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那些事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赤脚踏沧浪
面对袁崇焕“坚城加大炮”的固守战术,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无计可施。他终于认识到了掌握先进武器的重要性,决定重用被俘的汉人工匠仿造大炮,反正东北原本就多铁矿,并且冶炼所需的煤炭和木炭一点也不缺乏。
在皇太极同志的高度重视下,经孔有德,耿仲明二位汉奸朋友的悉心指导,后金很快制造出35门铁芯铜体的“神威大将军”火炮。
中国人的仿造能力世界第一,据专家考证,“神威大将军”虽然仿制西洋人的“红夷大炮”,其品性却已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东北的锦州,盛京,已经成为清军的火炮生产基地。精通火炮技术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部,成为清军中的一个新的兵种独立炮兵部队。
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军入关前夕,屯驻锦州的清军已拥有大炮百门,而镇守宁远的吴三桂才有十几门红夷大炮。有位清军将领狂妄的说:“将一百门大炮列成一排同时开火,任他什么铜墙铁壁,能够当得起三四日狂轰。”
看来清军的战略战术已经炉火纯青,快要接近现代水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超级大国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时,也不过是先排山倒海发射一通导弹狂轰滥炸,把人家的重要城市炸个稀里哗啦,陷入瘫痪,然后再出动地面部队收拾残局。
简直如出一辙。
如今,哭丧着脸的大顺军怎能抵挡得住清军这支现代化部队。李自成的部队还停留在驰骋沙场的骑兵时代,一名士兵配备三匹快马,轮番使用,以免马力不继。可惜山海关一场大战,马匹损失太多,虽然曾派人去河套地区向蒙古人购买,但没有成功。
因为主要是流动作战,大顺军自己从没制造过火器,他们有限的一些火铳,大炮,也都是缴获明军的。大顺军对火器的应用,始终不及明军,更落后于清军。
今年九月份的太原攻守战,大顺军主帅陈永福智勇双全,英勇无畏,但到底抵挡不了清军红夷炮群的震天怒吼,最后城墙崩塌,太原失守。
大顺军节节败退,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综合素质的欠缺和战略战术的失误以外,也与其不重视先进武器的使用和改进,如包括红夷大炮在内的火器的制造和大规模使用有很大关系。
明末那些事儿 第78章 九宫山上莫独行(3)
潼关。
现在,多铎大军逼近潼关,又想故伎重演,发挥红衣大炮的强大威力。
潼关的守军主将马世耀,身边只有七千人马。形势危急,他派人飞奔西安向李自成求救。可李自成没在西安。
十月份李自成接到探报,多尔衮派遣“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率领大军取道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向陕北军事重镇榆林和延安挺进。大顺军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陕北。
李自成和刘宗敏决定亲率二十万大军北上,加强陕北的防务,彻底粉碎阿济格的进攻。
可刚走到半路,又传来“定国大将军”多铎进攻潼关的消息。这一下搞得李自成六神无主,进退失据,他恨恨的骂了句“娘希匹”,赶快派人继续打探消息。
在路上观望了几天,他最终确认潼关的局势更加危急,于是率军南下增援潼关。
潼关是陕西的门户,只要潼关不失,陕西的局面就无大碍。能否守住潼关,关系到大顺政权的生死存亡。
李自成大军一到潼关,就立即派大将刘宗敏出战。十二月二十九日,潼关战役正式打响。在这千家万户都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喜庆时刻,大顺,大清两大军事集团却在潼关玩命厮杀,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
刘宗敏率领二万大顺精兵呼喊着直冲敌阵。多铎指挥清兵以逸待劳,固守不动。刘宗敏带人冲锋三次,都被清兵飞蝗般的利箭射回。
随后,制将军刘芳亮请令出战,结果又大败而归。
李自成简直急红了眼,五天后(第二年正月初四),他亲自率领马,步兵五万发起强攻。清军主帅多铎也披挂上阵,调动镶黄,正蓝,正白三旗兵全力反击。烟尘弥天,血流如水,大顺军的步兵首先被击溃,骑兵随后也退回关内。
初五,初六两天大顺军趁着夜色连续偷袭清军营垒,不料清军早有防备,大顺军再次失利。
当年清太宗皇太极知道他的八旗兵识字不多,读不懂《孙子兵法》,《六韬三略》这些深奥的玩意儿,就让人将通俗易懂的《三国演义》翻译成满文,人手一册,作为清军将领的必修教科书。因此对于月黑天高,偷营劫寨这些小把戏,他们心中暗乐。
本来潼关城高墙厚,易守难攻,但李自成却命令大顺军频频出击,造成人员大量伤亡。他这样急躁冒进,屡出败招,原因是想把进攻潼关的多铎军尽快打退,好腾出手来增援日渐吃紧的陕北战场。
……正月初九,清军等来了攻城利器红衣大炮。
他们气焰更加嚣张,立即打开营门逼近潼关城下。一级炮手孔有德,耿仲明亲自上阵,指挥点炮,几十门红衣大炮同时开火,霎时间天摇地动,硝烟弥漫,一条条火龙呼啸着窜上潼关城头,落到哪里,那里就是一片火海,一阵惨叫。城墙很快被炸出几道裂缝。
战鼓响了,海螺的号声急促的吹起来,多铎的人马开始大举进攻。大顺军战士们只能用火铳和弓箭还击,前仆后继,伤亡惨重。
为了扭转战局,刘宗敏组织敢死队骑兵杀出城门,打算摧毁清军的炮兵阵地,可刚一出城,这些骑兵就被清军的炮火送上了半天空。
第二天,李自成派遣果毅将军马世耀偷偷打开侧门,带兵出城迂回到清军阵地后方发起突击,一时引起清军恐慌,但多铎临危不乱,很快稳住局势,马世耀损兵折将,狼狈退回城内。
正月十一日,清军的攻势更加猛烈。恰在此时,李自成又得到一个要命的消息,陕北的延安城已经陷落,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正率领八万大军向西安推进。
明末那些事儿 第79章 九宫山上莫独行(4)
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初九,清军等来了攻城利器红衣大炮。
他们气焰更加嚣张,立即打开营门逼近潼关城下。一级炮手孔有德,耿仲明亲自上阵,指挥点炮,几十门红衣大炮同时开火,霎时间天摇地动,硝烟弥漫,一条条火龙呼啸着窜上潼关城头,落到哪里,那里就是一片火海,一阵惨叫。城墙很快被炸出几道裂缝。
战鼓响了,海螺的号声急促的吹起来,多铎的人马开始大举进攻。大顺军战士们只能用火铳和弓箭还击,前仆后继,伤亡惨重。
为了扭转战局,刘宗敏组织敢死队骑兵杀出城,打算摧毁清军的炮兵阵地,可刚一出城门就被清军的炮火送上了半天空。
第二天,李自成派遣果毅将军马世耀偷偷打开侧门,带兵出城迂回到清军阵地后方发起突击,一时引起清军恐慌,但多铎临危不乱,很快稳住局势,马世耀损兵折将,狼狈退回城内。
正月十一日,清军的攻势更加猛烈。这时李自成又得到一个要命的消息,陕北的延安城已经陷落,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正率领八万大军向西安推进。
西安是大顺军的大本营,如果继续与多铎在潼关僵持,西安一旦被阿济格攻破,大顺朝的政府官员,将士家属和重要物资都将无法保全。
李自成决定放弃潼关,回保西安。他让马世耀带领七千精兵留守潼关,拖住敌人,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自己和刘宗敏,刘芳亮率主力返回西安。
十月十二日,潼关失守,马世耀归降清军。
马世耀是大顺朝的果毅将军,巫山伯,追随李自成多年,投降多铎,他并不甘心,天黑以后,他写下密信偷偷派人骑快马追赶李自成,请他速回潼关,与自己里应外合,围歼清军。
第二天上午,马世耀还没等到李自成的回信儿,却接到豫亲王多铎的请柬,说是为了庆贺胜利,专门在潼关南十里的金盆坡设宴,犒劳三军,据说吃饭后还要搞些娱乐活动。
马世耀有心不去,却又怕引起多铎疑心。他带领部下走进宴会大帐,只见大帐里摆满了桌子,里面空荡荡的,其他清军将士还没有来到。
忽然外面一阵脚步声,多铎大步走了进来,厉喝一声:“马世耀,你干的好事!”
还没等马世耀反应过来,外面埋伏的清军全副武装冲进大帐,面对这些前来准备吃大餐,手无寸铁的士兵一阵猛砍。好可怜,马世耀和他的七千部下,都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没有英勇死在厮杀的两军阵前,却窝窝囊囊的被集体屠杀在宴席桌下。
原来豫亲王多铎根本就不相信大顺军的巫山伯马世耀会真心投降,派人一直监视着他。马世耀的信使还没有走出多远,就被多铎的巡逻兵截获了。
多灾多难的一六四四年在惊心动魄,曲折跌宕中终于过去了,可一六四五年的春天仍然到处血雨腥风,看不到一丝和平的光芒。新的一年(1645年)在明朝历史上称作弘光元年,同时也是大顺朝的永昌二年和大清朝的顺治二年。
这一年的正月十三日,在大顺朝很短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日子。回到西安的李自成已经知道潼关陷落,阿济格和多铎两路清军都乘胜气势汹汹向大顺朝的首府西安挺进。在两路清军的夹击下,陕西的陷落已成定局。
明末那些事儿 第80章 九宫山上莫独行(5)
大溃退。
多灾多难的一六四四年在惊心动魄,曲折跌宕中终于过去了,可一六四五年的春天仍然到处血雨腥风,看不到一丝和平的阳光。新的一年(1645年)在明朝历史上称作弘光元年,同时也是大顺朝的永昌二年和大清朝的顺治二年。
这一年的正月十三日,在大顺朝很短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日子。回到西安的李自成已经知道潼关陷落,阿济格和多铎两路清军都乘胜气势汹汹向大顺朝的首府西安挺进。在两路清军的夹击下,陕西的陷落已成定局。
李自成决定放弃西安,经蓝田,商洛向河南和湖北(当时的湖广省包括湖北,湖南两部分)交界地区撤退。在湖北,大顺军的果毅将军白旺还占据着襄阳,承天,荆州,德安四府,那是大顺朝最后的根据地。
跟随李自成一同撤退的,是大顺朝中央机关和驻守西安的大顺军主力,总兵力十几万人,高级将领有汝侯刘宗敏,磁侯刘芳亮,绵侯袁宗第和义侯李双喜(李自成养子,本名张鼐)等,大学士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皇后高夫人跟随在李自成身边。
李自成让老成持重的泽侯田见秀断后,并命令他将无法带走的粮草积蓄全部烧掉。田见秀看到老百姓那饥寒哀告的可怜相,不禁双眼含泪,他只烧了东城一座粮仓就匆匆撤离了。
不幸的是,这些粮食很快被急速赶到的清军夺取,成为他们的军粮。他清军毫无补给困难,马上又可以尾随追击了。
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十六日,多铎军由潼关出发,两天后到达西安。这时的西安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多铎一边出榜安民,一边向北京告捷。
本来进攻陕西,消灭李自成,是皇叔父摄政王派给英亲王阿济格的任务,但多铎已经占据西安城好多天了,却迟迟不见阿济格大军的踪影。他们现在在哪里呢?
原来“靖远大将军”阿济格贻误了进军时间。他十月十九日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经大同会同降将姜瓖,唐通,然后渡过黄河,会合蒙古盟军,共八万大军直扑陕北。但一见到牛马成群,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阿济格却改变了主意。
他决定向北穿过长城,到塞外的内蒙古土默特,鄂尔多斯游牧地区勒索些马匹,骆驼带回来,然后再向陕北进兵。与大顺朝有着不共戴天,血海深仇的吴三桂恨不得一步赶到西安,将李自成,刘宗敏碎尸万段,但阿济格是主帅,吴三桂急得干搓手也没办法。
直到年底,阿济格才率大军来到榆林。榆林是陕北重镇,由李自成的妻弟威武将军高一功(封爵临朐男)镇守,兵力雄厚。他顽强抵抗,誓死不降,阿济格,吴三桂率军强攻几天,都未成功。
阿济格本来就贻误了军机,再在榆林城下耗费时日,唯恐受到多尔衮的斥责,于是委派大同总兵姜瓖为主将,率领唐通等降将继续围攻榆林,他自统大军南下进攻延安。
也是阿济格时运不济,镇守延安的主帅李过,绰号一只虎,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他虽然是李自成的亲侄儿,但与李自成同年出生,作战骁勇,经验丰富,为保卫延安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双方七次交锋,其中李过曾有两次借助夜幕掩护,一马当先,突袭清营。
明末那些事儿 第81章 九宫山上莫独行(6)
两军相持了十多天,清军调来了红衣大炮,猛轰延安城。
延安城崩塌了好几处口子,制将军,亳侯李过知道众寡不敌,难以坚守,就突围而出,杀奔榆林,去协助高一功死守,拖住这些围攻榆林的军队,不让他们前往西安。
后来,李过和高一功知道西安已经陷落,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已经南下,他们就主动放弃榆林,前去追赶李自成。但西安已被多铎占领,直接南下已不可能,李过他们只好向西转移,先到达宁夏(当时宁夏,甘肃都属于陕西省),然后继续向西,汇合了镇守甘肃,青海等处的大顺军各部,一道向南撤退。
这就是大顺军南撤的西路军。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主力则被称为东路军。
为了缩小目标和影响,一只虎李过改名李锦,率西路军数万人马由汉中进入四川,顺长江东下湖北,一六四五年夏天抵达荆州地区。
大顺军两路大军分道南下,但从此以后,李锦再也没见过他敬爱的叔叔。直到李自成牺牲以后,经过无数的艰难险阻,李锦,高一功率领的西路军才同随李自成,刘宗敏南下的东路军残部汇合在一起。
东路军,在延安得手的英亲王阿济格马不停蹄向西安推进,于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中旬到达西安。这时豫亲王多铎已经在此休整兵马一个月了。
兄弟二人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弟弟多铎首立头功,得到皇叔父摄政王的通令嘉奖,正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多尔衮命令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按原定计划,向江南进军,消灭南明弘光政权。他勉励多铎说:“大丈夫为国建功,正在此时!”
多铎立功心切,立即率兵出潼关,取道河南归德(今商丘),直扑南京。
哥哥阿济格则闷闷不乐。因延误战机,他刚刚受到皇叔父摄政王的一顿斥责,多尔衮命令他立即起兵,追杀大顺军余部,“务必按期剿灭,以赎从前逗留之咎”。
英亲王阿济格一看多尔衮真急了,不敢怠慢,决心将功折罪,率领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尾随李自成,穷追不舍,给大顺军造成沉重打击。用阿济格的话来说就是:
“八战皆捷,重创贼兵。”
其实现在李自成率领的东路军在数量上仍然优于阿济格清军,但由于屡屡受挫,士气低落,几乎是遇敌即溃,有不少人向清军归降,宋企郊,巩焴等文官也不知什么时候偷偷溜走了。
特别是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竟然带着儿子牛佺(大顺朝任命的襄阳知府)投降了清军。自从李岩被害以后,他每次望见刘宗敏那阴冷的目光,就不寒而栗。再说李自成大势已去,他不想白白为大顺朝殉葬。
清廷没有杀牛金星,后来他的儿子牛佺还被多尔衮委任为黄州知府,不久又升任湖广粮储道,牛金星一直躲在牛佺的官衙里,享受着老太爷的清福,竟得以善终。
明末那些事儿 第82章 九宫山上莫独行(7)
东路军的行军路线可谓步步东南,步步惊心。
三月下旬,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主力东路军到达湖北,镇守襄阳,荆州,承天,德安四府的果毅将军白旺前来求见。
白旺年纪不大,精明强干,英气勃发,手下七万精兵,都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带领主力从襄阳进军西安时,留下白旺守卫襄阳四府,并牵制明朝总兵左良玉的部队。左良玉曾几次带兵争夺襄阳,都被白旺击退。
见到小将白旺,李自成眼前一亮,非常高兴。他派人叫来军师宋献策,大将刘宗敏等,商议下一步的去向,他说:
“襄阳弹丸之地,无险可守,现在有了白旺将军这支精兵,我们就可以抢在清军前面夺取南京,占领江南,把江南作为今后抗清斗争的基地。”
对于这一军事计划,白旺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襄阳,荆州,承天,德安四府经过一年多的经营,人心安定,比较巩固,是大顺朝最后一块根据地,如果失去,非常可惜。
宋献策也有些顾虑,他担心阿济格的部队很快就会追上来,能不能给大顺军留出占领江南的时间,也是个疑问。后有追兵,前有坚城,如果南京攻不下来,我们的处境就更不利了。
可李自成已经瞄准了龙盘虎踞的南京城,并且一向比较轻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刘宗敏又在一旁极力撺掇,就没有听取小将白旺和宋军师的意见。
事实证明,果毅将军白旺固守襄阳一带的意见是正确的。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守住襄阳一带,就能比较有效的狙击阿济格追兵,李自成攻打南京,也免除了后顾之忧。白旺的部队随李自成东下后,襄阳四府很快被追上来的清军轻易占领。
现在的李自成,正像那只掰棒子的狗熊,把最后一个棒子也扔了出去。从崇祯十五年冬开始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各级地方政权,至此全部瓦解,大顺军又回到了过去“流寇”的状态。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中旬,李自成率东路军及白旺部精兵共二十万人浩浩荡荡抵达武昌。武昌一带本是明朝总兵左良玉的防地,但现在他已带兵前往南京。
他并不是为了增援南京加强防御,而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跟南京政府的权臣集团窝里斗。武昌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武昌位置险要,是湖北最重要的军事重镇。李自成兵不血刃进入武昌城,决定在这里养精蓄锐,休整军队,做好进攻南京的准备。
不料刚呆了几天,阿济格的大军就如流水般涌了上来,将武昌城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刘宗敏,田见秀两位权将军亲自带兵出战,结果都大败而回。武昌城头没有大炮,无法抵御清军的攻城,大顺军只得又弃城东逃。李自成不禁仰天长叹:
“天哪!天哪!茫茫中国,竟没有我李自成立足之地了吗?”
明末那些事儿 第83章 九宫山上莫独行(8)
李自成亲自率领骑兵在前面开路,刘宗敏率步兵殿后。
刘宗敏边撤退边还击,又经过几次战斗,伤亡了很多战士,好不容易摆脱了阿济格,吴三桂的追击,撤退到距离九江(今江西九江市)大约四十里的地方。
李自成估计清军一时半会儿不会追上来,看到士兵们一个个蓬头垢面,疲惫不堪的样子,命令就地宿营,埋锅造饭,休息片刻再继续行军。李自成也真累坏了,屁股一沾地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忽听炮声震响,喊杀声冲天,清军不知什么时候杀了上来。原来是李自成侦探不明,判断失误,其实清军在他们身后并不远。附近的老百姓躲在山头,早看见了大顺军的宿营地。他们认为李自成是杀人放火,逼死帝后的“流贼”,又认为清军是来为崇祯皇爷报仇的,所以把这一带的地理形势以及大顺军的宿营情况全告诉了清军。
大顺军从梦中惊醒,仓促应战,一片混乱,将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将官,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哭爹喊娘,到处乱窜。
军队完全被打散了。
英亲王阿济格身高过丈,力大无穷,一脸大麻子,面目凶恶。吴三桂身负国仇家恨,看到大顺军咬碎钢牙,眼喷怒火。两人如狼似虎,如入无人之境,战斗异常惨烈。
大清兵长驱直入,一直攻进李自成的御营,刘宗敏,刘芳亮等大将竭力抵御,掩护李自成和皇后突围逃跑。
李自成在义子李双喜等亲兵的护卫下终于杀出重围,一路败逃出四五十里,才把追兵甩在身面。大顺朝第一大将刘宗敏箭伤尚未痊愈,又加连日劳累饥饿,力尽被执。军师宋献策和李自成的两位叔父及大批随军将领的家属也被清军俘获。
吴三桂为报夺妻杀父大仇,向英亲王阿济格提出:愿得刘宗敏抽筋扒皮,碎尸万段。阿济格看刘宗敏是条好汉,拒绝了吴三桂的要求,他说“大清国法有规定,不能任意行刑。”结果刘宗敏被用弓弦勒死,保留全尸。
接着,李自成的两个叔叔和大顺朝多名将士被斩军前,很多活捉的妇女小孩都被带回京城给满洲将官做妾为奴。
开**师宋献策也被带上来了,阿济格看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瘸子,就有心不杀他,问:“你想死想活?”
“我被你捉住之前,当然想活,如今既然做了阶下囚,死活都不由己,何必多问!”
阿济格被宋献策的诚实态度给逗乐了,不禁来了兴致,接着问:“你认为李自成是怎样的一个人?”
宋献策倒也硬气,一挺胸脯,朗声说道:“古人云,胜者王侯败者贼,岂能拿成败论英雄?明朝无道,陷百姓于水火之中,多少英雄豪杰被逼上梁山,揭竿起义,但旋起旋灭,只有我们李闯王能独树一帜,百折不挠,建国称帝。最后虽然失败了,但仍不失为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阿济格笑一笑说:“你不愧是个游走江湖的术士,很会说话,我们满洲人也喜欢看相算命,跳萨满神。如果我饶你不死,你还会造反吗?”
猜你喜欢