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澳门那边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但皮岛这块儿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就在前几天,新任的皮岛总兵黄蜚(黄龙之子)传来战报,说是鞑清在六月初的时候再次攻岛。

    不过这次攻岛的规模不大,主力只有鳌拜带着的击败满洲兵,其余都是汉军旗和蒙军旗的炮灰们,战斗力不强,也没带什么火器。

    “崇祯十八年六月初五,皮岛总兵黄蜚亲自前往身弥岛督战,击溃鞑清正红旗副都统鳌拜率领的满蒙联军,斩首六百余级,首级已经在运送前往京师的路上。”

    虽然皮岛这次胜了,但从奏报中,崇祯皇帝也能看得出来,建奴们本来也应该就是打着试探皮岛军力的心思,主力只有鳌拜率领的几百个正红旗建奴。

    这次试探,黄蜚是全力以赴,带着孔有德、李成仁、闵炼等将尽数投入战场,尽可能展示皮岛已经恢复以往荣光,但实际上,皮岛虽然经过大规模复建和发饷,但军力确确实实已经大不如前,不知道建奴那边得到了什么结论。

    不过无论他们是什么结论,下次必然都会是大举来袭,崇祯皇帝不会坐以待毙,已经连续几日召集阁臣和各部尚书商议此事,议增设天津海防都督一职,专门编练水师。

    这支水师,被崇祯皇帝寄予厚望,一来用于随时增援皮岛,二来则是崇祯皇帝想把这支水师打造成不逊色郑家和西洋的强大舰队,这条路还很遥远,就连海防都督的人选都是议定不决。

    皮岛这个地




第一百九十八章:圣宝禄学院
    “这个么......”

    事实上,沈犹龙心里还真没想过这茬,就连崇祯皇帝会直接应下来,并且极为重视的派东厂提督太监王承恩前来榷定,这也是意料之外的事。

    看着王承恩脸上波澜不惊的神情,沈犹龙心里却是惊涛骇浪一般。

    这王承恩自信王府就跟着当今皇帝,从总管的位子一步步升到首席秉笔,再到如今坐到这提督东厂的督公位子上,除了当今皇帝极度的信任之情以外,他本人岂是没有两把真刷子的

    要说这太监,才是最为可怕之人,这些人本就没了做人的根子,一个个说不准都是变态。

    而且话说回来,王承恩这个人和一般的太监还不一样,李凤翔贪财,王德化恋权,就算李春,由于升任了直殿监的掌印,最近都变得有些骄横起来。

    但王承恩这个人,就算你找芝麻绿豆一般仔细去挑,也难以找出此人生平有什么难以抹除的污点,找不到他贪财和恋权的任何故事和证据,说的大了,这个人办事做人小心谨慎的很,真正是连一句出格的话都没有。

    不过这就能说王承恩真是个老好人了身为官场沉浮数十年的两广总督,沈犹龙明白一个道理,身处高位之人,表现的越是平和,那便越是可怕,那便越是不简单。

    就说当年魏忠贤被批死,沈犹龙虽然没有证据,但他有种直觉,这里面其中一定少不了王承恩这笑面虎的功劳。

    太监都是极度小心眼之人,沈犹龙深知此理,这才是小心翼翼,听到王承恩问话,脑中赶紧转了转,说道:“下官在督公来之前就曾想过此事,如今已是有三个人选,还要督公替下官把把关。”

    “嗯,皇上派老夫不就是来干这个的么。”王承恩把茶喝光,坐在那静静说道:“你且一个一个的说说看。”

    “这其一,是个叫杰姆的洋人,此人据说是本地耶稣教会的传教士,是利玛窦的学生,在租借地的葡萄牙人当中有些声望;这其二,是一个葡商,唤做沙德贵,对丝绸特别感兴趣,在澳门的葡商之中颇有威望。至于这其三么,下官还是不要再说了......”

    说着,沈犹龙有些犹豫,吞吞吐吐不愿多说。

    听完前两个人选,王承恩都是紧皱眉头,传教士杰姆在葡萄牙人中肯定享有很高的声誉,毕竟这个年代的西方,传教士这个职业可不是谁都能干的。

    但是话说回来,这种人不太好控制,找个像汤若望和南怀仁那样儿不随随便便就投降的可太难了,要知道,这些传教士一门心思都在传教上,若那个什么耶稣忽然让他背叛大明,说不得这厮也会毫不犹豫的背后插上一刀。

    至于第二个叫沙德贵,是个葡商,这就更不可取了,就从大明的商人都是什么货色,就能看得出来其他国家商人的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这些商人唯利是图,现在势不如人,在自己的威逼利诱之下可能轻而易举的臣服大明,但是一旦后院失火出了什么不好的消息,这家伙和杰姆一样直接打起归国大旗跳槽,那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王承恩看了沈犹龙一眼,略微不耐烦的道:“别吞吞吐吐的,说罢。”

    “回督公,这第三个人是圣宝禄学院的院长加德劳,此人与下官素有旧交,为避免朝中某些人猜忌下官勾结外夷,下官这才是没有多说,还望督公见谅。”沈犹龙说话的时候,疑似在暗指着什么。

    “想说东林党直说就成,当即天子圣明得很,根本不再会听信他们自欺欺人的谗言。”精明如王承恩,自然听见沈犹龙的话外之意,冷笑着说完又是问道:

    “对了,这圣宝禄学院是干什么的”

    “回督公,在七十多年前的广州,有一个唤做培莱思的洋人向当时的布政使司衙门递送了一份双语信函,说是要留在广州传教,可以教授当地士子葡语。”



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
    走进圣宝禄学院,入眼所见,王承恩见到的全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大部分人还是操着一口外国话,但也能听见租借地其它地方听不见的汉语。

    说来奇怪,这里边儿不仅仅能见到葡萄牙人,就连荷兰人、英国人等其它国家的传教士也有,好像在这里进修之后再传教,已经是这些来到华夏的洋人们不成文的规定。

    进门之后,一座不知道在干啥的铜像映入眼帘。

    王承恩对这铜像没多大兴趣,只见铜像后的墙上,满满都挂着各大名家所绘的山水图和书法,这些东西都被精美的框子包装好,乍一眼看起来,倒像那么回事儿。

    不过等王承恩走近一看,也就不仅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即使王承恩对画作和书法只是略懂一二,但微看几眼,便也能看得出来这墙上挂着的东西,十有**都是赝品和临摹,真正的真迹实在是屈指可数,不过看这个临摹的风格,倒像是洋人所作,能做到这个地步,他们委实也算是下了苦功的。

    “是王先生到了,快请进来。”王承恩正饶有兴致的观察周围布局,全然不顾周围路过自己洋人们诧异的目光,直到听见屋内的召唤,这才是施施然背着手走了进去。

    “王先生,请坐吧。”眼前这个洋毛子,大概是在四十几岁的年龄,可他满脸都是黄毛,看起来倒像是七老八十一般,王承恩的身份可比对方高贵得多,当下也没什么迟疑,坐在一旁,含笑道:

    “加德劳先生来澳门多少年了,这官话说的可真是可以了。”

    加德劳放下手里的鹅毛笔,将桌上的小本本合起来,面无表情说道:“王先生身份如此尊贵的人,竟然屈尊来到我这圣宝禄学院,应该是有什么大事吧”

    “我们这里没有你们明朝的规矩,有什么事,就开门见山的说吧。”

    王承恩欲言又止,本来打算拉拢,听见对方用开门见山四个人回过来,倒也一下子没了那种心思,只微微一笑,静静说道:

    “这次老夫来,是代表着我大明皇帝的圣意,在你们那边儿也是和国王平级的人物,加德劳先生这般说话,可是不将我大明的皇帝放在眼里了”

    闻言,加德劳笑了一声,道:“我当然不将你们的皇帝放在眼里,就算是我们的国王,我也不放在眼里,那是要放在心里尊敬的,王先生要说什么就直说吧。”

    “既然加德劳先生如此不给面子,那老夫就直说了。”王承恩脸上笑容凝固,冷笑几声,起身道:“前段时间郑家的手笔,加德劳先生身在澳门,想必也是亲身经历过,难道还想同样的事儿在这学院再来上一遭”

    “王先生是什么意思”加德劳面色一变,再也不复方才的镇静。

    前不久郑家在租借地搞出的乱子他自然知道,那可是这么多年以来最可怕的事,不过谴责归谴责,这郑芝龙办事还算有底限,但凡拿着武器的警卫,要么被当场杀死,要么就是被拘押离开租借地,但无论外面动静闹的多大,民居和圣宝禄学院等一些中立场所,郑家的人还是没有任何涉足。

    加德劳本以为不动平民是大明皇帝的授意,但是看这位宫里来人的意思,这大明的皇帝好像是改变主意了,虽然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不死心的连问几句。

    看加德劳不再佯装镇静,王承恩心里也是放下心来。

    “这么说吧,我大明的皇帝有意扶加德劳先生坐上澳督的位子,要是先生不同意,老夫前脚出了这里,下脚或许就会有兵丁进门,将前段时间发生的事再来上一遍。”

    加德劳并没有直接回绝,自然知道王承恩吃定自己不能离开圣宝禄学院的弱点,他坐在那静思一小会



第二百零一章:东林 帝党之争
    闹事之人血淋淋的脑壳挂在头顶,很快就起到了震慑的效果,洋人们各自大眼瞪小眼,都是赶紧跪在地上双手举起,居然比一般中原百姓服软都要快。

    这个时候,一方面是不好再继续胡乱杀人,另一反面,齐涞实际上也没有方才那种心思,委实是被走火的那一枪给震住了,此时他看着王承恩手中的破枪,凝神问道:

    “督公,这东西还没末将巴掌大小,怎么能发出这闷雷一般的声响来这种声响就算一般的鸟枪,也是发不出来。”

    虽然久在宫中,但是作为东厂提督,王承恩的眼界还是比不少人都要看得长远,当今皇帝重视火器,他便也就重视火器,当下将火枪收起来,淡淡说道:

    “不该问的别问,你只需急着,把这些洋人所有的兵器收起来以后,便要带着兵把他们控制在一起,要是实在控制不住,就再杀一批。

    本督在这给你留一个话,皇上在意的只是那些有手艺的,其他那些你和沈总督看着办。收上来的这些物件一样不差全都运到京城的文武科技司去,让毕大人和宋大人他们看一看。”

    “末将明白,必定把这事办得妥妥帖帖的。”

    王承恩背手离去,广州游击将军齐涞也是一路陪着笑相送。

    ......

    几日之后,看着摆在御案上这把和后世手枪无意的小玩意,崇祯皇帝内心却是极度痛苦的,当然,痛苦的不是这个小玩意,却是一些近期各地传来的事。

    李自成和张献忠一个在西北,一个在四川,都是建国称王不消停,这还没完,前段时间,皮岛那边儿又闹腾起来了,多尔衮平定辽东的叛乱之后,及跟着就将豺狼一般的目光再次看向中原。

    但是毛文龙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多尔衮明白,若想入主中原,这皮岛是必须拔出的一颗钉子,听闻明军在皮岛又设军镇的时候,多尔衮是气愤的差点没把斩钉截铁说明军不会再管皮岛的范文程给直接掐死。

    满清的文武贵族们,此时都有一种直接把整个皮岛以及它周围那些烂岛全给打碎了沉在海里的想法。

    我鞑清陆战无双、天下第一,你们明国难道就会玩这种小把戏,不肯出来野战也就算了,一个不算大的小岛,如今竟然成了入主中原一块不小的绊脚石。

    桌上这玩意,其实就是西方的路边摊,一个酒鬼都能有的又能是什么好玩意

    崇祯眼睛里盯着的是更高级的货色,这个则一看就是土货,让人拿出去一试也就能知道,这东西不仅发射步骤繁琐不亚于火绳枪,就连威力也不是很高。

    五十步内能破皮甲,一百步多半能打中都是少见,就算天大的运气打上了,那也就和挠痒痒没甚么区别。

    崇祯皇帝将这手枪撇到一边,向一旁的各部尚书和阁臣们询问道:“增设东北大营....西北大营建起快一年了,山西战局有没有什么改观”

    “回陛下,自增置西北大营以来,户部支出西北军费增加一百三十万两,其中包括了西北大营、大同、宣府两地的军饷以及兵士们汰换盔甲、国旗以及各式兵械的费用。”闻言,户部尚书倪元璐首先站出来说道。

    倪元璐话音刚落,明显还没说完,但人称‘弹劾奸邪,不遗余力’的都察院御史房可壮却赶着这个节骨眼上昂头出列,打断倪元璐,厉声道:

    “启奏陛下,前日阁臣议事,户部不予兵部三百万两西北军费拟票,竟是意欲何为”

    “启奏陛下,户部不予兵部军费票拟,实是有因而循。”倪元璐不卑不亢,站出来正要说什么,礼部尚书王铎也是赶紧出来打断他的话,站出来附和房可壮道:

    &n



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祯年间的“瓜蔓抄”
    “哼哼,礼部今年除阅兵大典以外,只有清明致祭可以耗费大笔银两,武宗时,此两项的开支为五十万两便已堪为历朝之最,而今竟甚一百二十万两之巨,实为臣所不解!

    更何况,世宗皇帝早年就曾为清明致祭耗费甚巨、繁琐不满而有所变革,而今,汝之致祭耗费竟超天启一朝,敢问银两去往何处却是汝等腰包吧!”

    听到冯铨阴恻恻的话,王铎和张国维等群臣皆是额头直冒冷汗,王铎更是指着鼻子骂道:

    “冯老阉狗,你血口喷人!”

    王铎方才的话听在崇祯皇帝耳中倒没什么,但是对同样了解祭祀和各项陈腐旧规的其它帝党成员而言,却是错漏百出,顿时便成为一众帝党口舌之争的把柄所在。

    礼部尚书王铎话音未落,内阁次辅蒋德璟便是冷笑着出来奏道:

    “《礼经》所谓‘雨露既濡,君子履之有怵惕之心’者也,霜降礼行于秋节,所谓‘霜露既降,君子履有凄怆之心’者也。

    工部冯部堂说的不错,世宗皇帝确系有旨,所谓‘孟冬庙享移于立冬,未免烦渎。’由此有国朝从简四大三小之祭,尔身为礼部尚书,不识此理,反借之蒙蔽圣听,又指污阁臣,该当何罪”

    “这...,陛下,臣冤枉!冯铨与这蒋德璟同气连枝污蔑臣,兵部的张大人以及房御史都可为臣作证啊。”蒋德璟引述嘉靖皇帝改革祭祀的例子,一时间,王铎的狡辩倒也是愈发显得苍白无力。

    “住口!”这时,崇祯皇帝在一众帝党说完话之后站起身,指着王铎等人怒骂道:“朕对尔等已是一忍再忍,但未成想,国朝养士三百余载,竟是养出了这么一批吃里扒外的畜生!”

    “王承恩,念吧!”

    话音刚落,东厂提督、秉笔太监王承恩便是在众人的眼前出列,说道:“臣遵旨:

    经东厂南京各系地支暗查,兵部确与南京沈氏存在交易,只不过租借的这十七条船并不是用于输送军械物资的货船,而是兵部侍郎王珂等人游玩各处的花船。

    王珂等人先后在南京岳文楼、青花阁落脚,招嫖李春花等歌舞艳妓等计一百二十四人,王珂等人又各自在老家安置田亩、装修府宅、购买山水名图等,由此新增无家可归的流民数十户,贪污的一百七十万两,多半是花于此处。

    礼部用于清明大小致祭、国朝阅兵大典的开支计有六十四万两,经东厂暗查,其余五十六万两均被各级官吏分摊,铁证如山。名单以及贪污款项、数量,臣都已经连夜整理好,恭请圣上御览。”

1...5556575859...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