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这样的理由谁也没法反驳,于是事情就拖了下来。一拖几个月,西夏使者等得实在不耐烦:你们先辩着吧,啥时有信再通知我…西夏使者回国了。西线就此进入扯羊皮状态…

    25日,李元昊遣使入辽,请耶律宗真一起举兵伐宋,宗真不从。

    8月7日,耶律洪基(未来的辽道宗)加封燕赵国王、尚书令,执掌南北两枢密院。

    随着13日,范仲淹、富弼两人的职务调动,大宋在本年度第3次最终确定了两府高官人员名单:宰相章得象、晏殊。参知政事贾昌朝、范仲淹。枢密使杜衍。枢密副使任中思韩琦、富弼。

    19日,以韩琦代范仲淹出京,任陕西宣抚使。河东宣抚使任中思则始终未成行。

    在这样局面下,宋史迎来了一经典时刻:1043年9月3日,这一时刻不仅是仁宗朝的中点而把眼光放宽,更可知道这一时刻也是北宋历史的中点:此时距离赵匡胤陈桥兵变、大宋开国已过去了83年多,而离靖康之耻、两帝北狩的亡国时间也只剩下了83年多…

    宋仁宗把两府大臣及御史以上官员都召进皇宫的天章阁里。首先由皇帝率领,参拜了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的御像,然后来到书桌前,桌上己备好了笔墨纸砚:大家对国家现状都己有所了解,现在就把你们看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写出来,以振兴国家!

    那一天,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心情澎湃,或在当场、或在回家深思后,都写出了自己见解。历史记载留下了范仲淹的那篇著名奏章《答手诏条陈十事》他把问题及改革办法,具体细化在10个方面: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这10个方面共30个字。看着很枯燥,但内涵超丰富。我们来逐条分析:

    1明黜陟。这条讲的是改变宋朝当时做官最重要的升迁制度“磨勘制”即文官每3年一次、武官每5年一次,可把政绩呈交考课院去审查,如没重大过失,就可升官一级。这制度是赵祯父亲赵恒创设的。它使官员们钝化。它考核的不是谁有多优秀,而是谁犯了什么错误。于是大家都在避免犯错,没错就能升官。这样谁还敢去做事呢

    所以范仲淹要改的第一条就是它!从官员办事精神上去革新、从奖惩条例上调动积极性。具体做法是把太祖、太宗朝的保荐制度和真宗朝的磨勘制结合起来。考察一官员优劣,不仅要看他是否出错、更要看他的成绩,这成绩就由宰相、枢密们来确定。同时规定经保荐而做官的3年一次磨勘、自己申请而做官的要5年一次磨勘。这针对的是官员富家子弟,这些人有门路。就是压制他们!还有就是完善惩罚条例:以往磨勘,只要不犯错就能升官,现在




新政解析篇
    范仲淹的办法却是唐朝的“府兵制”它让盛唐的军队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可危害性也是致命的。军人们有自己收入,根本不用政府养,于是藩镇林立,大家都是土皇帝!

    明目张胆地动摇国家根本,范仲淹却安然无恙,找理由有一大堆,其实一条就足够了:宋朝不杀言事大臣。但对他仍很特殊。

    他的10条建议,只删除了“修武备”1条,其它全部采纳。1个月后就在全国推广实行。这样的速度和力度,是宋朝近30年来从没过的。由此可见仁宗皇帝对改变国家现状的心愿也是多么迫切,同时也让以范仲淹为首的新党君子们兴奋异常。

    “为天地立名,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所有孔圣门徒、儒家子弟的共同心愿,从这时起,就要变成现实了!

    很激动人心,真该马上切换到更热血沸腾的改革现场上去,看下广阔天地里正在进行怎样天翻地覆的巨变。但稍等,还有些问题要交代。比如这次庆历三年所进行的…不叫变法,而叫新政!

    要在开头就给它定性。这样你也能直接看到它的结果。仔细玩味范仲淹这10条,除“修武备”外,没任何一条是改革性质的,都只是补充和完善。这就确定了这次改革的剧烈程度。之所以以后会出现那样结果,纯粹是有人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另还有一点要注意到,天章阁问策,不仅范仲淹提交了新政意见,富弼、韩琦也都有各自奏章。富弼写了当世之务10余条和安边13策,把军政两方面都论述了一遍。韩琦先上了7个条款,随后改成了8个: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侥幸、进能吏、退不才、去冗食、谨入官。

    看着和范仲淹差不多,还粗略了些。所以历史上一般只以范仲淹的10条为准。但要小心:韩琦也发过言了,他也开过会,且头衔很高。这就造成了一事实:范仲淹有多高,韩琦就也有多高,无论如何都差不了多少,大家是平级!甚至富弼也同样。君子们“和而不同”没有谁是绝对说一不二的领袖!

    现在提到这些,只是要说明一件事。即范仲淹新政还是彻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全是用于改善宋朝当时的政府职能,就算触犯了官场上一些利益,也非常轻微。他没法像30年后那场真正改革性质的变法中。那位天地神明祖宗皇命都不在乎的人,所达到的激烈对抗程度(顺便说下,那个人就在一年前考中了进士,名次蛮高的,是一甲第4名。现在正在南方一小地方当个芝麻小官,奉养母亲,教携诸弟,日子过得很清苦)

    综上所述,范仲淹出发点很好。方法很柔和,皇帝决心也很大,只是1个月后,新政就开始在全国实行。这形势是多么喜人啊。那么请问,为什么就出了岔子呢问题就出在新政推行的头一条“择长官”上。

    宋朝中央部门,计有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地方政府是三级:路-州-县。在赵匡胤时期“路”还没叫路而叫“道”全国分13道,道级单位里有“漕司。宪司,仓司,帅司”其它州、府、军、监、县也都有各自的正副之称。级别清晰。

    要先说明的是这里大部分都与唐代相同,甚至也被后世延用,如六部二十四司等。但其它的就充满了赵匡胤个人智慧和他特别的需求爱好。

    首先为什么要有“三省”三省中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三司是最高财政机构。说白了就是权、兵、财,这在以前,都是宰相一人说了算。但在赵匡胤这里不行,之前赵普曾对他说过:对付天下藩镇造反的最好招数无非就是“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而赵普想不到的是,人总是会自作自受。赵匡胤把这一套突然间原数奉还,都安到了他头上。首先就把宰相之权中的权、兵、财给分了,然后下面再层层分割,所有部门的设置及官员的调配,都按这一原则来进行。

    如给中书省老大“中书门下平章事”配备了个秘书副手——参知政事。给枢密院老大“枢密使”分的副手就更多——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佥书枢密院事。三司的老大“三司使”好些,手下有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注定了只是个操心烦力的小角色。

    精神继续贯彻,向下到“路”一级。路的主管叫“转运使”总管一路内的财赋动转,最先是用它来收夺藩镇的钱谷,可后来连它也要被怀疑,因时间稍长,转运使不管名字叫什么,它本身就又有了唐朝藩镇的权力。于是才又有了“漕司宪司仓司帅司”的设立,把转运使的权力都分了。

    下面的州、府、县等官就更不用说了,加派的“通判”是他们的克星,名义上是副手,可动不动就名目张胆地叫嚣:我是监郡,朝廷就是命我来监督你的!

    看到这,该明白赵匡胤的饭碗也不是那么好端的了吧但这还没完,职能部门都设置好了,可对具体办事官员得怎样控制呢赵匡胤显示出的才华让历代所有帝王都瞠目结舌、望尘莫及:他来了个官、职、差三分离!

    你当了官,不管这官名有多大,也不等于你就是个什么官了。那只是代表你到了什么级别,可每月领多少钱回家。所以很贴切地叫“寄禄官”而职也没什么实际用处,只是个荣誉头衔。只有当你被差遣了。很好!这样你才真正既有了官、也有了职、又有了权…但也别高兴,一切都是暂时的,随时都会有位仁兄突然走过来告诉你可回家歇会了,我的差遣来了。于是你就得让位,一切从头开始,再次等待。

    除此之外,宋朝还有审官院考课院负责官吏考核,当时称磨勘。一年一考,三考为一任。但要注意,不是考查你有什么政绩。而是查你有什么过错。只要你不犯错,就能升迁。怎么样明白为什么宋朝官员都老成持重了吧

    还有御史台和之后刘娥设立的知谏院。宋朝的言官不像唐朝,唐朝是直接对皇上说话、给皇上挑错。可在宋朝,你得背对皇帝,面向同僚,认准你的主攻方向!且有各种硬性规定如规定每月至少要奏事一次,称为“月课”如百日内无纠弹,即罢免降职或罚“辱台钱”而只要敢于奏弹,无论实否。一律有赏!明白宋朝官员为什么那么敢说话、那么不停说话了吧



君子内讧篇
    梁坚很满意,要的就是这种结果,说不出来最好!他没给滕宗谅再解释的机会,立即就消失了。而同时,陕西四路最老大郑戬也同时上奏弹劾滕宗谅挪用公款。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的20天后、庆历新政还没正式开始的9月23日,滕宗谅被贬凤翔知府。

    梁坚呢他没回开封,而是跑到了河东路的麟州,他又去找张亢的毛病…

    张亢是什么人是临危受命,解救大宋整个河东路的人!没他,宋朝己丢掉了丰州一带广大国土,更不用说他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李元昊!可在御史台来看,这都没用!不管你有多大功,也要查下你是否很“贪”是不是手脚和滕宗谅一样不干净呢

    为节省篇幅,就不绕弯子了,直接切入重点。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种“贪污”一查一个准!大宋边关守将们,都有大笔超巨额款项去向不明!如再查,还能查到他们有超多灰色收入!

    最早例子就是青涧城里的种世衡,他在战争期间就被调查过,如没庞籍保他,早就被撤职查办了!当时他非常感动,对庞籍说“世衡心如铁石,今为相公落泪”都被逼到了这份上!他钱哪来的青涧城自主经商,不向开封上税,这不是挖宋朝墙角是什么那么钱又哪去了要人上战场卖命,你得给钱!宋朝官方给的那点银子,七折八扣的到士兵手里,都不够买碗酒喝的,凭什么让人把命交给你

    所以滕宗谅、张亢都手脚不干净,他们得用各种手段弄到钱,再把钱给部下们发下去。这样才能调动起那些只认钱而没太多觉悟的大宋兵将们!实例请参考张亢是怎样成功的及刘平是怎样失败的:战场上的宋军都能挤到主将身边要赏钱!

    看到这,你就应知道御史台的人、贾昌朝们是怎样的卑劣了,这完全是瞒心昧己,揣着明白说糊涂。还没卸磨就想杀驴。战争警报还没完全解除呢,就想着怎样祸害自己人!

    梁坚在河东路转了一圈,把张亢的“罪证”也收集好了,这才回开封。任务圆满完成,第一步就要搞臭你们的党魁,让皇帝陛下看清楚,所谓的君子都做了些什么。

    官方记录里仁宗皇帝大怒,关键是他心疼。死的人越多,他就越难过。而同时大宋朝国库都空了,皇帝私房钱、内库也被掏出来当军费。勒紧裤腰带供养你们这些大兵,可你们竟敢拿俺的钱中饱私囊!愤怒中的皇帝脑子急速运转,好多年前的事突然间变得清晰:滕宗谅很熟嘛!当年俺只是和宫里的妹妹们多亲近几次,这人就曾上书“陛下日居深宫,流连荒宴,临朝多羸形倦色,决事如不挂圣怀”把朕说成一纵欲过度、头脑发晕的小色鬼。

    越想越怒,来人!派人继续去西北清查,把滕宗谅的问题仔细研究。当作典型来处理!不过真是悲哀,他命令刚下,御史台里也意气勃发,正想大干一场。结果梁坚先生突然间挂了…这位把贪污分子滕宗谅、张亢挖出来的大检查官不知怎么搞的,是兴奋过度劳累过度还是办了缺德事自知有愧就不知道了,反正迅速病倒、迅速病死,彻底重新做人去了。

    不过御史台里的人个个都是意志坚强的好同志。死个把人算什么马上就有人站了出来,接替梁坚办公。他们扑向了西北,向滕宗谅要他上任以来所有花销的账本。老实交出来!

    滕宗谅反应很绝:账本嗯,这东西可以有、应该有、好像有,最近放哪来着哦!找到了,各位御史请看,这堆灰里都是…

    他一把火都给烧了!当场毁灭证据,还有比这更嚣张的挑衅吗

    不过御史台的人也没生气,很安静地收拾纸灰,返回京城,向皇帝报案才是最重要的。这回成绩真是更大啊!

    现在分析滕宗谅为什么要这样做疯了不!从这件事上就更能看出御史台的人是不是“人”滕宗谅悲愤到了极点,老子玩命打仗,你们在后方享清福,现在平安了,居然为几个小钱来给我穿小鞋!你们的工资和恩荫,哪点不比我这几万贯多

    一怒之下,烧了账本,我没法说清,那就不说了!随你们怎么办!其实御史台方面也心知肚明,所以他们无动于衷。

    案子回到开封,范仲淹坐不住了,他以身家性命担保:滕宗谅、张亢从没贪污过公款,他们花钱时,每一个士兵都看着,钱都花在阳光底下,没揣进自己腰包!皇帝静静地听着,他在想什么,没人看得出来…

    另一边,御史台老大王拱辰冷笑:证据确凿,滕、张二人不是贪是什么尤其是态度恶劣,账本都敢烧。长此以往,国法何在如人人效仿,我们御史台还怎么工作陛下您如不依法办事,我从今天起就不上班了!

    仁宗还在考虑,钱在大宋君主的眼睛里,一般跟粪土差不多。从赵匡胤开始就随便往外扔、主动往外扔,唯恐臣子们不要。这区区几万贯算根毛但他一直在沉思…这期间,范仲淹、王拱辰掐得你死我活,带动着君子党和御史台两大系统也水深火热。

    庆历4年(1044)1月8日,仁宗皇帝的思考终于有结果了:滕宗谅贬虢州。张亢从并代副都部署降为并代钤辖。

    12日,赵光义第八子、仁宗的八皇叔、民间故事八贤王的原型之一赵元俨去世。

    此时在广西蛮区发生了一场叛乱。区希范、区正辞叔侄推白崖山蛮酋蒙赶为帝。13日,以500叛兵攻陷环州。2月10日,消息传进开封,给新政君子们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还党争什么快派人平叛吧!15日,王昭明被派往宜州平叛。

    但朝廷党争却不会因一场小小叛乱而停止。王拱辰真的给自己放了大假,不来上班了“滕宗谅贪污证据确凿,性质恶劣,只降一级,不能服众。必须再降。不然我就辞职”在他带动下,整个御史台都沸腾了,那形势比当年郭皇后被废时都热烈,吕夷简都没享受到整个御史台的弹劾。于是滕宗谅被再次降职,贬到了岳州(即巴陵郡)那是个好地方,濒临洞庭湖,有座历史名楼在等着他重修…

    御史台胜利了可马上,王拱辰率御史台所有人员迅速后退:大家马上撤!小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君子党内部突然火并,其凶狠程度,让御史台的人自愧不如。看人家。就是在边疆混出来的,直接操家伙上,是军队出动耶——

    这次君子党的内讧很复杂。事情起源于要修一座城,名叫水洛城。有人要修:陕西四路都部署郑戬。具体修城人:刘沪、董士廉。有人反对修:尹洙。

    前面说过,宋朝对西夏的一大武器就是寨堡政策。不断地修城、建堡,把防线逐渐前移,直到把西夏国土一点点吃掉。这在后来被证明是非常管用的,西夏无数国土就这样都被宋朝给吞掉了!

    那么水洛城的修建,该是好事喽可为什么会让“君子们”内讧呢里面大有文章。要从内外两方面来剖析。先说外:这涉及到水洛城的位置。水洛城在泾原路。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都在这里发生。这些地名,相信大家应很熟了。让我



君子结党篇
    范仲淹他是在一边对抗御史台、一边对抗韩琦、一边与普天下官员们掐架。三方面硬磕,来给宋朝动手术!这才是他的难处和成就。但很可惜,他还是没抓住重点!事实上,他不是三方面对抗,而是有四个敌人,最重要的那个、他根本没想到的那个敌人才是决定他整场新政成败的关键:皇帝!

    请问您把皇帝放在了什么位置这句话实在应把新政君子们集合起来,排队挨个问过去。因从历史进程上来看,他们都没想过这事。

    回到滕宗谅、张亢被贬谪事件。这事绝不那么简单!还记得第一名将曹彬当年犯的错吗他拿自己的钱给将士打赏。这就是彻头彻尾的死罪!你想让将士只记得你的好吗滕、张、种他们犯的都是这毛病!区区几万贯钱,开封城里随便指个官员,都能拿得出来,根本就不可能对堂堂大宋国库产生影响!处置他们,完全是对君子们的一次警告!可惜范仲淹等人半点都没察觉。这样,才有了4月7日那次著名的谈话。

    那一天,仁宗皇帝把两府、两制、御史台、知谏院各大高官都召集在一起,说了一句话“各位爱卿,从来都是小人才结党,难道君子也结党吗”正规场合、所有大臣,说出这句话是什么味道对谁说的这绝不仅仅是普通的问话!第一,皇帝给结党的人定了性——小人才结党。第二,君子们,在场的“君子们”你们也结党了。那么你们算是什么这是当众抽了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一耳光!给过你们脸,可你们不要!非得让朕把话挑明了!这不是含蓄的暗示、更不是和蔼的规劝,而是当众的警告和斥责!
1...2930313233...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