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番子们齐齐应声,也不多问,跳出大门便是马不停蹄的奔赴各处。
就在城防军兵士奉旨前往大脚超市捉拿宁完我的同一时间,位于东华门外的东厂总署也是动作起来,起码十几队番子喊叫着跑出来奔向不同方向,显然也是去捉拿犯人了。
如此众多的番子同时动作,可是让不少吃瓜群众因此兴奋不已。
若是多年以前,东厂番子如此大张旗鼓的出动,众人躲之不及,毕竟厂卫凶名赫赫,谁知道他们又是迫害哪个文人士子和小老百姓去了。
可现在京城的百姓们几乎人手一份报纸,对于东林士子那些表面功夫心里都有了数,也知道这些厂卫每次出动都是有目的而去,并不会骚扰街邻。
久而久之,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街道边的一处露天茶馆里坐满了闲来无事的各色人等,看见此情此景,不少人都是兴致勃勃的谈论起来,反正不说关于皇帝和厂卫的坏话,也不会被抓,没甚么好怕。
果不其然,番子们面色急促,出来的人虽然多,但每经过一个道口便会分出不少小队钻进去,越往后,在主干街上跑动的番子也就愈发少了起来。
“哎你说,这些番子又是去抓谁了”一个小二见一桌茶客离开,赶紧过去擦桌子,边擦边问道。
“你还没摸透当今朝廷的三厂一卫若出动的是东厂,西厂和内行厂,那便说明这次的要抓的钦犯是朝中官员,可若出动的是锦衣卫,那事可就大了,一般都是勋戚和王公哪!”
闻言,一名书生模样的小生笑着说道。
“这位看起来像是读书人,可有件事您却说错了,去年抓成国公侄子那事儿小厮可还记着,那次出动的便是这东厂。”小二擦好了桌子,赶紧为顾客免费上一杯清茶解渴,然后说道。
“在下家父是夏允彝,曾做过福建长乐县的县令。”不待这书生说完,小二和周围不少人都是转过头来,惊讶道:
“夏大人是个好官!”
“是啊,的确是个好官,当今陛下如此圣明,为何不将他召回入京,岂不比那些‘清流’之士坐朝要好许多”
说话的是个汉子,手中拿着一份刚出炉的报纸,对那些尸位素餐的文人更加嫉恨,夏完淳闻言也是摆手笑道:
“这位兄弟说话很有意思,家父辞官便是巡抚大人也曾挽留,奈何祖母病逝,忠孝不能两全。”说着,夏完淳神色黯淡下来,显然是想起了某些事。
那汉子笑了几声,也道可惜了夏大人好官做不城,坏官却满天下都是。
另外一名士子举起茶杯,笑着说道:
“夏兄所言极是,朝中清流虽很大一部分是污秽之人,然内中如倪元璐等真正的清士却也不少,当今皇上都是委以重任,由此可见,皇上是因才任用,并非传闻中那般不堪。”
“正是,当今天子如此圣明,竟也有人以下犯上,污蔑龙颜,死一万遍都不为过。”提及此事,夏完淳也有些气愤,说着又问道:
“不知兄台高姓大名,来自何方”
“哦,失礼失礼。”那士子赶紧起身行礼,弯身说道:“在下姓瞿名昌文,家父也曾入朝为官,如此算来,你我二人当真是有缘。”
闻言,夏完淳也是惊讶不已,连忙起身还礼,说道:“原是忠臣之后,百闻不如一见,幸会幸会。”
瞿昌文笑了笑,拉着夏完淳坐下,殷切问道:“夏兄此次入京,也是准备明年春季的会试”
“正是。”
一个名士之后,一个忠臣之后,夏完淳与瞿昌文相见如故,一谈便是大半天,最后两人决定结伴而行,互相也好有个照应,。
正打算离开茶馆寻个客栈的时候,却忽然听闻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夏完淳有些耐不住性子,立马起身到处去看,询问道:
“小二,这是又出了什么事”
&
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转世圣君
“走过路过别错过了啊,这四个汉奸是开胃菜,重头戏还在后头!”
李有德站在连夜搭建的大台子上,手舞足蹈的,将宋之普、林汝翥、刘正宗、金之俊四人头上的面罩摘下来,大声喊道。
台子周围护卫着一圈东厂番役,东厂番役的后面是数层兵马司和顺天府衙派出来的差役,在最外围,甚至还站着一圈明甲持锐的城防军兵士。
正所谓一报还一报,礼尚往来,王先通受了东厂的歉意和好处,自然也要拿出点东西来给人家面子,所以城防军一大早就出动了一批人马帮助维护刑场治安。
各个把总手紧紧握在刀把子上,站在寅时抽签的位置,带着手下人紧紧盯着赶来观刑的各色人群,生怕出什么乱子,其余差役们也尽是如此。
要说这种动大刑的时候,一般是不会有如此紧张的情况出现,因为以往要杀的都是些文人,就算有人来刑场闹事,那也一般都是各种士子,顺天府的差役就能轻松拦截在外面,根本不必担心,自然也就用不着出动驻军。
可是如今不同,昨日的事已经传到宫中,城防军出动三五百人去抓一个宁完我,却被十几个混进城的建奴砍死砍伤几十人,这等战力的建奴若是还留在城里,在动刑的时候搞出什么乱子,仓促之间,仅凭一般的差役和番子都是制服不住的。
差役只是维护城内治安,番子则是抓捕朝廷钦犯,阵战上的事儿还得要穿戴盔甲的军兵来做,在这个方面,起码他们是专业的。
还别说,有了城防军的人站在外头,内中还是番子在动刑,根本不用差役们多费口舌,前来观刑的人,无论普通百姓还是一些大户人家,都知道朝廷上对这此行刑的重视,基本都是站成远远的,没有任何生乱的迹象。
负责监斩的内阁首辅魏藻德来的挺早,看了一眼天色,觉得差不多了,起身喊道:“卯时三刻已到,行刑!”
魏藻德扔下去的令牌上单一个“斩”字,到了这中时候,见到那些跃跃欲试的刽子手,金之俊等人总算是跪不住了,反应也是各自不一。
金之俊先是破口大骂,紧接着便是不断磕头求饶,刘正宗也全无平日阁老威风的样子,摇尾乞怜,让周围百姓都是嘘声一片,反倒那个宋之普,颇有些刚直不阿的样子,拧着脖子等死,还不死心地喊道:
“朱由检,你听不进谏言,反倒污蔑吾等一世清名,毫无人君之道!你宠信权阉,迫害天下无辜士子,那王承恩老狗与阉贼魏忠贤又有何异!”
“如此昏庸君主,大明势必要亡在你的手里,这天下,完了,完了啊!”
自然,这么勇于出头的人,定然是会受到特别关照,台子上的掌刑千户李有德听宋之普嘴里喊出那些话,自己心里都觉得实在是有违臣伦之道,赶紧挥手示意刽子手先拿这货开刀。
那刽子手点点头,反正砍谁都是砍,这四个罪犯今儿一个都跑不成,他放开林汝翥转而走到宋之普身后,喝了一口药酒喷在刀上,见这厮还要再喊话,赶紧手起刀落。
“咔嚓......”
宋之普的无头尸身喷涌着鲜血无力的倒在台子上,靠行刑砍头吃饭的刽子手毫无感觉,下一个便走到林汝翥身后,此时闻见血腥味的百姓们却是激动起来,连声呼喊砍得好。
往常砍头的时候,曾有不少是刽子手本身不想砍但却不得不砍的人,台下观刑的人多也是冷眼旁观,甚至有人还会扔菜叶、臭鸡蛋与石块砸自己,干这个得罪人的差事,刽子手心里也苦的很。
 
第二百七十一章:凌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说起凌迟,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自五代开始,唐宋金元等都有这种刑法,凌迟作为最残忍的死刑在历史上延续了这么长时间,自然也会衍生出一批职业从事凌迟者。
李有德找来的,唤做裴五爷,在凌迟这一块可以算得上是仅存的少数砖家之一,说起来,崇祯三年凌迟袁崇焕的时候,便是这裴五爷操刀。
看见裴五爷之后,李有德用极度痛恨的目光死死盯着宁完我,嘿嘿笑道:“得亏陛下圣明,下旨活剐了你这王八蛋,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五爷,待会慢慢来,要让大家瞧得仔细,而且这王八蛋死了之后,骨头也要敲成稀碎才行,不然拿出去喂狗都是不会吃的。”李有德喊道。
裴五爷也是临时被找过来,据说本来定下的是午时斩首,可谁能想到,崇祯皇帝亲自骑着马出宫来换成凌迟,不仅装了一波逼,也让世人看见他的真性情。
自然,本来在家无所事事的裴五爷听到这个消息后是非常高兴。
凌迟虽然是最残忍的刑法,但历朝历代受凌迟者可没有几人,并且由于资历原因,除非像袁崇焕那种皇帝亲点的犯人,一般也都不需要他亲自出手。
听到李有德吩咐,裴五爷狞笑几声,手上转出一把小刀在宁完我眼皮子底下晃了晃,道:“投建奴的狗贼,这次咱五爷亲自伺候你!”
“将这狗贼活剐了!”
“陛下圣明,五爷,这次您老可要好好开刀!”
裴五爷冷哼几声,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抬脚跳上台子,这个时候,李有德和几个东厂番子也是纷纷下去,示意裴五爷自行处理,他们不会插手。
首先,裴五爷将手中小刀转了个花,一只手把宁完我头提起来,另一只手熟练的将眼皮揪起,“刷”的一刀割了下去。
“啊!!!”钻心的疼痛,让宁完我不住的惨嚎。
对付这种情况,裴五爷自然是有自己的法子,不知从哪取出一件类似夹子的小玩意,二话不说便直接套在宁完我两片嘴唇之上。
宁完我痛的满脸发紫,可却是只能不断的哼哼唧唧,一声都叫不出来了。
“狗贼,且睁大了眼睛看着!这把刀老子曾用来片袁大头,享受督师待遇,你也算是得偿所愿了。”说着,裴五爷一手将宁完我另外一只眼皮割下来。
割完,裴五爷将装着宁完我眼皮的铜盘子交给一旁东厂番子,喊道:“都来看看嘿,狗贼宁完我的双眼皮儿,只用一两银子便能带走!”
百姓们纷纷叫好,但碍于一两银子实在不少,许多人穷苦人虽然有心购买,但都是望而却步,这时,夏完淳从人群中信步而出,举起一两银锭,说道:
“这降虏之贼的双眼皮儿,某江左少年买下了!”
“江左少年夏完淳!”
夏完淳的举动和一般士子书生不同,就连瞿昌文都躲之不及,其余士子更是面如土色,唯有他敢站出来买下这两片眼皮儿。
魏藻德看了一眼夏完淳,心中默默点头,起身说道:
“好!英雄出少年,不愧为名士之后,来人,将这双贼眼皮儿交于江左少年之手!”
看着宁完我的眼皮,夏完淳面色也是有些变动,不过一想起此贼投降建虏的种种卖国行为,便是立即瞪大了眼珠。
没多久,夏完淳举起手中铜盘,高声喊了几句什么,转手便将双眼皮交到百姓手中,引起围观百姓的激烈争抢。
自然,这种争抢没有危害性,几个把总对视一眼,拦住了想要向前阻拦的差头,只是紧紧盯着人群,没有任何应对动作。
“哈哈,看看,咱五爷的手艺,在整个京城都是远近闻名,贼厮,落在咱的手里,你算是得好好享受一番了!”
自十几年前活剐袁崇焕开始,裴五爷已经许久没有如此痛快之时,当下也是大步上前,开始一刀一刀的割在宁完我身上。
五爷这手艺真是不赖,台子番子忙乱异常,都在手拿铜盘在接,待接得差不多了,再免费发放到围观人群之中,往往又会引起一阵哄抢。
宁完我的千刀万剐之刑从晌午一直进行到日落十分,不提呼吸时断时续的宁完
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
盛京皇宫,年仅七岁的福临正在布木布泰的手把手教导之下学习汉语诗词,自打即位之后,这几乎成了顺治每日早晚的必修课。
年幼的顺治皇帝现在还并没有什么阴谋论,只是对促成这一切的摄政王多尔衮有些恨意,他的小脑袋瓜里很想不通某些事。
若不是多尔衮再三劝谏自己母后,自己也不至于学习这些令人头皮发麻的诗词,若不是他整日进宫和自己母后说着说那,自己更不必有这么多的束缚和规定。
在熟练的背诵完一整首唐代诗词之后,布木布泰像是十分高兴,挥手示意几下表示下课了。
福临见到了显得极其兴奋,一下子就将方才心中对多尔衮的怨念抛之脑后,正要欢乐的跑出去寻找几个宫女太监玩耍,却冷不丁和一个匆忙进门的正黄旗侍卫撞在一起。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侍卫后退几步,象征性的喊了几句后,便是赶紧上前向布木布泰行礼请安。
两黄旗历来是皇族亲掌,此时也正是他们在负责宫禁之中的安全,布木布泰见到这个侍卫脸上神情就知道有大事发生,赶紧将顺治拉回来,正色斥道:
“什么事情慌慌张张,难道是天塌下来了不成”
“启禀圣母皇太后,明国的使臣到了,正在崇政殿等待,说是有礼物和国书交给圣母皇太后和陛下,圣母皇太后,要不要卑职将他轰走”侍卫说话的时候,眼神躲躲闪闪,一直不敢与布木布泰正面对视。
“母后,明国怎么会派使臣来呀”顺治皇帝还是头一次遇见关内大明派使臣来这种事,当下是既好奇又觉得惊讶。
布木布泰没有回答顺治的问话,冷哼一声,说道:“既然都已经来了,那还是见见吧!免得又要有人说咱们大清怕了明国,你先安排着。”
“遵旨!”侍卫头也不敢抬,喊了一声就立即告退。
“福临,你得记住,你是我们大清的皇帝,待会儿见了明国的使臣,面上可不要给他们任何好脸色,要知道,就是这些人欺压我们爱新觉罗家数百年。”
“母后,我怕......”福临紧紧抱住布木布泰的腿,将脑袋挤进了中间。
“怕什么,你是皇帝,他不过是明国的臣子,该怕的是他,而不是你!”布木布泰摇摇头,似乎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
“大明正二品左副都御史施邦耀,这儿有礼了!”施邦耀轻蔑的眼看着从后宫走出来这一女一小,心中冷哼道了一声蛮夷,面上却仍是不动声色。
“放肆!”
布木布泰横眉以对,娇喝道:“本宫管你是不是御史,本宫是大清的圣母皇太后,这位是大清的皇帝,见了皇帝、皇太后却不行礼,你们的皇帝就是这样训导你们的吗”
“哈哈哈。”
施邦耀却好像听到什么十分可笑的话,大笑几声,紧接着面色肃穆的朝北京城方向一拱手,正色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