就是一刀下去。
范永斗亦步亦趋的迎上前,面对这个素来厌恶的武夫,此刻他却是满脸堆笑,示好般的叫道:
“大帅,草民冤枉啊!”
高杰当然看得出来范永斗面色中的贿赂之意,然而他却并无二心,只冷笑道:“冤枉尔等和鞑子勾结害我的时候,就该想到会有如今这个结局!”
“这便是那万全右卫指挥使任纲的首级!”高杰哼哼一声,将提着的头颅扔在地上,继续道:
&nb
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坏’的大捷
“吴又可,你和朕说实话,如果这大明朝是病入膏肓的病人,还有没有得救”崇祯皇帝忽然问出这番话,袁班直接给吓了个够呛,趴在地瑟瑟发抖,是一句都话说不出来。
吴又可的反应让人捉摸不透,人言伴君如伴虎,崇祯皇帝在今年抄了多少重臣的家,就算内阁首辅魏藻德听见这番话,反应估摸着也和袁班差不多。
吴又可丝毫没有什么惧怕之情,看模样,竟然是在细细思量。
“黄帝内经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说到这里,吴又可躬身道:“圣上在上,请恕臣以下犯上之罪。”
“朕赦你无罪,有话直说。”
吴又可点点头,叹口气说道:“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臣以为皆是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我朝积弊已久,实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这话崇祯皇帝很熟悉,脸上并没有任何愤怒之色,平静的道:
“爱卿所言,甚合朕意。既猛药不可痊愈,若使足量毒药,以毒攻毒,可有一线生机”
“圣上如今不正是在以毒攻毒依臣看,此法未尝不可。”吴又可轻轻一笑,又道:
“现今天下人皆传,圣上乃是我朝中兴的明君,臣本不敢苟同,在京两个多月下来,如今却是觉得此言非虚。”
“圣上明知臣之医道与常理定规相悖,却又让臣放手一搏,臣谢这份信任,而这份信任,恰恰是真正的桀纣之君所不能拥有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也是长叹口气,正欲说些什么,却接连从随堂太监李春口中得到几个消息。
好消息是由于东林党攻讦而流放戍边的陈奇瑜总算回到京师,此刻正在暖阁门口等着自己召见,坏消息其实也可以说是好消息。
高杰在前往张家口的路上不知怎的,忽然和阿巴泰率领的正蓝旗一千余骑兵撞见,本来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崇祯皇帝是为高杰捏一把汗的。
阿巴泰是老奴酋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算得上骁勇善战,按辈分也是如今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哥哥。
但因为出身低贱,其母妃为伊尔根觉罗氏,乃是庶出,所以阿巴泰实际上在满清内部备受排挤,身份地位远远不如豪格、多尔衮等人。
上次唐通是将阿巴泰打跑,这次高杰更邪乎,据说激战了将近一天,这队建奴骑兵是一个都没活,就连阿巴泰都给砍了。
步军和骑兵遭遇,这种事在往日的辽东屡见不鲜,一千建奴骑兵追着几万明军漫山遍野的跑也是非常正常。
若是想打赢对方的一千骑兵,非三万以上的马步兵力才能有些把握,而且还别说能全歼对方,骑兵要是想跑步兵怎么追得上
如果鞑子是来了几千骑兵,打是没人敢出城去打的,步军要就算毫发无伤的跑回来都是不可能。
高杰这次可是立了一个奇功,以七千步军全歼接近两千的建奴骑兵,全歼啊,光那些丑陋的辫子头就砍了一千多颗。
振奋之余,崇祯皇帝忽然想起一件事,这本不该发生在宣镇的战斗,倒是有些蹊跷。
蝗商们手足无措,肯定是派人联系了他们的主子,这也就侧面说明,自己下旨把这七家害国之贼一股脑全抄了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这建奴如此迅速的派人拦截,无非就是害怕自己把那些一直为他们输送粮饷盔甲的蝗商给一锅端了,这很容易判断。
但多尔衮到底怎么想的,只派一千多人,还让一个郡王级别的人带队,是托大浪输了,还是另外打着什么阴谋
 
第一百零五章:晋冯铨为工部尚书
入夜,窗外风寒,逐渐下起了细雨,坤宁宫内,崇祯皇帝却也是在撒汗如雨,根本没有闲着。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虽是‘老夫老妻’了,但却如新婚燕尔的夫妻一般如胶似漆,缠绵整夜,好不痛快。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穿越过来当皇帝之后,要不是后世穷惯了养成一副好心性,早就被这些东林党给气死了。
现在各地糜烂,每天几乎听不见一件好事,不是这里缺钱,就是某处失城陷地,王爷和勋戚都是一波跟着一波的死难。
要是以前的崇祯皇帝能撑到十七年简直是个奇迹,对现在的这位来说,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这房事了。
若文官听到皇帝在后宫‘努力’了一宿,怕又是要借机大做文章,然而脸皮比城墙还厚的崇祯压根不管他们怎么黑,依旧我行我素。
事实上,被各种大事小情逼得头大,从而需要享受和放松还只是一点,主要还是崇祯皇帝这几天召见了几次自己那便宜儿子朱由榔。
无论怎么安慰自己,别人的儿子怎么看都是不顺眼,没有一丁点亲生的感觉。
所以崇祯皇帝最近频繁的在周皇后身上耕耘,主要还是想自己再生一个‘亲儿子’,日后立不立太子再说,这儿子总不能把别人的当成自己的吧
第二天一大早,周皇后正要为崇祯皇帝穿戴朝服,刚动作几下却被抓住小手,还以为崇祯又想索取,正待含羞嗔怒,崇祯皇帝却是自顾自说道:
“皇后,取朕的盔甲来!”
刚刚上朝,内阁首辅魏藻德带着文武百官分由两侧进入皇极殿,例行的叩拜山呼万岁以后,又是纷纷对国朝两次大捷表示恭贺。
什么‘天佑大明’、‘中兴有望’这些毫无作用的屁话,崇祯皇帝已经学会自动忽略,跳过和臣子们互相推太极的阶段,直接说道:
“众位爱卿,可见朕今日有何不同”
众臣闻言,这才是抬起眼仔细瞧了瞧,没想到这一看却把不少人吓得够呛,崇祯皇帝没穿着常见的朝服,却是有模有样的披挂着那副御驾亲征的盔甲。
兵科给事中顾国宝跳出来说道:“陛下这是不遵祖制,帝王临朝,岂有穿戴盔甲之理耶”
“盔甲乃粗俗武夫身系之物,这是玷污圣殿,还请陛下脱去盔甲,再行临朝!”
好家伙,自己没上朝也有一段时间了吧,这三句话不出头就给自己来了个下马威看来真是缺收拾了。
“你还知道朕是帝王!”崇祯皇帝的话虽然讽刺意味十足,但脸上却平静得很,根本没什么反应。
不多时,崇祯皇帝起身特意抖了抖盔甲,说道:
“朕今日临朝就是要穿着这副盔甲,朕没上过战场,但也知道太祖一生征战,荡平四方之艰辛!”
“自朕登极以来,国事一日不如一日,闯贼西逼宁武,建奴入寇,朕却毫无作为,此皆是朕德薄,与将士无关!”
俗话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崇祯皇帝这番话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在当着众人的面在将罪责往自己身上揽,就算做做样子也得有人出来说点什么了。
现在的崇祯皇帝可不是从前,没有理由都能在朝堂上大开杀戒,更别提给他一个理由了,那肯定是没什么好结果。
内阁首辅魏藻德心里和明镜似的,这脸皮极厚的皇上自责之意肯定是没有,明摆着找茬要砍人抄家,无奈之下,只得是站出来拱手道:
“臣为首辅,无所作为,此皆臣无能也!陛下圣明千古,文韬武略,盖世英明,实非陛下之故。”
魏藻德是当着百官的面对崇祯皇帝一顿猛拍马匹,崇祯对此比较满意,朝他点点头,心道你小子还算老实,这才说道:
“今朝半载刚过,国朝竟有两次大捷,此绝非天佑大明!乃我朝将士众志成城,矢志一心,奋勇死战,他们在战场上所依靠的,除了手中那口刀,就只有身上这副盔甲!”
听到这里,朝堂上反应慢点的也明白
第一百零六章:力排众议
自老冯飞速抵京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一直都是在在内阁挂个名,崇祯皇帝没放话给缺,老冯怎么着急也是于事无补。
今日临朝,冯铨本就是怀着忐忑的心思,总算有了份实差,这工部尚书可素来都是个肥缺,一旦有些建设工程,趁机中饱私囊一番,岂不快活
不过冯铨也就是想想,现如今这种局势,他也是将自己的立场摆得很清楚,根本不敢这么去干。
这肥差眼下却也算不上有多肥了,甚至可以说是烫手的山芋,粘上了,不死也要脱层皮下来,想想前任的下场,冯铨也就不敢掉以轻心了。
高兴归高兴,事情他却要处理的明明白白才是,眼下京城内外到处都是厂卫,自己不是东林党的人,不去走和魏藻德一样的路,基本上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这忠烈祠的兴建一事被交到自己手中,或许就是崇祯最大的考验。
冯铨他不但贪,而且怕死,所以比那些起自视清高,以死节为荣的东林党而言,他好控制得多,甚至算得上是朝中少见的明白人。
崇祯皇帝对忠烈祠极其看中,这已经是明摆着的事实,冯铨现在是受宠若惊,也怕一不小心落得前任那个下场。
此刻皇帝的刀就架在自己脖子上,厂卫甚至不需要什么名份,就能冲到家中把自己直接拉到诏狱严刑拷问。
冯铨虽是走马上任,却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自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再贪。
待户部尚书倪元璐接旨入班,崇祯皇帝道:“四民之中,士最贵,农最劳,工最苦,商最富,朕所说可有错。”
听见这番话,臣子们都是浑身一震,心道正戏到了,见没人吭声,崇祯皇帝又是自顾自说道:
“什么叫农民春天鸡鸣即起,就得赶着牛到田里耕种,好不容易栽下了禾苗,又得拔草、中耕,烈日炎炎之下,几人不是形体憔悴。”
“到了秋天,有那么一点儿收成,输官之外能剩几何一遇水旱虫灾,便是全家大小惶惶然不知所终。”
“现如今这个年头,水旱虫灾不断,大小官吏横征暴敛,整整一村的农民或许就连一头耕牛都没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可想而知,百姓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说着,崇祯皇帝指向下面的群臣,冷哼道:
“而你们这些为官的,地方者多数不知民间疾苦,只顾剥削虐害,毫无心肝!居京者则喜好朋党之争,不忧国事,排斥异己倒是行家里手!”
“洪武皇帝曾有云之,要杀尽天下贪官,然国事至今,岂是杀尽贪官便可为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