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说着,乌尔迈起身十分好爽的直接把冯铨看着都恶心的黄色土酒一饮而尽,擦擦嘴讥笑着道:
“既然如今你来了,那就让咱们算算这笔账!就这十几年的时间,你大明的京师被建州围攻了多少次边墙又被建州突破了多少次”
“扶持我们兀良哈部,你倒是说说,我本部上下数千勇士、几万老幼女人,还有牛羊和无数人丁,你们拿什么扶持!派兵还是派人”
乌尔迈冷哼一声坐下,拍着椅子把手说道:“我看是打着和那建州一样监视我们的心思吧让我们出人出力给你们干活打仗,一旦打败了,或是建州铁骑打来,估计又会和在辽东一样,夹着尾巴就跑了,才不会顾我们的死活,那所谓的成祖定策之功,怕也早就被你家皇帝扔到九泉之下了见先帝了吧!”
其实不等乌尔迈说完,冯铨心中就已经是怒火滔天,好个塞外蛮夷,咱们皇帝仁慈大量想要招揽你们,不感激也就算了,倒还竟说这种无礼至极的话。
只是冯铨何许人也,自天启朝就已经开始为官,先依东林、后附阉党,如今又跳槽到帝党之下跟着皇帝混,知人知面不知心,别看这冯铨整日嬉皮笑脸,但明眼人都能明白,此人心中的城府,可谓是丝毫不在东厂提督王承恩之下。
当下,冯铨面上看不出一丝一豪的气愤之情,微笑着问道:“敢问首领,这建州所谓的称汗建国有多少年,所谓的得玺称帝,又有多少年”
在座的都是比关内武将还要粗俗的蛮子,除自家成吉思汗分封兀良哈之日以外,又哪里会记得其它地方什么建不建国的,反正都是没几年就亡了,就连乌尔迈都是沉着脸摇摇头表示不知情。
见状,冯铨心道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呵呵一笑说道:“既然诸位都不知道,那在
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
“那你倒是说说,你家的天子能许咱什么好处”看样子乌尔迈像是对冯铨的话信了个七七八八,不过面上仍然有迟疑之色。
“如今这朵颜三卫地界上早就不似原先,且不说建奴的狗奴才翁牛特部,还有那摇摆不定的乌齐叶特,近些年来,科尔沁和喀尔喀也没少来吧”
看乌尔迈的眼神,冯铨便已经知道对方的回答,既然这话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便是继续说道:
“照此看来,若时日久了,建奴会把你三部的族人远离朵颜大宁地界分开驻牧,到那个时候,你兀良哈本本部还算是存在吗”
“你个汉人大学士,说话磨磨唧唧,跟个娘们似的,要说什么就快点说!”乌尔迈越听越不耐烦,但是冯铨见他如此,面上却是愈发的高兴起来:
“首领先别急,我家天子说了,兀良哈本部与翁牛特、乌齐叶特等部不同,你本部乃突厥种,盖匈奴之别种,自唐灭突厥以来,突厥各部便是逐渐融入到我中原大地,在我天朝看来,也都是可造之材,如今关外形势危急,本宅心仁厚天朝之大度,我大明皇帝金口许尔族人内迁至关内,衣食住行,均由天朝承担。”
此言一出,就连乌尔迈都觉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现在自己与建州作对,正是担忧被分化和攻灭的情况,事实证明,这朵颜地界已经不再是兀良哈自家地盘,早就成了鞑清的草场,自己的女人和孩子留在这儿待着,就是鞑子的人质,想什么时候杀,就什么时候杀。
自己族中男丁都是不惧怕死亡的勇士,但女人、孩子还有老人都是无辜的,凶残的建奴不似天朝一般大度,根本不会放过她们。
若干年以来,中原汉人一直都不是以武力著称,但却屡屡能让周边各国各部统一臣服,靠的自然不仅仅是建州所谓的武力。
在乌尔迈心中,虽然一万个对汉人的武力不屑,但他绝不敢说汉人不强大。
天朝之称,不是哪个国家可以随意担当的,汉人虽然武力不高,但汉灭匈奴、唐灭突厥,明亡故元,这些都证明了一个观点,汉人并不孱弱。
正相反,纵览历史,每当一个汉人王朝崛起之时,周边的草原和蛮夷部落几乎都是望风臣服,鲜少能有与之对抗的。
虽然这些部落主不愿意承认,但他们内心还是清楚的明白,单个汉人武力不高,但是他们人多,他们有着几千年文明堆积起来的各种知识可用于实践。
自古以来,所有草原上的部落都会说草原上有如云的牛羊可供宰杀,有肥妹的草场可供自己策马奔腾,但是这些一旦面对中原的鼎盛和繁华,立马就会变得毫无可比性。
至有明一带,汉人有着光辉灿烂的中原文化,各个方面都远超草原部落,他们的东西流转到草原来,那便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宝物。
就如同那茶马交易一般,区区几斤南茶便能换上几匹健美的草原良马,更别提其它的什么丝绸和瓷器了,这些都是草原上汉子做梦都想拿到手炫耀的东西。
虽然单个汉人武力不高,但是从汉灭匈奴、唐灭突厥、明逐故元来看,中原王朝的战斗力一样不弱。
面对汉人的时候,这些粗莽的草原汉子总会把孱弱这个词挂在嘴边,讥笑不已,但是实际上,这些正暴露了他们面对天朝时骨子里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发展到现如今的崇祯十八年,就在周边国家形成几种不同的情况,好一点的就是朝鲜,日本算是中立情况。
自大明开国以来,日本来到南京一带学习的人便是络绎不绝,一些文人骚客的字画被他们带到日本,以极高的价格拍卖、珍藏。
而且朝鲜这个国家,就连沿用至今的国号都是大明所起,整个朝鲜的国民一直都是引以为荣,二百余年以来,也一直都
第二百一十五章:订盟 六卫 册封
周边国家对汉人王朝的态度,无非就是以上几种。
要么是朝鲜一样盲目崇拜,甚至到可以将自己国家的国王赶下台的地步;要么就和日本一样,积极吸收中原文化来充实自身,企图有朝一日超越中原汉人王朝;要么就是和建奴一样,鼠目寸光,自以为天下无敌,怀着畸形的自卑感,誓要毁灭一切比自己强的事物。
说完这第一个条件,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心动,但冯铨也明白,这并不是乌尔迈想要的全部,当下又是添了把火,笑眯眯的道:
“这辽左之地虽贫瘠,但却还是我大明的领土,或早或晚都要收回来的,你们入关南迁,也只是目前的权宜之计,待到了歼灭建奴那日,我天朝会给你们兀良哈两个选择。
“其一,是继续留在关内,和汉人一样生活,其二,便是前往建州安家落户。”
说着,冯铨冷笑一声,道:“毕竟,到了那时,辽左一带估摸着也就不剩下几个清虏了,或死或逃,反正这种吃里扒外甚至不如未开化野人的东西,留在国朝土地上也是无用。”
其实冯铨说准许兀良哈本部族人迁往关内的时候,在场十之七八的人就已经打算跟着明朝混了,建奴可不是什么好鸟,相比之下,还是文明古邦的大明更能给人安心的感觉。
中原繁盛,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汉人有许多草原没有的东西倒是其一,主要来说,还是中原人讲究信义,一旦双方要是签订了什么盟约,只要自己老老实实封贡,不违背盟约规定,汉人那头儿基本上是不会出任何问题。
当然,在场这些粗莽的草原汉子只看到了眼前有利可图这一层,并不会和身在北京的崇祯皇帝一样没,去想什么后世民族人种融合和消灭对方文化的问题。
就算是乌尔迈,现在脑子里想的,无非也就是稍微深了那么一层而已。
就在所有人都兴高采烈觉得捡到大便宜的时候,乌尔迈却依旧是沉吟不语,用利剑一般的鹰眸紧紧盯住冯铨半晌,直看得脸皮厚如冯铨这般的老城府之人神情都有些不正常,这才是摆手沉声道:
“等等!我可不信你们能有那么好心,让我兀良哈一族入关,方才说的竟是你们大明给好处,天下间可没有白拿的好处!我族人要拿什么作为交换”
见冯铨要出声,乌尔迈故意又抬高声音道:
“要知道,我族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没什么能再失去的东西了,反倒是你们大明,要是惹怒了建州再打到你们京师去,怕是你们的皇帝又要杀一批人吧”
“哼,到了那么时候,我得保证我的族人不会陷到你们汉人那些阴谋诡计中去,再稀里糊涂的失了性命!”
自己刚要说话就被对方打断,老奸巨猾的冯铨自然明白乌尔迈是故意的,当下也是强忍住心中不快,头脑飞速转动。
毕竟冯铨也是天启朝一步一步混到内阁去的,虽说依附魏忠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但若说是个庸才,那倒却也不尽然,不消一会儿,他便又是笑着应道:
“首领倒还真心急,本官这话才说了一半还没说完。我天朝虽地大物博,繁荣鼎盛,但却也害怕再出一个施救之恩却换来恩将仇报的事儿,就像现如今的建奴,若不是成祖永乐皇帝搭救,他们一早就灭族了,又哪儿来如今的伪清”
“方才本官也说了,你等兀良哈部南迁,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灭了建奴之后,是留是走,本官现在就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我天朝绝不加干涉。”
“说破了天,到时候你们想找个地儿永远驻牧也好,想建汗国也罢,只要继续对我天朝称臣封贡,这边儿都是不加干涉的。”
看着对方忽明忽暗的脸色,冯铨心中却是冷笑不止。
实际上,这种话崇祯皇帝是一个字儿都没提过,完全是这老小子自己临场发挥,反正他脸皮也不薄,
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报
“就是,朝廷国子监养了一群只知道耍嘴皮子的读书人,一个个上了阵就屁滚尿流的,去年更是争先恐后的投降闯贼,眼下居然又打起咱们武将的主意来了”马士秀赶紧大声嚷嚷说道。
马士秀虽然只是参将衔,但素来都是左良玉最为信任的心腹爱将,现在更是带着左营中最为精锐的家丁队,听完自家大帅的意思,自然要对自己的立场有所表示。
“马将军说的不错,这简直是天下的笑谈!”
“哈哈哈!”
其实,左营中军将们各自的看法都差不多,就国子监那个烂地方,全都是只知道夸夸其谈的读书人,读几本破书就出来做官,那也能叫官
说国子监这些学生,人数真不少,但是要说有大成就的,不是没有,也就占了总数的十分之一不到,吟诗作赋和背后念叨都有一手。
一旦你把刀明晃晃的摆在他眼前,十个里面有九个都会直接吓得尿了裤子,平日挂在嘴边的仁义道德到那个时候,全然都成了狗屁。
“不不不。”司礼太监张国元此时就像一只担惊受怕的小鸡崽,看着周围一群黄鼠狼,就连大声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连忙摆手道:“众位误会了,国朝这军校与国子监并非全然相同,只是......”
不待他把话说完,就听左良玉十分不耐烦的闷声说道:“行了,你且回去告诉皇上,就说吾儿梦庚身为平贼将军,自是有繁忙军务在身,这武昌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吾儿出行亦多有不便。”
“再说了,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劳什子的军校我看也是无甚么鸟用,不去也罢!”
张国元这次出来可是代传天子口谕,便是地方的督抚大员见到了,也得尊称一声天使才行,左良玉不尊敬倒也罢了,居然还这般说话羞辱,简直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不过张国元也就只能在心里怒骂几句杂碎,为了保住小命,面上还得毕恭毕敬的待着。
“这这这...”张国元浑身哆哆嗦嗦,说话都是结巴起来,但还是不肯走,说道:“宁南伯,这军校可就连——”
这次打断他话的是马士秀,只见他在众人眼前上前几步,拎小鸡似的把张国元拽起来,边往外走边嚷道:
“管他谁去谁没去,咱们左营可是天底下最强的官军,岂能和那些鼠辈占到一块儿去”
“说的是!”这时候,一个披着大明制式铁甲的糙汉跟着说道:“你这天使也真是的,不会说话,更不懂甚么察言观色,咱们伯爷都这么说了,你还不赶快滚蛋,跟大爷们在这磨叨什么呢”
“快滚快滚,耽搁老子们喝酒吃肉的兴致,当心把你扔到城外去喂了流寇!”
“哈哈哈,瞧这死太监吓的,你好歹给天使留点面子啊。”
“留个屁,能生蛋不成!”听见这话,起先的糙汉依旧不依不饶,看那神情,若不是在大帐之中,就会当场冲过去把张国元撕碎了。
张国元此行可谓是一波三折,第一站在武昌就被左良玉当众羞辱,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一些小地方无权无势的文官武将们还看不出甚么,毕竟他们可不比麾下二十几万大军的左良玉,要是忤逆了天使,想完蛋也是很快的。
可是等张国元强打精神来到第二站凤阳府的时候,却在刘良佐那儿遇见了同样的情形,只不过这花马刘还不敢像左良玉做的那么绝,就只是找了个借口。
山东那边儿有牟文绶和邱磊等权势最大的正副总兵作则,各地的军将自然不敢单满,没几天就都是老老实实的派自家子侄先行前往京师等待。
湖广这边,由于左良玉和刘良佐的事到处传播,张国元可谓是寸步难行,到最后,就连一些小地方的县官都干当着他的面讥笑。
无奈法不责众,几乎整个湖广都是这个卵样,朝廷的旨意在这边早就不成什么作用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老冯出塞
朵颜三卫这里的土地上不同于中原,满是枯黄色的草皮,云彩压的非常低,给人一种清新畅快的感觉,在这草皮之上,成群牛羊在欢乐的奔腾,一些身材壮硕的兀良哈汉子则是骑着马,手中挥舞着皮鞭在不断喝叫。
要是你仔细去听,他们的话也是不尽相同,其中有蒙古语和兀良哈语,但大多数还是从更北的地方传来的突厥话。
兀良哈三部,有不少人是突厥种,风俗则类似于北喀尔喀五部,驻牧的习惯和蒙古人相同,在成祖靖难之役中出动骑兵相助,立有大功,经过多年的争夺,最后受封在朵颜三卫地界上长久驻牧,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
忽然间,其中一个汉子抬起头皱眉用自己的话问道:“班图,前面是不是有什么动静”
被问到那唤做班图的兀良哈汉子也是一头雾水,随即露出了十分害怕的神情,与周围几人商量几句后便赶紧将牛羊赶回去,说道:
“应该是清兵又来了,还是快走吧,不然这点牛羊也不剩下什么了.”
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大明朝的人在十多年前开始再未涉足塞外,就连喜峰口都是如同不设,被清兵三番五次的突入,能来这里的,除了清兵又能有谁。
“得得得......”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来人身上的装束却让他们吃惊,为首那人赫然穿着大明朝的官服,看官服之上的补子显然是位高官,后面两个则穿着锦衣卫小旗的官身,还有一人手中高高举着象征大明朝的玄鸟旗。
这面旗帜很多人都曾听说过,在今年初明人举行的什么阅兵大典上,全都使用这种全新的国旗,现在一些九边重镇和地方州府城池也都相继更换,不过他们这些人也只是听说过没去看过。
毕竟兀良哈三部均已经臣服于鞑清,现如今的兀良哈三部之中,原来身份高贵的兀良哈本部族人却是最为低贱的,原因自是与被翁牛特部夺权和首领乌尔迈多次与清兵作对而被打压有关。
想去看明朝的阅兵大典,据说非常盛大,但许多人都是有心无力,这样做,既不会得到翁牛特部的准许,也没法儿和多尔衮那边交代,驻守在此地的清军都统更不会善罢甘休,多半又会因此受到严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