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这种事儿要是换城以往任何一个人,怕早就是不惧生死的去找皇后和皇帝理论去了,但周世显不一样,他听说崇祯皇帝是个暴虐之人吗,便是又气又怕。
最后害怕大过了气愤,便是待在家中整日犹豫,不敢进宫。
直到听闻新驸马是个姓张的无名小辈,家世甚至还没有自己显赫,周世显这才鼓起勇气想要进宫面见皇后。
但是路走了一半,见到面色有些泛黄,根本算不得风流倜傥的张煌言,周世显更加想不明白,这货就是个穷小子而已,哪里比自己强了
问清楚以后,崇祯皇帝面色阴沉下来,问道:“周世显他爹是东林党吧”
“回陛下,正是右中允周德光,此人师从前首辅韩爌。”王德化点头,恭敬道:“皇上的意思是......?”
“刺杀当朝驸马,乃是重罪,决不可姑息。”崇祯皇帝起身后,一边向皇极殿走,一边头也不回的道:“传朕旨意,先将周世显及韩鑛打入诏狱严刑拷问。明日午时起,着东厂、内行厂、锦衣卫诛杀周氏九族,抄没家产,以儆效尤。”
“臣遵旨!”王德化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大声喊道。
......
经过这件事,来到皇极殿上朝的崇祯皇帝,脸色很不好看。
周世显他爹是铁杆东林党,那就说明周家和东
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来使
“陛下真是仁念广大,乃是千古无一的明君圣主啊!”魏藻德看见机会,立即再次出列大张旗鼓的说道。
“陛下对待那些贼子不能过于仁慈。”
“臣等建议,对韩爌此类贼首该当处以夷平三族、剥皮实草之刑,不然不足以让世人警惕。”魏藻德门生,庶吉士李正出列奏道。
其余诸如蒋德璟、倪元璐等明确已经加入帝党的官员,都是纷纷出列表明心迹,对东林党群臣言语攻讦,为的一方面是怕被皇帝怒火株连,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打着党争的心思,因为帝党的地位越稳固,自己得到的好处也就越多。
如若不然,坐在上首这位皇帝那可是根本不会按常理出牌的,不跟东林党彻底一刀两断,来日被诛九族赐死的人有可能就是自己。
面对帝党汹涌而至的浪潮,东林官员们十分明智的在此时选择闷声不吭,尽量不引起上面那位的注意,从而达到保全自身的目的。
“周世显刺杀驸马一事,并未告一段落,着刑部尚书徐石麟、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大理寺卿董英华三法司会审,此案由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同审,务必要把罪魁祸首给朕揪出来!”
说着,崇祯皇帝静下心深吸口气,问道:“今日临朝,诸卿可还有什么要事禀奏”
闻言,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面面相抵,这种多一句话都可能要全家性命的时候,再出去为了名声多说,那可就是彻彻底底的傻子了。
“启奏陛下,安南都统使黎维佑遣使已至殿外,想要恢复安南国王称号。”这时,东厂提督、司礼太监王承恩在一旁恭敬说道。
说罢,又双手呈上一封国书。
安南
崇祯皇帝这才想起,这特么不就是这个年代的越南吗,在永乐年间曾被大明灭国的,按现在这个年头来讲,内部也应该是四分五裂的时候。
“黎维佑是谁”崇祯皇帝结果所谓的安南国书看完,呵呵一笑,在群臣面前说道:“朕记得,现任的安南都统使是黎维祺吧,去年来的还是黎维祺的使臣,怎么今天忽然就换成他儿子的了”
“还有,这国书上叫郑梉的又是个什么东西哦,是安南的清都王!不过朕就不明白了,这种两国之间的大事,甚么时候轮到这种爬虫来指手画脚了”
说起对外,大明上下臣子的态度还是很显而易见的,在这时候,无论东林党还是抵挡,似乎都已经将方才的党争放下,哄声笑成一片。
“我天朝大捷,击退流贼、东虏,如今既是要册封安南国王,自然要册封黎维祺,依臣看,圣上册封黎维祺为安南国王最为妥当!”内阁次辅蒋德璟站出来说道。
“爱卿所言有理。”崇祯嗯了一声,点头说道:“王承恩,稍待下朝你便回去告诉他,这安南都统使向来是朕说了算,黎维佑不过是个小生后辈,没有朕的旨意,怎么就自己成了都统使”
“无论安南都统使还是安南国王,大明只认那个黎维祺,至于什么黎维佑,还是让他安安稳稳等老子死了,继任上来再说。”说着,崇祯皇帝冷笑一声,继续道:“至于那个叫郑梉的所谓郑主,也跟他说一声:若是他敢自立,我军必然大兵压境,还是那句话,安南的国王,大明只认一个黎维祺!”
“陛下威武!”内阁首辅魏藻德赶紧带头出来山呼喊道。
群臣也是跟着跪成一片:“陛下威武!”
......
安南这件事算是个小插曲,崇祯皇帝也明白,现在的大明虽然度过了一六四四年的必死之举,但依然还是摇摇欲坠,朝上那番话,不过是为了维持天朝宗主的体统和颜面罢了。
安南国内郑主郑梉一家独大,手握军政大权,就连国王的废立都能随意做主,对方接到自己这大明皇帝的意思之后,究竟会怎么做,是继续我行我素,还是被自己的王八之气吓住,那根本都不是该关心的事儿,象征性的工作做做就行了,只要你郑梉不放权,让大明承认你是安南国王那也是不可能的。
换句话说,现在崇祯皇帝被自己家后花园的事搞得焦头烂额,根本不相信郑梉会放权,也没有闲工夫管什么安南政权交替的事儿,这次开了个不可能满足的条件,算是把这件事糊弄过去。
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
“除炮车外,国朝官军素用之炮架也是拙劣,大部分地方官军,运送、使用时都直接将炮身安置到木质炮架上,通过笨重的炮车运到地方再卸下进行安装,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起不到应有的威力和效用。”
“此番运抵京城这四门寇非林长炮,炮车、炮架都是技巧器精,甚至俯仰机构被前置并单独出来,炮身变化不需要连炮车一起跟着俯仰,有专门的牵引机构,通过简单组合就能和炮车一起变成四轮模式,大大便利于机动。”
说着,毕懋康脸上升起对西学科技的向往和钦佩之情,继续又道:
“依臣所见,国朝要多多任用那些传教士。若使用此四门长炮的炮身,只要让大炮射击时的晃动保持在射击方向轴线上,对精度的影响就是微乎其微。
也就是说,若使用此种炮架,我军不需要发射大炮时保持原地不动,适当的后退可以有效的分散一部分后座力,还不会导致打不准。
这种炮车、炮架的组合甚至可以拉着重达两千斤的巨炮出城野战,而且还不会显得笨重和影响射击精度。”
崇祯皇帝点点头,神色逐渐凝重起来,问道:“这些精细活,想要完全研究用到大明自己的炮上,需要多久”
“回陛下,炮车和炮架固然重要,但若想火炮射击精准,不会重蹈萨尔浒之役千余小炮仅毙虏数百人的覆辙,还需要几样其它东西。”
“其一,便是炮弹,我朝已有开花弹实例,西方此项技术更加成成熟。所谓开花弹,便是发射入空之后,可变成数枚小实心弹投射而下,亦如雷雨。”
“这些东西,国朝研究之后,臣会给他们换个名字,以免与西方混淆生事。”毕懋康见崇祯皇帝眼中有疑虑,又是说道:
“其二,多年以来,国朝火炮发准程度依赖于炮手本身的经验,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老炮手射击精准,十中犹有二发不中,新炮手则需要不断磨砺才能略微精准,耗时耗力。
陛下可听过矩度、铳规这两式物件
据汤若望、南怀仁等人所说,西方现如今早已普及用这两样物件来测量直线距离与仰角,就算刚刚入伍的新兵,经过简单操训也能较准的发射火炮,臣觉得可以一试。”
“其三,平西伯所部关宁骑兵战力之所以强悍,一方面是因为关宁骑兵盔甲、兵械精良,马匹产自蒙古、辽东,健硕而腿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手中三眼火铳。”
“所谓三眼火铳,最高射程足百步之外,然近亦可挥击,如同棒槌,身披厚甲不能抵,至今却也是有些落后。”说着,毕懋康双手呈上一个小巧精致的火器,继续道:
“陛下请看,此物为转轮打火枪,如今的西方骑兵,作战时除装备长刀以外,便是人手配备此物,射程可达二百余步,而且小巧精妙不会影响骑兵机动。”
崇祯皇帝拿过来一看,当时瞪大了眼睛,这他娘看外貌和后世的三八大盖很像啊,这玩意儿在明末的时候就有了
正当崇祯皇帝惊为天人之时,毕懋康却不偏不倚浇了盆凉水,说道:
“可惜,臣手中只有一百年前西方的转轮枪,还有许多不足,至于如今新式的转轮打火枪,臣还是无从购得,不然若是将其装备于新军骑兵之上,战力必会提升一大截。”
“......”
崇祯皇帝和毕懋康讨论了一整天,除了吃饭和解手以外,就是一直在说各种火器的改进方法,皇帝乐于听从,毕懋康自然是把自己长久以来积压在心中的想法一吐为快,一说就停不下来。
“看来火器之事不容小觑。”入夜,崇祯皇帝点点头,算是彻底了解到现如今大明的火器和西方差在哪儿,忽然起身大声道:
“传朕的旨意,即日起增设大明皇家文武科技司,将兵仗局、
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
原本头几期的报纸还没什么,内容多是东厂的番子们把压箱底的黑料爆出来黑一黑东林党,毕竟是循序渐进,所以一开始也根本没打算爆出什么惊天黑料。
可是最近的情况很不一样,这期的报纸内容却是惊掉了半边天。
一般番子们黑的东林党大多是一些稍有才华之人和官场上的官员,但这次却不同了,当世“娄东二张”之一的张采,也便是复社的创始人之一,东林党元老,被爆出了惊天黑幕。
那字字诛心的邪书刊行了没多久就被官府列为禁忌,就连刊行的书院和书社们都被勒令关停,邪书是张采撰写,这些事儿早几期的报纸就曾报道过,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但是这次,张采以及复社的诸多士子们爆出了谋立新君、谋反邀功地罪名,在当今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迫不及待要立新君了,这可是杀头诛九族的罪名。
这种事与往常百姓们熟知的忠义士子形象不符,反倒是那些所谓阉党小人才会干的事儿了,对了,大行天启皇帝死了不说是阉党给害的吗,难道说.....
不提百姓们各自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假设,张采本人在南京菜市口被处以凌迟一千三百九十六刀的重型,除了他以外,还有云间才子宋征舆在内的多名当世著称的大才子也在菜市口被斩首,这些首恶的全家九族都已经被下入南京诏狱。
据说事后这些九族的处罚同样不轻,只不过官方没有给出个说法。
菜市口这地方本来是百姓们买菜的场所,但是这位皇帝最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杀人用刑老是拎到菜市口行刑,搞的很多人都是心有余悸,他娘的自己买回家的菜还能吃吗
要是放在往常,士子们被大规模处死和下狱,又牵连了一批所谓无辜的生员,这种事必然会引起百姓们的骂不绝口,什么阉党专权的时代又到了,什么厂卫是在栽赃陷害这些奉己为公的好人云云此类。
但这次民间的反应却有些奇怪,许多人津津乐道谈论的不是士子们该不该死,也不是厂卫专权,却是那些被抓到诏狱中的九族们会如何处置。
男丁不留活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没什么争议的,因为这个道理即便路边要饭的都明白,但是女人们就不一定了,可能会直接处死,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会从轻发落,因为女人的作用可太大了,男人都懂。
像是一些貌美肤白胸大屁股大的,发配到南京教坊司充作官妓,既能满足官员们的猎奇心心理,也能从他们的犯罪之身上获取财富,自然比直接一刀砍了要来的划算,就算年龄小一些的美人胚子,番子和太监也能和南京城各大青楼的老鸨们秘密接头,由此大赚一笔。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只要把男丁杀绝,就不怕他们再报复自己,而且自己吃肉也得下面的鹰犬们喝汤不是,把人直接杀光了,鹰犬们拿什么捞钱
要是没钱拿,丫的谁还冒着出门被士子乱棍打死的风险替你皇帝背黑锅卖命,没事闲的
所以对这些事情,崇祯皇帝最多也只是若有若无的稍微对三厂一卫的三卫督公和一位指挥使旁敲侧击一番,便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张采这件事还只是个开头,之后的大事,就像潮水一般涌来,百信们表示你慢点,俺们这小心肝有点儿受不了。
首先,便是郑家船队的动作。
民间素有“八闽以郑氏为长城”的说法,这郑家船队据说有上千条大船,比朝廷的水师都厉害,那可是个庞然大物,已经很久没有什么动作传出来了。
可这次他们的动作却很大,郑芝龙以福建海防总督的身份前往澳门的葡萄牙租借地和澳门总督商谈事务,看这情形是没谈拢,因为没几天之后,郑家便是足足出动了三百多条船和几千个兵丁,愣是把葡萄牙人租借的澳门给生抢过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稳定的皮岛
崇祯皇帝也不是个老实人,看到奏疏上这句话,顿时就明白沈犹龙的意思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心道这家伙看着挺老实,没想到心思这么龌龊,不过朕喜欢。
议事会的成员活着,然后澳门总督和警备司令消失,接下来自己该做什么呢,没错,就是用澳门议事会的名义搞个亲明的总督上台。
有那么一瞬间,崇祯皇帝想直接让自己的臣子去当,但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太理想化了,不说找出个精通各国语言的人很难,就算侥幸找出来了,在澳门租借地那全是洋毛子的地方,一个汉人也是寸步难行,最后八成也是个被孤立的份。
既然让国人当总督这么费劲,为何不直接找个听话的葡奸去干
用古话说,就是扶植个傀儡总督,只要这家伙听话,葡萄牙在澳门的租借地不就相当于被自己顺利接了盘吗,至于葡萄牙本国那边儿,自己都快亡国了,还管他做什么。
历史上,葡萄牙从三年后与荷兰的的战争中胜出才算扭转了不利局势,但就算如此,那也是三年之后的事儿了,三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话说回来,这件事还不能是崇祯皇帝亲自出面,得让手下的鹰犬去做,放心又安全。
本来崇祯皇帝想再派李凤翔去,但后来发现这货根本不东葡萄牙话,这才是勉强放过了他,最后还是王承恩自告奋勇,十分流利的说了几句葡萄牙话。
正犯愁的崇祯听到这几句鸟语,可谓是既惊喜又诧异,这家伙跟了自己前任那么多年,按理说早就该被前任摸透,但是从记忆中来看,前任这个糊涂蛋貌似压根就不知道王承恩还有这个技能。
为保险起见,崇祯皇帝特意下诏找来汤若望验证,而王承恩沉稳不惊、对答如流,就连汤若望都为之惊异,这看来不光是略懂一二,专门当个翻译都绰绰有余了。
既然人选找到了,澳门这边的事儿也就算是告一段落,崇祯皇帝秘密交待王承恩几句之后,便是赶紧转头又去处理皮岛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