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可搞笑的是有这样的实力,且应是拼死突围的宋军。居然处于守势,主攻的竟是西夏一方。李元昊直接派出精锐骑兵铁鹞子冲击葛怀敏的中军,可连冲好几次,冲不动。于是李元昊换了个方向,开始攻击曹英。这时妖异的事情发生了…

    史书记载“黑风自东北起”剧烈的大风居然是黑色的直向宋军阵地刮去。西夏军队顺风出击,曹英部队根本不辨敌我,瞬间崩溃了!读史至此,让人无语,且未来另一次关系党项人生死存亡关头时,还是妖异的大风拯救了李元昊和他的西夏国!那时。才是三强鼎立局面真正形成的时候…不由得让我想问一声:李元昊,你是诸葛孔明妖道转世吗

    宋军的崩溃毫无预兆,争先恐后向定川寨里撤退,主将曹英被射中面门,倒在壕沟里。而这也波及到了葛怀敏的中军。他们也抢着往寨门里跑,葛怀敏倒在了人丛中,被部下人马踩踏“蹂躏几死”在瓮城里,过了很久,葛怀敏苏醒了过来。该死的!他派出亲兵卫队,一共几千把大刀拥向了寨门。正巧赵珣也带兵赶到。一通乱砍,西夏人终于被杀退了。

    战场暂时平静,但葛怀敏说什么都不回营。当然也没什么具体指令或行动做出来。反正就是不回!直到赵珣几次三番




西夏转折篇
    打到长安城那是强汉盛唐的首都!这是要瓜分大宋疆土了一时间人心惶惶,不仅当地老百姓,大宋上层建筑怕得更厉害。中书省、枢密院,尤其吕夷简大首相,这位老兄吓得惊呼起来,历史记载了他9个字的惊呼原文,可永垂不朽“一战不如一战,可骇也”

    李元昊目的达到,他真把宋朝能拍板的人吓着了。于是撤吧…这时宋将景泰给了他迎头一棒,把他彻底砸醒!景泰突然出击,杀了西夏1000多人。这对李元昊真的不算什么,可这位党项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就此撤兵回国了…

    定川寨之战结束了,战后盘点。总结经验教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重新布置防务。先说总结教训,由官方权威人士给出:前状元、现翰林学士、未来的宰相王尧臣提出了4点败因:1不住瓦亭,奔五谷口;2离开远堡北,不入镇戎军,向西南方前进,驻扎养马城;3从养马城越长城壕到定川寨;4在定川寨分兵出逃,不能都死在那儿

    综上所述,王大状元真是有才!其实何必分个一二三四,他己把葛大将军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行军路线都给定性了——全错!

    再说职务调动。10月9日,王信升为鄜延路部署、狄青升为泾原路都监、景泰升为泾原路衿辖。3天后,王信、狄青还各自兼任本路经略安抚副使。13日,葛怀敏以下16位将军,全部被追赠。14日,王尧臣被任命为泾原路安抚使。27日,倒霉蛋、原泾原路安抚使王沿被降为虢州知州。

    战争警报却没解除。在当时,谁敢说定川寨之战就是宋夏战争中最后一战这时泾原路已被打穿,怎样重建加厚宋朝决定把王牌派过去:调范仲淹到泾原路,由他来正面对冲李元昊!

    但范仲淹不同意。他提出了4个建议。在各方各面把整个西北局势作了整体划分。

    1四年战争,泾原路己是最重要战场。我一人担当,恐力有不足。希望派韩琦和我共同管理,一起驻扎在泾州。我兼管环庆路、韩琦兼管秦凤路;2泾原路如有警报,环庆、秦凤两路军马集中调动,一起增援。如环庆、秦凤两路受到攻击,我和韩琦也会在泾原路作出反应。这就避免了以前各路单独与西夏作战的弊端;3以环庆、秦凤两路人员物资援助,让泾原路以最快速度恢复元气;4由我和韩琦每日商议,选将练兵,目标是与西夏交界的横山。先收复它。等于砍断李元昊右臂。据我计算,会在几年间就可达到!

    为达到这些目标,范仲淹给出了一官员调动名单。这本是战时的临时调动,但它的意义非常深远,直接影响了不久后那次夭折的改革…

    11月12日,文彦博为秦凤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秦州。滕宗谅为环庆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庆州。张亢为泾原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渭州…这之上又新建了一官职,超级大,是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沿边招讨使。它等于陕西地区的最高总长官,统一指挥所有事物。彻底改变以前四路各自为政的局面…

    这是好事。在当时,由范仲淹、韩琦、庞籍来共同担任。这就把这官职的弊病隐藏了下来。因没谁能一手遮天、独断专行。但在后来却有了大毛病。这是后话…

    范仲淹大公无私地放过了自己独掌西北的大好机会,主动把韩琦拉了上来。让他达到了和自己同等的职务,于是也有了和他一样的权力地位。这在当时。对国家绝对是好,也非常符合他一贯的博大胸襟。但有一点:人生中,你千万不能随便对别人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授人权柄,小心自己遭殃!

    大宋严阵以待,等着下一轮危险袭来。但没有了…之后。稍微知道些历史的人都知道宋夏要约和了。但谁先开的口通过什么渠道经过了怎样的扯皮

    12月5日,耶律重元之子涅鲁古受封安定郡王。耶律宗真当年一见涅鲁古的面相,就惊曰“此子目有反相”但笃信佛教、深重人伦的皇帝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相反对自己的皇太弟这父子俩越来越好…20年后,已葬入庆陵的他或许会为这一溺爱而气得从棺材里再爬出来…

    西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12月终于发生。事情从种世衡和光信和尚说起。前面说过,光信被种世衡毒打n次后就失踪了,他叛逃去了西夏。当然这是有预谋的,直奔李元昊的要害!可有一点,无论李元昊本人还是李元昊的亲信,都不是轻易能接触到的。光信需要一个契机。

    当年李继迁起兵反宋,最主要的盟友是卫慕氏。李元昊的母亲即出身卫慕氏。但当年卫慕山喜谋反,李元昊将连同自己生母在内的卫慕一氏灭族之后,他最主要的盟友便是野利氏,野利氏的势力在西夏国内仅次于皇族拓跋氏、嵬名氏。这一代的野利氏人丁兴旺,有杰出的三兄弟:创制西夏文字的野利仁荣、西夏军中的灵魂野利旺荣、野利遇乞两兄弟。而他们的侄女野利氏便是李元昊的现任皇后,生有三子:长子宁明是太子、次子宁令哥、还有一早夭的儿子薛埋(顺便一提: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就是未来西夏第二代皇帝李谅祚的生母)

    种世衡和光信直接把眼光瞄准了如今西夏国的二号人物——野利旺荣。千不该万不该,野利旺荣骗到了种世衡的头上。定川寨之战打响前,他派了3个人去青涧城见种世衡:浪埋、赏乞、媚娘,有男有女,都是野利族的显贵。说的很诱人:我们来投降。注意,是代表野利旺荣向大宋投降。理由无非是连年打仗,这日子都没法过了之类。

    种世衡想了又想,居然下了这么个命令:给他们个官做,肥点,就干税收工作吧。待遇嘛。一切以野利族在西夏国中的标准看齐,只准高不准低!于是这三个野利就在青涧城里出出进进,作威作福,很幸福的生活下去了。终于有人实在看不下去,跑去问种世衡到底怎么回事种世衡回答:与其杀了,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呢

    于是,光信和尚终于有机会接近了西夏顶层人物。他怀揣种世衡的亲笔信,以密使身份走进了野利旺荣的家:宋朝给你答复了,非常欣赏你弃暗投明,马上给你官封夏州节度使。月薪一万贯!现在官印都给你刻好了,只等你的行动。



夷简罢相篇
    御史台、知谏院立即行动了起来,就算吕夷简在这两个部门里有再多亲信都没用。尤其民间力量都被发动了起来。一汉州进京赶考的考生张紘如是说“吕公作宰相很长时间了。大朝会上失态,不是什么失误,而是天夺其魄,他快死了”

    一语成谶,10多天后,吕夷简中风…

    仁宗皇帝是个恋旧的人,他连休掉的老婆都怀念,何况对这位保护过自己生母名位的恩人呢他亲笔写诏书,拜吕夷简为司空,平章军国重事,让他安心养病,三五天入朝一次即可。除此之外,皇帝还剪下了自己的龙须,派人送到吕府:爱卿,古人说须发可治病,朕剪下来赐给你,希望你能好起来…

    这让群臣更为愤怒:吕夷简你也有今天!

    庆历3年(1043)1月2日,耶律宗真派耶律敌烈、王惟吉2人出使西夏,要求李元昊与宋讲和。

    而这时,宋朝的重心还基本放在对吕夷简的围剿上。京城内外的官员一起动手,人太多了,先看陕西转运使孙沔的上奏。

    他把范仲淹当年弹劾吕夷简的奏章升级了,吕夷简不仅是汉代的张禹、更是唐朝奸相李林甫,自他当政后,宋朝就像唐玄宗后期的唐朝一样,奸邪成群,外侮逼近,辽国、西夏都欺负到了家门口,国势从没这样狼狈过,吕夷简要为这些负责!据说在病中的吕夷简看到孙沔的奏章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孙元规药石之言,但恨迟闻十年尔”他没介意,至少在表面上显出了宰相长者的宽宏气量。

    在吕夷简这一代权相谢幕时,应不免还要多说几句:

    分析一个人,要看他做过哪些事。吕夷简作为帝国首相,这么多年除维持帝国政务正常运行外,较知名的就是保住了赵祯亲妈的名位及支持赵祯痛打干扰他休掉老婆的君子们…

    这都是私事。与国家大事无关。有关的就只剩下西北战争起用并支持了宿敌范仲淹等人、北方谈判时起用了富弼。这就很有些放弃私斗,一心为公的心胸了。公平的讲,这也是他人生亮点,不管内中原因是什么,如从他难为富弼出使,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报复政敌方式上,很难相信他完全出于一片好心。却也不得不承认,这对国家有好处!

    可这两件好事,对于执政10多年的元老首相来说,够吗足以涵盖评价他一生吗我们还得看一看他日常工作作风是怎样的。就从他中风前的一件事说起:

    那是在1042年7月富弼使辽期间。枢密副使任布丢官了,被外放到河阳。任布这人没什么大名气,进入两府纯粹是资格熬到了,且性格非常好,从不多说话找麻烦。但有一点:少言寡语的人往往脾气更大、性子更倔,任布就是这样,他谁都不惹,唯独讨厌吕夷简!

    好几次和吕夷简唱对台戏后,吕首相生气了。决定搞掉他。用什么办法就很挠头,因任布不犯错误,你找不着人家毛病。但别急,吕夷简能。他打听到任布儿子是个妙人。特点就是“狂愚”胆子很大、智商还蠢…

    办法来了!先升任布儿子的官,非常显赫,进入了知谏院。这下任儿子如鱼得水,终于能想扁就扁谁了!第一个目标就是…他老子!说他爸爸没才华!

    估计这娃是真有病。且平时狂妄成灾,觉得自己英武不凡,可他老爸却从没拿他当回事。于是。他确定老爸没才华!

    这样的奏章上缴两府,结局只能有一个——被他老爸发现。任布这个气啊,怎生出这种儿子呢家丑不可外扬,他把信私下藏起来了。但事情没完,吕夷简再接再厉,继续向任儿子撮火:有人藏了你的奏章,成心让皇帝看不见!

    任儿子大怒,再次上书,定要查出是谁敢坏他好事!于是就查出来了…任布下野。至于任儿子嘛,在京城里等着升官呢!结果死得更惨,吕夷简所控制的台、谏官员以人伦大义都泯灭的不孝罪,把他彻底打压:连子不言父之过都不懂,你还出来做什么官

    那唆使人家父子不和的人又是什么品德呢明知对方是傻子,还教唆去砍自己老爸,这样的人品,算不算卑鄙无耻呢吕夷简就这德性…

    所以可笼统地先下个定义:这个人,是一没完全忘公的坏人、一不太善良的好人。他使的招数阴损,心胸也不广阔,一个个政敌都被他这样打压下去,拉帮结派,让宋朝上层官场死气沉沉,基本可归纳为奸邪。但与后来的蔡京、秦桧之流还是大有区别。因他在国家大事上不含糊,知道用谁会对国家民族有利…

    说到这,似可盖棺定论了。但仍不够,作为仁宗朝代表人物,怎可只分析表面,不深挖内层呢吕夷简为什么是这样子

    历史上一段对话可真切表现出他心理内在。那是他和范仲淹两人私下里纵论天下人物。说到操守名节时,吕夷简冷笑摇头“我见过的人物太多了,现实世界里,根本就没操守二字”

    范仲淹长叹一声,非常无奈“天下确有这样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以这种想法待天下士人,难怪操守之士不来”一语道破天机!吕夷简眼中根本就没好人君子。所谓“小人眼中,天下无一不是小人。君子眼中,天下滔滔无一不是君子”他根本没那个德量,更不敢去相信除自己以外的人,而是用手段去制约、用诡计去迎合,却不像范仲淹那样以风骨服人,以道德取胜!

    这是吕夷简的短处,相应的,这也就是范仲淹的长处!但很可惜,做人和为政是两码事。吕夷简因小心和使诈,屹立官场20余年而不倒。至于范仲淹的庆历改革失败,也要从他的信人广泛、胸襟广大上去找原因…

    吕夷简生病下野,名传后世的庆历改革也即将开始…

    吕夷简的中风冥冥之中似是为一个时代让开了道路。让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能大展鸿图,做出那些似是而非的“功业”那么他的病,就是个好事了相对于宋朝国政和民生来说好像是,毕竟人类的进步。就取决于变革。但仔细想,他病得仍不是时候,因至少范仲淹还没做好准备。三百年间第一人的人生缺陷,就在于接班得太突然太快了!

    吕夷简之病对大宋国政走向的影响:他病早了,他是个完美的大管家、皇帝与群臣间的沟通桥梁,他病在了大宋内忧外患极其深重之时,大宋之前太多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如他不病,以他老辣沉稳的作风和熟悉政务的水平,就算不能把问题都解决,至少在解决问题时不会慌乱。也就不会有庆历改革时闹出的党争…

    可他病了,一下就把赵祯和范仲淹都推上了前台,逼着这两人来解决积压了多年、已遍及大宋朝野每个角落的大问题。对这对君臣来说,这都是破天荒头一次。他们都有危机感,也都有改革热情,但也都没准备好…有太多的事,都是匆忙发生的…

    1月24日,李元昊的使者贺从勖带着



庆历新政篇
    50个人就砍倒了沂州巡检使!之后一路南下,经密州、海州、楚州、泗州、真州、到高邮,这么一大路折腾,他的叛军终于扩大了,达到了…200多人!就这么点人,居然所向披靡、没人能挡沿途州县衙门不是投降就是逃跑,尤其高邮知军晁仲先生最搞笑,他没跑,而是贴出个告示,号召居民们拿出牛羊金帛,出城迎接好汉们进城。如此局面下,王伦觉得时机成熟了。他在高邮穿上黄袍,宣布称帝,连年号都定下来了。

    王伦在7月被捉住,押解京城砍头。他死的同月,陕西南部暴发了第二次兵变。领导人叫张海、郭邈山,这两个人的活计就比王伦玩得地道多了。首先人多,开始也只有几十人,可迅速壮大,一个月左右就扩大到几千人。且不断有饥民、叛兵、囚徒及职业土匪加入…这样的战斗力是惊人的,西北正规军居然都抵挡不住!大宋高官们先是惊骇,紧接着就是庆幸。真是幸运啊!这帮人没在和李元昊死掐时冒出来。由于地区敏感,大宋派出了最高规格的战力。韩琦火速出京,到陕南去,率最精锐的西军平叛!要求越快越好,绝不许拖延!韩琦不负重望,半个月一举全歼叛兵…

    7月4日,夏竦出判亳州。11日,参知政事王举正被罢。12日,廷议欲以范仲淹、富弼两人为参知政事,被两人拒绝。19日,以枢密副使任中思为河东宣抚使、范仲淹为陕西宣抚使。

    事隔4年多,李元昊的使者再次重回开封…4年了,死了多少人,费了多少钱粮,一切终于有希望结束了…

    但原则问题不能让步,宋朝宰执大臣开了好多次会,终于下定决心回绝李元昊:名份不正。一切免谈!

    结果7月20日,名份终于“正”了。李元昊派吕你如定、邵良佐再次送来国书。这次条件细了很多:要求增加岁赐、割让土地、解除盐禁、重开榷场…共11个条款。

    尤其开头称呼变了,再没儿子父亲的说法,李元昊直接自称“吾祖”注意不是兀卒,怕你们宋人看不懂,来了个直接的汉语译音“吾祖”

    我是你爷爷…该死的!这两个字还有别的解释吗这份国书一露面,大宋立即炸了锅,各位御史先跳了出来,蔡襄怒不可遏:如答应了,以后他们上书时自称“吾祖”我们答诏书时也称他们“吾祖”那我们堂堂大宋成了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绝不答应!

    由此上纲上线。朝廷里主和、主战两派又开始分裂。主和的以晏殊、范仲淹等人为首,他们认为李元昊那些党项人没道义廉耻是传统,一时半会改不了的,毛病总会犯,就算现在乖了,以后肯定还会变化…这点看得很准,以后的确不停地变,一直变了100多年…

    主战派以韩琦为首。精确点说,是两府高官里只有他一个人“为首”韩琦怒了。坚决不同意和谈,无论谁劝都不行!不得已,晏殊把刺猬扔给了皇帝:陛下,我们都同意了。只有韩琦反对。您看着办吧!

    皇帝把韩琦叫来问:为什么韩琦说出了自己看法:现在之所以认为李元昊肯定会降,且以后不会再造反,是因契丹方面稳定了,辽国和我们再次成为盟友。他们会约束李元昊的。可有一点:辽国能让李元昊罢兵、自然也能让他举兵,那时两线作战,我们怎么办回想辽国是因什么和我们再次结盟的是历代的友情还是富弼及大宋的压力很明显是后者。如我们现在以屈辱条件同意李元昊的和谈。辽国方面定会重新掂量我们分量的!虎狼之邦,不能以仁义礼智信来衡量,我们得时刻清醒!所以和谈是肯定的,但不是现在!
1...2829303132...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