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科举在大家印象里,估计就是在座像监狱般的高墙内,排列着像一排排进口猪舍一样的低矮小房间,没窗户、没大门,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唯一出口就是标准的铁栅栏,走进来就上锁,每天只会递进来些吃的喝的。除此之外,严防烟火,因就算有火灾地震了,这道铁门都得到交卷时才能开!

    基本上也就是这样,在宋代较特殊的就是时间和一些“弥封制”“誊录制”“锁院制”“隔帘制”的制度。

    如主考官欧阳修就得在贡院里至少呆上50天之久。为什么请看他工作量。他得出题,还要阅卷。每届至少一两千名考生,每个考生都有声律、墨义等各种答卷,都得由专人抄写,让字迹不可辨认。光这一项工作,得多少工时才能完成所以说考试嘛,不仅考学生,更是折腾老师。而折腾,就更是宋代科举的一大特色!

    印象里,考生们不许走动,只能在自己小屋子里一直憋着写字,直到交卷。可宋代不这样,如某考生在答卷时有疑问,不光是对题目的疑问。就算自己学识哪处叫不准了,都可去请教主考官。这叫做“扣帘”欧阳修在这一届里就被“扣”了,扣得他瞠目结舌,终身难忘!

    那时是黄昏,欧阳修己是半百的人了,一介书生,既是近视眼,更有糖尿病,累得实在懒得动弹。可一考生“扣”过来了——学生打算在文章中引用尧舜的典故,但不知尧舜是1个人呢还是2个人请先生指教!

    欧阳修目瞪口呆。这就是通过乡试的大宋学子们的功夫更绝的是:都这样了,那个考生还在帘外毕恭毕敬等着。

    欧阳修想了想,很正经地回答“这个…嗯。是有点难度,我看你还是别用了吧”

    到阅卷时,乐子就更多。如某位考生大作里有这样词句“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想必大家都能理解几分,可有必要在说事论理的文章里,玩这样的词句游戏吗欧阳修这次存心寻这人的开心。给了6个字评语“秀才刺,试官刷”然后用大红朱笔从头到尾像刷墙似的抹了个全红,有个名目叫“红勒帛”再批上“大紕缪”3字,贴到外面大墙示众,以儆效尤!

    终于,欧阳修砍掉了绝大多数“优秀”考生,也把人都得罪了。3年才有一次科举,大家都是按老规矩老要求来复习的,你凭什么这样难为人啊!考生们想不通,发榜之日在大街上就把欧阳修给拦住了,那情形就像如今的农民工找黑心工头要债一样,污言秽语,推搡叫骂。要不是当天遇上了巡街禁军,估计欧阳大才子就得进医院。就这样,他回家后,院子里还被扔进了一大堆一大堆的问候纸条…

    而苏氏兄弟们是幸运的,比他们父亲幸运太多了。苏洵之所以总落榜,除声律外,最大原因是文章的底蕴和之前的科举标准有严重不合拍。而作为他教出的两个儿子,如还是遇上之前的考官们,想想结果是怎样的

    这就是这届科举的重要性和幸运点了。如没欧阳修,就没三苏的名扬天下。而三苏不来,欧阳修恐也没法装点起文学盛世的门面。而他要改变天下学子文风,就更是一句笑谈了。1057年1月是三苏的幸运月,苏轼、苏辙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就等着殿试时大显身手了!

    这一次的殿试,林希的夺魁呼声最高。此前他已连夺了开封府试第一(解元)和会试第一(会元)大家正盼着他殿试第一,高中状元,书写宋朝历史上连中三元的神话。仁宗皇帝也属意于他,亲临试场,并派贴身太监在林希身边,一待其写完即呈送御览。当年殿试的题目是《民监赋》林希开头两句是“天监不远,民心可知”仁宗看了卷子很不高兴,冷冷的交给考官。考官们一看,这明显带有警告统治者的意味,难怪皇上不高兴。考官们由此特别注意每份卷子的开头两句,免得再让皇上不高兴。找来找去,发现章衡的卷子“运启元圣,天临兆民”估计这两句皇上会喜欢便将这卷子呈了上去。仁宗看后果然高兴,虽嘴上说“朕怎么敢当”但章衡依旧凭借这两句,在3月11日的殿试中夺得了状元!

    同时,自这一届科举之后,宋仁宗下旨:此后凡是通过会试、进入殿试的贡士们全部不再黜落,统统赐以进士或同进士出身。这样一来,大宋文风更盛、天下学子心向科举之心更盛…

    8月,欧阳修上疏建议宋仁宗在赵姓宗室中选贤才收为养子,以备他年继统…

    12月27日,大契丹太皇太后萧褥斤驾崩。如没这个狭隘的女人偏爱小儿子,就不会有日后的耶律重元之乱、耶律乙辛专权、辽道宗杀妻灭子的大悲剧、当然也不会有完颜阿骨打在白山黑水间的崛起…

    嘉祐3年(1058)耶律洪基以宗室公主嫁吐蕃赞普唃厮罗之子董毡为妻。5月,西夏军大举进攻青唐城,为唃厮罗所败。

    6月7日,要为之前的强硬买单。文彦博罢相、贾昌朝罢枢密使。韩琦由枢密使升任宰相。韩相公从这时起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他强硬得比文彦博还




确立国本篇
    这样就导致了两个后果:1国家再没新的调控举措,任由国事随遇而安,官员们随国同安,由此流传下千古艳羡的盛世传说。2皇帝病倒,臣子顶上。总得有人管理国家吧一大批名臣冒了出来,这种既照顾好皇帝、又管理好国家的行为,让所有朝代臣子们钦佩,造就他们不灭的英名传奇。可也有局限。试想既是贤臣,就得跟着皇帝走。皇帝病了,也不能自作主张。于是仁宗朝就变得平湖秋水,平沙落雁,一切遵循旧制,以平为主了。

    在以前的叙述里,仁宗朝给我们的印象是对外失败,不断的妥协。对内墨守成规,得过且过。尤其宋仁宗本人太宽容、太软弱了,他纵容得自己臣子都敢当面无礼。这样的皇帝当得实在太失败。可为什么大宋变得这样繁华兴旺了呢这是怎么搞的

    其中道理,可参照历史上和宋仁宗截然相反的著名皇帝如汉武帝。这是位真正的大人物了,对内对外一律铁腕政策,不管国内豪强还是塞外匈奴,只要惹了他,没不倒霉的。让千年后的汉人都为之自豪!但稍等,去看当时民间生活及国家成色。连年战争,威加天下,汉武帝本人强如天神之后,汉朝百姓们的生活。

    不用我说,看他自己的《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这是条无可奈何的真理!无论出于什么样目的,不管战争打胜了还是输惨了,对国力、民生的消耗都是惊人的。就算以“文景之治”攒下的家底,也承受不住没完没了的征伐。还有:这道《罪己诏》不仅是对战争的总结,更是对内政的忏悔!他以强权统治国内,用各种办法把民间钱收归国有,支持他去做那些千秋伟业。这些事情加在一起。除匈奴被他赶得远远的之外,汉朝人己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彻底贫穷了!

    在这种对照下,看着开封城里的繁华,才能映射出宋仁宗的智慧。相对于汉武之强硬,来体验宋仁的“柔弱”他是怎样在外族欺侮、内臣无礼的境地下,把国家治理得这样文明昌盛的呢

    宋仁宗一直默默隐藏在幕后,他的臣子们不管是怎样的性格,都可畅所欲言。没生命危险的为国家作事。

    请问这种施政手法,是不是很高妙呢而他的臣子们也都对他百分百忠心,从没人想过背叛他!你说奇不奇怪他本是最理想的被篡位者啊!

    抛开这些都不讲,只说他的仁慈和这一朝的繁盛,就是对大宋子民们的最好恩赐!

    6月16日,放宫女214人出宫。7月14日,“十阁”中最骄纵的刘氏、黄氏被赶出皇宫,出家先为道,后为尼。15日。放宫女236人出宫。

    9月16日,广南西路提点刑狱使李师中上奏:邕州知州萧注欲伐交趾、宜州知州张师正欲取安化军,臣恐交趾人会闻之生恐,非我大宋之福。请朝廷严加约束萧注等勿生事端。朝廷从之。

    11月9日,赵光义之孙、赵祯的堂弟汝南郡王赵允让(其亲生儿子赵曙即下一任的大宋皇帝宋英宗)去世,追封濮王。5年多之后,已登基为帝的赵曙就将命群臣议论生父赵允让的名分地位。史称“濮议之争”

    嘉祐5年(1060)5月,董氏再度生下赵祯第11女。但全天下盼星星盼月亮的太子却总也生不出来…

    7月12日,欧阳修、宋祁等主编的24正史之一的《新唐书》250卷编成。来向大宋建国100周年献礼

    嘉祐6年(1061)5月29日。大契丹东京留守、陈王萧阿剌来朝,痛陈利弊,引起耶律洪基不悦。北院枢密使萧革趁机进谗,萧阿剌无罪遭诛。人皆冤之。后世评论:如萧阿剌不死,便不会有皇太叔耶律重元、魏王耶律乙辛之祸。

    8月10日,命三馆、秘阁校对后世被列为24正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有残缺遗漏者尽量补全。可见由于李延寿作《南史》《北史》使得有关南北朝的史书在唐时编撰,至北宋时便已有残缺。

    闰8月20日,富弼因母丧丁忧之后,力辞宰相之位。于是仁宗朝的上层建筑作出了最后一次调整:宰相:韩琦、曾公亮;参知政事:欧阳修、孙抃;枢密使:张昪;枢密副使:包拯、胡宿。当然还有一人也需重点介绍:调回京城的司马光担任了一非常绝妙的职务:修起居注这是比馆阁学士们更能接近皇帝的差使。每天工作就是给皇帝写日记,他可最大限度了解皇帝每一个举动。这样,他就能第一时间掌握到皇帝的心理动态,知道在什么时间跟皇帝说什么话。

    26日,这一天是仁宗的悲伤日。出生仅61天的皇十三女死了。这就像天地神灵跟宋仁宗开的大玩笑!

    他想儿子,为生出儿子想尽了一切办法,同时也有了效果。短短2年多,后宫接连生出了5个…女儿!这简直让人欲哭无泪,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吧哪怕有一个是儿子都好!皇宫内院都特意建了座潜龙宫给未来的太子住了。可为什么老天就是不开眼!

    关于这一点,实在应给仁宗皇帝正名。这不是他无能,实在是他敌不过整个汉民族的集体命运。中原陆沉,神州板荡,全民族沦陷于异族。试问这样的结局都跟仁宗有没有亲生儿子有关!他的生育问题,难道只取决于自身某些器官的健全

    不!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哀!尽管最难受的人肯定是他自己…

    27日,司马光就挑在皇帝心灵极其薄脆的时刻,写了道新奏章。他没像范镇、包拯、唐介那样简单粗暴地要求立皇太子,而是说臣不敢奢望陛下立即就立东宫太子,只恳请您在宗室内选一聪明仁孝的好孩子,先收为养子,好好培养。让天下民心官场暂定。等他日皇太子出生,这位养子就可退归藩邸。只当是为国家培养了位好臣子。何乐而不为

    当天,仁宗皇帝拿着奏章看了好久,面无表情,仿佛仍和往常一样,继续沉默,躲进自己悲哀的心情里,谁也不理。但突然他说话了“难道非得选宗室子弟入嗣吗”没等司马光回答,他又喃喃自语“这是忠臣之言啊!一般人是不敢提的”

    “臣提出此议,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司马光如是说。他平静地顺着皇上的话。把中心议题悄悄往实施上推。

    仁宗点头道“这没有害处啊!选宗室为皇嗣,古已有之,你把奏章交给宰相们吧”

    从没过的大进展!换一个人,心脏定会剧烈狂跳起来,那意味着是命令宰相们实施了!可司马光马上就拒绝“请陛下自喻中书宰相”说着就请辞告退了。

    搞什么好容易皇帝亲口答应,居然就这样轻飘飘放过去了!但别忙!当天司马光的演出还没结束,他从皇宫出来,直接走进中书省,向宰相们汇报工作。具体内容是江淮的盐事。例行问



太子册立篇
    这时他己有3个儿子1个女儿,如再考虑下他父亲的生育能力,天哪!共有28个儿子!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事,真宗、仁宗两代皇帝生儿子都比干掉李元昊还费劲,这下肯定彻底解决问题、一劳永逸了!

    选定了人,开始进入官方程序。要确立一皇太子不是那么容易的,因并非仁宗的亲生儿子,所以赵宗实得和其他大宋官员一样,循序渐进一级一级的升,才能升到帝国接班人位置。第一步:13日,闲散宗室人员赵宗实被升为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

    这是个小官,很不起眼。但无比光明辉煌的人生就在前面不远处、让人流口水的前程突然从天而降,想一下是多大惊喜!还有人会拒绝、会犹豫、会哭着喊着说我不——吗答案是有!其实这也不出奇,在中国古代,虽个个都把前程、钞票看得比命都重要,却都会板起脸来说:不!我不够资格,绝不当!

    老百姓把这种表现很形象的概括为: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此时的赵宗实就是这样,他躺在家里,找了个正大堂皇的理由:父亲赵允让刚死,守孝期间万事不干,拒不接受任命!这好办!国家明文规定:重要人员的爹妈死了,可夺情起复,这样不耽误工作!可赵宗实的表现就像块滚刀肉,怎样切都切不动!从现在开始,他会拒绝上近1年的时间。

    充分表现出了此人的最大特性——贱人、无耻之尤!

    这边,大宋在为立太子之事焦头烂额。那边,西夏国内出大事了。第一权臣没藏讹庞被杀了!事情还是从头说起:按说作为权倾朝野的国舅兼国丈兼国相的第一权臣,就算西夏是个没悠久传统,家底比周边的辽、宋,甚至吐蕃都薄得多的国家,可李元昊生前打家劫舍,无所不抢。总会留下点东西吧没藏讹庞他会缺钱缺好东西吗事实证明:他缺!

    他的找钱办法居然是1055年,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屈野河以西的肥沃耕地,令民种植、收入归己。听着这可真是个大买卖土地耶!那是国王才有的资本。但留意下面积就会晕倒:只是几十里而已…

    而这件事气得宋朝在1057年把西夏经济生存的命脉——边境榷场给关闭了,可没藏讹庞一点都不在乎。只要我有钱有粮就行!讹庞再派出西夏大军去进攻宋朝,结果大败而归…

    就为这么点土地上的出产,没藏讹庞边顶着西夏国内的一片骂声、边派兵和宋朝不断掐架,来保住他自己这么点收入。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啊!得有多少损人不利己的性格天赋,才能动用自己同胞的鲜血,来换这么点银子还要有多大的贪婪,才能利欲熏心、变态到和李元昊生前都搞不定的敌人宋朝争利

    没藏讹庞都干出来了。且与他后面所作所为相比,这事还真的不算太大。

    西夏人的传统是母亲和儿子世代死敌,就从李元昊和他妈妈卫慕氏开始。外戚和本家一直你死我活的纠缠,直到西夏灭亡…现在当然就轮到李谅祚和没藏氏了。

    1056年,没藏太后被李守贵杀死,没藏讹庞又杀了李守贵之后,立即就把自己女儿、李谅祚的表妹送进了皇宫,立为皇后。

    李谅祚一怒之下本性勃发,展现了他爸爸妈妈留给他的优秀基因。和没藏讹庞的儿媳妇也私通了…谁能想到,这竟是他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呢

    老谋深算的没藏讹庞并没对外甥和儿媳妇那些事在意,才刚过10周岁的小孩子能搞出什么鬼

    他错了!他忘了李谅祚是李元昊的亲生儿子,天生的人小鬼大。在名为皇帝、实则傀儡的日子里。他悄悄向外界了解着情况。通过的渠道非常隐匿,是他幼年时两个奶娘的丈夫、两个小官:高怀正、毛惟昌。按说这样应名正言顺了,孤独的小孩子寻找奶娘有问题吗

    有!没藏讹庞不允许外界任何人接触这既宝贵又棘手的外甥!他没客气,1059年。找个机会就把高、毛两家斩尽杀绝。

    12岁的李谅祚心凉了,从这时起,他真正明白了所谓的舅舅是什么动物。但他仍没屈服。这个孩子竟是这么聪明狠辣,一方面加紧了和舅舅儿媳妇、汉人女孩梁氏的私通力度,一方面把手伸向了舅舅的政界死对头:漫咩。

    1年多后,终于到了大宋为立太子焦头烂额的1061年,先是没藏讹庞儿子受不了了,他老婆经常白天进宫、晚上回家,全西夏人都知她在干什么。这样的气没法受,他怂恿老爸干掉这傀儡表弟!反正权倾朝野了,索性就当西夏皇帝吧!

    没藏讹庞想了很久,同意了。不为别的,小谅祚越长越大,想想李元昊当年杀人百万、血流成河的纪录,没法不对这种血脉害怕。

    在这件事上,没藏讹庞还是相当理智的。他决定把事情做得隐密些,来个小阴谋,把小谅祚做掉了事。可惜他百密一疏,忘了身边还有颗定时炸弹:儿媳妇梁氏!

    这女人早就不是他没藏家的人了,不管身还是心,早就飘到了李谅祚身边。公公和丈夫所密谋的事被她偷听得一清二楚,大家可想像下:这是她无意中知道的还是天天都有意留神呢说偶然鬼才信!

    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梳妆打扮去皇宫,身后是她丈夫恨得滴血的眼睛,死死盯着她,看你还能再嚣张多久!而在她前方,是谅祚风流…潇洒…性感…该死!无论哪个词都没法形容李元昊儿子的魅力!因李谅祚此时才13周岁!却已经和梁氏生下了儿子(未来西夏的第三任皇帝李秉常)

    梁氏把听到的阴谋告诉了李谅祚,谅祚抢先一步,约舅舅父子两人进宫议政。那一天伏兵四起,没藏讹庞的政敌以漫咩为首,联合起来拼死一搏!没藏氏族灭、留下的唯一活口是李谅祚的表妹、那位西夏皇后,她被贬为平民。
1...3738394041...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