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我大明的皇帝今年刚刚册封了安南几国的国王和都统使,周边诸国之国王、都统使名号亦向来是我朝廷颁赐,却从未听过甚么大清皇帝,究竟是从何而来”

    施邦耀说话时高高昂着头颅,甚至连布木布泰和福临正眼都懒得瞧上一眼。

    “真是太放肆了,来人!”布木布泰气的花枝乱颤,她本想着给这明国时辰一个下马威,没成想对方却如此顽固,话说的这么绝。

    然而不待她说完,施邦耀冷笑几声,忽地挥手大喊一声:

    “不劳烦了!汝等休要碰我,怕脏了在下身上的大明官服!”说着,施邦耀在一众满清王公贵族震惊的眼神下拿起地上的盒子,高声说道:

    “此为我大明皇帝赠予汝等蛮夷的礼物,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看如今却也不必,因为这个物件,你们是送不回来的。”

    布木布泰非常疑惑,摆手制止了登上殿的侍卫,凝玉一般的手掌缓缓打开木盒,紧接着




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离的八旗
    “大军这才出了盛京没多久,圣母皇太后这个时候让摄政王回京,怕是城中出了大事。”穿着正蓝旗全身铠的豪格说道。

    多尔衮听到这个消息也有些想不明白,出京前说得好好的,这次至少要收复了朵颜三卫地界以后再班师,布木布泰这个时候叫自己回去,岂不是让自己失信于人吗。

    若班师回去,自己一来威严丧尽,二来也是毫无建树,将卷入朝中王公大臣新旧两派之间的争端之中,又是空耗时间,不能有所寸进。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虽然手握清军大半兵马,并且在王公大臣之中也是说一不二,甚至在前不久又加了皇父摄政王的衔头,但毕竟他还是不是皇帝。

    崇祯是皇帝,便是正统,只要手中有足够的人马效力,也就能毫无顾忌的开始施行改革,但是多尔衮不行,他顾忌的好友很多。

    首先,朝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仍然拥立豪格的保旧派,而且济尔哈朗和代善等人的蓝红四旗势力也不小,若多尔衮一意孤行,强行继位称帝,很有可能会遭受他们的群起而攻之。

    除此之外,布木布泰自位居圣母皇太后以来,逐渐没有了往日的乖巧与听话,时不时要和多尔衮摆摆架子,与他也是貌合神离。

    顺治小皇帝对多尔衮颇有微词,这对母子去年还老实得很,但从今年开始,有些事常常不过问多尔衮的意见便擅作主张,这也让他心有不爽。

    眼前看到的都是隐患,现在的多尔衮由于各种掣肘,无法在关外开展自己理想中的制度,每有忠诚的汉人阿哈将关内崇祯已经开始大刀阔斧改革的情况告知,多尔衮心中便更是忧心如焚。

    这一切的一切,已经让多尔衮对自己当初放弃皇位是否正确产生动摇。

    听了豪格的话,多尔衮想想还是觉得朵颜三卫地界虽然贫瘠,但对于绕道入关却是不小的助益,并且占据了此地,关内的一些商户也便是能从这里运输物资。

    “朵颜三卫至关重要,放弃不得,但是圣母皇太后与皇上有旨,做臣子的又不得不遵从。多铎,本王即刻便返程回盛京,给你留下五千正白旗骁骑,并且此地的所有蒙军旗、汉军旗皆听你调派,给本王夺回朵颜三卫!”

    多铎有些意外,但却没什么犹豫,直接策马而出,喊道:“摄政王放心!有多铎在,朵颜地界就还是大清的!”

    “嗯,本王这便回去了。”多尔衮看了一眼豪格,直接勒马掉头。

    豪格听到多尔衮口中不容置疑的口气,看着多尔衮的背影,当下也是冷哼一声,对前来询问的两黄旗贝勒说道:

    “多尔衮这是怕本王留在这儿抢了他的功劳,不过有些事儿可不只是他自己定下的,图尔格,你且带着五百骑兵留下,替本王看着点多铎,功劳不能让多尔衮一个人占了!”

    图尔格也是应声出列,点齐五百名正黄旗马兵悄悄出了大队,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在多尔衮安排在后方的探马眼中。

    ......

    大明朝的后宫,并没有关外鞑清那般勾心斗角,为数不多的妃嫔之中,能有幸得到崇祯皇帝宠幸的也就那么几个。

    其余妃嫔们每日进进出出,虽然心中渴望皇帝临幸,但却并不会有后世辫子戏那种乱事,当然,这一切也都归功于有周皇后坐镇后宫。

    另一方面来说,在眼下这种时候,许多人都知道再勾心斗角的往上爬,也没甚么用处了,大明朝究竟能不能续命这还是两说。

    柔妃,也就是托娅,直到现在她还觉得做了大明朝的皇妃,实在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再听闻自己父亲和族人因此得到的荫福,更加非常珍惜,在崇祯面前表现的既乖巧又听话。

    再托娅眼中,大明的京师实在是人间神殿一般,城外繁华无比,街市熙熙攘攘,充斥着各色人等,皇宫之中又是处处透露着皇家威



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顺军破太原
    “父皇——!”

    自打崇祯皇帝穿越过来之后,与昭仁公主其实也没见过几次,小丫头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没怎么见过自己父皇,本该是有些生分,可此时一见到,还是迅速挣脱袁妃的手,蹦蹦跳跳跑向崇祯皇帝。

    昭仁公主素来乖巧,在历史上崇祯皇帝本来的记忆中,对她也是颇为在意的宠溺。

    原本现在的崇祯皇帝对别人的儿子和女儿心中还有些膈应,可此时见到这么一个小萝莉奔着自己跑来,还叫着父皇,当即也就忘却了心中的感觉,蹲下来将昭仁抱在怀里,笑着道:

    “昭仁长大了,父皇都快抱不动啦。”

    “父皇你骗人,昭仁没有长大,昭仁才七岁!”

    本来崇祯皇帝在后世没抱过同龄的小女孩,觉得昭仁有些重,也是玩笑话,却没想到这小丫头仗着自己的宠溺刁蛮任性起来了,不过也难怪,毕竟这丫头才七岁,在后世这个年纪也就刚上小学,又能懂得什么。

    崇祯还没来得及说话,熟知宫廷规矩的袁妃却是面色大变,将昭仁从崇祯手中接过来,正色说道:“傻丫头,还不快和父皇赔罪!”

    “不妨事,这后宫是昭仁的家,在家中岂能有那些规矩”崇祯皇帝见小女孩有些害怕,为免抑制孩子天性,便是笑着说道。

    “谢谢父皇,嘻嘻!”

    昭仁一下子就开心起来,围着崇祯皇帝开始问东问西。

    小姑娘很久没见过自己的父皇了,这时候忽然见到,就像一块牛皮糖一样死死粘在崇祯皇帝身上,任袁妃生拉还是硬拽都是难以分开,最后,袁妃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看着。

    看着与昭仁有说有笑,彷如慈父一般的崇祯皇帝,袁妃原本的担忧却消去了大半,去年和今年间,崇祯皇帝在朝堂上杀的人头滚滚,几乎全天下的士子都称之为桀纣昏暴之君。

    尤其是上次一次性砍了几百名东林党官员的脑袋,朝堂因此上空了不少站位,据说那日京师都是血流成河,砍头的刽子手累得不行,还是王先通从通州调来好几批临时凑数。

    种种所见所闻,再加上几次周皇后挨训的事,袁妃更是在心底有些惧怕崇祯皇帝。

    其实不只是她,在这后宫之中,无论妃嫔还是普通的宫女,甚至是周皇后和懿安皇后,人人都对这位说一不二的皇帝怕的要死。

    要说完全不害怕崇祯的,那就只有一个人,刚入宫的柔贵妃托娅。

    看见眼前这个场景,袁妃总算是在心底里放心下来,心道那些东林党可真能胡掰,皇上杀掉的那些人,一定都是该杀的。

    现如今但凡是稍有心智的人都能看出来,自从杀了这些所谓清流之后,大明朝堂上原本几日一吵的情况没有了,三五天甚至半月才能议出来的章程,现在一两日就能发出去,成效显著。

    起码在袁妃的眼中,朝廷开始变得上行下效起来,关于政令的商议也十分顺利,鲜少见到有什么臣子再敢冒犯龙颜,近期发生的,几乎都是中兴气象的好事。

    可是很快,这个美好的画面就被破坏了,托娅在下面犹豫许久,袁妃当然知道她要说什么,正要找个由头把她拉出去,却听托娅已经喊了出来:

    “皇上,宫中太烦闷,繁杂规矩又多,我待不住,求皇上做主,放臣妾出去玩两天吧!派人跟着臣妾也成,就两天...一天就成!”

    崇祯一听是要出宫去玩,脸色当即一沉,说道:“胡闹!外头如今有多乱你不是不知道,你若是出了什么三长两短,叫朕如何与镇边候交代若因为保护你损失



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
    崇祯十八年夏,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在西安誓师,率领号称百万的大顺军第二次东征。

    这次东征,李自成采取了崇祯十七年在代州时军师李岩“避实击虚,以夺取京师为重”的建议,避开宁武军与西北大营的新军,绕过明军重兵防御的宣大一带,直奔太原。

    以牛金星的话说,此次大顺军主要目的不是与明军决战,而是夺下固关,进可直趋真、保两地,转瞬达京师,退亦可守住山西大半,为来年三征做准备。

    其实让崇祯皇帝气愤的不是太原失陷,却是往日只知一味强取豪夺的李自成,现如今竟然也学会了稳扎稳打,留有退路。

    说起来也是有些好笑,明廷内部矛盾重重,关外的鞑清和陕西的大顺亦是如此,崇祯皇帝所处的京师,是多尔衮和李自成为了争夺天下都必须拿下的地方。

    这个情况,后世穿越而来的崇祯自是心知肚明。

    现在的正统和大义名号是朝廷,谁第一个拿下北京,谁第一个逼自己挂上东南枝,那就是占据了应天之名,所以李自成为了转移大顺军内部日益严重的矛盾,便开启这所谓的第二次东征。

    这种事自古多有之,每当王朝、国家内部矛盾无法调和之时,要么是以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达到调和的目的,要么就是和李自成如今做法一样,发动战争来转移注意力。

    李自成誓师后的头一个月,大明五省总督陈奇瑜檄立即做出部署,檄五省明军会同西北大营新军于固关,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太原,斩杀牛万才,招降蔺养成,可谓是风光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攻克太原之后的明军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军将自相倾轧的老毛病。

    军将们本就是由于陈奇瑜本人的威望和崇祯皇帝如今声威日隆才会前来,在明面上他们都是有说有笑,但各自都是军阀,完全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所谓一拍即散,便是如此。

    真正的导火索还是宣府镇总兵高杰与大同镇总兵白广恩部下发生的火拼,他们两个和唐通都是甲申年崇祯皇帝为了扭转历史大力扶持出来忠于皇室的军将。

    事实上,他们三人各有功勋,确确实实达到了扭转历史的目的。

    只要皇帝信任,他们在大义上的决定上从不含糊,但三个人之间的各种新仇旧恨根本不是轻易就能调和的,崇祯皇帝不能用几次召见做到,陈奇瑜纵是军事天才,也同样无法在短短数年之间感化。

    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进至汾州时,便是听闻太原明军发生火拼的事。

    白广恩和高杰之间的矛盾属实已经达到陈奇瑜都无法调和的地步,其部下自然都是乌鸦一般黑,他们两人还没说什么,宣大两镇兵马却已经在私下开始火拼。

    与此同时,其余明军也是尽数乱起,各个军将制止不及,再加上有些军将暗自促成这种情况,一时间,陈奇瑜所发放的总督檄令彷如无物。

    十余万官军摇身一变,立即成了十恶不赦的贼军。

    他们踹开百姓房门,当街奸女,无恶不作,城内随之十室九空,刚刚恢复生产没有多久的太原城再遭劫难,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据说身在汾州城内的李自成听闻消息,当即就是拍案大笑,连道是暴明将亡,天佑大顺,即派刘宗敏领十万大顺军先行,他自己则是在后点齐其余兵马稳步前进。

    刘宗敏心知此乃天赐良机,自领数千老营马队为先锋,率大顺军星夜兼程赶到太原城下。

    崇祯十八年十二月中旬,正当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进至清源县的时候,前方传来战报,说是汝候刘宗敏率十万大顺军势如破竹,一举攻克太原重镇。

    太原此役,明军大败。

    两名总兵官战死,刘宗敏生擒参将三人,大顺军斩首两千有余,先行进至太原的刘宗敏部老营更每三个人,就有一人的枪尖上悬挂着尚在滴血的首级。

    自固关出征号称二十万的明军,如今逃回去的真实人数不足五万,已经不成气候。

    &nb



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后
    上次崇祯皇帝御驾亲征,明军获得了许久未有的大捷,也正是这个胜利,让许许多多尚且忠于朝廷的敢战军将看到敌人并不是无懈可击。

    崇祯皇帝穿越过来的时候,大明的家底基本都被前面那位祸祸的差不多了,是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要粮没粮。

    去年抄八大晋商获得的巨额财产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花完,崇祯皇帝也明白坐吃山空的道理,近期就常常询问王承恩皇庄和各地票号的事儿,琢磨着另寻路子赚钱,并且已经动了收商税的念头。

    当然,这些都得等熬过收不到薪水的快递员小李子愤怒的报复才行。

    在御驾亲征之前,崇祯在世人眼中,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要说他会甚么武艺,就连寻常的小兵都不会相信,皇帝会和自己一样上阵砍杀

    然而事情就是来的这么突兀,良乡大捷的成功,就是崇祯用亲身告诉每一个将士,贼人虽多,但却并非不可战胜,他们同样是人,同样会被击溃,会被击败,甚至会摇头乞怜!

    自己虽然是皇帝,是天子,但却一直与他们同在!

    这次,崇祯皇帝又要御驾亲征,下面的文臣武将之中却鲜少有与上次一样极力劝阻的,因为他们从上次的战场表现,见到了这位皇帝并非太平君主,更非孱弱可欺。

    事实上,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熟读各类经典的同时,也对武射骑马十分感兴趣,虽说由于多年的劳累,穿越过来时的身体已不如当初,可底子却还是有的。

    “魏藻德,出去之后你便召集阁臣议一议,尽快把阁臣中出缺的那个名额补上,出兵与善后之事也要在日落前拿个章程出来。朕出京以后,京城的巡防和各部院都不能乱,此事不可耽搁。”崇祯皇帝转头说道。

    魏藻德连忙出来说道:“臣遵旨,待会儿出了暖阁便立即召集众阁臣到签押房议事,一定在日落前给陛下上呈折子。”

    “嗯。”

    崇祯皇帝点点头,看样子很满意,又看向冯铨和倪元璐那边,说道:

    “此次御驾亲征,工部要派一些得力匠户随军,户部要将每一名禁军兵士的籍贯和家人情况统计清楚,兵械养护是大事,将来阵亡将士家人的抚恤同样是大事,你们两人身上的担子很重,不可马虎。”

    冯铨自然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自然不敢不伤心,赶紧拍着胸脯说道:“陛下放心,臣回去就亲自督办。”

    倪元璐素来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去年为了防备李自成围攻北京城,崇祯皇帝还曾特意让他从京畿一带筹集粮草。
1...7576777879...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