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言罢,崇祯皇帝看向内阁首辅魏藻德,朝他做眼色示意一番,淡淡问道:

    “对此状况,爱卿有何高见”

    闻声,百官皆是把目光投向魏藻德。

    不少人的眼中甚至已经露出极度厌恶的神情,这姓魏的不过是擅长阿谀奉承皇帝的狗罢了,今日还不知要提出什么石破天惊的话来。

    魏藻德破罐子破摔,反正到现在已经被东林党的同僚们黑成炭头了,倒是没有什么犹豫,出班躬身道:

    “启奏陛下,如今状况,大小官员贪污成风,实已非历朝可比。方才陛下所说太祖高皇帝欲杀尽天下贪官,臣忽然想起,何不复用祖制,以百姓监百官”

    此话既出,当是满朝皆惊。

    正在百官议论纷纷的时候,魏藻德干脆填了把火候,“陛下,当今之计,唯有动用重典,请洪武祖制,方能遏制官场邪风!”

    魏藻德这意思其实是王承恩在早晨亲自登府向他透露,实际上也是崇祯皇帝的意思,此刻崇祯没吭声,看着下面群臣的反应,感觉真是可笑至极。

    东林党们从前拿来和崇祯作对最常用的一句话便是如何如何违反了祖制,崇祯前十六年,这话就是杀手锏,可现在,却被皇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成了用来对付他们的杀手锏。

    群臣听到为皇帝极力出谋划策的魏藻德,心中一下都是骂成一片。

    这姓魏的和他前任陈公一比,那差距可就是天上可地下的差别了,当今皇帝




第一百零七章:白话圣旨
    大诰是个好东西,不论对百姓还是对现在的崇祯皇帝来说,都是个用处多多的好东西,明太祖朱元璋曾特意下旨规定:

    “大诰刊行之后需得每户一本,家传人诵。家有大诰者,犯笞、杖、徒、流之罪减一等,无《大诰》者则罪加一等,拒不接收者,迁居化外,永不令归。”

    换句话说,这玩意儿简直就是老百姓的护身符,比什么破庙求来的东西都好使!

    为了扩大四编大诰的影响,朱元璋甚至将把这东西列为全国各级学子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也开始逐年从中出题,换句话说,那就是将大诰纳入高考的升学范围之内。

    不管你想不想背,想当官那就给朕老老实实的背,背得滚瓜烂熟最好!

    众所周知,朱重八是个泥腿子出身的铁腕皇帝,真论起出身低下,怕是大汉的太祖高皇帝刘邦都追之不及。

    说起惩治起贪官来,朱元璋那更是查到多少杀多少,一点不含糊。

    没法子,人家是开国皇帝,手握全政大权,真正是看谁不顺眼谁就要死,怎么搞都没有任何宵小之辈敢顶撞,更别提搞什么落水投毒了,那更是丁点念头都没有。

    洪武年间可没有什么东林党,官员每日琢磨的,无非就是变着法想继续贪污罢了。

    朱元璋对黎民也是有求必应,经常有农民头上顶着大诰来京城告官,这些被告的无论职位大小,只要查明实情,最后几乎都是难逃法网,按律严惩。

    慑于朱元璋的威严,在洪武年间,吏治之清明也是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国子监严督诸生熟读讲解大诰,更达到了以背诵的熟练程度来以资录用的地步。

    若有不遵不背大诰者,则以违制论处,据说其时各地讲读大诰的师生来京朝见者达十九万余人,这东西简直就是官方规定必出的高考题库啊!

    不过就算是再好的东西,挡住了官老爷们的财路那也是难以久存。

    朱元璋为了将大诰颁行天下可谓是煞费苦心,没有一个人敢与其作对,但他绝对没想到,自己驾崩了没几年,大明的官员就把这东西忘得干干净净,从上到下是什么人都不会再提。

    成化年间的兵部职方郎中陆容就因为民请愿,忤逆了权贵而被罢归回乡,回去之后,更是整日无奈地待在家发牢骚。

    “国初惩元之弊,用重典以新天下,故令行禁止,若风草然。然有面从于一时而收违于身后者,如洪武钱、大明宝钞,《大诰》、《洪武韵》是已。”

    “《大诰》惟法司拟罪云有《大诰》减一等云尔,民间实未之见,况复有讲读者乎!”

    这牢骚本该是没几个人知道,但最后却被其后人整理出来,搞得天下人尽皆知,大诰也便是彻底成了一纸空令。

    陆容所说不无道理,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民情,这大诰自朱元璋驾崩之后就失去了效用,不再有那种一杀杀几百人的那种铁腕皇帝。

    说好的减刑,压根没见着,谁还留着那玩意去看!

    现如今崇祯皇帝借着魏藻德之手,把这大诰又重新搬到台面上来,往好听了说,那是恢复祖制,难听点说,那就是十分不要脸的又将了东林党一军。

    这大诰好歹是祖制,就算早就没用了,也没见哪个皇帝敢公然给取消,那么问题来了,崇祯皇帝用这东西杀人抄家,实际上还是有法理依据的,开国洪武皇帝说的话,谁敢违背

    要是有,直接拉出去砍!

    根据魏藻德所说,这东西是从京城开始实行,到时候下面的人怕是不会再敢轻易捞钱了,若是没了他们的孝敬,自己这些大佬怎么办,舔着脸亲自要钱

    崇祯皇帝



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访
    群臣面面相抵,皇帝金口玉言把话都在朝上说的明明白白,就连让他们提建议的机会都没有,转手就要将此诏颁行天下,看来是已成定局了。

    接下来,群臣之中有些人据理力争,想要再争取争取,让崇祯皇帝能退几步,这样大家也算是好过一些。

    岂不料,这昏君压根不和你讲理,甚至连话都懒得再说几句,把皮球踢给王承恩这些司礼太监之后,拍拍屁股就回暖阁去了。

    王承恩也是有样学样儿,阴阳怪气的冷哼一声,说什么本督在厂里还有事务要办,皮球又踢到其余的司礼太监脚上。

    群臣没法子,心里憋气,可是看看周围环立的厂卫们,就连开口辱骂上几句的心思都没有,纷纷是急色匆匆的离开大殿。

    “这下大难临头了......”走在阶上,一个言官擦擦满头的汗,边走边说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已经是国破家亡了。

    “是啊。”翰林院修撰学士吴升一样点点头,“皇上就不怕那些刁民拿着鸡毛当令箭,诬告、陷害诸公”

    “嗨!”听了这话,一个官员嗤之以鼻,“你这话说的,昏...皇上就顾着和皇后缠绵去了,哪里还管大伙的死活。”

    “看见了”他看看身前如沐春风的新任工部尚书冯铨,更是暗中吐了下口水,满脸恶寒的道:

    “这冯铨在早些年的时候可都查得清清楚楚,那是铁杆魏阉,谁能想到如今又给召回来了还是六部尚书!多的先不提了,隔墙有耳。”

    “吴修撰,若是有意,今夜你我可在寒舍一聚。在下使拙荆略备酒菜,你我一舒胸中愤懑,如何”

    闻言,吴升却是一脸害怕,连连摇头说道:

    “李大人,若是在寻常之时,莫说登门拜访,请客看戏也是无妨。如今可是多事之秋...还是算了!”

    群臣各有心思,或是牢骚满腹,或是忿忿难平,也有人被厂卫凶名吓住,不再敢越雷池一步,大部分人说话却都有了分寸,谁也不会再当众说出什么被人抓到可以置自己于死地的话。

    “这人怎生如此面熟”忽然间,看着前面被太监带进来的一个中年男子,不少人都是议论开来。

    “这这这。”刑部尚书徐石麒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的说道:“这不是陈奇瑜吗,他怎么回来了”

    听见这个名字,众人都是大吃一惊,尤其当年弹劾陈奇瑜的御史孙鹏、傅永淳,还有兵科给事中顾国宝等人,均是不敢与其对视。

    “就连充军戍边的陈奇瑜都被召回来了”

    群臣下朝之后的一举一动都被周围厂卫探听的一清二楚,回到暖阁后的崇祯皇帝早就将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听见汇报之后也只是冷笑一声。

    “这些人倒是学老实许多,继续给朕盯着,要是有人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立即报朕知道!叫陈奇瑜进来吧。”

    如今的陈奇瑜已经脱下囚服和脚镣,换上一身较为体面的白衫,虽然双眼之中仍是精光四射,但却难掩由于近年所受之苦而造成的憔悴。

    崇祯皇帝也是于心不忍,挥手示意他坐下,一边在太监的服侍下传上淡紫色绸袍,边走边道:

    “来,陪朕出去走走。”

    崇祯皇帝自打穿越过来之后一直都在宫里待着,乍一看倒是富丽堂皇,可再华丽的地方待久了也闹心不是。

    皇宫就是个鸟笼子,崇祯皇帝早就浑身不自在,一直都有心学康麻子玩这么一出微服私访计,反正对国事也没什么影响。

    前世的时候崇祯皇帝就是个闲不住的主,穿过来之后每天被文官报上来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烦的闹心,实际上文官们根本不会把和自身有关的大事报上来找死。

    若是想处理什么大事,满



第一百零九章:不能当睁眼瞎
    听见这话,方正化倒是回想起来自己方才陪着皇上逛街时听到的风声,自己内行厂和东西二厂分区监察,对某些地方的物价也有些了解,这里的物价似乎是高出不少。

    想到这里,他才是问道:

    “我们虽是入京不久,但这些事也有所耳闻,为何同样在京城,只有这几条街物价如此离谱”

    掌柜的觉得崇祯皇帝这三个人谈吐不凡,不像一般人,但从衣着装束方面再看上去,却又像是一般的行脚商,一时拿不准来路也是不敢多说。

    见掌柜的神色有犹豫,迟疑着不敢吭声,方正化冷哼一声,面色倨傲的说道:

    “你不要怕,这位爷识得当今宰辅魏大人,就算五城兵马司的官差来了,也要给点面子。”

    崇祯皇帝听方正化替自己把牛皮先吹出去了,先白了他一眼,后也是点头说道:

    “当今宰辅大人是和在下有些交情,再者说了,我们也就是随口问问,出门三步全部忘光,不会生出什么事的。”

    “原来是贵客!”掌柜的闻言面露喜色,再也不肯坐在位子上,起身拜了一拜,才是指着对街店门前挂着的牌子说道:

    “几位别看这牌子小,但门道可大着呢!”

    “牌子是宣课司挂上去的,只有朝中有人的店面才能挂上这块小牌子,挂上之后,全部的税银就是全免。咱们小本生意的,朝中哪里有什么人吴大人带着宣课司的人,税银那是三天两头就来收上一次。”

    说到这里,掌柜的向外指了指,唉声叹气的说道:

    “您看,咱们这生意没得做,他们倒是生意兴隆!这附近都不见什么人了,一天也就这样了。”

    听这话,陈奇瑜忽然笑了出来,“店家,这税银天下尽皆如此,哪儿都要交。人家该交的不交,自然有专人排查,但你交了该交的税,也不至于一天都没几个客人吧,是何道理”

    言下之意,陈奇瑜觉得缴纳税银很正常,这些店生意惨淡完全是自己经营不妥所致,和税银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陈奇瑜有些心急,还没听完就妄自下了定论,倒是方正化没急着下定论,又问道:

    “掌柜的,你方才所说又和附近地面物价高低有什么关联”

    掌柜的摇摇头,说道:“这税银收的越多,咱们这小本生意也就越是难做,要把价格提高才能回本,不然这生意岂不是越做越穷了”

    “他这税收的越多一层,大家就只能再提价一层,一来二去的,就成了如今这个物价,虽然行人越来越少,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崇祯皇帝有些奇怪,按理说这宣课司早就没什么职权了,而且自己压根没规定过什么店可以缴税,什么不用缴。

    最有意思的是,这税银自己是一个铜板都没拿着,都是进了谁的腰包刚想到这里,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一个穿着九品官服的官员大步走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差役,他进门之后根本懒得看崇祯皇帝三人一眼,只是捏着嗓子嚷道:

    “掌柜呢,掌柜的哪去了”

    掌柜的好像见到什么大人物一样,立马扔下崇祯皇帝三个人堆着笑迎上去,憨态可掬的笑着道:

    “是吴大人来了,小店真是蓬荜生辉啊!”

    这吴大人似乎十分受用此道,当即是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也不多废话,随便寻个位子一坐,环顾四周说道:

    “本官今夜要在府中举办酒席,宴请贵客,至于是谁嘛这你就不用知道了,酒水还有吗,有多少给本官来多少!”

    掌柜的闻言,面上犹豫之色一闪而过,还是侧身做了个请的姿势,“小二,还不快带吴大人他们去取酒水”

    方才一直面色喜悦的店小二神情黯淡下去,愣了半晌,也是长叹一声转进内房去了。

    这拨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这客栈里根本没待多久,空手来的,走时却人人抱着一大坛酒,从头到尾一文钱都没有付,当



第一百一十章:封宅
    入夜,吴府内是灯火通明,不断有宾客进进出出,几个仆人站在门前嘴都要笑歪,只是不断的拱手道贺。

    不多时,见到三个衣装颇像商户的人摇摇晃晃走过来,门前仆人想都没想就迎上前去,笑着说道:

    “几位打哪来啊”

    崇祯皇帝昂着头没吭声,倒是陈奇瑜上前几步,一手塞进去几两碎银,拉他到一边说道:

    “我们是通州来的客商,做珠宝生意的。你也懂,现在这年头生意难做啊,小哥通融一番,让我等进去走一圈就好。”

    这伙计掂量掂量手中碎银,满脸的淫笑,见后面又有宾客提着礼品到了,他这才是点点头,根本没把这几个行脚商放在心上,转头继续招呼去了。

    “哎呦,李东家到了!快请快请。”

    “赵掌柜还带什么礼呀,都是常客,来来来快请!”

    崇祯皇帝看着这一幕,心中倒是更加好奇了,一个九品的宣课司大使竟然有这么多人来阿谀奉承。

    而且这府宅哪像一般的九品小吏,自己任命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都有所不如,那可是正三品,难道真是那皇亲国戚名头搞的鬼

    刚迈进去走了几步,却听见后面传来一阵哄乱声,不少人站在两侧等待着什么,没多久一顶轿子停在门前,下来的人崇祯皇帝也熟悉,是朝堂上的熟面孔。
1...3031323334...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