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家扬
“杨大哥,有你这句话,小弟我足够了。”韦俊本以为杨小山因为自己哥哥杀了东王,会仇恨自己,但杨小山主动找他谈心,话说开了,心里就没有芥蒂了。
“现在天国正是重建的时刻,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天王不是也没有为难你嘛,你心里不要有负担,你哥是你哥,你是你。时间长了,大家心里的伤疤愈合了,情况就好了。”杨小山好生安慰道。
韦俊点点头道:“小弟明白,多谢杨大哥。”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285章 二破江北大营
庐州会议结束,众将根据杨小山的方案,把力量集中起来,准备捣毁清军的江北大营。
江北大营的统帅是满人德兴阿,他早年随琦善作战立过一些军功。后来琦善战死,他命大逃了出来。
因为是满人,又是正黄旗出身,咸丰明知道此人才能平庸,也只能提拔他,因为实在无人可用,只好矮子里挑将军了。
德兴阿运气不错,趁着天京事变,太平军陷入混乱,收复了江北不少失地。
他自知自己才能平庸,为了防止太平军重新攻过来,他把自己一万五千兵马在江浦到浦口一线一字排开,江面布置水师巡逻,达到一种“处处设防,互相策应”的全面防御姿态。
不过他万没想到,现在的形势变了。滁州的李昭寿反了,陈李联军借道滁州,直接从江北进攻过来。
他的一字长蛇阵,面对错了方向。太平军从背后而来,把他切分开来,各个击破。德兴阿苦心打造的江边防线不到十天就全部崩溃了。
陈玉成的大军突破陡岗的清营,从东路正面强攻江北大营,李秀成率部迂回敌后,从西面包抄江北大营的后路,江心洲的太平军守军也趁机渡江,配合作战。
德兴阿见太平军几路大军同时攻来,慌了手脚,完全没有抵御的办法,眼看一座座营垒被太平军攻下。他登上沿江的军船,丢下了大营,逃走了。
统帅溜了,剩下的清军更是无心作战,陈李联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斩杀清军一万多人,先后攻克江浦浦口,摧毁了清军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江北大营。
解决完天京对岸的清军,陈李二人按计划兵分两路,陈玉成负责攻打附近的六安城,李秀成继续追击,负责攻打东面的扬州。
相对来说李秀成进展比较顺利,清军溃逃像传染病一样,江北大营的败军逃到仪征,李秀成一追来,连同仪征的守军他们又一起逃跑,就这样败军尾随着德兴阿,一路北逃。
李秀成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接连收复仪征、瓜州、扬州。
李秀成听从了杨小山的建议,没有把清廷的官员一律杀掉,手上没有太平军血债的清廷官员被他发放路费回家,扬州知府黄钦鼎是第一位享受太平军优待俘虏政策的第一人。
陈玉成就没有李秀成顺利,防守六合的知县温绍原倒是一个硬茬。此人对守城很有心得,江北一带,太平军横扫过好几次。唯独他的六合县始终没有被攻破。
一是因为六合相对来说,位置不是那么重要,不在关键节点上。太平军绕一下也能走得通,也就没花力气打过它。二是因为这温绍原的确很有一套,在当地减赋税、废苛法,在六合很受民众拥戴,所以愿意帮助配合他守卫六合城。
不过这一次,温绍原没那么走运了,这次来攻击的可是天国第一猛将陈玉成。
但温绍原还是决心和太平军拼死一战,因为此时六合收留了不少江北大营的残军败将,加上当地征召的乡勇,足有一万多人,让他多了一份底气。而且他还指望河南的胜保和江南大营的和春还有德兴阿前来救他。
可惜现实告诉温知县,你想得太多了。
德兴阿自顾不暇,他一口气逃到了邵伯,根本顾不上六合,一兵一卒都没有来。
河南的胜保借口现在皖北的情况复杂,无力南下支援。
只有江南大营的和春答应救他,不过派出的援军刚走到江边,就受到了李秀成的阻击,渡不了江。
陈玉成知道此时的六合已经是一座孤城,所以他没有着急。这六合城里有一万多守军,而且城墙这几年在温绍原的主持下,加高加厚很多,强攻必然损失很大。
陈玉成在城外构筑了炮兵阵地,白天不停地轰击六安城池,晚上敲锣打鼓,让六合守军睡不安稳。与此同时,他让土营开挖好几条攻城地道。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土营终于把地道挖到了六合城墙下。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六合的城墙被炸塌,太平军对六合清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坚守在江边六年之久的六合城终于被太平军攻破。
温知县守城神话破灭了,他自知自己抵抗太平军这么多年,必定死路一条,毅然投水自尽,倒也不失为一条汉子。其他清军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太平军并没有遭受非常强烈的抵抗,损失也不大。
随着江北沿岸,清军最后一个据点丢失,江北大营彻底瓦解。朝廷震怒,直接解散了江北大营的建制和番号,将德兴阿革职,江北军务交给江南大营的和春统一指挥。
这一仗,陈李联军算是彻底把江北大营打没了。他们的目光放到了更为难打的江南大营上。
===================
这个时候,清廷又接到了来此广东的坏消息。南京条约已经十二年了,英国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要继续勒索清廷。
但清廷和太平天国打了这么多年,根本没有钱再赔给他们了,英国人无耻地找了一个借口,说广东水师抓的几名商人是英国人,拥有治外法权。其实这些人真正的身份都是走私鸦片的走私犯。
法国人也借口一个神父在广西被杀,和英国联手,一起对清廷施压。其实是一无赖,在当地为非作歹被西林知县判处死刑。
英法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于是英法联军兵临广州,巡抚柏贵投降。总督叶名琛被俘。
叶名琛自诩“海上苏武”。人称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英法面对这样总督没有办法,最后英国人把他押往印度的加尔各答,再做计较。
这位叶总督在印度绝食而死,他的举动让后人实在难以理解。
英法见清廷失去这位叶总督似乎还是没有反应,于是挥师北上,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
咸丰一看到这要打到家门口了,终于屈服了,又一次与英法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286章 围魏救赵
江南大营比江北大营要难打的多,这里的统帅是和春,虽战绩没有前任向荣那么突出,也算是中规中矩。他天份虽然不高,但做事很勤勉,大营扎得严严实实,长壕挖得又长又深,外加高墙坚垒,五十多座营寨连成一片,驻有四万多守军,朝廷又鼎力支持,背靠江浙两省源源不断的军饷粮草。
太平军本来就弱于攻坚,面对这样的铜墙铁壁,还真是无处下口。
所以杨小山设计了一套“围魏救赵”的战略方案,交给李秀成来执行。就是要把江南大营的人吸引出来,再对其实行围歼。
安徽的宣城,是杨小山想到的一个突破口。这里虽然在安徽,但属于江南大营的防区,湘军离这里不远,但还不能来。
李秀成让五百士兵化妆成百姓,从北门进入宣城。
此时宣城的城防非常松懈,北门的守卫被杨小山或是问话的借口,或是请客吃饭的借口,或是借调的借口,总之调离了一个时辰。
太平军这五百内应趁着这个时间混进了宣城。
杨小山见目的达成,借口去广德巡查,跑了。
李秀成里应外合,轻而易举攻占了宣城。
宣城陷落,这里是江南大营的防区,和春派出张国梁带领一万人过来营救。
李秀成没有在宣城逗留,这里离江南大营还是有些近,还没有把敌人调远。于是按照杨小山的计划,他和杨小山复制了宣城的战术,又一次轻松地占据了广德。
广德这个地方就很靠近浙江了。
杨小山带着一班广德官员以避难的借口逃到了杭州。
杭州其实才是杨小山“围魏救赵”里的这个“赵”,这里离江南大营才够远。把救兵吸引到这里,才算是真的调离了山。
当然为了掩人耳目,他让李世贤带兵一万大张旗鼓地进攻湖州。自己的一万士兵则化妆成清兵,走小路,绕过沿途的县城孝丰,直扑杭州。
清廷得到了消息,觉得太平军很可能是声东击西,真正的目的是省会杭州,咸丰也慌了,觉得浙江恐怕也不保了,连忙命令和春派人来救。
杭州守将瑞昌看到城下那么多太平军,脑袋都要炸了,这杭州只有两千人要守住方圆三十六里的城墙,兵力根本不够。
而在城内的杨小山也着急了,他没想到这“剧本”演太顺了,所以李秀成兵临杭州有些早。
这个时候就有点尴尬,面对如此薄弱的杭州,你不打就有点假,怕被敌人看穿。你打得太早,打下了和春的援兵就不来救了。杭州不是江南大营的防区,别人来不来得看主将的心情。
杨小山连忙找到杭州将军瑞昌。
“现在长毛一万人兵临城下,将军可有和御敌良策?”杨小山先试探一下这瑞昌,看看他有没有底气。
这瑞昌是世袭的官职,他几代人都住在杭州的满城里,杭州这地方长时间都是和平年代,盗匪都没有,他这个杭州将军完全没有什么军事经验。
“不瞒御史,这杭州守军只有两千人,外城怕是守不住了。本将军打算放弃外城,死守满城。还请御史大人体谅末将的难处,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瑞昌说着,汗都下来了,弃车保帅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也是他认为最可行的办法。
“将军的难处,本御史能体谅。常某的职权只在鄂湘赣皖苏五省,浙江的事本御史不会多言,将军能收留逃难来的我们,常某已经很感激了。”杨小山先是拉近和瑞昌的关系。
瑞昌一听更觉得这御史平易近人,毕竟主动放弃外城,如果人家在皇帝那边打打小报告,自己也是理亏的,搞不好就得卷铺盖走人。
“哪里,哪里,国难当头,咱们同朝为官就得守望相助。”瑞昌心领神会,大家现在都在同一条船上,杭州失陷恐怕都得死,当然他不知道杨小山是太平天国的人。
“将军可曾请江南大营的和大人前来增援?听说江南大营的人对付长毛很有办法,他们离长毛那么近都没有被消灭,战力一定是胜过长毛的。”杨小山暗示瑞昌赶紧让和春带人过来。
瑞昌脸色一苦,“御史大人,你有所不知,这杭州并不是他江南大营的防区。我只能请他来,但末将的面子没那么大,人家怕是不会理睬我们的求救啊。咱们浙江的守军大多跑去湖州支援了,谁能想到长毛会突然来我们杭州啊。”
“虽然咱们杭州不是他江南大营的防区,但他们的军饷和粮草不少都是从我们这里出的,将军多强调这一点,想必那和春也不愿他的士兵以后缺粮缺饷吧。”杨小山替瑞昌出了个点子。
瑞昌一拍大腿道:“对啊,还是御史大人说的有理。咱们每年支援他们几十万的军饷粮饷,现在咱们有难就冲这个,他们也得来帮帮忙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
“至于外城,如果将军信得过常某,我愿意领兵替将军抵挡长毛一阵。”杨小山说道了这次来找瑞昌的重点。
“哦?御史大人有何妙计?咱杭州城只有两千兵,怕是给不了大人多少兵啊。”瑞昌内心有些挣扎,如果分出太多的兵给杨小山,自己满城怕是就没多少人守了。
“没关系,将军的难处我很能体谅,我只要这么多兵!”杨小山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千?”瑞昌疑惑道。一千不少了,分出了自己一半的兵力。
杨小山笑而不语,摇了摇手道:“一百。”
“一百?”瑞昌惊呼道,一百名士兵一座大门也守不住啊。
“一百老弱病残就行了。”杨小山继续补充道。
“御史大人,你没有和我开玩笑吧。”瑞昌不可置信道。
“你看我的样子,像在开玩笑嘛?”杨小山用笃定的眼神看着瑞昌,反问道。
“好吧,就依大人所言。”瑞昌看杨小山认真的样子,他有些半信半疑,虽然他之情了解到这御史大人是武状元出身,有事僧王的女婿,军事上肯定比自己强多了,但一百老弱病残来抵挡长毛一万精锐,是不是也太神了?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287章 空城计
清晨的杭州笼罩着一层薄雾,城下的太平军只能隐隐约约看清他们身上的黄色战袍,但多少人却一眼看不到头。
杭州将军瑞昌胆战心惊地和杨小山坐在城楼上,不时地向城下望去。
“将军如果有担心,可以先回满城。”杨小山见他坐立不安的样子,都替他难受。
“末将怎么能让御史大人独自防守杭州?传出去太让人笑话了。”瑞昌是顾忌自己的脸面,毕竟杭州自己是主将,杨小山只是客人,哪有主人把客人丢在外面做挡箭牌的道理?
“好吧,早就听闻西湖龙井茶名满天下,乾隆爷尤为喜爱。来,咱们一起品茶。”杨小山拉着瑞昌坐了下来。
“都什么时候了还喝茶?”瑞昌心里七上八下,根本没心思喝茶。
“将军不用担心,一切都在常某的计算之中。”杨小山替他斟了一杯茶。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浓郁的茶香飘满了整个城楼,杨小山大赞道:“真不愧是十大名茶之首,就这香味就想让人立刻来品尝一下。”
而一旁的瑞昌则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茶叶上,他望着插满旗帜的城墙不禁问杨小山道:“御史大人光差旗帜,却不安排士兵站在城墙上,这是为何?”
“将军别急,等会你就知道了。”杨小山对瑞昌道,心里暗道:“这就是为了你安排的一出戏啊。”
城下的李秀成望着城楼,虽然看到两个身影,但他们的样子却看不清楚。
因为按先前的约定,他要得到杨小山的信号才能攻城,他也知道现在攻城有点早。他布置在浙江边境的暗探还没有发现和春的救兵前来。他也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长毛派人来叫阵了,咱们要不要挂免战牌?”瑞昌看到城下的动静,连忙提醒杨小山道。
杨小山头都没抬,继续喝茶道:“把城门打开吧。”
事到如今,瑞昌再笨也知道了,这是玩的空城计啊。这计只在三国演义里有,这能成吗?
“大人,这风险太大了吧,万一他们直接冲进来怎么办?”瑞昌觉得杨小山这计风险太大了。
“将军不是怕了吧,您的坐骑还在城楼下拴着呢,去满城来得及。”杨小山故意逗他一下。
“御史大人,你就别开玩笑了,这可是生死关头啊。”瑞昌紧张得汗水直流,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
“开门吧,让弟兄们装成百姓出城来扫扫地。”杨小山交代道。
于是瑞昌硬着头皮按照杨小山的命令行事。
一百个老弱病残的士兵装成百姓,在城内外扫地的扫地,走路的走路,一个个紧张得不行,完全没有正常百姓的样子。
杨小山根本不管,这戏是做给瑞昌看的,所以的举动都是要糊弄他而已。
瑞昌看到太平军没有上前,心里定了定,又关照杨小山道:“咱们是不是安排一个古筝过来弹弹,书上不是这么写的吗?”
杨小山看了他一眼,觉得这瑞昌还真是军事白痴,忍着笑道:“将军可会弹琴?”
“不会!”瑞昌挠头道。
“常某也不会!”杨小山微笑道。
“那怎么办?要不要请个琴师来?”瑞昌是打定主意要纸上谈兵,照本宣科了。
“没关系,常某会作诗,念一首诗就能退敌了。”杨小山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土制喇叭拿了出来。
“这能行吗?”杨小山的做派让瑞昌完全不能想象。
“念了不就知道了嘛。”杨小山清了清嗓子,然后对着喇叭喊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一首诗念出来,旁人不懂,但李秀成懂了,这诗当年在长沙的橘子洲杨小山亲自所创,他也是见证人之一,其后他还把这诗写来来,裱起来,放在自己营帐里欣赏。(见第160章)
对面这一首诗念出,李秀成虽然隔着雾气,看不清城楼上人的样貌,但他百分百知道是杨小山在给自己信号。
杨小山一边念诗,一边用手从里往外弹手,那意思分明就是别过来的意思。
李秀成明白,这个时候攻城太早了,于是立刻下令,所有人退回城外的大营休整。
望着长毛一队队人马撤了回去,瑞昌都看傻了。“御史大人,你这空城计也太妙了吧,他们怎么会撤退的?”
杨小山总不能对他说自己和外面的人是一伙的,只能强行找了一个解释,告诉他道:“咱们旗帜插得这么多,却没有一个人站岗,又主动打开城门,他们长毛是担心咱们有伏兵,不敢来打。”
“高,实在是高!”瑞昌相信了这个解释,翘起大拇指赞叹道。这仗打得也太神仙了,这牛可以吹一辈子啊,自己也是当事人啊。
“这空城计只能摆一次,将军还是赶快催和大人派援军来支援。今天此计,只能拖一点点时间,等长毛回过味来,他们还是要来攻城的。”杨小山还是需要瑞昌去催促和春,带兵过来。
“是是是,末将已经发了好几份十万火急的求救信给和大人了,他不会见死不救的,一定会来的。”瑞昌是答话,也是安慰自己。
杨小山笑眯眯地看着他,他也非常希望和春赶快派兵来救。这外城是一定要让太平军攻下的,毕竟太平军走这么远路,怎么说都得入城补给一下。不过不能完全打下,自己还得借瑞昌之口,把这些援军留在杭州城了。
所以这次围魏救赵看似简单,但里面的尺度要把握得非常好,才能达到最后理想的结局。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288章 得计
“空城计”后好几天,杭州城都是风平浪静,太平军没有再来叫阵。
这一天,瑞昌将军兴冲冲来找杨小山,一见面就脱口叫道:“大人,江南大营的援军来了。”
杨小山一听也喜上眉梢,终于还是把他们调出来了。
“和大人说,已经派张玉良将军带领一万人前来救援,按信上留的时间,估计快则三天,慢则五天就能到我们杭州。”瑞昌是满脸笑开了话,他这个杭州将军是不能逃的,援军来他可得救了。
“那将军你可赶快得把守军撤到满城。”杨小山提示道。
“为什么?援军就快到了呀!”瑞昌还有些舍不得外城,希望能圆满守住杭州。
“不瞒将军,我估摸这长毛就这两天就要攻城了,咱的空城计已经蒙了他们好几天了。他们应该估计回过味来了。”杨小山满脸严肃道。
“那我今天晚上就把人从外城撤到内城去。”瑞昌吓了一跳,这最后时刻了,千万不能出意外。
“动作要快,除了你的兵,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进满城。”杨小山关照道。
“那外城的库银和粮草也不要了?”瑞昌还有些舍不得。
杨小山心想这些都是留给太平军的,可不能让你拿走了,于是吓唬他道:“你怎知这外城没有长毛的奸细,万一混进满城怎么办?你回去立刻封锁满城,银子和粮草就别要了,长毛杀进来什么都没抢到,还不跟你拼命?咱们守好满城就是大功一件。”
“是是是,还是御史大人想得周全。末将这就回去布置人手去。”瑞昌被杨小山诳住了,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连忙回去办差了。
送走了瑞昌,杨小山又找来了杭州城里的胡雪岩,此时的胡雪岩也是惊恐不已,大富商是最怕长毛的,一旦入城那可是寸草不留啊。
看到胡雪岩有些惊慌的表情,杨小山放低声音道:“前些天,我和瑞昌将军忙于军务,没有空见你。不过我让人带信给,信上的事你都办了吗?”
“大人说的可是全力收购杭州的房产?小的都照办了,但小的没想通,这长毛都快打进城了。现在固然卖房子的人都是白菜价抛售,但长毛一进城,这仗打起来,恐怕全都会付之一炬,那我可就破产了啊。”杭州的有钱人听到长毛兵临城下,很多人都甩卖家当跑了。如果不是杨小山让他这么做,对他非常信赖,胡雪岩是绝对不会冒这么大风险在这个时候收购房子的。
杨小山点点头,这胡雪岩还真是听自己话,其实他让胡雪岩收房子就是为了在坑他之前给他弥补一下损失。如果他不听自己话,只能坑到死。
“胡老板,咱们是老关系了,这个时候我给你交个底,杭州的满城马上就封锁了,外城是要被放弃的。”杨小山看着胡雪岩一字一句说道。
“哎呀!”胡雪岩一听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大人,小的全部家当都在这杭州城了,大人可得救救我啊。”
“我既然把底交给你,就是想救你,你等会带着房契跟我去满城。银子和粮食什么的都被别要了。”杨小山就是打算把胡雪岩等杭州富商的钱全留给太平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