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闻言,朱由菘面色大变,忽地起身,许久后又坐下,摇头道:“臣,臣不知皇上在说些什么,臣为世子时不仅不问天下事,王府事亦一概不知!”

    “自从到了金陵,臣——”

    不待他说完,崇祯皇帝却是猛地一拍御案将话打断,沉声道:“事到如今,你福王府在金陵占地竟达四万,还要瞒着朕吗!”

    “那...那是神宗皇爷赏赐给我福王府的地!”朱由菘显然在强词夺理,说话都变得磕磕巴巴。

    “哦”崇祯皇帝冷笑一声,又道:“神宗皇帝赏赐给你福王府的是两万倾河南田亩,你将河南州县中极膏腴田地尽取之仍不够,又跑到湖广、山东圈了好地一万多顷。”

    “这还没完,转到金陵之时,你竟然又在南直隶圈地一万余,由此致河南、湖广、山东,乃至南直隶百姓成流民者数以十万计!朕说可有虚假!”

    朱由菘比崇祯皇帝虚长几年,由于多年吃喝玩乐而变得有些油腻的黄脸却被崇祯这一句话给吓得煞白,还以为是真的要处置自己,讷讷道:

    “臣……臣……臣有罪!”

    “陛下,福王声名人尽皆知,是不是厂卫上报有误”朱由菘都已经认罪,其余几个却是坐不住了,衡王朱常庶起来说道。

    平遥王道:“皇上,衡王所说不假,福王富甲天下,怎会做此违逆之事”

    清源王道:“皇上,臣请重新彻查,定要将罪魁祸首抓捕归案!”

    看着下跪的三个王爷,崇祯皇帝等了半天却没发现朱常浩有什么动作,心中有些惊异,遂转头问道:

    “皇叔不想说些什么”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朱常浩自然不跟朱由菘这些小辈是一样的心思,老态龙钟的说道:

    “皇上,臣老了,管不动这些事了,臣听从皇上安排就是。”

    崇祯皇帝别有深意的点了点头,转头看向第一个为朱由菘求情的衡王朱常庶,说道:

    “皇叔,既然你先说了,那咱们叔侄俩就先谈谈心,崇祯三年的时候,你说要纳妾,朕给了你山东青州一年的税课,可是这税你一直收到现在。”

    “直到现在朕都佩服挺你的皇叔,就连青州周边临淄、寿光等县的税课你也一并收了,而且在此之外又擅自加了三十余种没告诉朕。”见朱常庶已经浑身发抖,崇祯皇帝冷笑一声,道:

    “这事儿咱们叔侄俩先放到一边不说,六年的时候,你说抵抗流贼损失甚重,要求加一万石的年俸。依朕




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下)
    听见这话,不光朱常浩一脸懵逼外加根本不相信,就连其余朱由菘、清源王几人也都是震惊不已,你特么怕不是在逗本王开心。

    看朱由菘脸上那波澜不惊的神情,应该是压根就不相信这回事儿,估摸着还以为崇祯是在说笑。

    依朝鲜之例,这话说出来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五人听到这话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如此一来,自己可就是真真正正的“王”了。

    有兵有权,在自己封地和天子又有甚么区别,难不成这朱由检是个傻子,不怕自己来个靖难还是这厮在故意钓鱼,想来一个杀鸡儆猴。

    想到这里,朱常浩脸上惊喜的神情转瞬即逝,居然痛哭着喊道:

    “皇上,臣...臣舍不得皇上,臣舍不得祖宗赐给臣的故土封地!还请皇上允许臣在王府内颐养天年,再也不问天下世事。”

    崇祯皇帝听到之后更是满脑门子的黑线,这果然还是老一些的更难对付,特娘的倒是挺会装蒜,你这厮封地不是早就让张献忠那个甚么大西给夺过去了么,这个时候心里怕是都乐开花了吧。

    话说回来,要不是朕穿越过来扑腾出来的蝴蝶效应,你现在早就死翘翘了,不感谢朕对你的救命之恩,居然还敢玩这一套。

    看到周围四王各自先震惊后镇静的反应,崇祯皇帝也就明白他们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话了,正要给他们加点料,却忽然听朱由菘哭了起来,当即转头看过去,难不成——

    果不其然,只见福王朱由菘抹了几下并不存在的眼泪,嚎叫道:

    “皇上,臣愿和瑞王同,永不踏出府门一步,若皇上觉得可以,就算撤掉我福王之藩尽归朝廷臣也断不会说出一个不字!”

    朱由菘低头行礼,看似中规中矩,实际上他在侧脸朝其余几位亲王得意洋洋的笑着,看那模样,就好像在说:

    “你们看本王如何作弄那朱由检。”

    清源王和平遥王也是满脸佩服,甚至有人冲朱由菘竖起了大拇指,大哥好样的,演的漂亮,咱们这下再看那朱由检如何应对。

    衡王朱常庶见前面两位亲王都表示了,自己自然不能落于人后,咳咳两声刚迈出一步,却见站在最前面听了朱由菘说话的崇祯皇帝自顾自笑了起来。

    下头这几个便宜亲戚都那样了,上面站着的崇祯皇帝自然不是傻子,全都看得一清二楚,见朱由菘肩膀不断抖动,心道你小子憋的倒是挺难受,那朕就让你再开心开心。

    “嗯,福王忠于王事,朕甚为钦佩!”崇祯皇帝一脸正色,好像根本听不出来方才朱由菘说的是玩笑话,一本正经的点点头,说道:

    “既然福王有此所请,朕这个做弟弟的要是不准,倒是有些不近人情了。王承恩!”

    王承恩自提督东厂以来,事务异常繁忙,朝堂上的活计基本全都交给王德化和李凤翔两个秉笔太监去做。

    崇祯皇帝想着这次是处置几个亲王,可能王德化在的修为还没有这么高,所以才亲自召王承恩回来压阵,毕竟无论交给他什么事都能给你办的明明白白,省心!

    王承恩这老油条什么都明白,刚才还一直纳闷皇上怎么忽然改变作风了,这个时候听见召唤,一下子就明白崇祯打的是什么注意,当即一脸憨厚的笑着站出来道:

    “老奴在。”

    “嗯,承恩哪,方才福王的话你可是都听见了,这可不是朕的主意,是福王自请撤藩,对吧”崇祯皇帝下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问道。

    王承恩反应很快,立马憨笑着答道:

    “皇上说的是,这话儿不光老奴听见了,就连在场的侍卫和宫女太监们也全都听得一清二楚。”

    “这样朕就放心了。”崇祯皇帝点点头,转念正色



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
    “嗯,不愧是自家人,说话就是方便。”

    崇祯皇帝笑了笑,挥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待四王分别落座之后才是继续说道:“不过——,朕这丑化可要说在前头。如今朝廷财政不充裕,移藩之费用,还需大家自掏腰包才是。”

    见几人均有无奈之色,崇祯却摊摊手道:

    “没法子,咱们是自家人,这天下是咱们朱家的,自然要打开天窗说亮话。”

    “如今朝廷有倾覆之危,太祖洪武皇帝也不希望你们各自窝着钱财不出力,《皇明祖训》中有明确规训,大家都是亲戚,可不要逼朕动武。”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脸上寒意突然消失,一副笑眯眯的继续说道:

    “朝廷如今就是这么个四处起火的局势,不仅移藩的兵马、钱粮、百姓等等需要大家自掏腰包、自行筹措,而且朕这里还要向大伙借一些银子充补国用。”

    “放心,放心!”

    眼见四人面色大惊,崇祯又是连忙笑呵呵的摆手补充道:“借过来的银子朕早晚是会归还的,只要国朝过了眼下这个坎儿,就什么都好说。”

    “再者说到了那个时候,诸位不也是各自有了兵马钱粮,成了梦寐以求真正的‘王’了吗朕也不至于犯了众怒,惹得群起而攻之不是。”

    要不说崇祯和王承恩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算眼下这笑眯眯的样子都是一模一样的欠打,可偏偏你现在还就打不过人家,这个哑巴亏是不吃也得吃。

    崇祯现在手握军政大权,跟你讲理是顾全皇家颜面,要是和去年那样什么都不顾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下中旨,拿着鸡毛当令箭抄了你的府第,不仅根本抵挡不住,你也没处说理去。

    想到这里,较老成的朱常浩又是头一个站出来表态:“皇上放心,臣愿将王府上下所有田宅归位国有,并且将资材的一半充入内库。”

    这可是一大笔银两,即使朱常浩已经试水,其余三人也是捏不定主意,就在他们犹豫之时,崇祯却又放出了个重磅炸弹,笑眯眯的道:

    “皇叔如此尽忠王事,朕又岂能厚此薄彼”

    “这样吧!皇叔移藩可以带走任意数目的流民,但必须是自愿随行,能招多少就带走多少!”

    “朕还给皇叔在山东境内招募卫所兵马的权利,除朕许给的兀良哈地界以外,今后打下来的地方,皆属皇叔所有,朝廷一概不问!”

    朱常浩面色大喜,连道:“臣谢过皇上!”

    此言一出,平遥王和清源王两人再次对视一眼,同步而出,行礼道:“臣等谨遵皇上旨意,只是这移藩之处,还望皇上知名道路!”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朝身后的地图看了一眼,说道:

    “当年太祖皇帝分封诸藩,为的就是我朱家王朝万世昌隆,如今朕许尔等移藩,依然如此。”

    说着,崇祯皇帝问道:“承恩哪,安南那边儿还在闹”

    上次崇祯皇帝忙着对付武装讨薪快递员小李子的时候,安南那头也没消停下来,现如今应该正在所谓的“郑阮相持”阶段。

    有司官员奏称,上次崇祯皇帝没有许可黎维佑册封安南国王的请求,这厮竟然就自立为王,叫什么“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

    然而崇祯皇帝心里明白,这个时候无论黎维佑还是黎维祺,两人都只是傀儡,只是摆在朝堂上的花架子,其用处就和汉献帝一样。

    在安南国内,真正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及地位世袭等权利的,就是南方的阮主和北方的郑主,和大明更无半点关系。

    这个时候郑阮两边已经进行了四次战争,但一直打的难解难分。

    既然眼下已经没了自挂东南枝的危害,小李子还在修养声息,短时间内不敢再出来讨薪,崇祯自然没理由坐视安南从动乱趋于稳定,趁乱分一杯羹自是在所难免。

    &nb



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
    处理完了藩王的事儿,崇祯皇帝也没什么其它心思看折子了,直接摆驾去找柔妃消消火。

    毕竟自己不是历史上那个勤政的朱由检,要学会劳逸结合,而且光看折子也没甚么卵用,这就跟后世的新闻是一个德行,都是上下瞒报。

    来到大明这么久了,崇祯皇帝就没几件坏事是从底下人折子里发现的,全是厂卫和帝党心腹报上来才知道,要是等底下那帮人良心发现,亡国了也等不到。

    如今厂卫算是彻彻底底控制住了京畿各州府,起码在眼皮子底下这个地界上,再没有会铁了心的与自己作对。

    三厂一卫的势力也在朝其它地方不断发展,尤其东厂,那网罗天下情报的一张大网,可不是跟你吹。

    就算朱由检把东厂撤了十几年,崇祯十七年再重建的时候也快得不行,加上王承恩几乎吃住在东厂衙们,各处番子纷纷归位,也算是足不出京,就能执掌天下了。

    不过崇祯皇帝却也发现一些弊端,厂卫的势力太密集了,东厂在三厂一卫中势力显然最大,厂卫对皇家忠心耿耿这没错,但私底下谁又不会偷着瞒着干点私事儿

    就算你王承恩什么都懂,就算你王承恩对皇家中兴耿耿,除了搜罗情以外报别的甚么心思都没有,可东厂下面这么多地支和番役,难保不会出几条鱼毁了一锅汤。

    眼下情形就是这样,东厂虽然在全国势力最大,但是京内却不能一家独大,曹化淳提督的西厂与它各占半边天,除此之外,内廷又是内行厂的地盘。

    三厂一卫在对付文官的时候互通有无,但此时京内文官都被治得服服帖帖,六部内阁全是崇祯心腹帝党,三厂一卫各自又有监察职权,不免就要开始明争暗斗。

    这些事其实崇祯皇帝并不会知情,因为但凡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不会把三厂一卫内斗的事告诉崇祯,更不会有番子和锦衣卫去做这种傻事。

    按理来说,没人告诉崇祯,崇祯自然不会知情,但眼下的崇祯毕竟不是历史上的朱由检,心里什么都懂。

    三厂一卫互起初只是为了在甲申年对付文官复建,制衡的事儿最开始也只是个警告意味的摆设,现在起码京城和朝堂上已经相安无事,也是时候真正划分一下了。

    话说回来,文官的党争其实仍在继续。

    老朱杀成那个样子,党争明面上看是没有了,但是真的消失了吗,并不会。

    东林几乎被崇祯诛灭,但文官毕竟不能全杀光,不然谁来治理天下,只要天下还有文官,党争就必然不会消失,最多只是被皇权和厂卫临时压制而已。

    更何况,如今东林执政时期已经过去,朝中是帝党执政,但帝党这个成分很杂,既可以说是单一的保皇,又可以说是无数个保皇党派的集合体。

    就从蒋德璟来说,内阁首辅只有一个,蒋德璟是福建人,虽然他本人已经是帝党,但更是所谓的“闽党”,其余福建一系在朝官员均属闽党,怎么会不琢磨这个老乡首辅的关系

    蒋德璟既是帝党也是闽党,在为皇帝办事的同时,可能随手一挥批示几分公文,也可能随口说出一句话,就可能悄无声息的帮闽党老乡们提一提在朝中的位置。

    这等事只要还在封建时期便无法杜绝,即便是后世,也不可能达到杜绝的地步。

    要向达到彻底杜绝,除非世上全是平民,没有官僚,除非朝中各地全是铁面无私的好官,但是这怎么可能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而已。

    冯铨倒是不同,本人就是顺天府的,没有其它党派,原来跟了东林党构陷出来的“阉党”,现在则是彻头彻尾的帝党,办事只会揣摩圣意,这也是崇祯皇帝让其人入内阁辅政的原因。

    即便是完全的帝党,也不会免除使小手帮扶亲旧的俗套,崇祯皇帝就曾听厂卫密奏,说冯铨去年利用内阁职权将自己一个远方侄子弄到泉州知府衙门办差。

    这种小事,崇祯皇帝当时也就是一目而过,并没有多做处理,因为这种事崇祯皇帝自穿越复建厂卫以来,听到的并不算少,甚至可以说司空见惯。

    从工部尚书冯铨




一些相关通知
    对不起大家,今天突如其来,得到了这辈子绝对没想到过的横祸,我得白癜风了。

    很意外,所有人都很意外,因为朕身边无论是不是家人还是一般认识的朋友同事同学,都没有一个得过这个坑爹病的,但是朕,偏偏就得上了!
1...9192939495...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