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振怠惰,励精明,发乎渊微之内,起于宥密之间,始于宫闱穆清,风于辇毂邦畿,灌注于边疆遐陬,沦之洽之,精神意虑,无不畅达,肌肤形骸,毫无壅阏者是也。”
&nb
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状元,帝王心思
“四夷之内讧,西支东吾,非不诘戎兵也。而挞伐未张者,则守圭纨绔之胄子,无折冲御侮之;召募挽强之粗才,暗驰张奇正之机。”
“兵费其养,国不得其用,何不严遴选之条,广任用之途乎?”
“民氓之积冤,有以干天地之和,而抑郁不伸,何以召祥则刑罚不可不重也!此理陛下深知;故起死人、肉白骨、谳问详明者,待以不次之赏;而刻如秋荼者,置不原焉,而冤无所积矣,陛下亦深知。”
“天地之生财,本以供国家之用,而虚冒不经,何以恒足则妄费不可不禁也。故藏竹头、惜木屑、收支有节者,旌以裕国之忠;而犹然冒费者,罪无赦焉,而财无所乏矣!此为陛下所不知也。”
夏完淳似乎在来之前经过很周祥的考虑,说起来也是层次分明、条理有据,将时政的弊端和解决之法一一列举出来,结合前不久崇祯皇帝在江南开展的商税整改,显得更为简洁。
说话间,夏完淳有深思之色,肃然又道:
“一法之置立,曰吾为天守制,而不私议兴革;一钱之出纳,曰吾为天守财,而不私为盈缩。一官之设,曰吾为天命有德;一奸之锄,曰吾为天讨有罪。”
“盖实心先立,实政继举,雍熙之化不难致矣,何言汉宣哉!至于法理、政清之法,陛下亦知之,臣便不复言说。”
说到这里,夏完淳舒口气,忽然反应过来,躬身行礼道:“臣不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还请陛下恕臣僭越之罪。”
崇祯皇帝其实听得一知半解,夏完淳说话节奏有些快,像方才瞿昌文那种慢悠悠说出来的还能边听边理解,夏完淳的话更为具体,语速也快了几个调,却只能明白个大致意思。
听到夏完淳请罪,崇祯皇帝还没反应过来,起先并没有任何表示,拿起他的卷子细细看了两眼,只是回头道:
“黄渊耀、候玄演,你们两人也说一说吧。”
“遵旨!”黄渊耀和候玄演对视一眼,却是由黄渊耀率先出列,开始廷对。
文科殿试的程序很复杂,崇祯皇帝为了能给自己搞到明白事儿又不被俗念束缚的新时代好臣子,自然要煞费苦心的挑选。
礼部和倪元璐、方逢年等四名主考拟定的次序虽然称了大部分臣子的心意,但却跟崇祯皇帝的想法大相径庭,所以也是变了又变。
相比之下,武科殿试就很直白,出去寻个空旷的皇家园林,摆上一些基本的弓箭刀枪,试一试这些人到底是不是托关系进来的,那就行了。
由于厂卫严密的监视,此次殿试的武科举人们各自都有真材实料,比如徐彦琦,力大过人,乃是此次武举中唯一可将百斤大刀挥舞虎虎生风之人。
还有一个叫李万两的,名字俗气,长得也俗气,然人不可貌相,这小子双腿用的比双手还要灵活,在诸武生之中也是无人能及,许多武生都是佩服不已。
如同李万两这等有一技之长的武生杂者无算,但是同期之内,徐彦琦却仍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他虽然败于郑冠之手,但却连获武科大刀、拳脚和步射三门冠军,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在崇祯看来,这些人都是今后可以培养成朝廷死忠武将的好苗子,没准里边儿就有几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名将。
大约在殿试后的第三日早晨,皇城内外各门以及各大街小巷都被禁军和有司差役们贴满了布告,相关的消息立时也是满天飞。
“...文举,钦点一甲
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参将
关于郑冠的处理方法,崇祯皇帝实则也是有些为难。
就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个郑冠的确是目前戚家军尚存唯一的独苗,他或许知道一些就连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这三个戚家小辈都不知道的事情。
这么杀了太可惜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郑冠又是在战时畏死潜逃,无论理由说的多么充分,逃兵就是逃兵,这个鲜红的字眼是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
若是用这样一个人外出带兵,难保他不会再次“待价而沽”,看情况再决定是不是增援,若是和高起潜那厮一样阳奉阴违,关键时刻靠不住,就算能力再强,要来也是徒累自身罢了。
郑冠在来这里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是见皇帝,还以为是朝廷因为自己浑河之战做逃兵而叙罪行刑,那是带着必死的心思出来的。
可他越走越觉得不对劲,自己从阴冷潮湿的牢房中被两名禁军兵士和一个太监带出来,却是在向宽敞大道行进,直到一只脚踏进紫禁城的时候,郑冠终于明白,皇帝不是要杀自己,而是要见自己。
此刻,他顾不得看四周宫殿布置和装饰,赶紧趴在地上高声喊道:“罪徒郑冠,见过吾皇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并没有说出一个字,站在左侧下首的城防军都督董琦却是郑冠横眉怒目,斥道:“郑冠,你可知犯了何罪!”
“罪徒..罪徒是逃兵,对不起戚帅,对不起皇上。”董琦的愤怒是有道理的,郑冠心中也明白,当下是半分忤逆的心思都没有,低着头直接认错,继之又道:
“可是罪徒已知悔过,此次参加武举,不为博取功名,只为皇上能再给罪徒一个机会,将功折罪,替戚帅和兄弟们报仇雪恨!”
说这话的时候,郑冠双目逐渐赤红,被铁链紧紧绑缚住的双手都在微微抖动,由于激动,浑身战栗不止,显得十分夸张。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文书,问道:“殿试你榜上无名,可有怨念”
第一次听到皇帝朝自己说话,郑冠已然感动异常,连磕几个响头,恳切道:“皇上,臣无怨念!只求皇上能给臣改过自新的机会!”
“无怨念,哼,说的好听。”崇祯皇帝呵呵冷笑一声,自语道:“一个大男人,跑来参加武举,获得马枪科的冠军,又在和徐彦琦争拳脚科冠军,岂能毫无杂念”
“朕问你话,要如实禀来,否则这仇下辈子怕你也是报不得!”
“臣治罪,谢皇上不杀之恩!”郑冠心下一惊,当下更是折服,做出洗耳聆听状。
“逃兵,顺天武学院不收逃兵。”崇祯皇帝前半句话一下子让郑冠如坠冰窟,脸色都是大变,可后半句却又转回来悠悠说道:“不过嘛,这其它的法子,倒也不是没有。”
不待郑冠多问,崇祯皇帝忽然正色咳咳两声,看了王先通一眼,低头不再多说,拿起折子装模作样的看了起来。
王先通却也机灵,当即上前几步站在郑冠眼前,浑声道:
“郑冠,国朝危亡之秋、用人之际,陛下念你武功尚可,改过之心亦然,出去以后便去西大营找牛副将,他那里有职衔交给你,直接上任去吧。”
“切记,天子龙颜不是谁都能见,改过自新的机会也不是谁都会有,且行且珍惜,莫要让董都督和我因替你求情而后悔!”
听到这话,郑冠心中大石落了地,竟是喜极而泣,连声呼道:
“谢过董都督,谢过新建伯,谢皇上给罪徒改过自新的机会,罪徒定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战死为止!!”
待郑冠一步三回头的走出去,崇祯皇帝默默放下手中空无一字的折子,问道:“你们两个观郑冠此人如何”
“回陛下,臣就事论事,此子心性远非常人可比,马枪使的出神入化,就是与徐彦琦的大刀也是难分高下。”
董琦说着,崇祯皇帝也是不断点头,他却是话锋突变,摇头道:“陛下方才仅以试探,此子不假思量便坠入其中,可见办事总有侥幸之心,怕难成将才。”
他说完,王先通表示赞同,又是提出一点疑问:
&nbs
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上)
此次科举,文举状元为江左夏完淳,其人声名早在进士及第之前就已经人尽皆知,其父更是江南名士,崇祯四年进士,已经在朝文官。
所以就很多人来说,夏完淳高中状元也算不得什么稀奇,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可除却文状元以外,本次科举却又出了一个武状元。
有明一朝,武状元不是没有,但真正受到重视和出名的却没有几个,如今情况与历朝不同,崇祯皇帝改革武举之后的第一个武状元定然是备受关注。
此次武科状元,便是京城人士,徐彦琦。
说起来,这徐彦琦是第二次参加武举,头一次其人也是力压群雄,但名额被勋戚占据,当时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听闻此事,当即吩咐复试。
然而这也并没有什么卵用,由于无权无势,加之并无厂卫监察,权贵勋戚们无法无天,徐彦琦被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的刷了下来。
自回来以后,徐彦琦不是没打听过武举之事,但武人在本朝终究不受待见,更是终日郁郁不得志。
在原本没有穿越的历史上,徐彦琦在清军入关之后由于八旗兵强占其妻而大打出手,当时的徐彦琦只是草民一个,手头只有一把菜刀,可就是这样,他还“激斩旗兵三人,重伤牛录一人,战至身死”,足见勇悍之力。
徐彦琦虽然在朝野之中并无名头,但是在市井之内,以及本批前来参加武举的各地武生,皆知其勇悍之名,都觉得实至名归。
徐彦琦不过一介庶民,凭一身勇武就能在武举夺魁,并且此次武举贡士之内,并无任何一个有家世背景的权贵,全都是各地慕名而来的小民,这更是让其余那些习武之人看见了报国之途。
“丙戍一甲第一名,武科状元,京城人士,徐彦琦!”
司礼监特意选了几个嗓门高的小太监在承天门的城楼之上终日喊叫,第一次,一介小民的名字在紫禁城内回荡,这也就是俗称的“唱名”。
文举有的,武举这次同样都会有。
参加了兵部举行的庆功宴之后,为表重视,崇祯皇帝带着董琦、王先通等人亲自接见了丙戍年武科状元徐彦琦。
上次殿试时是正儿八经的考核,这次身份变了,徐彦琦的感受自然不同,心中激荡不已,直感觉整个人都要飘起来,说来也能叫人理解,这可是他活了快三十年,最风光的时候。
崇祯皇帝明白时人多吃这一套,所以对徐彦琦表达了殷切期盼之情,亲自走下御阶,将仗局为他量身特制的武状元盔甲和大刀交予其手。
待回到家住小巷附近之后,此时的徐彦琦已经身披华丽盔甲,手持着闪光闪闪的大刀,活脱脱蜕变成了一个武状元,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是天差地别。
涌到横大街上观看武状元游街的人挤满了道路,甚至比观看夏完淳的人还要更多,大街的两边以及和大街交界的小巷里全是人。
相比之下,去观看文举游街的人倒是不算很多了。
百姓们挤来挤去,只想多看一眼这在武举上力压群雄的勇士长什么样儿,听说这徐彦琦可使百斤大刀,一个人拿下了武举的步射、大刀、拳脚三科官军,不知道有多么彪悍
自然,除却那些闲来无事看热闹的人,人群中也有不少内心嫉妒的权贵,想要看看这次选出来的土豹子到底成什么德行。
动他们是不敢动的,眼下崇祯皇帝重视武人,在殿上亲自为徐彦琦发放盔甲大刀,还说了几句话,谁要是动了他,背景再大那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不少官绅和商户在道路旁两侧的酒楼之中默默注视着受众人簇拥的徐彦琦,心中也在静静思量,看起来,这次当今圣上重视武夫的情况还得继续,是不是派人去徐家送送礼
&
第三百三十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下)
“啊!是我儿回来了,你等等,娘这就来!”
门内响起一道苍老的声音,随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徐家破旧的房门被打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出现在门内。
看到门外围着的众人,老人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她一把将徐彦琦拉到门内,颇有责备的说道:“儿啊,你这这是闯了什么祸事回来”
见到自己娘满脸的害怕,徐彦琦老大个汉子当即就哭了出来,片刻之后,他擦擦眼泪,指着身后道:
“娘,您别怕,儿子出息了,儿子中状元了!”
“别瞎说,你大字儿不识得一个,就连自己名字还不会写,怎么能中状元那是读书人才能中的。”老人显然不相信,一副要开始好好教育自己儿子的表情。
徐彦琦失笑,不待他说话,一个老太爷走过来苦口婆心地说道:
“他说的是真的,是武举,武科状元!朝廷今年不是改了吗你儿子,今后可就是咱大明朝的武科状元啦,老爷子我早说过,这小子生的像头牛,怎么会一直在家种地呢,将来肯定有出息!”
“哐啷——”
就在老爷子说完话没多久,从门后忽然传来东西落地的声响,众人转头看去,只见是徐彦琦的发妻叶氏手里的水瓢落在地上,水打湿了一地。
“唔。”
徐彦琦还没来得及说出话,已经在后面见到这一切的叶氏满脸都是不可置信,用手捂住嘴,跑回房内趴在炕上呜呜的哭了起来。
“儿啊,你有出息了,你爹要是泉下有知,一定会为你感到自豪的!”
终于,在后头这些街里乡亲的不断言语之下,老人总算相信这不是徐彦琦闯了祸,上下打量他一番,母子继而紧紧抱在一起。
“让开让开!”
不多时,从人群后头传来更大的喧闹声,李若链穿着大红色飞鱼服,腰佩玉带,骑着乌孙宝马,右手高举一份金黄色卷轴,带着六名锦衣卫昂首过来。
“圣旨到,丙戍科武举状元徐彦琦接旨——!”
听到这话,周围众人赶紧跪成一圈,喧闹的巷子内随即寂静下来,徐彦琦松开老娘,上前几步,半跪喊道:
“臣徐彦琦,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文运斐然,武运昌盛,丙戍科武举第一名状元徐彦琦,连获步射、大刀、拳脚三科冠军,朕心甚慰!
朝廷待士之恩,莫重于褒锡;人子报亲之至,莫切于显扬。矧惟武生之英,茂著沙场之绩,肆推恩命,奚间存亡。
教养兼隆,母德不殊于父,宠荣均被君心,实体乎臣。盖忠本孝移,而亲由子显,彝伦攸系,典式俱存。
尔王氏乃丙戍科武举状元徐彦琦之母,令族遗风善人,良配俭勤,兼至慈孝,夙全秉正,佐义方以训子,荣陟郎曹,顾禄养之方隆,属慈龄之未艾,宜推恩典以示褒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